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国崛起-英国 >

第14节

大国崛起-英国-第14节

小说: 大国崛起-英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英国终于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下,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并在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的指引下,结束了重商主义时代,建立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米字旗的升起
  仿佛上帝要为倒霉的詹姆士二世复仇,1689年威廉和玛丽夫妇如愿以偿地登上王位之后,没过几年,没儿没女的威廉夫妇就先后辞世了。
  先是玛丽女王罹患天花去世,身体健康的威廉1702年又在一次骑马中不幸摔伤,撒手人寰。玛丽的妹妹安妮登上了王位。
  不过,可怜的安妮在即位前唯一的儿子也夭折了,这样,在安妮死后,王位将要落到詹姆士二世的儿子爱德华之手。议会并不愿意让这个
  结果出现,于是《王位继承法》就这样新鲜出炉了,可怜的王室仅有的一点权威又被缩小了,他们甚至不能自由选择继承人,国王连出国都要
  经过议会批准。
  苛刻的《王位继承法》甚至为安妮女王指定了继承人,他就是王室的远亲德国的汉诺威王室的乔治。届时斯图亚特王朝将被汉诺威王朝取
  代。
  不过还有一件大事比王位更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
  虽然从1603年起,两国共有一个君主,但苏格兰仍保持了独立的地位,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和法律。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签订了《联
  合法》,为两国几百年来的恩恩怨怨划上了一个句号。也防止了在安妮女王死后,“王位觊觎者”爱德华把苏格兰作为进攻英国德基地,进而
  复辟斯图亚特王朝。
  合并后的新国家称为“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国旗也不用费心重新设计,英国人简单地把两国的国旗图案合在一起,一面新国旗就产生了
  。这就是所谓的“杰克联合旗”,即我们熟悉的米字旗。
  不过,这时的米字旗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模样还有所不同。它只是英格兰的圣乔治旗和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旗“联合”在一起,爱尔兰的圣
  帕特里克旗还要再过100年才会加入进来。
  米字旗和苏格兰风笛就这样加入了英国征服世界的进程。
  在今后的二百年间,苏格兰风笛刺耳的声音和米字旗在联合王国发动的一次次对外战争中,被英国军人带到了全世界,给那里的人民送去
  杀戮和灾难,直到联合王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成为帝国主义的同义词。
  大国之战
  在1500年之后的大国竞技场上,有一个很有规律的现象,那就是在每一个世纪,英国人都要找一个对手,然后将它击败,而且,这些对手
  实力还都很强大。
  16世纪,英国的主要对手是西班牙,英国人打败了这个老牌殖民强国,成为新兴海上强权,17世纪,英国击败了荷兰,成为世界头号海上
  强国。到了18世纪,轮到了法国,这回双方争夺的是殖民地。
  1688年光荣革命后的英国,虽然已经把“海上马车夫”荷兰打败,成为新的海上霸权国家,但在英国崛起的道路上还有重重障碍,它不得不面
  对欧洲大陆上的霸主——法国。从那个时候开始,两个国家的明争暗斗几乎持续了一个世纪,成为主导欧洲的矛盾。直到1763年,经过一场历
  经七年的决战,英国才在竞争中大获全胜。
  这场新的大国争霸赛开始于1701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00年,过了气的西班牙帝国的国王查理二世死了,不幸的查理二世没有后代,这就给欧洲各国角逐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提供了机会。各国
  王室为了这个问题争吵不已。
  最后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依然是老办法:战争。在这次角力中,以英国、荷兰、奥地利结成的“大同盟”为一方,法国和西班牙为另一方
  。
  经过十多年漫长而无聊的一系列战斗,双方都感到筋疲力尽,英国人先后投入了1。3亿英镑的军费,却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精打细算的
  英国人开始和法国人谈判,寻找结束战争的体面的方式。
  1713年,交战双方签订了《乌特勒支条约》。条约规定:
  法国承认英国新教国王的继承权,路易十四的孙子成为西班牙国王,但是法国、西班牙不得合并,必须分立为两个国家;法国割让纽芬兰
  、新斯科舍和哈德逊湾给英国;西班牙割让直布罗陀、米诺卡岛给英国;英国有权每年将一船非洲的黑人奴隶运往西属美洲殖民地。
  这场战争虽然打着王室的旗号,不过,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旗号后面仍然是英、法两国对殖民地的争夺。英国在国际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
  强国。
  觉得吃了亏的法国人心有不甘,到了1730年代,法国与西班牙秘密订立联盟,共同反对英国。鉴于西班牙人在上一次战争中战败割地,法
  国人拍着胸脯慷慨地答应帮助西班牙从英国手中夺回直布罗陀,西班牙则答应把在西班牙殖民地经商的特权转交给法国。
  于是,在法国人的唆使下,西班牙开始在殖民地找英国人的麻烦。新的战端一触即发。
  西班牙缉私队千方百计搜捕英国贩运黑奴的走私船,甚至一些从事合法贸易的商船也不幸遭殃。从1713年到1737年间,大约有180艘英国商

  船被西班牙的缉私队搜捕。血本无归的英国商人纷纷愤怒地向议会请愿,要求政府对西班牙采取强硬态度,保护他们的财产。
  导致战争的原因是千奇百怪的,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至于我们可能会觉得,大国之间的战争就像寻常百姓之间的斗殴。
  1738年,有一次议会开会时,一个叫詹金斯的英国船长来到下院,他拿出一个装着被割掉的耳朵的瓶子,声称在1731年,他被西班牙掳去
  吊上桅杆,并被割掉了耳朵,请求议会主持公道。
  虽然詹金斯船长赌咒发誓,声称绝无虚构,如假包换。但是此事究竟是否属实,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不过,詹金斯船长的出色表演,
  使议会内的反西班牙情绪火上浇油。掌权的辉格党党魁沃波尔众怒难犯,不得不派遣一支海军舰队到地中海,向西班牙表示约翰牛的强硬姿态
  ,并堵住议会内反对派的口。
  最后,在1739年10月,这场蓄谋已久的、所谓的“詹金斯耳朵之战”战争终于爆发。整个民族压抑已久的战争欲望终于得到释放,整个英国像
  过狂欢节一样热闹。
  不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战争开始后,老大帝国西班牙和法国联手,竟然屡屡挫败英军。沃波尔先生不幸失去了议会多数的信任,不得
  不宣布辞职。他这一举动开创了内阁首脑得不到议会多数支持时必须辞职的先例。
  头脑发热的英国人逐渐冷静了下来,他们决定不和西班牙再打下去了,战争很快就结束了。传统的务实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在这次战争中
  ,英国真正的敌人是法国而不是西班牙。英法争夺殖民地才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他们决定重开赌局,把这次的损失捞回来。
  我们又看到了无聊的一幕,英国人又找了一个和上次战争一样的参战理由,不过这次的当事人由西班牙换成了奥地利,这就是为期八年的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但是英国人的目的不过是和法国人争夺殖民地,所谓的王位继承权只不过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以,英国人这次在欧洲战场没有什么重大行动,他们把主要注意力放到了欧洲以外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1748年虽然和法国缔结了和约
  ,但是英国与法国的之间的争夺并没有因此结束,双方在北美和印度争得头破血流,这为后来的七年战争埋下了伏笔。
  七年之战和殖民扩张
  七年战争虽然是因奥地利和普鲁士争夺西里西亚而起,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英国人参加七年战争旨在与法国争夺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
  1756年,奥地利打响了战争的第一枪,奥地利女王甚至声称即使卖掉最后一条裙子,也要从普鲁士手里夺回西里西亚。
  这场延续7年的战争一爆发,勾心斗角的欧洲列强们就迅速地计算着成本和收益,然后决定自己站在哪一方。既然在这一战争中,法国和它
  以前的敌人奥地利站在了一起,那么英国就毫不犹豫地支持普鲁士在欧洲大陆同法国斗,虽然他们在上一次战争中还互相是对方赌咒发誓、花
  大量的金钱和力气要消灭的对象。
  七年战争从头到尾,英国人就美在欧洲大陆上占到什么便宜,当然英国人也不愿意在这里花太大力气,反正他们的核心利益是和法国人抢
  海外殖民地。可怜的普鲁士不幸成了英国的炮灰。
  为了表示自己支持盟友的坚定决心,英国人德意志西部建立了一支6万人军队。不过这支军队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它对战事只采取壁上观
  的态度,无所作为,被普鲁士人挖苦地称之为“观察军”。1760年,这支军队坐视俄国军队攻入普鲁士,并无情地蹂躏其首都柏林。
  虽然英国人在欧洲大陆无所作为,但是在海上和海外殖民地却表现出了与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气概。在战争中,英国海军严密地封锁了法
  国沿海,并无情地炮轰法国的沿海城市,在与法国争夺北美和印度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人可谓不惜老本,全力投入,以期取得丰厚的战争红

  利。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是:英国在海军上占有压倒优势,在北美殖民地也有足够的力量与法国抗衡,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世界各地,法国将被迫分散自己的力量无法形成相对优势,从而自乱阵脚,而英国则可以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集中力量。这样,就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就把法国从北
  美和印度赶出去。因此,英国必须在欧洲、北美、东方同时与法国作战,而不应把战争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之内。
  英国人的如意算盘完全奏效。在北美的加拿大,尽管法国军队作战顽强,但是他们无法从母国获得足够的物资支援,英国海军完全掌握了制海
  权。1763年,加拿大完全落入了英国之手。
  在印度,英国人勾结了当地的土邦主。在战斗中,这些封建主倒戈投到英国人一边,从背后给法国人捅了一刀,使英国人取得了胜利。法
  国的势力被排挤了出去。
  倒霉的法国人垂头丧气,向英国人抛出了橄榄枝,要求和谈。趾高气扬英国人自恃实力强大,加上在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他们故意
  提出了令法国人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将可怜的法国人羞辱了一通。然后,才在1763年2月和法国人签订了巴黎和约。
  这场战争轮盘赌以英国人的胜利而告终,法国人丢掉了海外的大片殖民地,而可怜的普鲁士则遭到了列强的又一次蹂躏。
  根据巴黎和约,英国人得到了北美的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大部分土地。在印度,英国将法国的势力排挤了出去,输光了的法国人只能
  在印度保留几个不设防的沿海城市,以供巴黎的裁缝们做点小生意。此外,在加勒比海英国得到众多岛屿,在西非则得到塞内加尔,在欧洲收
  回了梅诺卡。
  英国获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同的国家制度决定了参战双方意识的截然不同。法国士兵是在为国王打仗,而英国人是
  为自己作战,英国普通人把战争的目的简洁的概括为:“殖民地使我们有工作”。
  七年战争时的英国,已经通过光荣革命,建立起了在当时来说是先进高效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这时的英国,已经迈出了工业革命的第一
  步,这使英国的军事力量有了强大的经济后盾。而此时的法国则处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专制制度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政治制度腐朽无能
  ,国内问题重重,实在无法与团结一致的英国作战。
  对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法国丢掉了北美洲和印度,不得不让英国在这场争夺殖民地的世界竞争中暂时领先,英国则牢固树立
  起了世界殖民霸权和商业霸权。
  经过长达几个世纪的海上争夺,一个世界范围的英帝国在这个时候初步形成了,英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强国。
  殖民地的迅猛扩张,使一个以英国为核心的商业贸易圈逐渐形成。英国的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描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奥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
  廷和北美西部大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