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

第69节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第69节

小说: 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拉、昆都士、巴尔赫、基发等地,在哈萨克人中间示众,以炫耀胜利。 
        张格尔没有再从浩罕那里取得援助,而东突厥斯坦人却因和卓的事业而 
  仍然深深地陷于分裂。黑山派出于反对他们的白山派敌手的目的依旧依附清 

瓦里哈诺夫:《全集》,卷2 第319、647 页。 
②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303 页。叶尔羌人玛哈本·阿明说有一万二千人,见戴维斯编:《英 

属印度西北边境诸国贸易和资源的报告》,第363 页。 
③ 沃森: 《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0 页。但需参照玛哈本·阿明的“口头消息”,见戴维斯编: 

 《印度报告》,第334 和342 页。 
①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303 页。 
②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303 页;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0 页(说汗有“大 

约八千匹马”)。沃森:《中亚浩罕的乌兹别克地区纪要》,《孟加拉亚洲学会杂志》,3。32       (1834 年8 
月),第375 页;沃森:《浩罕的乌兹别克人及其二子前往麦加朝圣记》,《孟加拉亚洲学会杂志》,3。32 
 (1834 年8 月),第381 页。和罕迪:《沙勃鲁希史》,班图索夫编,第115 页。作者将张格尔和他的儿 
子布素鲁汗混淆了,日期也不正确,但是所述事实是可以清楚辨认的。参见穆罕默德·阿明所述,见戴维 
斯:《印度报告》,第343 页。 
③ 沃森: 《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0 页说张格尔强行攻取了该城寨。 

… Page 239…

                                                       ① 
  朝。在某些地方白山派试图促使黑山派转变,但是在别处,特别是在和阗, 
  他们用他们的转为优越的地位来算老帐。因而,亲清的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 
  伊萨克穆罕默德鄂对 (亦即在十八世纪曾帮助清朝征服六城地区的库车鄂对 
  的玄孙),就派遣密使到和阗去散播不和。伊萨克本人是哈迪里亚派的信徒, 
                                                             ② 
  没有发现他与纳赫什班迪教团的黑山派有什么联系,但黑山派的伯克们响应 
  伊萨克煽动,夺取了和阗的控制权并宣称他们效忠于清帝国。由于大雪阻碍 
  了满洲人派兵来援,白山派的军队重新恢复了张格尔的权威,只有黑山派的 
  和阗伯克中一个名叫阿明的人带着两千名属民逃到阿克苏。张格尔在此期间 
  编造了喀什噶尔的财产清册,把没收来的巨额公私财产的大部分当薪饷付给 
  了他军队中的浩罕人。他抢掠了伯克们的家,“向富商大量敲榨勒索”,并 
   “对人民实行暴虐统治”。他纵人大肆屠杀,甚至使得白山派的支持者都感 
  到了失望。 
       1827年初,总数为二万二千人的卷土重来的清军,从阿克苏出发攻打张 
  格尔。荒凉的土地迫使他们差不多要携带人和牲畜所需的全部粮秣,才能勉 
  强满足军队的巨大的给养需要。张格尔逃往山区,他的士兵带走了“巨大价 
  值的资产”,这些都是清军快到来时他们从六城地区居民那里抢来的东西。① 
  最富有和最重要的白山派同情者同他们一起迁居到浩罕领土内。当清军八千 
  人在帕米尔搜捕和卓未能得逞之后,政府转而对那些和侵略者合作的人进行 
  报复,并在喀什噶尔安排了一支八千人的驻军,而把九千名军队撤回中国本 
  土。一支穆斯林民兵也编成了。 
       清朝接着向所有邻近的统治者发出牒文,要求引渡张格尔。穆罕默德阿 
  里厚着脸皮接连派了两个使者到喀什噶尔去,否认他曾援助过张格尔,并提 
  出愿意派遣一支万人的军队去捕捉他,假如北京愿意付出费用的话。清政府 
  被激怒了,一度想要切断六城地区的全部对外贸易。 
        当帝国军队前进时,清帝要求他的最高级官员考虑在西部六城地区废除 
  伯克官制,用一种象青海和东部康区那样的土司制度来取代。伊犁将军长龄 
  提出这样的建议:任命一个羁养在北京的玛赫杜姆家族成员做喀什噶尔统治 
  者,用以赢得人民的同情,并保护六城地区不受张格尔和浩罕的侵犯。武隆 
  阿则主张一并放弃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与和阗,而在它们的东面设 
  置一道坚固的防线。由于这些建议被认为是失败主义的和不能接受的,清帝 
  委派直隶总督那彦成去管理六城地区,并颁布赏格,对凡能俘获张格尔的人 
  给予官爵和酬金。控制六城地区是很重要的。在发生麻烦的那一年,清当局 
  曾发现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加德纳的英国人,他乔装打扮,穿着土著服装, 
  从巴达赫尚通过叶尔羌进入拉达克。② 

① 瓦里哈诺夫:《全集》,卷2 第363—365 页。 
② 沃森: 《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1 页)说,他称之为库拉塔克“部”的黑山派是卡达里斯 

人,伊萨克和卓 (他准确无误地以此名称呼伊萨克穆罕默德鄂对)是他们的首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伊 
萨克穆罕默德鄂对不是玛赫杜姆·依·阿扎姆的父系后裔。双重关系当然也有可能,但沃森似乎可能将伊 
萨克穆罕默德鄂对和哈迪里亚派两者同黑山派相混淆了,这是他的名字伊萨克 (Ishāq)一字造成的。 
① 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1 页。玛哈木·阿明所述,见载维斯:《印度报告》,第342 

页。 
② 阿尔德:《1865—1895 年英属印度的北部边境》,第31 页;沃森:《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 

663 页。 

… Page 240…

       1828年,伊萨克穆罕默德鄂对派了一名间谍到山中散布清军撤退的假消 
  息,并收买了张格尔的柯勒克孜族岳父他依拉克,使和卓带着五百人回到了 
  新疆。当和卓发觉到自己是受骗上当时他逃跑了,但这时害怕清朝报复的柯 
  勒克孜人出卖了他,一个后来在鸦片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中国官员杨芳将 
  他捕获。张格尔的一部分追随者逃掉了,其中有一大批刀朗人 (即和卓的家 
  奴——译者)逃到了浩罕。另一些人逃到了拉达克,拉萨的驻藏大臣派遣特 
                                                        ① 
  使到列城去要求引渡他们,拉达克王即予照办。白山派认为伊萨克穆罕默德 
  鄂对应对张格尔的被俘直接负责。作为奖赏,清朝指定他当喀什噶尔的阿奇 
  木伯克。民间将他依拉克出卖张格尔的故事编成了一首流行的突厥语歌谣。 
       北京极力把捕获和卓看作一项光辉成就,同时却掩饰只有少数兵力的张 
  格尔却能困扰帝国的军队逾七年之久的事实。讨伐张格尔之役曾经需要调动 
                                                           ② 
  三万六千人的军队,花费了政府一千多万两银子。事实上许多人相信,张格 
  尔“失败的真正原因”完全不是清朝的军事力量,而是在于东突厥斯坦白山 
                         ③ 
  派和黑山派的分裂。清朝的将军们向北京的清帝献俘,政府将张格尔寸磔处 
  死。长龄传檄谕知柯勒克孜人和浩罕,要求引渡张格尔家族的全部成员。但 
  是勒柯克孜人没有照办,浩罕则以伊斯兰法律为由公开拒绝引渡(张格尔家 
  族是伊斯兰教祖的后裔)。 
       那彦成到达喀什噶尔以后提出大量行政改革措施,建议将犯叛乱罪的人 
   (包括本地人和安集延人)的土地和财物加以没收。这些土地每年可收粮五 
  万六千担,他主张以三万八千担作驻军饷项,其余一万八千担用来提高官员 
  们的俸禄。 
       从国内观点看,这些主张不管有多大价值,却从未付诸实施,因为那彦 
  成的对外事务的建议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简言之,那彦成的建议是要完全 
  停止对浩罕的贸易,直到汗国交出阿法其·玛赫杜姆家族为止。所有在六城 
  地区居住不满十年的浩罕人应予放逐,他们贮藏的大黄、茶叶和其他财物应 
  予没收。在六城地区居住十年以上的全部浩罕人应使之归化;应与柯勒克孜 
  人和解,以便使他们与玛赫杜姆家族及浩罕人疏远。“叛民”的妻子儿女应 
  发配为奴和流放到乌鲁木齐和伊犁等地。 
       清政府不但想用这些措施平息山区来的骚乱,还想使浩罕统治者安分守 
  己。北京已经注意到,浩罕君主在十八世纪之采用汗的称号是一种僭越,特 
  别因为在突厥语和满洲语中,“汗”是清帝本人的称号。因此,北京拒绝承 
  认浩罕统治者为“汗”,继续用早些时候的头衔“伯克”来称呼他。然而, 
  浩罕的战略位置促使清帝在藩国谒见时称呼浩罕统治者为“吾儿”(在亚洲 
  腹地的词语中仅次于皇帝),而不是用“吾臣”,而在浩罕的信件中,统治 
  者继续称自己为汗。此外,在喀什噶尔的每次朝见中,穆罕默德阿里的使节 
  并未能履行规定的礼仪,也许更为过分的是,在正式文书中他的名字是有泥 
  金书写的。① 
       清朝政府立即赞同实施那彦成的建议。那彦成回到了北京。他的继任人 

① 彼得奇:《1728—1959 年西藏的贵族和政府》,第145、162—163 页。 
② 魏源: 《圣武记》,卷4 第57 页;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第307 页。 
③ 沃森: 《中国鞑靼里亚与和阗纪要》,第661 页。 
① 库兹涅佐夫:《十九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在新疆的经济政策》,第126—127 页;弗莱彻:《1368—1884 

年的中国和中亚》,见费正清编:《中国人的世界秩序观》,第221—222、第366 页注111 及112。 

… Page 241…

  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札隆阿和叶尔羌办事大臣壁昌在1828年着手行动:没收安 
  集延商人的大黄和茶叶,把他们从六城地区赶走。在准噶尔地区,官府也驱 
  逐那些居住在伊犁的安集延商人。清朝重新建起各地的满城,与回城离得较 
  远,但在英吉沙尔、叶尔羌及和阗,商业区仍旧留在城外。只有在喀什噶尔, 
  清政府方将商业区安置在满城之中。 
       非浩罕人为了商业事务可以照常入境,政府允许布哈拉人经由巴达赫尚 
  和喀尔提锦来喀什噶尔,但是,当局对外国人课以重税,以维护一种新的官 
  铺制度的利益。旨在开辟财源以供养新疆驻军的官铺是仿效政府垄断对准噶 
  尔地区的哈萨克人贸易的办法建立起来的,它享有和所有外国人——包括柯 
  勒克孜人在内——优先进行贸易的权利。但是,清朝给予柯勒克孜人一份从 
  安集延人那里没收的大黄和茶叶,用以保持他们的好感。一所官办茶局(创 
  始于1826年)于1828年在古城开始顺利地向陕西私商运入准噶尔地区的各 
  类茶叶征税。然而到 1829年末,官铺在六城地区引起的不满和困难多于收 
  入,因此当局废除了这些官铺。 
       其他为驻军而开辟财源的一些努力是采取了扩大和改良六城地区耕地的 
  方式。张格尔的圣战中断了前此为东突厥斯坦日益增长的人口而开垦未经灌 
  溉的土地 (“死地”)的努力,1828年六城地区的严重粮荒使得大量建议涌 
  向清帝面前。松筠主张在东突厥斯坦开展军屯。长龄建议把所有从叛逆者那 
  里没收来的土地上的佃户转为国家农户,使之为驻军生产粮食。武隆阿和署 
  理陕甘总督鄂山极力主张从中国内地招徕移民。虽则这一意见预示着将来的 
  趋势,但却是同清朝将汉人和亚洲腹地居民加以分隔的长期实行的政策背道 
  而驰的;因此,新疆当局不得不满足于灌溉计划、已增加的户口登记数和税 
  收。但是,六城地区的人口因圣战而减少了,这些措施是不够的。 
       那彦成提出的停止和浩罕贸易的措施,从根本上打击了汗国的财富和力 
  量。浩罕已经获得了对喀什噶尔的东西方商队贸易的控制权,并以损害塔什 
  干和突厥斯坦的城市而扩大了这种控制,它又一直在寻求柯勒克孜和哈萨克 
  同准噶尔地区的商业贸易,还想控制印…俄贸易的东方路线。 
        “披巾和其他印度商品”、狐皮和羊羔皮有东、西两种商路:一是经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