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12节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12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耗尽大量资财,以致于他去世时已经一贫如洗。他是受人敬仰的富有自 

我牺牲精神的教育家。 



     (2)推进公立学校运动的实践活动 

     康涅狄格州的教育事业在18世纪是很兴旺的,但到19世纪20年代 

出现滑坡,主要原因是教育经费不足和学区过小,不利于公共教育的发 

展。1838年巴纳德起草了关于建立“州公立小学委员会”的议案,并获 

得议会通过。巴纳德辞去议会工作,担任了该委员会的第一任秘书。上 

任后他创办了 《康涅狄格州公立小学杂志》,并用年度报告和到各地广 

泛游说等办法,宣传普及教育的思想和改善公立学校的计划。通过他的 

努力,议会通过了几个教育改革议案,并修订了过去的法令。他在一些 

学区组织教师讲习会,建立图书馆,设立夜间学校,以及改善学校设备 


… Page 41…

    条件等,公立学校的状况出现好转的势头。 

          巴纳德发展教育的努力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抵抗。州长克利夫兰运用 

    他个人在议员中的影响推翻了1838年建立公立小学委员会的法案,巴纳 

    德也被免职。对此,贺拉斯·曼非常愤怒和痛心。他说这是“一个罪恶 

     的时刻”,“由于这一打击,整个康涅狄格州的教育运动,或者更确切 

    地说,一个开始恢复生机的躯体瘫痪了”。他对巴纳德的工作给予高度 

    评价,他说:“关于亨利·巴纳德先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 

    想找一个更合适的人,我们至少要等到下一代,……这位负责人以无限 

     的热忱着手履行他的职责,他把时间、才能和资财都贡献出来以履行其 

    职责。”① 

         1843年应罗得岛州州长邀请,巴纳德来到罗州专做视察学校、编写 

    报告等督导性工作。1845年他就任罗州公立学校委员会第一任秘书后, 

    立即创办杂志,不断宣传普及教育的思想和刊登教育论文,举行教师和 

    家长座谈会。还在州内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假期组织教师到各地进行示 

    范教学,学校的设备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罗州的公共教育事业跃入全国 

    先进行列,巴纳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他因劳累过度而病倒,不得 

    不于1849年辞职。 

         1851年巴纳德被请回康涅狄格州担任教育领导职务,他采取了一系 

    列发展普及教育的措施,如重新修订学校规程,限制学区权限,调整教 

    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征收教育税和扩大州统一领导教育的职能等。 

         他一边从事教育实践工作,一边搜集教育资料,写出了长篇报告《康 

    涅狄格州公立小学1838年前的立法史》。1855年,他再次因病去职,以 

    后再未回到直接领导州公共教育的岗位。 



          (3)关于普及公共教育的思想 

          巴纳德认为普及教育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繁荣兴旺的基础。“一 

                                         ② 

    个国家的财富是它的有才智的人” 。所以,应该给每一个儿童提供受教 

    育的机会。每个学区至少建1所公立免费学校。 

         他认为兴办公立免费学校是保证普及教育实施的最好办法,公立学 

    校要对所有儿童开放,由公众纳税和管理,州当局也应给予资助。他强 

    调要改善公立免费学校的物质条件。他要求增加教育税和合理分配经 

    费。 

          巴纳德重视提高师资质量。他反复强调学校的关键是教师,教育的 

    关键是教师,课程的关键还是教师。他强调必须建立师范学校,使之成 

    为州公立学校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还提出师范学校应当附设“模范 

    学校”作为学生的实习场所。巴纳德还认为提高公立学校教师的物质待 

    遇是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条件。 

         亨利·巴纳德和贺拉斯·曼是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实际上他们是承 

    袭了自华盛顿、杰佛逊以来一些美国政治家和知识界人士的公共教育观 

     以及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他们着眼于美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 

    要,百折不挠地为建立美国式的教育制度而努力奋斗。他们的教育思想 



① 转引自《外国教育通史》第3 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第409 页。 

② 转引自《外国教育史简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230 页。 


… Page 42…

中也孕含着实用主义的因素。无论如何,他们对美国教育事业的推动作 

用是不可磨灭的。 


… Page 43…

                             四、俄国教育 



                   1。19世纪前半期俄国学制的演变 



     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俄国是个后起者,它是个长期被封 

建农奴制所统治的国家。19世纪初,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增长,在 

国内外各种进步力量的推动下,沙皇政府允诺实行朝政和教育改革。1802 

年成立国民教育部,除教会学校以外,原来分属于各机构的所有学校均 

由教育部统辖。180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暂行条例》;1804年颁布《大 

学规程》和《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这些章程明显反映了法国资产 

阶级革命时期某些教育法案和拿破仑教育改革的影响。各级学校都不收 

学费,招收学生也不受信仰、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限制。章程的颁布与实 

施形成了俄国的统一学制。它是包括教区学校、县立学校、文科中学和 

大学在内的初、中、高级相互衔接的全国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1)教区学校 

     全国分为6大学区,各大学区内的最低级学校是教区学校,设在城 

乡的教区中,学制1年,每周上课3天,每天3小时,目的是使学生升 

入县立学校。这类学校由地方出资兴办,教授儿童基本的生活和自然知 

识,训练简单的读写算技能和进行宗教教育,开设《人与公民的义务》 

课,其中一部分儿童可以升入县立学校。 



     (2)县立学校 

     县立学校设在各省城或县城,每县至少1所,修业期限2年,目的 

是为学生升中学作准备,同时对那些无任何特权的自由阶层的子弟授以 

 “适合他们身份的和职业上必需的知识”。教学科目与教区学校相连续 

并有所扩展,除继续学习神学课和 《人与公民的义务》外,还学习俄语 

语法、世界地理和俄国地理、世界历史和俄国历史、算术、初等几何、 

物理、自然及与当地经济有关的工艺知识等15门课程,每周上课大约28 

课时。这些科目只由2名教师承担。县立学校教师的工资由国家提供, 

其他费用由地方负担。 



     (3)文科中学 (省立学校) 

     文科中学设在各省会城市,修业4年,目的是为学生升大学作准备; 

对那些“希望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授以必须的科学知识。开设的课 

程有:拉丁语、德语、法语、地理、历史、普通统计学和俄国统计、哲 

学初级教程(形而上学、逻辑学、道德箴言)、文艺初级教程(语文学、 

诗歌理论、美学)、数学 (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学、自然(矿物 

学、植物学、动物学)、商业理论、工艺学和图画等20门课程。强调课 

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校要备有实验室、各种教具设备。每周开课30 

节,学校教师定额8名,另有1名专职图画教师。县立学校的资金由国 

家提供,免费招收各种身份的学生入学。 



     (4)大学 


… Page 44…

     大学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最高一级,招收具有中学文化知识水平的人 

入学。大学的目的是培养担负国家各种职务的官吏和教师,招生没有社 

会地位的限制。大学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大学校务会议,下设大学董事会 

和学校委员会。每所大学不仅有一定的自治权,如结社、出版、集会的 

自由和自行选举校长、系主任、教授等的权利(选举结果要经教育部批 

准),而且有管理本学区内各级普通学校的行政权。 

     俄国教育在领导体制上采取了法国的学区制,全国分为莫斯科、彼 

得堡、卡赞、哈尔科夫、维里诺和德尔伯6个学区,上下级学校是一种 

隶属关系,上级学校领导下级学校。 

     俄国19世纪初的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这时建立的教育制度 

已带有资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某些特征,它规定了各级学校的相互衔接 

性,没有限制居民受教育的权利,大学享有某些自治权,教学计划中扩 

大了实科知识的范围等。但是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还是为封建贵族服务 

的。为贵族和官吏子弟设立的中学,经费完全由国家负担,条件非常优 

越,学生毕业后可升入大学;而为一般居民开设的县立学校,特别是教 

区学校,经费完全由居民负担,学习期限短,教学科目多,学生毕业后, 

无法进入中学,政府甚至公开声明不得招收农民子弟入中学。 

     从1805年起,特别是1812年俄国反拿破仑战争取得胜利后,沙皇 

亚历山大二世 (1801—1825年在位)加强了封建农奴制统治,效仿“神 

圣同盟”各国的做法,把宗教事务与教育的管理机构统一起来,成立“宗 

教事务与国民教育部”,加强了东正教会对学校的控制,突出了教育的 

等级性,禁止进步思想的传播。镇压了1825年12月党人起义后,其倒 

行逆施更加变本加厉,沙皇政府日益背弃1804年改革提出的各项带有民 

主性质的原则,削弱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加强宗教教育的内容。特别 

是1828年颁布的《大学所属各级学校章程》,明确规定各级学校为某一 

特定等级服务,如教区学校只招收“最低等级的”子女,毕业生不能升 

入县立中学;县立学校只招收商人、手工业者、小有产者及平民子女, 

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1828年规程还允许体罚学生,并对各级学校规定 

了一套严密的监视制度。1835年沙皇政府又颁布了新的大学章程,大学 

中的自治权几乎全部被取消,根本改变了1804年教育改革的进步性质, 

并确立了双轨的学校制度,民主和注重实际的中学正式改变为特权阶级 

的、古典主义的中学,中等和高等教育系统成了贵族等上层阶级子弟独 

享的学校。 



             2。19世纪中期公共教育运动与学校教育改革 



     (1)公共教育运动 

     19世纪中期的公共教育运动是在19世纪中叶革命形势高涨、沙皇政 

府酝酿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条件下兴起的。当时围绕农奴制 

的废存问题,俄国出现了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在内的广泛的社会 

运动。社会舆论表现出人们对于改变俄国教育落后状况的迫切要求。 

     教育改革是当时社会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民主主义者和 

其他进步思想家就教育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批判了俄国教育制度的 

封建等级性和不民主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尊重儿童人格,发展公民教 


… Page 45…

育和女子教育,实现普遍教育;要求建立广泛的国民学校网络和实行高 

等学校自治。许多教育刊物和教育研究团体纷纷诞生,例如《教育杂志》、 

 《俄国教育公报》、《教师》等刊物的创刊;彼得堡、莫斯科和其他一 

些城市组织了教育讨论会,在彼得堡成立了教育学会。 

     从1859年起,在彼得堡、基辅、莫斯科和喀山等地开始出现为成人 

学习文化而组织的星期日学校。一些地方自治机构试图设立小学。著名 

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在自己的故乡亚斯那亚·波良那,为农民子弟 

办了一所学校,还帮邻村筹办了几所学校。 

     讨论教育的文章不仅发表在教育杂志上,而且发表在文学艺术或政 

治性刊物上。著名外科医学家尼·伊·皮洛戈夫所写的《人生问题》, 

就是在《海洋集》(1856年)上发表的,这充分说明公共教育运动声势 

之大。一般认为《人生问题》是公共教育运动中来自俄国公众的第一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