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

第6节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第6节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阿尔凯欧斯、萨福、阿那克瑞翁。 

     阿尔凯欧斯(公元前611—公元前580年)公元前7世纪的希腊诗人。 

英国希腊史学家吉尔伯特·默雷说:“阿尔凯欧斯的每一行诗都有其诱人之 

处,以他自己名字为名的诗节,简直是在韵律上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行文 

流畅,自然优雅,音调和谐,似乎跟阿喀罗科斯一样,均发自内心深处,但 

热情满怀则有过之。他是伊奥利斯的贵族,为人慷慨豪放,爱纵情饮酒,坦 

率、热情,虽然必要时他可以应命赴战,但似乎他从来没有奉命写过什么东 

西。”(见《古希腊文学史》第95—96页)他一生参加过多次战争,反对暴 

君,赞扬自由,晚年放逐异国流浪而死。其名诗 《国家的构成》写道: 

     什么是国家的构成? 

     不是高耸的城楼,不是坚实的土墩, 

     不是厚厚的城墙,不是围了壕沟的城门,不是拥有大小塔楼的美城…… 

     是人,是有高尚头脑的人, 



     …… 



     人们知道他们自己的责任,也知道他们的权利,知道了又敢于承认, 

     他们挣脱锁链,打倒暴君,也防止远远射来的暗箭伤人。 

     萨福(公元前630—公元前572年),古希腊富有成就的女诗人。她与 

阿尔凯欧斯是同时代人。这位诗人对萨福颇有好感,写诗称她为“无瑕的、 

笑脸香甜的、戴紫罗兰花环的”“勒斯博斯的夜莺”。全希腊把她和荷马并 

列,称荷马为“诗人”,称她为“女诗人”,又称她为“第十文艺女神”或 


… Page 20…

 “希腊女神们的花”。 

     萨福的身世人们知道甚少。据说她父亲是小亚细亚的一位富裕酒商,母 

亲早死。她曾和人结婚,生有一个女孩。萨福有三个兄弟,老大据说为追逐 

一个女人跑到埃及,花了很多钱,萨福写了一些诗劝他。萨福有过很多恋爱 

故事,写了许多情真意切的爱情诗歌,同时也引出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她 

曾为豪家奴,后赎身为埃及名妓,有次在尼罗河洗澡时,一只鹰攫走了她的 

绣鞋带到埃及法老面前,埃及法老因鞋索人,惊喜之余立她为皇后。又说她 

爱上了勒斯博斯岛的青年船夫法昂。法昂因吃了爱神所赐之药青春永驻。萨 

福单恋法昂直追至南意大利投海自杀。至今在爱奥尼亚海的留卡狄亚岛南端 

悬岩还有被水手们称作“女人角”的遗迹。希腊的伟大政治家、诗人梭伦一 

次听到侄子朗诵萨福的诗,他竟大受感动,说道:“熟读之后可以死而无憾!” 

     萨福的爱情诗简洁优美、热情光彩,文字和谐,音调铿锵,可称古今独 

步: 

     现在,你快来,把我解放, 

     免于苦闷忧伤;要彻底满足 

     我心中的愿望;啊,你自己 

     要作我的朋友,为我帮忙! 

     ▲ ▲ ▲ 

     象不朽的神们一样, 

     那个幸福的青年, 

     他愉快地坐在你的身边, 

     永远听着你柔和地讲话, 

     永远望着你甜蜜的笑脸。 

     阿那克瑞翁(公元前563—公元前478年),是一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活到85岁的希腊宫廷诗人。在亚历山大时代,他留下了五卷诗——哀歌、 

讽刺诗、短长格诗和歌曲等,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一首讽刺诗的残篇和其 

它若干写给扈从巴提路斯的饮酒歌和爱情歌。这些歌曲十分通俗,因此在各 

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了摹仿他的诗作,象《阿那克瑞翁蒂埃》就形成于 

公元前3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的历史时期之内。 

     阿那克瑞翁诗中的节奏、措词和思想清新流畅,在希腊作家中独具一格, 

不同凡响。一个儿童也能理解他的诗,并且把诗随口吟唱,抑扬动听。但那 

些摹仿诗人的诗歌,可说是比阿那克瑞翁更阿那克瑞翁化。吉尔伯特·默雷 

说:“跟这些摹拟作品相比之下,阿那克瑞翁的真作,题材和韵律丰富多采, 

气势磅礴,甚至具有 (纪元前)六世纪那种庄严肃穆超然物外的意境。如果 

没有那些层出不穷的摹拟作品,把他定为一个欢乐多情的八十老翁的典型人 

物,我们对于他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也许可以更高一层楼。” (《古希腊文学 

史》第98—99页) 

     总之,三位个人吟唱的抒情诗人,特点各不相同:阿尔凯欧斯的诗歌内 

容涉及冒险事业及热爱祖国的生活方面;萨福的诗歌则以炽热的火焰表达丰 

富的内心活动和蕴藉的热情;阿那克瑞翁的诗歌又焕发着心灵与肉体的朴质 

享乐情趣,是一些轻松活泼的短歌。但他们无论在艺术成就或宗教意义与哲 

理深度上,均未达到合唱颂歌的高度。 

     b。多利亚派的著名诗人。多利亚派——即合唱派的著名诗人有五位:阿 

尔克曼、斯特西科鲁斯、西蒙尼得斯、品达、巴基里得斯。 


… Page 21…

     阿尔克曼(公元前671—公元前631年)生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本为 

奴隶,被带到斯巴达来。后因写了不少优秀诗歌而获自由。阿尔克曼生性正 

直,讲话坦率,他把合唱队作为抒发自己情思的工具,他所写的爱情诗篇中 

洋溢着个人情调,以清新、活泼的方言写侍,毫无文饰。他的诗韵律简朴、 

清雅,19世纪英国诗人丁尼逊所写的《纪念哈拉姆》一诗,完全摹仿他的残 

篇,足见他的诗俊逸清新:“我再也没有自然美妙的歌喉倾吐爱慕的心声; 

我宁愿,我宁愿变成一只珊丽儿鸟优游自在,和翠鸟——春天海紫色的海鸥 

——一起,飞翔在浪花上!”阿尔克曼写了很多优胜颂歌、结婚赞歌、恋爱 

诗。他的功绩在于把以往宗教仪式用的合唱歌曲通俗化,他被誉为合唱抒情 

诗的创始人。 

     斯特西科鲁斯 (公元前632——公元前560年)原名提夏斯,相传是赫 

西俄德的儿子。他生于西西里岛的希麦拉。他最初写竖琴合唱歌,被称为“合 

唱歌咏队的制定者”。他用一篇古老的寓言故事向人民提出了警告,号召他 

们起来反对暴君统治。他的诗明白易懂,到处传诵。斯特西科鲁斯在希腊文 

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一是把史诗英雄故事输入西方;二是首创了抒情中庄严 

的叙述体;三是象改作海伦故事那样,复活了绝大部分典范的传说故事,被 

人们誉为“抒情诗的荷马”。他又被人称为“在他竖琴上具有原始叙事诗的 

遗风”。 

     斯特西科鲁斯的时期,合唱抒情诗已臻于完成,形成了祝歌、酒神颂歌、 

少女合唱歌、优胜颂歌等各种形式,并且由他完成了包括左转章、右转章和 

尾章的三段合唱歌规矩,从而打开了以后西蒙尼得斯和吕达等伟大诗人的道 

路。 

     西蒙尼得斯 (公元前556—公元前467年)生于伊奥尼亚的支阿斯,是 

多利亚合唱派的著名诗人。北游后定居雅典在僭主希巴库斯的保护下写诗。 

晚年移居西西利岛上的叙古拉,成为国王希隆的座上宾,死后极备哀荣。 

     西蒙尼得斯一生顺利,得过56次诗赛奖,诗体种类繁多——如酒神颂、 

阿波罗颂歌、挽歌等——其中最受人称道的是:处女诗、行列合唱歌、赞歌、 

颂歌、讽刺诗。他的诗可称之为“完美”。晚年他和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和 

合唱诗人品达在希隆宫廷共享盛名。 

     西蒙尼得斯的诗歌集中地反映了希腊的精神实质——克己自制,清明在 

躬,意气如神。在纯洁美丽,坦率无邪、平易简明的诗句中叙述着永恒的事 

情。因此,希腊人对于英勇为国捐躯者的记载,大多求助于他: 

     在特莫披里战死的人, 

     他们高贵而死,目的尊荣, 

     在祭坛之下,没有一个坟, 

     前来的人不带悲伤和怜悯, 

     只带歌颂与回忆之情。 

     伟大庄严的供奉, 

     铁锈不能污损, 

     时间也只能让它永存。 

     —— 《希腊人战死在特莫披里》 

     诗人就这样为勇敢的爱国者筑起心灵上的光辉圣殿。 

     品达(公元前522—公元前442年)生于比阿细亚的首府底比斯,后到 

雅典专攻合唱队,表现出超人的天才。当波希战争发生时,他的故园站在波 


… Page 22…

  斯一边,而他却仍然留在雅典为希腊歌唱,一跃而成希腊知名诗人。他的诗 

  充满爱国热忱,称颂雅典为“希腊的柱石”。底比斯很不喜欢他,课以他千 

  元罚金,雅典政府慨然为其代付。 

       品达一生写过各种合唱抒情诗,现留45首完整的优胜颂歌。这些颂歌用 

  了三段合唱歌的规律,一面歌颂选手英雄,一面结合古代神话,很重视庄严、 

  神圣、勇敢。他的诗既保留了合唱抒情诗传统,又开拓了雅典诗剧道路。 

       巴基里得斯(公元前507—公元前430年)是西蒙尼得斯的外甥,与西 

  蒙尼得斯和品达同在希隆宫中任职,其诗平易俊美,与品达齐名。作品早已 

  流失,于1896年才在埃及古墓中发现纸草三版上有他的诗二十章,才又闻名 

  于世。其中有一首赞美奥林匹斯竞技会上良马的颂歌,当属优胜颂歌篇章。 

  此外,还有一些警句和小诗,如: 

       试金石考验黄金的真纯, 

       真理考验人们价值和聪明。 



                              4。伊索和 《伊索寓言》 



       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其特点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 

  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带有幽默的讽刺与劝戒性 

  质。古代希腊的寓言,就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后来对世界的影响而言,堪称 

  古代寓言中的珍品。 

       (1)伊索和 《伊索寓言》 

       在荷马史诗《伊里亚特》中,阿喀琉斯曾用“狮子与人之间没有信得过 

  的盟约,狼和羊也没有共同的愿望”来比喻他与赫克托克之间的关系。到公 

  元前8世纪与7世纪之交,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在他的《农作与时日》也引 

  用了《鹞子和夜莺》的故事。故事讲:鹞子抓住一只夜莺直飞云端,夜莺在 

  鹞子的爪子中间哀叫,鹞子却对它说:“傻爪,叫喊什么?你为强者掌握, 

  带你到哪儿是哪儿,虽然你会唱歌,将你撕食或放生全凭我的心愿。谁妄想 

                                                                       ① 

  和强者抗争,谁就是白痴,胜利无望,还将遭受羞辱加苦难。”赫西俄德用 

  鹞子和夜莺来比喻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关系,揭露了贵族的专横和残暴,控诉 

  了平民的悲惨遭遇。这是古希腊最早的一则寓言。 

       伊索是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前半期的古希腊寓言家(公元前620—公元 

  前550年)。传说他曾是萨摩岛的雅德蒙家的奴隶,由于他的才智获得主人 

  的赏识而获得自由。伊索作为自由民,游历了当时的希腊各地,在撒狄得到 

  了吕底亚国王的器重和信任,曾帮助他处理过一些政务。后来,伊索作为国 

  王的特使去德尔斐,被控亵渎神灵,为当地居民杀害。 

       伊索整理、创作、编辑寓言故事说理,在当时就很有影响。喜剧家阿里 

                                                                                   ① 

  斯托芬曾在其作品中提到不懂伊索寓言便被人视为“孤陋寡闻”和“无知” 

  柏拉图在 《斐多篇》中记述,苏格拉底在狱中曾把散文体的伊索寓言改写为 

  诗。在雅典,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伊索寓言”便成为教育儿童的素材。 

  在学校里,低年级学生从伊索寓言中学习民间的智慧,高年级学生则利用它 

  们进行修辞训练。公元前1世纪罗马著名教育家昆提利安以希腊学校教育为 



① 见《农作与时日》第208—212 行。 

① 阿里斯托芬《鸟》:庇斯忒泰洛斯挖苦歌队长说:“这是因为你的无知,孤陋寡闻,没钻研过伊索”。 


… Page 23…

根据,提出自己的教学计划。依照这个计划,儿童入学后首先接触的就是伊 

索寓言,然后才是荷马和维吉尔(罗马诗人,代表作是《埃涅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