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英国-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引子:为什么是英国?
翻开欧洲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欧大陆外有两个大的岛屿,一个叫不列颠岛,另一个叫爱尔兰岛。前者的全部加上后者的北半部以及
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英国。
这个位于北大西洋惊涛骇浪中的岛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个部分组成,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大小仅相当于中国的一
个中等省份。在这个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
线不超过75英里的国家里,17世纪末人口只有600万,直到今天,人口也只有5800多万,可谓“小国寡民”。
面对地图,我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样的一个国家,何以在过去两个多个世纪里,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而以“日不落帝国”傲视全球?
对中国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它还是一部长达100多年屈辱历史的的组成部分。在中华帝国的眼里,“英吉利国”不过是“岛夷”
,在1997年公映的电影《鸦片战争》中,导演谢晋为道光皇帝设计了这样一句台词:“那英吉利仅是个弹丸小岛,做大清的属国都不配,怎敢
如此放肆!”
在18、19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中央帝国和日不落帝国同样地自信和傲慢,不同的是,一方将自己的自信和傲慢建立在对历史的沉迷与无知
之上,而另一方则是建立在对双方实力的充分了解之上。
1793年两个帝国的首次官方接触,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称为“聋子和瞎子的对话”,没有产生任何结果。
1840年代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的开始。
在经过了大清帝国一次次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之后,欧洲人狂妄地宣称:“对付中国人的办法,就是将他痛打一顿,再跟他讲道理。”
对于这个在近代史上对中国“作最沉痛之宰割”的国家,我们无法对它视而不见。因为,英国在世界历史上的作用实在是太重要了,以至
于我们如果不了解这个国家,就无法清晰地了解整个世界,包括我们自己。
岁月荏苒,距鸦片战争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1997年,香港的回归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划上了一个句号。
如今,历史的恩恩怨怨和刀光剑影都已经远去,曾经衰弱的中国正在崛起,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也已褪去历史的光环,重新成为一个正常
国家,我们有必要、也应该能够以正常的心态来审视这个曾经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屈辱和仇恨的国家崛起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提供可
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
但是,当我们带着复杂的心情审视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实在很难发现英国的崛起与其他大国的崛起有什么相似之处。
我们不得不略带失望地发现,英国人在建造日不落帝国的大厦时,并没有一张事先绘好的蓝图,也没有挥舞着十字军的旗帜或者喊着“生
存空间”、“共荣圈”等蛊惑人心的口号,甚至没有多少激动人心的故事。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我只能推断,英国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动荡后,在斯图亚特王朝的末期无意间开启通向现代发展的秘密之门,这一
切纯属碰巧,而非刻意”。正如历史学家所言,英国是一个“原生自发型”的现代化国家,不列颠的崛起和现代化,是英国历史自然发展而远
非外力强迫的结果,也是英国人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自然完成的,以至于拿破仑将英国称为“小店主的国家”。
如果一定要找什么原因的话,我们只能这样认为,不列颠这块土地赋予了这个民族务实、保守、宽容的禀赋,这些优秀的民族禀赋孕育了不列
颠崛起的因子。
也许,历史已经注定了这一切必将发生。伴随不列颠的崛起所带来的文明也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强势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多数国
家学习的先进文明。 但是,这种文明给其他文明带来的压迫和痛苦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多数文明都被迫洗心革面,向它学习,以至于英语成为当今世界多数
国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这种压迫和痛苦也是绝大多数国人都能感觉到的。
日不落帝国虽已远去,但日不落帝国的遗产仍在我们中间发生作用,使我们难以轻易摆脱它的影响。
黎明时醒来的是英格兰
历史的开端:在黑夜中入睡的是不列颠,黎明时醒来的却是英格兰
对于英国来说,它的历史的开端并不像后来那样体面风光。这个岛上的早期居民是被恺撒称之为“蛮族”的布立吞人,不列颠(Britain)
一词就起源于此,而“英格兰”(England)这个与现代不列颠民族联系较深的名词则要到公元六世纪后才逐渐出现。
不列颠远处欧洲一隅,与欧陆隔海相望,文明程度远较欧洲大陆为低。
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海峡,隐隐约约看见不列颠岛岸边的灰白色的白垩质山崖,就将那里称为阿尔比恩(Albion),即拉丁文 “白色”的
意思,这是有记载的英国最古老的名称。
恺撒:不列颠战记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统帅恺撒在《高卢战记》中对不列颠的土著有这样的描述:
“所有不列颠人都用薄兰染身,使人看来带有天蓝颜色,因此在战斗中显得更为可怖。他们还蓄着长发,全身除了头部和上唇之外,到处
都剃光。妻子们是由每一群十个或十二个男人共有的,特别是在兄弟们之间和父子们之间共有最为普通,如果这些妻子们中间有孩子出生,则
被认为是当她在处女时第一个接近她的人的孩子”。
在具有高度文明的罗马人眼里,这些不列颠人无疑是一群野蛮人。
而且,使恺撒愤怒的是,他发现差不多在所有的高卢战争中间,都有从不列颠来的、罗马军队敌人的支援者。恺撒认为,在使野蛮人归顺
于罗马文明的伟大事业中,征服不列颠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公元前55年8月的一个深夜,恺撒率领一万名装备优良的罗马士兵,分乘80艘船只渡过英吉利海峡,开始了第一次远征不列颠的战役。
组织严密的罗马军团在登陆时遭到了当地“蛮族”布立吞人的顽强抵抗,但是一旦站稳脚跟,能征善战的罗马军团很快就将布立吞人的抵
抗击溃。这些“蛮族”先是求和,然后又乘罗马的支援舰队被海风吹走之际向罗马军队发起偷袭。
在恺撒笔下,这些野蛮人远远称不上英勇善战。“敌人在战斗中被击溃,逃了一阵之后,很快就安定下来,立刻遣使者来向恺撒求和,答
应交出人质,并执行他所命令的一切事情”。
第二年,恺撒率领一支由800艘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再次入侵不列颠。
恺撒在书中写到:“所有舰只都在正午时到达不列颠,但敌人却一个都不见。恺撒后来才从俘虏口中得悉,虽然敌人在那边集中了大批军
队,但看到我军来了这么多舰只——连去年原有的、以及私人为了自己方便而造的在内,总数在八百只以上——吓得撤离海岸,躲到较高的地
方去了”。
当恺撒率领大军冲锋陷阵时,大海又一次成了他的敌人,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暴毁坏了大量船只,恺撒只得停止进攻,回过头去修船。随后
,恺撒一举占领了不列颠,在迫使布立吞人称臣纳贡之后凯旋而归。
布立吞人的表现是如此令人失望,实在无法和他们的后代、二战时挫败了希特勒海狮计划的英国人相比。
——注意一个现象:英吉利海峡在这两次战役中成了布立吞人的天然盟友,这道浅浅的海峡在以后的历史中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帮助英
国人抵抗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入侵。有时候与其说是上帝保佑英王,还不如说是英吉利海峡保佑英王。
不过,对英国人来说,这段历史虽败犹荣,他们的祖先第一次与岛外的文明世界接触,就抵抗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罗马军团的进攻。十几个
世纪后,莎士比亚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来纪念这昔日的光荣和骄傲:
曾经两次被我们击退,
逐出海岸之外。
他的舰船——可怜的无用的泡沫,
在我们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就像随波浮沉的蛋壳一般……
不过,罗马帝国并没有像统治高卢一样统治不列颠,这些岛民们最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从那以后,罗马军队在没有踏上不列颠的土地,
这样的好日子过了将近100年。
不列颠尼亚:罗马帝国的行省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决定,他要御驾亲征,使不列颠成为帝国的一个行省。
从公元前54年恺撒率军撤离不列颠岛时起,帝国的军靴没有踏上不列颠的土地已经快一个世纪了。而且,帝国也有三十年没有让他的军人
去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了,帝国的皇帝和军人太需要一个地方来宣泄他们已经憋了很久的征服欲望,他们就像热恋中的情人渴望约会一样渴望
战争和死神的亲吻,他们的利剑热切地盼望着敌人鲜血的滋润。而不列颠就是他,伟大的克劳狄皇帝——“不列颠征服者”宣泄征服欲的最好
场所。
在他眼里,伟大的恺撒的荣光将指引着罗马军团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公元43年,罗马大将普劳提乌斯率领四万大军,开始了征服不列颠的行程。
罗马大军登陆后稍事休整,然后就立即向不列颠内陆进发,但是进展得并不顺手,不列颠人打得非常英勇,入侵的罗马军团遭到了很大的
伤亡。在占领不列颠重要城市科尔切斯特之后,罗马人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军事行动,等待增援部队的到来。
克劳狄在得知普劳提乌斯占领科尔切斯特的消息后,立即宣布科尔切斯特是罗马新的省份的首府,并且在罗马举行了盛大的欢庆活动。
在得到支援军队后,罗马人最终征服了不列颠。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不列颠人长达十几年的反抗,以爱西尼人(古代英格兰东部凯尔特人的
一个部落)的反抗为最,而他们原来是入侵者最为顺从的部落。
爱西尼人的国王死后,罗马官员占有了爱西尼人的全部土地和商品,他们残酷地压榨爱西尼人,侮辱他们尊贵的国王的未亡人。这次叛乱
以国王的遗孀波迪卡王后为统帅,强烈的复仇心使女王的军队变得野蛮残酷,他们以将侵略者杀光为快事。
这些野蛮人烧毁了切斯特,然后又攻下了伦敦。他们杀死了城里的所有居民,并且一把火将伦敦城少的片甲不留,熊熊的大火映红了反叛
者们被复仇的快意扭曲了的脸庞。根据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的记载,这次屠城使七万罗马人和罗马化的居民死于非命。
这次屠城很可能是这个岛的历史上最血腥最残酷的一页,然而这时可以理解的,侵略者必须为他们的侵略付出血的代价。后世的英国人也
赞同女王的做法,他们认为反抗侵略者和惩罚本民族的投敌者,是正义之举。
罗马人的反应则是调集大军残酷镇压起义者,实行血腥的报复,他们将八万不列颠人全部杀死,甚至包括很多没有参加叛乱的部落,这场
叛乱最后以波迪卡女王服毒自杀而结束。
帝国在不列颠的统治巩固之后,哈德良皇帝下令修筑了著名的哈德良长城,以应付越来越猖獗的苏格兰人的进攻。以后罗马军队再未涉足过防
线以北的土地,直至帝国军队在几百年后完全撤出不列颠。
在这300年期间,这块蛮荒之地先后受到罗马的文明的沐浴和基督教文明的洗礼,罗马帝国来去匆匆,但是以后的历史将证明,基督教对这
个岛国的文明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
深远的。
罗马帝国的光辉淹没在蛮族入侵的狂涛巨浪之中后,日耳曼人中最落后、最原始的部落开始入侵这个小岛,其中以盎格鲁人和萨克逊为最
。
这场入侵长达一个半世纪,直到公元六世纪,今天的英格兰民族才逐渐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这也是 “英格兰”这个名词的由来(“英格兰 ”一词的含义是“盎格鲁人的土地”)。
公元七世纪初,不列颠进入了“七国时代”。
这个时期的英格兰,国家四分五裂,人民处于野蛮愚昧和贫穷落后之中,文明的发展停滞不前,历史在这里仿佛睡着了。但是文明的火种
仍然在地下燃烧,等待着再一次复兴。
后来,丘吉尔对此评价说:“在黑夜中入睡的是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