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34节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34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的最大注意力,并取得了辉煌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语音历史演变的 

规律方面。 

     19世纪欧洲语言学家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粘着、屈折三种类 

型,并且认为这是语言进化的三个阶段。汉语被认为是孤立语的典型, 

至于它是代表语言发展的低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众说不一。 

     19世纪为语言学家们展现了广阔的天地,他们利用当时的条件,大 

力开展历史比较语言研究,同时,语言类型研究、民族语言心理研究、 

方言研究和语音研究等领域也有很大进展,并涌现出一些有影响的语言 

学家。 

     这一时期,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亦有重大发展,周秦音研究、隋唐音 

研究、古训研究、文字研究都有突出的进展。1899年以后,开始了前所 

未有的甲骨文研究。随着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和外交官写了一些关于 

汉语语法、音韵和方言方面的书。在其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研究语法。 

1898年马建忠所写的《马氏文通》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 

法书。 



     (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新语法学派 

     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变化。研究这类语言变化规律的学 

科称作历史语言学。历史语言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对不同语言或同一 

种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运用这种比较方法研究语言历史演 

变的学科称作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18、19世纪的欧洲,重点研究印欧语系诸语 

言的语音系统。1786年英国语言学家琼斯在对梵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 

现梵语同拉丁语和希腊语之间存在着有系统的对应关系。例如就词首辅 

音而言,“三”在梵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中都是t,即trayas、treis, 


… Page 118…

trēs;“父亲”一词首辅音都是p,即pitar,pater,pater。这种系统 

的对应现象非常普遍,绝非偶然因素。琼斯认为,要解释这种现象,只 

有认为它们共同源于现在也许已经消亡了的某种语言。后来丹麦学者拉 

斯克、德国学者博普、格林等在更多的语言中发现了类似的对应现象, 

并推测出它们的共同起源——原始印欧语的表现形式。 

     在上述学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德国莱比锡大学 

的一批学者把当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总 

结,正式为历史比较语言学提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他们是布 

鲁格曼、奥斯特霍夫、德尔布吕克、莱斯金、保罗等。他们的新见解引 

起老一辈语言学家库尔蒂乌斯等人的不满,并被讥讽为 “青年语法学 

派”。他们因此而得名并欣然接受了这个名称,在语言学界,现一般称 

 “新语法学派”。他们提出的最重要原则是语音规律无例外论。语言学 

界起初对这一原则普遍持怀疑态度,但后来终于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 

在历史比较语言学中占主导地位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新语法学派还注意 

到了语音演变的心理因素。这个学派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很大。 

丹麦的汤姆逊和维尔纳、俄国的福尔图纳托夫都自称属于这一派。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大成就是对语言之间的亲缘关系有了比较明确 

的认识,尤其是在印欧语系的系谱分类方面获得了相当确凿的证据。作 

为一种科学的研究工具,它不仅可以用于印欧语系的语言,也可以用于 

其他语言。这一科学方法在20世纪以后为中国语言学家及瑞典汉学家采 

用,初步确认了汉语和有关语言的亲缘关系。 



     (3)外语教学研究和翻译理论 

     外语教学在促进文化交流和语言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外语教学的历 

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在近代更有发展。西欧把外语教学区分为古 

典语言与现代语言教学两种,前者指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后者指西欧的 

主要民族语言,如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等。17、18 

世纪西欧的外语教学以古典语言为主;19世纪以后现代语言教学逐渐取 

代了古典语言教学。古典语言教学主要采取语法—翻译法,强调以熟记 

语法规则和单词为手段,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来训练阅读和写作的能 

力。1880年欧洲兴起了外语教学改革运动,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古典语 

言教学法难以适应现代语言教学的需要,提出改革。1887年国际语音协 

会提出6项原则:主张外语教学应从日常生活口语开始;要让学生熟悉 

语音、常用的句子和习语;语法教学要用归纳法;要让学生用外语思维; 

写作训练要先模仿后创作;笔头翻译应在提高阶段进行。随之体现这些 

原则的直接教学法产生并付诸实践。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外语教学日益显 

得重要。 

     外语教学为翻译活动提供了条件。翻译这种语言活动,人类几千年 

来一直在进行,它又影响到文化和语言的发展。在欧洲,翻译实践有长 

远的历史。翻译《圣经》为许多国家的语言奠定了基础。欧洲古代和近 

代许多名作多次被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许多东方文学作品也都译成了 

欧洲的语言文字。实践产生理论。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翻 

译理论应运而生,主要的两种理论观点是翻译可能论和翻译不可能论。 

其实,百分之百的可能和百分之百的不可能都是不可能的。此外,翻译 


… Page 119…

理论中还有直译和意译的争论。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悠久。鸦片战 

争以后,中国有识之士痛感学习西方之必要,外语教学和翻译活动进入 

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867年官办的译书机构翻译馆筹办,它附设于上 

海江南制造局,前后近40年,共译出图书一百七、八十种,直译和意译 

是中国翻译家争论的主要问题。 



     (4)数理语言学 

     数理语言学是应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新兴 

语言学科,它使语言学与现代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以及人工智能 

等学科联系密切。1847年,俄国数学家布利亚科夫斯基认为可以用概率 

论来进行语法、词源及语言历史比较的研究。1894年,瑞士语言学索绪 

尔提出,可以用数学公式有规律地表达语言中的量和量之间的关系。他 

又把语言学和几何学系统和只有复杂项的代数相比。1904年,波兰语言 

学家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语言学将根据数学的模式更多地扩展 

量的概念,并将发展新的演绎思维的方法。 

     数理语言学是语言学发展实践中提出的客观要求。20世纪科学技术 

的发展也为数理语言学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它是20世纪的重要科学成 

果,而上述科学家和学者所提出的理论为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开拓了思 

路。 



     (5)著名语言学家 

     ①洪堡特 (一译洪堡,1767—1835年),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 

家、政治家和语言学家。在语言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研究过巴斯克语、 

美洲语言、埃及语言、梵语、汉语和日语等,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之一。 

主要语言学著作有 《论爪哇岛的卡维语》,其前言部分被认为开辟了语 

言学研究的新道路。 

     洪堡对民族语言和民族心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语 

言有“外部形式”和“内部形式”之分。外部形式指语音,无民族区别; 

内部形式是语义和语法结构,因民族而异。他指出,“语言不是一个实 

体或已完成的事物,而是行动”,是人的心灵不断地用声音来表达思想。 

民族语言具有本民族的精神特征,用特殊方式来实现本民族关于语言的 

理想。 

     语言是人的一种能力。他认为,人会说话是人不可缺少的心智能力。 

这种能力使语言能适应环境,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管你怎样 

分析语言,总有一些东西分析不出来。 

     洪堡把世界语言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不包括汉语。 

他认为梵语每一个词都结构紧密,是最发达的语言;汉语虽然在单词方 

面没有语法形式,却给人以深刻的庄严感。洪堡的语言学理论对后人很 

有影响。他的学生斯坦塔尔和心理学家冯特深受他的理论启发;近年来 

致力于欧洲语言学研究的魏斯贝格尔等组成“新洪堡特派”;美国的萨 

丕尔和沃尔夫也与洪堡的思路一脉相承。 

     ②格林 (1785—1863年),德国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曾任威斯 

特伐利亚国王的图书馆馆长、耶拿大学教授和普鲁士科学院院士。格林 


… Page 120…

所著《德语语法》(4卷)是一部历史语法,后人称为日耳曼语言的基本 

教程。他还写成了《德语史》,并与其弟合作编纂了《德语词典》。 

     在1822年的《德语语法》修订版中,格林提出了印欧诸语言语音演 

变的规则,后人称之为“格林定律”。他自己并不认为这就是定律,相 

反,他倒认为“音变是一般趋势,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如此”。他所确 

立下来的规则来源于拉斯克的基本思想和素材,他增加了许多例子予以 

充实,并写出了清楚的公式。他所提出的“定律”基本正确,后来维尔 

纳又进行了补充和发挥。 

     ③博普 (1791—1867年),德国语言学家,普鲁士科学院院士。他 

早年攻读和研究梵语。他的第一篇论文是《梵语动词变位同希腊、拉丁、 

波斯、日耳曼等语言动词变位的比较》 (1816年)。他研究了这些语言 

的亲缘关系,认为古代欧洲诸语言与印度的梵语同出一源,只是原始语 

言的形态在梵语中保持得更好。后来他把比较范围从动词变位扩大到名 

词、代词变格,并注明各语言之间的语音对应,编成了他一生的主要著 

作 《梵语、古波斯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哥特语和德语的比 

较语法》,1833—1839年分卷出版。以后又增添了古斯拉夫语、凯尔特 

语和亚美尼亚语。他还著有《梵语语法》(1827年)和《梵语词汇表》 

 (1830年)等书。他与拉斯克及格林一样,都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始 

人。 

     ④施莱歇尔(1821—1868年),德国语言学家,是19世纪中期在历 

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影响最大的人物。他熟悉多种语言,如斯拉夫语、立 

陶宛语、捷克语等。他最重要的著作是《印度日耳曼诸语言比较语法纲 

要》 (1861—1862年),这一著作为后来的新语法学派开辟了道路。他 

把语言分为3类:孤立语(如汉语)、屈折语(如印欧语)和粘着语。 

他还提出“谱系树”模式。他把原始印欧语比作树干,由此生出两支: 

一支是斯拉夫—日耳曼语支;另一支是雅利安—希腊—意大利—凯尔特 

语支。从这些语支再分别生出日耳曼、立陶宛、斯拉夫、凯尔特、意大 

利、希腊、伊朗等语言。这个谱系树模式为后人所采用。施莱歇尔还著 

有《立陶宛语手册》(1856—1857年),是第一本科学描述立陶宛语的 

书。 

     ⑤拉斯克 (1787—1832年),丹麦语言学家,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 

人之一。1807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1811年丹麦科学院设奖征求有关 

古斯堪的纳维亚语源流的论文。拉斯克到瑞典和冰岛实地调查,历时 3 

年,1814年完成论文并获奖。他的论文《古代北方语即冰岛语起源研究》, 

举例证明了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冰岛语塞音的对应关系,并揭示了这 3 

种语言的词形的相似性。他的思想和素材为“格林定律”的提出奠定了 

基础。1816—1823年,他到俄国、波斯、印度各地旅行,就地学习各种 

语言,从而对印欧语言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后来他又写出了冰岛语语 

法、古英语语法和弗里西亚语语法等书。 

     ⑥波斯塔尼 (1819—1883年),黎巴嫩语言学家,近代阿拉伯文艺 

复兴的先驱之一。他精通阿拉伯文学,熟悉多种语言,如古叙利亚语、 

意大利语、拉丁语、希伯来语和希腊语等。他协助美国传教士将希伯来 

语《圣经》译成阿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