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唐惊变 >

第42节

大唐惊变-第42节

小说: 大唐惊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丢失两京,这又何足挂齿?可是你身为人子,弑父篡位,为天地之所不容。我是为太上皇讨伐你这个逆贼,怎能受你这些假话的欺骗呢!”说罢,命令左右将安庆绪连同他的四个弟弟,还有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全部杀掉。据说杀的时候,本来史思明是让人将他们斩首,安庆绪便看了好几眼周万志,周万志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安庆绪毕竟是君主,应该赐死(全尸而死)。”史思明这才改让人缢死了他们。 

  随后,史思明任命了自己的新一届内阁成员,像张通儒、李庭望这些人都被授予官职。然后史思明整军进入邺城,兼收了安庆绪的兵马,打开府库将财物赏给将士,以收取人心。原先安庆绪所有的地盘及兵马,现在统统归史思明所有。史思明让安太清攻取了怀州,从此留他在怀州镇守。同时史思明打消立即率兵西进的想法,原因是他考虑到自己的后方还不稳固,就把他的儿子史朝义留下来镇守相州,自己率兵返回范阳。 

  就在当年的四月,史思明原先自称是大圣周王,现在自称为大燕皇帝,改年号为顺天,立辛氏为皇后,立史朝义为怀王,任命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大将,改范阳为燕京,洛阳为周京,长安为秦京,各州改称为郡,又铸了“顺天得一”钱。 

  大燕还是那个大燕,但皇帝却不是那个皇帝。就这样,安庆绪的势力倒了,叛军中安氏从此再没能发展起来。那么,史思明以为太上皇安禄山报仇的名义杀了安庆绪,之后他又也并没有多礼遇这位异姓已故太上皇,改葬的时候只是以王礼葬之,然后追谥为“燕剌王”。这是把安禄山“大燕皇帝”的地位都剥夺了,只承认他是“王”的等级。也难怪,安氏已倒,史思明根本没必要再举着安禄山的大旗,这样还算是客气的了。假如安庆绪当年不杀安禄山,后来史思明未必有此胆量,所以安氏父子忙了半天,三年的时间,家族由兴而衰,最后只是为人作嫁,安禄山的“江山”就这么落入他人之手。 

  一句话,大燕完成了第二次内讧。 

  二、宿敌再相逢 

  由于九节度在邺城战败,所以唐军走马换将,由李光弼来代替郭子仪。李光弼晓得要让皇帝放心,只有主帅由皇子来担任才行,所以奏请肃宗委派一个主帅。肃宗便任命赵王李係为天下兵马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仍兼统诸节度行营。 

  李光弼率领河东五百骑兵驰往洛阳赴任,晚上进入了朔方军。和郭子仪的宽厚不同,李光弼一向很严厉,这也不是有意要如此,而李光弼自幼就很严肃。上次大家一起败退的时候,李光弼手下的兵士独不敢沿途抢掠,由此可见一斑。李光弼到朔方军营后,号令一经下达,朔方的士兵、营垒、旌旗等军容都为之一变。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王熙凤到宁国府帮忙的那次,几乎就是一夜之间,下人们原本松懈的态度全变了。 

  但朔方军的士兵们一直在宽厚的郭子仪手下习惯了,而且也很有感情了,忽然间来了一个厉害的角色,一时不太适应。如果是士兵也就罢了,不适应多适应两天也就适应了,但如果是部将也不适应,就像朔方军的左厢兵马使张用济这样,就惹麻烦了。张用济屯军于河阳,李光弼发檄书召他。张用济从李光弼上任以来,早有不满,说:“朔方军又不是叛兵,李光弼在晚上来到军中,怎么这样猜疑我们呢。”于是他就和其它将军商议,想用精锐骑兵突入洛阳,赶走李光弼,再把郭子仪请回来。说罢命令士兵们被甲上马,整装待发。这时仆固怀恩说:“邺城之败,郭将军率先领兵退却,朝廷责罚元帅,所以罢了他的兵权。如果现在赶走李将军,强行请郭将军回来,这是要造反啊,怎么能行呢!”康元宝也说:“你们率兵强请郭将军回来,朝廷一定会怀疑这是郭将军暗中指使你这么干,这不是要让他家破人亡吗?郭将军百口之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们?”左右武锋使都不同意,而且说话很有道理,所以张用济听后也便做罢了。后来,李光弼率数千骑兵东出汜水,张用济单枪匹马来晋见,李光弼责备他接到命令后没有及时赶到,便杀了他,以部将辛京杲代替张用济。这属于元帅树威,像张用济这样不服号令的人确实该拿来做个典型教育一下诸将,否则,还不反了你们。 

  那么和张用济持反对意见的仆固怀恩,是否真的很服李光弼呢?未必,只不过这时还不明显。李光弼东出汜水,召诸将前来,仆固怀恩先期到达,李光弼引他入座谈话。不一会儿,看门的进来报告说:“外面来了五百名蕃、浑骑兵。”李光弼听后很惊讶——你这是什么意思?这时仆固怀恩走出来,假意责备他部下的将领,说:“我告诉你们不要来,怎么还是违抗我的命令呢?”李光弼打圆场说:“士兵愿意跟随自己的将帅,这也不是什么过错。”然后让部下杀牛置酒款待这些士兵。这等于是给李光弼一个下马威:你也不要那么神气。七月二十七日,肃宗任命仆固怀恩兼任太仆卿,进爵大宁郡王。朝廷如此任命仆固怀恩,首先当然是仆固怀恩立有战功而且能力突出,不过除却一个挂名主帅和一个真正的主帅,军队确实应该再有一个副帅,仆固怀恩的地位便相当于此。排除辅助作用,肃宗任命仆固怀恩也有牵制李光弼的意思。过了两天,肃宗又任命李光弼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等使。 

  史思明那边也有所行动。史思明让他的儿子史朝清守卫范阳,然后命令各郡太守率兵三千随自己南下进攻河南。他把军队分为四路:由部将令狐彰率兵五千从黎阳渡河进攻滑州,他自己率兵从濮阳渡河,史朝义率兵从白皋渡河,周挚则从胡良渡河,约好在汴州会军。 

  李光弼正在巡视黄沿岸各部军队,得到史思明率兵南下的消息后,立即返回汴州。李光弼对汴州节度使许叔冀说:“你如果能坚守汴州十五天,我就有时间率兵来救了。”许叔冀说这没问题,于是李光弼放心的回洛阳去调兵。不料,史思明率兵来攻汴州,许叔冀被打败,然后与濮州刺史董秦及若干部将一起降了史思明。史思明任命许叔冀为中书令,又厚待董秦,但把他的妻儿都安置在长芦作人质。史思明又让自己的部将南德信带领投降的梁浦、田神功等十人去攻打江淮。不久,田神功杀死了南德信,又归顺了朝廷。而董秦后来在跟随史思明攻打河阳的时候,趁夜率部下五百士兵又投降了唐军,被任命为陕西、神策两军兵马使,赐姓名为“李忠臣”。 

  首战告捷,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慢行军,到了洛阳,对东京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理应按兵不动,速战不利于我们。可是看形势,洛阳又难以坚守,你觉得该怎么办呢?”韦陟认为应该“加兵陕州,退守潼关,据险以待之”,足以挫敌锐气。李光弼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两军交战,力量相当的时候贵进忌退,如果没来由的就弃地五百里,叛军的势力会更加嚣张。所以李光弼的策略是:移军河阳,北与泽潞相连,有利就进,不利则退,内外相应,使叛军不敢向西进攻,形成所谓“猿臂之势”。李光弼对韦陟又说:“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意思就是说,我二人的办法不一样,但我在军事方面还是比您要强的,因此还是按我的办法来做吧。韦陟没有说话,这时旁边韦损插话说:“东都是大唐都城之一,不知道将军您为何要放弃它而不坚守呢?”李光弼回答说:“如果要坚守东都,那么汜水、崿岭一带都要布兵设访,你是兵马判官,应该知道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守得住。”李光弼的策略我们不妨称为“猿臂策略”,从当时情形来看,确实应该如此。韦陟的想法大约和退守潼关的高仙芝、封常清差不多,但唐军那时是处于劣势,所以回守潼关,而李光弼这时则没有被动到无法应敌,还没到一上来就得回去的地步,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在这里以“猿臂策略”和叛军相持直至将叛军打败,只要不出意外,唐军完全可以胜任。至于韦损坚守东都的想法,那就不说什么了,李光弼反问他,他自己都知道守不住。这便是李光弼高明之处,没有死死的抓着洛阳不放。 

  策略定下来了,于是李光弼下命让韦陟率领洛阳的官员以及家属西入潼关,又命河南尹李若幽率众出城躲避叛军,使洛阳形成一座空城。随后,又让士兵们把油、铁等军用物资运到河阳,准备坚守,李光弼亲自率五百骑兵殿后。当时史思明的游军已经到了石桥,李光弼的部将问他说:“现在我们是从洛阳城北绕过去呢,还是从石桥上过去?”李光弼说:“就从石桥上过去。”晚上,李光弼所部士兵手持火把,缓慢前行,但队伍仍然很严整,叛军虽然紧逼其后,却也不敢轻易靠近。就这样,最后叛军也没抓住机会阻止李光弼入河阳城。河阳城中有二万兵将,粮食仅够吃十天,形势有点麻烦,李光弼丝毫不敢大意。史思明来到城下,说要和李光弼面谈,其实就是想招降。李光弼在城上对他说:“我三代无葬地,一身必以死国家之患。尔为逆虏,我为王臣,义不两全。我若不死于汝手,汝必死于我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绝无讲和或是投降的余地。于是将士们听到了,无不激励。后来双方相持了八个月,史思明也没法攻破城池。而洛阳那里由于是空城,因此史思明也很容易得手,但他进入洛阳后,发现除了城之外什么都没有,连个鬼影都看不见,叛军什么都没得到,又害怕李光弼会抄后路,所以史思明不敢入洛阳中的行宫,退兵到白马寺的南面驻扎,又在河阳之南建筑月城用以防备李光弼。 

  当年的十月初四,肃宗不知想起什么来,下诏说要御驾亲征,讨伐史思明。《全唐文》中有一篇肃宗的《亲征史思明诏》,其中说:“朕为人父母,深念涂炭,是用大整戈矛,方申吊伐,抚绥河雒,以致和平。即以今月十七日幸东京,率六军取北路进发。但巡幸所过,自有行营,应缘祗供,并有司自办。其路次州县,一切不得别有征敛,亦不得辄有进献及时新野味等……”肃宗也很想早日平叛,计划都做好了,说十月十七日就要亲去洛阳,而且还让跟自己去的人要吃苦耐劳,不得别有征敛。比当年说要亲征的玄宗有利的是,肃宗比较年轻,但不利的是,肃宗的身体可比不上玄宗硬朗。从肃宗的想法来说,用意是很好的,至少说明他比较上进,如果皇帝对自己的社稷不用心,岂不令自己的大臣们气短?不过,实际效果只怕未必就好了。如果肃宗亲临战场,就会加重唐军的负累,唐军要保证皇帝万无一失,恐怕就会放不开手脚,这很容易陷入被动。另外,肃宗军事才能并不突出,这是客气的说法,事实上他去了就是外行指挥内行,即使是每事都听从李光弼的主意,那也很不便,而且若是这样,那肃宗来了又起到什么作用?没作用的话,那又何必来?但肃宗最终并没有亲临战场,因为有了群臣的劝谏,所以最后此事作罢。 

  史思明来攻打河阳,派刘龙仙到城下挑战。刘龙仙恃勇逞强,把右脚搭在马鬣上来谩骂李光弼,这说明他的态度很是傲慢。李光弼纵然能忍得住敌军的骂阵——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将军,骂阵在战场上那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断不会为此太过生气,但看刘龙仙那付姿态,决定教训他一番。他问众将说:“那一位能为我把他的脑袋取来?”这时仆固怀恩请战,李光弼说:“杀鸡焉用牛刀,这件事不该由你这样的大将去干。”这时左右的人推荐裨将白孝德,于是李光弼把白孝德召来询问,白孝德表示愿意前去执行任务。李光弼他要多少兵马跟随,白孝德回答说:“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很是赞许了一番他的勇敢,但坚持问他需要有什么支持。白孝德说:“那就挑五十名骑兵出营为后援吧,希望大军能在后面为我擂鼓助威。”李光弼拍着白孝德的肩膀鼓励他,然后让他出战。白孝德持两根长矛,策马横跨河流前进。当白孝德半渡之时,仆固怀恩便向李光弼道贺,说白孝德一定能战胜。李光弼问:“这还没打呢,你怎么知道就能赢呢?”仆固怀恩说:“看白孝德揽辔如此安闲,又不失沉着,可知他万无一失。”刘龙仙本就轻敌,这下看见唐军中只有一个人出来,更没在意。当白孝德稍微靠近时,刘龙仙准备动手,只见白孝德摆手示意,看样子好像不是来打仗的。刘龙仙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停了下来。白孝德又向前走近了一些,双方相距仅有十步之遥,白孝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