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9月18日 女作家女人作家 (赵凝) >

第1节

9月18日 女作家女人作家 (赵凝)-第1节

小说: 9月18日 女作家女人作家 (赵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2年9月18日 女作家 女人 作家 (赵凝)
  主讲人简介赵凝,文坛屡创奇迹的传奇人物,曾任空军少校,后转入职业化写作道路,从新世纪开始,她以独具魅力的长篇小说,掀起新的文学浪潮,被喻为新世纪女性写作的“领头羊”。现为北京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有毒的婚姻》、《冷唇》、《私欲》、《妹妹梦来 姐姐梦去》、《迷狂季节》、《离婚时代》、《狂野青春》、《宛若独身》、《花蕊里的子弹》。
  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文学馆,今天“在文学馆听讲座”,请来的主讲人,是青年作家赵凝女士,我这么介绍呢,就是刻意要省掉三个字,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听出来了,首先我把“著名”,两个字取消了 ,我觉得作为一个作家,是不是著名,并不是挂在嘴头,或者写在书面上的,他的“著名”,应该在我们读者的心里边著名,你像我们讲托尔斯泰,他的著名我们还用注明吗,比如说我们介绍托尔斯泰,说他是俄国著名作家,不用吧,但是托尔斯泰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主义,我想在我们所有读者,一代又一代读者当中是著名的,这个不需要特意去标明,去注明的,今天我刻意地,把“著名”两个字取消了,希望赵凝女士也不介意,再一个呢 ,我去掉了一个“女”字,这个呢,为什么去掉呢,就是我记得,(20世纪)30年代有一个,通俗的刊物叫《紫罗兰》,那么他们当年,约著名的女作家丁玲,我说“著名”了,就是说这个《紫罗兰》刊物的,女作家专号写一篇文章,那么丁玲当时就很气愤,说我卖“文”,但我不卖“女”字,因为她对当时《紫罗兰》刊物,像我们今天的这种形式的炒作,是很不满的,所以她拒绝写文,那么另外呢,就是从我是女权主义者,那么我要刻意从尊重女性,尊重女权的角度来解释这个,我们以前文学馆的演讲,请来的作家都是男性,那我在开始介绍的时候,没有说这是著名男作家,如果我们把单独的女性,女作家挑出来,好像似乎还是在文学上,是男作家的附属品,我刻意想这个字,把“女”字去掉,我有这种刻意地用心,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认同,赵凝女士是不是认可,就是今天演讲的主讲人,是青年作家赵凝女士,那么她带给我们的一个,演讲题目也是非常女性化的,从女性的角度,来阐释一个作家怎么样创作,来阐释女性的,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心的世界,她的演讲题目是,《女作家·女人·作家》,让我们欢迎。
  大家好,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北京作家协会的签约作家,我叫赵凝,“凝”是“凝固”的“凝”,“两点水”那个“凝”,我以前是部队的一个教官,在部队工作过很多年,为了写作呢,我辞去了原来的公职,在1998年成为一个自由作家,在1998年的时候,大家好像已经觉得,文学非常滑坡,而且他们觉得为了写作,为了写小说这样子一种,在1998年那时候看来,并不是走在最前面的一种人,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好像已经被商业大潮,卷得冲昏了头脑,大家就觉得,文学好像不值得用生命去热爱,不值得放弃一切,因为我1998年的时候,我从部队出来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除了我自己的一台电脑,什么都没有,我决定用写作为生,而且我觉得写作肯定是一个,非常值得用我生命中的,最好的年华来付出一切,来把它变成一种,我生命中最华彩的一段,那么这就是我简单的一个经历,我想我今天来,我非常想带给大家,女性写作的强劲的气息,和女性写作一种特别美好的空气,我觉得女性作家更张扬个性,那我们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往往是女性作家更加勇于发言,表达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我们在现代的文坛来看呢,也是女性作家非常地表现出色,其实我觉得因为媒体的炒作吧,它有很多误区,你比如说它说女作家的写作,主要是占了隐私写作的优势,美女作家的优势或者说等等,和性别有关的炒作的这种优势,但是我认为女性写作,并不是因为这些因素,而使得她们非常热烈,非常红火,而是因为女性天生的,那样一种对艺术的热爱,对文字的执着和对生命体验的,非常痛彻的感悟,那今天我就从长篇小说,开始讲起。
  我是从新世纪,就是2000年到2002年,一共出版了7部长篇小说,这7部长篇小说呢,包括“布老虎”的,2001年的长篇小说《冷唇》,大家可能有的读过,还有呢 ,就是《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这个“瓣”,是“花瓣”的“瓣”,从《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开始讲起,我今天也带了这个书,这个是我1998年以前,就是我辞职之前写的一本小说,这个小说在网上,因为引起很大的震动,很多人在讨论这个小说,也引起了很多争议,各种说法,我上个星期在汕头经济台,它有一档文学节目,然后他打电话做直播,说:赵凝,你能不能,谈一谈隐私写作,因为他看到很多人说,《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是一个隐私小说,他还引了其他的一些小说,我是这样觉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的经历和他的小说完全没有区别,那我觉得这个作家,肯定他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作家,如果一个人的作品,远远超越于他的经历,那么就说明,他肯定是一个有想像力的作家,是一个有梦想的作家,是一个可以超越自己精力的作家,那我就是想成为这个后者,我其实所有的长篇,我主要是要靠想像力,靠自己的梦想来写作,而不是说经历。如果有那样子地把自己一次性所有的隐秘经历都写出来的人,那我想他可能只是一个一次性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个没有想像力的作家,我们也看到过那样的作品,比如说他写到他到那个地方去,他到什么海南、深圳,甚至他到远一点澳洲去打工,然后整个经历写下来,那么一个东西,如果要是那样一个东西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个应该算他标准的隐私小说吧,或者他可能制造了一点吸引人的内幕,有的,没有的编造出来的,但我觉得这种小说呢可以看一下但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文学作品,他不过是需要倾诉,他把他的经历写一下,我想我的《一个分成两瓣的女孩儿》,我是想通过一个女性的视角,想写一个人的生命经历,其实每个女人都经历,她怎么从一个女孩裂变成,她这个两瓣分裂的这个过程裂变成一个女人,她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很疼痛的东西,我们无论到多少岁,我们可能都会回忆起来,而且女人生命中经历的事情,也可能与男人完全没有关系,也可能一个男性介入你的生活,完全改变了你,都有可能,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种隐私性的作家,就是说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才能写,对于我们这一代作家,(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一般称为“新生代作家”,(20世纪)90年代出道这样的作家吧,大部分人觉得我们是在写一种破碎的生活,没有一种就是说很有结构的那种小说,那我自己觉得呢小篇小说,我自己的长篇小说,我觉得我非常讲究结构,而且我觉得所有的小说,无论是你形式上制造得没有结构,或者说你语言上非常破碎,但其实内核是应该有结构的,不能说你写到哪里,就算到哪里,另外的话还有一个想说的就是小说其实不应该记录空间,就是说只是你经历过的事情你记,我觉得很多人是这样,想说你经历过什么你就写小说,他觉得小说就是一种记录,那如果我说小说是一种记录,那我们没必要写小说,其实可以用其他的形式,现在媒体也很多,你可以拍记录片,你要记录这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我觉得小说其实实质上应该是一种创造,而且这个创造并不是一种文字的铺陈,它应该创造一种意境,创造一个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可能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像《冷唇》那个空间,我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但是我陷进去以后,我写作的过程中,我非常感觉到它的真实存在,因为《冷唇》那个故事它是讲一个女性她有两面性,她一方面是一个像地下头目的大姐大,另外一个方面她是一个女作家的身份,比如说像我这样在公共场合,我是在谈文学,我在讲演,她在另个方面呢,她并不是,而且她的小说并不是她个人写的,是有一个创作班子,有一些枪手在给她写,那么那样一种生活显然是我没有经历过的,但是我想知道那样一种空间非常神秘,非常魔幻,有一种凉气,在吸一个人的那种感觉,我觉得只有小说才能制造这样一种气氛,一种控制人的范围,而如果说这个小说变成其他的形式,我想可能那种氛围减弱很多,《冷唇》我最近也给它改成了一个实验话剧,那么这个话剧的过程呢,我想从一个长篇小说变成一个3万字的话剧剧本,可能会凝缩,就是很凝练的一些东西,那我想我这个写作过程中,我又反过来看这个小说,我可能体会上另外一些东西,而且我想小说可能和那个话剧的语言差别非常大的,所以在一边写作的过程中,一边磨洗自己,一边使自己有一种感悟和提升。
  下面一个问题,就是谈到文学的冷与热,我今天,说实话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的朋友来到场来听一个文学讲座,我也非常感动,说到文学的冷与热,有一种说法呢,就说文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最热的一个时候,每一个人都读小说,很多青年都有文学梦想,说当时的人好像五个青年里,有三个青年正在写诗,几个青年正在干什么,都是非常热爱文学的,那样一种气氛,而且我想可能因为,当时没有其他的途径实现自我,就是说你不像现在,现在很多人他就去开公司了,去炒股票了,去看足球了,很多途径去宣泄自己的热情,当时可能是因为,我当时没有在写作,但是我是看到就是说,而且我们现在开会,很多(20世纪)80年代,过来的作家,他会说现在文学真是衰落,这么少了,当时特别热烈,每一个人,一个《人民文学》,发行都是几十万,现在发行好的刊物也就是几万,几千本都是这样子的刊物,我想文学是这样子,它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这样一种所谓的,冷寂和平稳以后,其实我觉得文学,是真正回归到了它的正常状态,因为一个国家我觉得如果要说80%的人,都在读文学刊物、读小说,其实我觉得是不正常的,那是因为中国经历了一场大的动荡以后,马上人的心灵需要一种东西来诉说,然后当时就出现了,什么伤痕文学,什么很多那样一种,就是其实在我看来,是比较和政治有关的那些东西,那么文学其实它根本的东西,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就是说人经历了动荡,整个民族经历了动荡,然后就去诉说动荡,诉说战争,其实文学真正是应该平寂下来以后,人都平静了,真正能够关心到自我,关心到人本身,这样的时候,那么再去谈文学,就更接近人的本质,更接近人的那种内核,谈到文学的冷与热,我想是这样,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淘洗,真正站到文学行列的人,可能就是真正热爱它的,而大部分如果你想想,如果一个人,他既可以去当一个总经理,一天到晚打电话,把事情办得头头是道,他这边又能当个小说家,我觉得就比较怀疑,因为一个人最优秀的一方面,肯定上帝给你的非常少,那么你可能就在写作那一段,就那一点点地方有才华,但是如果交给你,一个很大的公司,你并不见得能够处理得非常好,而一个大的公司的老板,他站在他的职业角度,他可能认为写作完全没有意义,他觉得每天有这么多事情处理,这个人怎么每天会去写东西,每天会去虚构一些文字,站在他的视角,我认为文学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觉得,中国文学经过这样的分层,经过这样的就是各就其位,因为有一段时间,作家好像去做生意,还是一种时髦,那我觉得真正想做生意的人,那他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纯粹的作家,那么就应该让他去干他该干的事情,那么如果到了现在,新世纪了2002年,真正还醉心于文学,还站在这个行列里的人,那么可能就是一种文学的最中坚的力量,而且那天我们开“她世纪”的女性文学研讨会,有一个作者说了一句话,我觉得也非常好,她就说将来可能文学,写作者可能不分年龄,可能有一些人,他经历了一生,他年纪都很大了以后,他忽然想起来,他想写作,那么这样的人,他可能也是一种,就不是像过去写作,都是从很小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开始出道,然后到三十出头开始出名,不是那样一个概念,那么未来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