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前期文化教育史-第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级警官,农村黑帮分子或甘心做暗探和特务的人都可以陷害国民教师” 。
列宁在《评国家预算》中,用具体材料痛斥了沙皇政府对工人文化教育
工作的压制。他指出,沙皇政府在远东殖民冒险事务上可以花去千百万卢布,
而在国民教育上只支付几戈比。同时列宁还揭露沙皇政府压制非俄罗斯民族
文化,不准用本民族语对儿童教学的反动政策。
列宁还揭穿沙皇政府试图改革学校的虚伪性。他在《破产的征兆》一文
中,在谈到万诺夫斯基大臣改革高等学校的许诺时宣称,“我们革命者一分
钟也没有相信万诺夫斯基所许诺的改革是可靠的。我们知道万诺夫斯基 ‘安
③
抚’不了任何人和任何事情,满足不了任何进步的希望。” 列宁的宣称是对
的,事实证明万诺夫斯基的“改革”没有给俄国教育和学生生活带来任何实
质性的改变。
列宁这些文章有力地、实质性地揭露和抨击了沙皇政府反动的教育政
策,指明了无产阶级教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与此同时,列宁对民粹派的“空想教育”也给予了批判。1895年,俄国
民粹派的代表尤沙柯夫在《俄国财富》5月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教育的空
想:全民中等义务教育》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俄国有建立统一
的“普通教育”学校的可能性,因为他认为俄国专政体制是“超阶级性”的。
① 《列宁全集》第2 卷,第66 页。
② 《列宁全集》第2 卷,第68 页。
③ 《列宁论教育》,第4 页。
④ 《列宁全集》第19 卷,第125—126 页。
⑤ 《列宁全集》第19 卷,第126 页。
① 《列宁全集》第19 卷,第128 页。
② 《列宁全集》第19 卷,第128 页。
③ 《列宁全集》第6 卷,第61—62 页。
… Page 58…
他计划在全俄建立4万所 (男女各2万所)名为农业中学或中学农场的中等
学校,招收8—20岁的男女居民。这种学校主要经营农业和进行道德教育,
夏季不上课,专门从事农业劳动,用自己的劳动养活全体学生、教师和管理
人员,抵偿教育经费。“尤沙柯夫认为这是一种‘全民中等义务教育’,可
①
使整整一半居民的生活社会化”,这样可使俄国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又
可避免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而转向社会化。列宁写了《中学农庄和感化中学》
及《民粹主义空想计划》两篇文章,批判了尤沙柯大的“空想教育”计划。
首先,列宁指出,尤沙柯夫抹杀俄国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剥削的客观现实,
在所谓“全民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制定的“全民中等义务教育计划”,混淆
了农奴制的等级学校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学校的区别,抹杀了阶级学校的实
质,列宁说,尤沙柯夫“根本不了解阶级学校的实质是什么……这个实质就
是:教育的组织和受教育的机会,对一切有产者来说,都是同样的。阶级学
②
校不同于等级学校的实质就在于有产者这三个字上面。”创办学校的阶级原
则应该在于,全体公民进任何学校的权利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在事实上,
只有有产者方能受教育。依据尤沙柯夫的“计划”,缴不起学费的穷学生进
农业中学,用生产劳动抵偿教育和生活费用,而富人的子弟进只读书的城市
中学,这种“有钱就缴学费,没有钱就做工”,“穷人进一种学校,富人进
③
另一种学校”的做法,正是阶级学校的特征。
其次,列宁指出,尤沙柯夫以“完全独特”的形式,即“中学兼农庄”
的形式来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有背于早期乌托邦主义者们
表述的这一思想,更是对马克思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伟大思
想的玷污。列宁认为,尤沙柯夫的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是“人的普遍和
全面发展的条件,而只是为了付中学学费”。列宁所强调的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是以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为出发点的。他说,“没有年轻一代的
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
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
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①
此外,在国民教育问题上,当时俄国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
主义者”们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存在原则性分歧,他们轻视教
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工人阶级是注定没有进取心的,否定给工人阶
级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列宁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和“经济主义”者的谬
误也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动员无产阶级走上民主改造国民教育的革命道路创
造了重要条件。
总之,这一时期中,列宁在与俄国教育发展道路上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
进行了鲜明而尖锐的斗争,阐述了清除国民教育制度中等级性残余的进步意
义,指明了推翻专制政体后学校教育民主化的一般特征,其中包括:实现普
及教育,创办统一学校,消除学校管理的官僚主义制度,男女合校,以及教
育的世俗性等等。
无论是十月革命前,还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对教育问题都有过很多论述。
① 《列宁论教育》,第8 页。
② 《列宁全集》第2 卷,第405 页。
③ 《列宁全集》第2 卷,第422 页。
① 《列宁全集》第2 卷,第413 页。
… Page 59…
这些论述对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论对旧教育的改造
列宁提出,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根本改造,创立新的
教育,这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任务,列宁指出,旧教育之所以
必经根本改造,就在于:
首先,旧教育掌握在地主资本家手中,其目的是培养、训练为地主和资
产阶级服务的官吏和奴仆,而不能培养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人才。因
此,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所要培养的人决不能再像从前那样,而是要把学
习和训练的事业加以根本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培养的人适应新的社会
的需要。
其次,旧教育之所以必须根本改造,还因为培养新一代的教育只有在改
造旧教育过程中才能发展起来。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指出:“我们只
能利用旧社会遗留给我们的全部知识、组织和机关,在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人
①
力和物力的条件下建设共产主义。”这就是说,共产主义教育不是天上掉下
来的,也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在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教育进行斗争,
加以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努力。
列宁在论述改造旧教育的问题上,还特别强调,所谓根本改造,既不是
全盘否定,也不是全部保留。列宁认为,否定旧学校、旧教育,并不是把学
校中一切东西全部抛掉,要进行区分,“要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
②
所必须的东西”。旧学校中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阶级精神,以及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无用的、死的知识等必须批判、否定;而存在于
学校中那些人类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如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教学经验、
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用的教学设备等则必须继承、吸收和接受。
总之,在改造旧教学,否定旧教育过程中吸取我们实行真正共产主义所必须
的东西,用以建立新教育。
列宁关于根除旧教育和创造新教育的思想,为苏维埃初期的教育改革指
明了方向。
第二,论对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教育
列宁强调,对旧教育改造的根本目的在于把青年培养成为建设社会主
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代新人。因而他在《青年团的任务》、《宁
肯少些,但要好些》、《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
上的讲话》、以及《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都全
面地阐述了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的问题。他所阐述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
方面:
首先,要求青年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建立完整而彻底的社会主义世界
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把伟大的认识工具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给予
了人类,人们掌握了这个伟大工具就能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能够把握
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
其次,培养青年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列宁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道德观,论
述了共产主义道德的实质,他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是共产主义者必须具备的
品质,“为巩固和完成共产主义事业而斗争,这就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
① 《列宁全集》第4 卷,第345 页。
② 《列宁选集》第4 卷,第347 页。
… Page 60…
①
这也就是共产主义教育、训练和学习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共产主义道德
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列宁强调,一定要把培养青年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放
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他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
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②
关于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列宁认为,集体主义精
神,为公共利益和公共事业而自觉地劳动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以及培养自
觉的劳动纪律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要求青年人一定要增强集
体主义观念,养成肯于吃苦、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自觉遵守纪律,成为具
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代新人。
再次,重视青年一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列宁说:“只有用人类创
①
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所以他强调
青年必须具备现代有学识的人所必备的一切实际知识,而不能只领会共产主
义的口号。因为在经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后,首先要解决发展生产
力的问题。要建立强大的社会经济基础,就必须对工农业各个部门实行技术
改造,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因此,掌握人类创造的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就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大
问题。列宁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多次强调每一个立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青年,
都要“使学问真正深入我们的血肉里面去,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
②
部分。”他号召:“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不仅强调了青年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还强调了学习方法的
科学性。他主张学习要积极思考,融会贯通,他反对死记硬背、生吞活剥,
他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坚持青年一代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宁在1897年写的
《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一文中就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与生产
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