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

第43节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第43节

小说: 思考: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 作者:何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向共产主义。〃《列宁选集》第4卷第571…572页。

  记者:列宁是怎样认识到革命政权的这种错误的?

  何新:直接原因是当时不断激化的农民问题。

  十月革命后苏联曾实施所谓〃余粮征集制〃。根据这一政策,国家可以无偿地向农民征调口粮以外的全部余粮。这种征收尽管是〃以革命的名义〃,要求农民为城市工人、为革命作贡献,但实际上等于是一种经济劫掠。因此,这种激进的政策与俄国广大农民发生了激烈而尖锐的利益矛盾。布尔什维克当时还提出:必须立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大农业经济。对此,也引起了俄国农民激烈地反对这种激进的农业政策。 

  你读过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吗?

  记者:读过。那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性的作品。

  何新:对。在这部作品中以格里高利为代表的全家都是顿河农民,他们起初拥护革命,但后来却拿起枪来反抗布尔什维克。为什么呢?就是由于俄共在革命后推行激进的土地政策和农业政策。

  在1920年时列宁已认识到这一点。他正是通过农民对革命的抵抗意识到这一点的。他提出:俄罗斯的〃农民没有任何国有化思想〃。《列宁全集》第24卷,第255页。他们对土地的要求,与布尔什维克完全不同。

  布尔什维克想通过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而搞社会主义大农业。〃而农民,特别是占全体农户65%的贫苦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占20%的中农),所想满足的却是几百年来梦想得到一块小土地〃以构筑小农经济的〃土地饥渴症〃。

  但是,当时列宁对革命的这种认识却得不到政治局多数人的支持。国内战争结束以后,苏维埃政权在1920年决定进一步强化土地国有制和对农民余粮扩大实行无偿征集,这种继续推行的激进政策,终于使农民的不满从政治上被激烈地引爆了。

  这种不满情绪最激烈的表现形式,就是1920年底至1921年春,在俄罗斯各地普遍爆发的农民武装暴动(实际是〃起义〃)。在乌克兰、俄国东南部、西伯利亚、伏尔加沿岸和中部地区,都出现了暴动。这正是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一书中所真实的描绘的那种情况。动乱的高峰时期是1921年2…3月间。

  最严重的一次暴动发生在1921年2月28日。在苏联的海军重镇喀琅施塔得发生了红军叛乱。参加叛乱的士兵,多数是参军不久的农民。他们占领了波罗的海舰队司令部和喀琅施塔得要塞。直至3月18日,叛乱才被镇压下去。

  喀琅施塔得暴乱说明,经济危机已经转化为极其严重的政治危机。正是这次军事叛乱使列宁认识到,共产党的农业经济政策存在重大错误,必须果断地根本扭转。列宁当时告诉党: 

  〃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它现在已经经受不住这样的重担〃。

  此后,列宁说服政治局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议,取消余粮征集制,实行新的粮食税政策,并且恢复集市贸易(自由市场),允许农民在纳完税后将余粮卖到集市上流通。

  新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粮食税政策取代余粮征集制。

  记者:二者的差别何在?

  何新:当时也曾有人问列宁:

  〃用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政策的实质何在呢?〃

  列宁回答说: 

  〃战时共产主义就是:我们实际上从农民手里拿来了全部余粮,甚至有时不仅是余粮,而是农民的一部分必需的粮食,我们拿来这些粮食,为的是供给军队和供养工人。其中大部分,我们是借来的,因为付的都是(不值钱的)纸币。〃

  由于革命后新政权不加控制地滥印纸币,发生了激烈的通货膨胀,这使卢布几乎完全丧失信用,发生极其严重的贬值。而政府用由于贬值而几乎一文不值的纸币,从农民手中强制征粮。这种作法近乎对农民手中余粮进行直接的无偿征用即掠夺(1958年大跃进中搞一平二调,所谓向农民调拨粮食,也近乎这种作法。)。

  而粮食税政策,实质则是由国家向农民征收的一种实物形式的地租。余粮征集是无限的,粮食税是有限额的。这种实物粮食税额比余粮征集额要低。完税后的剩余粮食,国家允许农民自由支配,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 

  不难看出,新经济政策时期这种粮食税的制度,与中国1978年进行农业改革后的土地承包制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

  记者:那么你认为〃粮食税〃,实际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一种地租?

  何新:对,实物地租。因为土地是国家的。农民从国家手中得到土地的实际占有和使用权。所以农民应该向国家缴纳地租即粮食税。

  记者:但这里有一个主要问题。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中,是不允许土地私有的,这一点与西方国家不同。这种土地国有的法权根据何在?换句话,凭什么国家可以向土地使用者包括农民,征收地租即土地租金?

  何新:这一法权根据恰恰是来自革命土地革命。

  以俄国来说,十月革命前,多数穷苦农民也并没有自己的土地。土地是地主贵族私有的,农民是耕作土地的农奴。革命打倒了地主贵族,把土地分配给穷苦农民。因此,十月革命在开始是得到由此而受益的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的。由于农民从革命得到了土地,列宁说:〃所有非党农民都这样毫无例外地同情(革命)战争,了解战争,它除了苏维埃政权之外,任何政治制度连十分之一也办不到。这就是我们终于战胜强敌的基础〃。(1920年11月,见《列宁选集》4…383)。(这一点你也可以从《静静的顿河》一书中读到。葛利高里全家本来都是拥护十月革命的。)也正是在这一支持的基础上,新政权号召农民缴纳军粮,〃支援城市中的无产阶级和革命士兵〃。

  但是几年下来,特别是在国内战争已结束后,新政权却要把这种余粮征集制作为一种长期的农业经济政策坚持下去,这就激起了农民的不满和反抗。本来由于从布尔什维克手中得到了地主土地而支持十月革命的农民,这时反过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了。

  记者: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使农民转变了立场。

  何新:实际上,这里还有更深刻的道理。土地所有权的真正性质,并不仅仅在名义上。土地的所有权取决于对土地的支配权及土地产品的支配权。

  当革命者从地主手中没收土地把它分给农民时,这只是实现了名义所有权的转移。列宁曾经幽默地嘲笑十月革命中那种名义的转变:〃在苏维埃时期的经历,使我已经习惯于把各种名称看作儿戏。本来每个名称也就是一种游戏。〃(《列宁选集》第4卷第363页。)但是,当国家强制地要求农民接受当时由于贬值而毫无价值的纸币,近乎无偿地把口粮以外的全部(或大多数)剩余粮食上缴国家时,这就意味着国家变成了土地的真正所有者。余粮也就成为经济意义的国家〃地租〃。列宁当时说:〃我们承认自己是对农民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是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之后,我们一定要偿还。〃(《列宁选集》4…390。)

  同时农民们发现,新政权向他们索要的地租,数量竟高于过去向地主贵族缴纳的地租,尽管在意识形态上这是〃为革命作出贡献〃,但那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空洞理由而已。当农民意识到经济关系的这一真相时,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所以余粮征集不仅是一种地租形式,而且实际上意味着土地真正的所有权由农民向国家手中的转移。这也就是引起农民反抗的必然原因。 

  列宁始终是一个伟大的、清醒的、理性的现实主义者。作为革命的领导人,他发现了这个问题,意识到这里发生了错误。因此,他不失时机地在1921年果断地决定立即转变农业政策。并由此而开始了向〃新经济政策〃即全面经济改革的转变。

  记者:中国的土地承包是把土地分割成小块承包给农民。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有所不同吧?

  何新:土地承包的实质,也是土地分租的一种形式。地租,其实就是农民向国家缴纳的公粮也就是相当于粮食税。邓小平进行的农村改革,与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都是以有限的实物税(地租)这里所说的实物税,就是粮食税。代替全部余粮(或公粮)的无偿征集。都是与民休息的和养民的政策。 

  记者:新经济政策是怎样开始的?它是否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设想?

  何新:在农业中实行新政策的同时,列宁也认识到恢复市场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必要性。他说:〃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还不是已经〃提出〃,只是刚刚〃提出〃并且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完全不同的办法即改良主义式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计划、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式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只是随着它们活跃的程度能够使它们受到国家的调节。〃《列宁选集》第4卷,第575页。

  这段话极其重要。列宁在这里明确指出,要由革命倒退到改良,要承认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并且活跃它们,同时用国家政策调节它们。列宁说:

  〃如果我们不想把脑袋藏在翅膀下面,不想故意看不到自己的失败,不怕正视危险,我们就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所作的退却是不够的,必须再退却,再向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列宁全集》第33卷,第73页。

  这意味着,列宁这时已完全意识到:十月革命后俄共所采取的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和私有财产的政治和经济方针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合时宜的。列宁不仅是从理论上,而且更是从现实中,从实施这些政策所导致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包括所引发的农民反抗和严重社会对抗中,认识到乌托邦的共产主义理念和方针是不合时宜与错误的。列宁说: 

  〃1921年,当我们度过了而且是胜利地度过了国内战争最重要的阶段以后,我们遭到了苏维埃俄国内部巨大的、我认为是最大的政治危机,这个危机不仅引起相当大的一部分农民的不满,而且引起工人的不满。当时广大的农民群众在情绪上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反对我们的,这在苏维埃俄国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

  但是过了几个星期,我们很快就认识到了,这就是:〃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只去完成一些比较轻易的任务,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觉得危机是从1921年2月开始的。就在这年春天,我们便一致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可以认为,1921年以后,列宁对于十月革命意义的认识,由此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应该指出,在中国,在70年代中期,邓小平通过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反思,显然产生了与列宁上述思想非常相近的认识。列宁、邓小平不仅是革命家,也都是伟大而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5、共产主义实验在十月革命中遭遇了重大失败

  记者:列宁在十月革命期间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

  何新:十月革命之初,列宁曾经说:

  〃社会主义要求消灭货币的权力、资本的权力,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

  可见这个时期列宁思想也是十分激进的。在此之前,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曾写了著名的《四月提纲》。在这个提纲中列宁拟想布尔什维克党人执政后将实施的经济纲领如下: 

  (一)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将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建成模范农场,由雇农代表进行监督,由公家出资经营〃。

  (二)〃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并成一个国家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

  (三)〃我们的直接任务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列宁在1917年9月写的《大难临头,出路何在?》一文中,发挥了〃4月提纲〃的思想,进一步提出:

  (1)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由国家监督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