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福利引发欧洲底层的彷徨-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 刚
彷徨成为当今欧洲政治的一个表征。这是来自底层的彷徨,是民众的彷徨。对改革犹豫不决的心态决定了,在诸如欧盟的未来、谁来当政这样一些重大问题面前,民众难以做出明确的选择,因为他们不知道未来的变化会不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痛苦。为了顺应民意,只能小心向前挪动的政治家们也因舞台越来越小而难以表现相互的差异,趋同加剧了彷徨。
刚刚结束的德国大选就是一个例子。施罗德虽然只是想“温和”地动一下福利,结果就让打出“停止削减福利”牌的左翼党拉走了一批选民。而默克尔未能如愿更值得关注,它表明选民们并不信任她的改革方案。
德国的彷徨也是欧洲的彷徨。德国发生的这一幕,对其他欧洲国家的领导者们,无疑是一声喝斥;特别是对那些积极主张大力推进经济改革的人来说,更像是迎头挨了一拳。这些年来,“大欧洲”的梦想激发起了欧洲政治家们书写伟大历史的雄心壮志,他们信誓旦旦地要以改革来推进梦想的实现。但是,欧洲的老百姓却远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他们更关心的是工作、收入、福利与教育这些生活中最基本的东西。对于他们,已经得到的要比竞选者们许诺的更重要。
其实,欧盟能够走到今天,不仅仅在于领导人的雄心壮志,或是他们富有远见的英明抉择,而是因为他们的抉择代表了时代精神,符合了大多数民众的愿望。就拿他们努力培育的福利之树来说,它原本就是欧罗巴传统文化土壤的产物。是欧洲民众选择了现今欧洲的高福利制度。当改革要触及到一个社会的基础,彷徨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
德国人的彷徨也在加重着欧洲人的彷徨。许多欧洲领导人原本希望德国能够实现复兴,因为这会有助于重振德国国内经济,并给欧洲各国以极大的精神鼓舞。但现在看来,德国民众的犹豫不决很可能会使未来的改革步伐更加艰难。
欧洲人并非不明白,要想继续现有的幸福生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就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展。但发展意味着改革,改革不仅有“加法”,也有“减法”,还会有利益的让渡。当减法“减”到自己头上,本能的选择就是举起保守的盾牌。当今西方国家的社会思潮因此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保守往往来自底层。
历史表明,欧洲的一体化只能是伴随着彷徨不断前行。还会出现更多的矛盾,更多的僵局,就像德国学者考夫曼在8年前所说的那样:“人们经常呼吁的社会福利国家改造不能以大规模的整体改革的方式进行,而是需要围绕决定日常政治事务的细节问题展开令人生厌的争论。”因此,对于欧洲,不要期待急剧的变化,无论领袖们的声调多么激昂高亢,有的时候,进两步、退一步也许是欧洲人最好的选择。
(摘自2005年9月27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