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国这一时期科技进步,电子、化学、热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及现
代物理学等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少重大的科学发明成果,因而这一时期
被誉为“美好时期”。法国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科学上的繁荣景象,除了
政治、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改革之外,与其实施教育改革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分
不开的。尤其是那些对科技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都
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
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始于普法战争结束、共和派掌权以后。政府采取了
一些有力措施来改变原本落后的高等教育:1877年设立了硕士学位奖学金;
1886年设立了国立中学高级教师职位奖学金;增加对各学院的拨款并允许它
们接受赠款;修建校舍;增设专业学科,改进各学院的教学组织工作;改善
教授及其他教学人员的待遇。特别是1896年7月10日,法国议会颁布法令,
决定在每一个大学区建立一所大学。于是,15所大学便在原有学院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高等教育最具有代表性的变化。而
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与成就又是巴黎大学的新生和发展。在这里集中了许多第
一流的学者和教授,他们为法国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人才。
改革旧大学。这方面仍以英国为典型。19世纪前,英国大学有两个显著
特点:一是以神学为主体。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才,其教
学内容主要是神学和古典学科。二是大学自治。由于大学及其下属的学院都
… Page 14…
由私人或社会团体资助创办,所以大学既不依附于教会,也不从属于政府,
因而具有高度的自治权。这样必然使高等教育脱离社会。加之在生源问题上,
它们实行关门主义,只招收贵族、名流,高级军官等上层阶级的子弟,在教
学方向上只重视纯学术研究而拒绝实用性学科……因此尽管英国最早完成了
资产阶级革命,也最早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在经济上一直处于世界的优势地
位,但由于保守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作用,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19世纪50年代的“城市大学”运动,迫使英国高等教育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个变化不仅表现在新的大学方面,更体现在对牛津和剑桥这两所在英
国具有古老传统的最高学府的改造上。
首先,在学生来源方面,开始允许从中下层阶级中选拔学生。
其次,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法学、历史成为两门独立学科,现代语、
英语和实用性学科开始有了立足之地。1873年还设立了卡迪什物理实验室,
为后来许多世界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的出现,为英国对物理的研究处于世
界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打破生源性别上的界限,向女子开放。这一引人注目的变化使得
其他院校也准许女子入学,准许女子获取学位。
对牛津、剑桥这两所古典学府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使大学
与社会生活有了密切的联系,也使英国的高等教育向多样化迈出了重要的一
步。
(5)创办职业教育
欧洲工业的发展,急需具有初等和中等专门技术知识的人才,创办和发
展职业教育便成为欧洲发达国家的当务之急。
英国从19世纪50年代起就非常关注欧洲各国迅速发展的工业。感到这
些国家之所以发展快是由于建立了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于是政府和自愿团
体也纷纷行动起来设立科学与艺术部。70年代,伦敦自治机关和几个伦敦同
业工会又共同制定了一个全国技术教育方案,督促各地举办技术学校、技术
班和技术夜校,并注意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当时一般技术学校设置工、商、
农、家事、普通课等五科。大多数学生学习前三科,家事科主要招收女生。
到1880年,伦敦又设立了多种技术学校,其方向是培养中等技术人员。所授
科目有科技、商业和外语。这种学校无论是在制度上、课程设置上、还是教
学方法上都较上述的一般技术学校完备。
这个时期,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对创办职业教育也颇积极。1882年,政
府任命了一个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1889年国会通过了《技术教育法案》,
强调技术教育要针对各项工业生产之需要。1899年,议会又成立了教育部,
并专门设立了一个负责职业教育的部门,这就进一步保证了职业教育的发
展。
在欧洲工业国家中,德国的职业教育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8世纪60
年代,普鲁士政府在为西里西亚罗马正教制定的学校法令中,就已提出了关
于青年的业余教育的问题。进入19世纪以后,在培养青年技术工人的职业技
术教育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1876年,德国的《工业法典》中规定:学徒要
按地方当局的命令上学,雇主要保证学徒的学习时间,训练学徒的师傅必须
是熟练工人,学徒满师时要经过考核。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经济的
蓬勃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原来的少数业余学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 Page 15…
于是一部分业余学校就改变为技术学校和专科学校,同时又新建了一批技术
学校。至此,德国的职业教育初具规模。政府规定,在接受9年或10年义务
教育后,如果不立即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准备开始进入职业,年龄又不到18
岁的青少年,必须再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德国已把18岁以下的一部分职业
教育和培训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这就保证进入各个职业领域的劳动者都受
过良好的职业训练,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德国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多,类型也比较齐全。有农业、工艺、商业、森
林、建筑及矿业等技术学校。这些学校都是适应社会需要而建立的,办学方
式也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职业教育的创办和发展,给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特别是为工农业的发展所提供的大量的初具文化科学知识和掌握了初级
劳动技术技能的训练有素的劳动者,他们与高级技术人员一起组成三级技术
梯队,大大加速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从而使德国在20世纪初就赶上了工业先
进的英国。
法国在巴黎公社时期就注意了发展职业教育,因为公社对其下一代的基
本要求是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教育。公社认为,科学的全面的教育是不能脱离
职业教育的。1871年5月6日,公社在第五区开办了一种职业学校。在这种
学校中,除了给学生一定的职业训练外,还给他们教授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
后来公社又开办了一所工艺美术女子职业学校,学生除了学习素描、泥塑、
木雕、牙刻等各种工艺技术外,还学习其他文理课程,以充实、丰富学生的
科学知识和文学知识。公社执行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瓦扬对创办职
业学校非常关心,他在《关于设立普通教育职业学校告各区政府书》中要求
各区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立职业学校的房屋和机构的建议、资料送
交教育委员会,并请各区政府同教育委员会共同协商大办职业学校的问题。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教育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很有意义的改革措
施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法国职业教育的重新兴起是在1919年7月《阿斯第
埃法》颁布以后。
(6)加强师范教育
初等和中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引动对师范教育的加强。19世纪下半叶到
20世纪初,欧洲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也发展起来了。
英国的师范教育是从1902年开始步入正规发展阶段的。由于1902年教
育法的实施,扩大了地方教育行政当局办学的权力,于是地方教育行政当局
不仅办小学、中学,同时还办起了师范专科学校,其资金来自地方税收和政
府的津贴。
初办的师范学校建立在以往的地方高级小学的基础之上,后来大学也办
起了师范部。地方师范专科学校学制两年,大学师范部学制 3年,从 1911
年起,师范部学制又延长为4年。
英国政府对地方建立的师范专科学校是关照的,常给予经济补助,并对
经过中学阶段教育、年龄不过16岁,志愿从事小学教师而且有校长推荐、个
人保证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学生给予生活津贴。
德国师范教育的发展是由于1872年颁布的新教育法的影响。新教育法彻
底改变了50年代对师范生的训练要求和规定,即将来教什么就学什么的狭隘
的实用观点,对学生提出了扩大知识面的要求,因此增设了有关课程,并减
… Page 16…
少了课程中的宗教色彩。如一年级的数学课增加了开方、多次方程、对数等
内容;二年级增开了几何、教育名著选读、教育概论、教学法及心理学等课;
德语课增加了一定量的古典文。师范学校学制为3年,生源是八年制小学毕
业生。新教育法还特别规定女子与男子有同等权利进入师范学校学习。
法国这个时期由于义务和免费的初等教育的发展,急需小学教师,但并
不是谁想担任教师就都允许的。国家规定担任小学教师的人一定要在师范学
校毕业,并经国家的统一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小学教师资格。为了提高师
资水平,法国的每一个县(当时全国有87个县)各设两所师范学校,一所招
收男生,一所招收女生。同时全国又设立了两所高级师范学校,以培养师资,
发展师范教育。
2。欧洲教育 (下)
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洲工业发达国家在着力发展教育方面,不仅取
得了显著成果,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这些教育家为探寻教育实
践的科学依据而努力从事科学研究,为推动欧洲的教育改革而勤奋工作。他
们为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实验教育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欧洲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相配合采用实
验的方法,对儿童心理和生理进行研究,为教育实践探寻科学依据,从而创
立了一种新型学科——实验教育科学。
儿童研究运动的兴起。19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的教育家、教师、心
理学家和医学团体开展了有关儿童兴趣和智力发展的研究工作,不少教育学
家和心理学家发表了关于儿童想象力和儿童语言的论文。这些研究实践和理
论的推广,标志着儿童研究运动的开端。到了90年代,由于德国心理学家冯
特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就为研究儿童提供了生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的理论
根据。特别是通过有关实验数据、实验分析的结论来研究儿童,就进一步把
对儿童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化的基础之上了,这是第一。第二,由于这个时期
欧洲工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大量增加主修科目,致使儿童课业分量加重,精神
过度疲劳,身体健康恶化。这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许多学者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对儿童进行“疲劳测定”,由此便由对儿童
疲劳问题的研究发展成对改进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三,这个时期,由于欧洲
工业化和都市化的程度在扩大,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学校工作是否能适应社会
变动的需要问题给予关注。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育学家有兴趣于学校与社
会的联系的研究,这就提出了一个教育的社会目的的问题,而且此问题逐渐
成为讨论的中心。因此在不少国家掀起了对学校教育的调查运动。在调查过
程中,他们尽力使用新的调查技术和手段。如用“量变法”去统计学校设备
的多少,用“标准测验”去测定教学效果等,使调查资料尽可能地定量化。
总之,由于这种种因素,使对儿童的研究运动进一步兴起并得到发展。同时,
世界许多国家还建立了儿童研究组织,创办了大量的儿童研究杂志,组织了
各种开展儿童研究的活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