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

第19节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第19节

小说: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罗摩衍那》(4。1。45—46)(季羡林译) 

        《罗摩衍那》的文体风格明白晓畅,但已开始出现讲究辞藻和精心雕镂 

  的倾向。因此,《罗摩衍那》成了古典梵语诗歌最直接的先导。印度传统习 

  惯上称《罗摩衍那》为最初的诗,称传说中的作者蚁垤为“最初的诗人”。 

       e。《罗摩衍那》的巨大影响 

        《罗摩衍那》诞生后,与《摩诃婆罗多》一样,在印度各地广为流传。 

  许多古典梵语戏剧和叙事诗都从中取材。其中著中名的有跋娑的《雕像》和 

   《灌顶》、薄婆菩提的《大雄传》和《后罗摩传》、迦梨陀娑的《罗怙世系》 

  和鸠摩罗陀娑的《悉多被掳记》等。印度中世纪方言文学兴起后,各地都有 



① 季羡林《罗摩衍那初探》25—26 页,外国文学出版社,1979 年9 月第一版。 


… Page 63…

 《罗摩衍那》的方言译本或改写本,其中特别著名的是北印度印地语诗人杜 

勒西达斯改写的《罗摩功行湖》和南印度泰米尔语诗人甘班改写的《罗摩下 

凡》。 

      《罗摩衍那》或罗摩的故事很早就传到亚洲各国,尤其是南亚、东南亚 

和中国。在中国古代汉译佛经中,曾多次提到《罗摩延书》或《罗摩衍拏书》, 

即《罗摩衍那》。而《杂宝藏经》中的《十奢王缘》和《六度集经》第5卷 

第46个故事,都是《罗摩衍那》的主要故事情节。中国傣族地区流传的史诗 

 《兰嘎西贺》和《兰嘎双贺》都是《罗摩衍那》的改写本。藏族有《罗摩衍 

那颂赞》,蒙古文献中有《罗摩衍那》的故事梗概,在新疆还发现古和阗语 

和焉耆语的《罗摩衍那》故事。至于中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 

的形象,不少学者认为其多似神猴哈奴曼。这样看来,二者之间似乎有了“血 

缘。”由此可见,《罗摩衍那》对印度以外影响深远广大。 

     (3)往世书 

     往世书是梵语文学中以往世书命名的一批神话传说作品的总称。它与两 

大史诗同时产生和发展,但成书年代较晚,约在7世纪至12世纪之间。 

     a。往世书概述 

     印度现存往世书数量很多,统称18部大往世书和18部小往世书。18部 

大往世书是: 

      《梵天往世书》         《莲花往世书》 

      《毗湿奴往世书》  《湿婆往世书》 

      《薄伽梵往世书》  《那罗陀往世书》 

      《摩根德耶往世书》 《火神往世书》 

      《未来往世书》         《梵转往世书》 

      《林伽往世书》         《野猪往世书》 

      《室建陀往世书》  《侏儒往世书》 

      《龟往世书》           《鱼往世书》 

      《大鹏往世书》         《梵卵往世书》 

     小往世书实际上不止18部,说法也各不一。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毗湿奴 

法上往世书》、《广法往世书》和《迦尔基往世书》等。 

     往世书在文体上也采用两大史诗的“输洛迦”诗体。仅18部大往世书的 

诗节总数己超过40万颂,相当于两大史诗总和的3倍多,由此可见古代印度 

神话传说之丰富。 

     b。往世书的内容 

     古印度的往世书同史诗一样,均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不同之处在于:往 

世书以神话传说为主体(这些内容在世界古代前期文学史中详细论述),而 

史诗以历史英雄活动的人物为主体。现存 

     往世书主要有以下五部分内容: 

     ①世界的创造 

     ②世界毁灭后的再创造 

     ③天神和仙人的谱系 

     ④各个摩奴时期 

     ⑤帝王谱系 

     以上总称“五相”。但由于往世书的成书年代较晚,已经搀杂进大量的 

后世成分。现存的大多数往世书包含丰富的法论材料——诸如宗教责任、人 


… Page 64…

生阶段、布施、祭祖仪式等。有些往世书还包含许多艺术和科学论述,诸如 

语法、戏剧学、音乐、医学、天文、建筑、手工艺、政治和军事等。这些内 

容将在相关时代与相关书籍中论述。 



                                4。佛教文学 



     佛教文学是印度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印度古代文化和宗 

教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亚洲及世界各地都有很大影响,值得认真研究。 

     (1)佛教的诞生与佛经的集结 

     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演化的历史阶段。相传公元 

前六至五世纪中,古印度迦毗罗卫国 (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悉达多·乔答摩 

 (即释迦牟尼)不满于婆罗门的社会等级压迫,困惑于人世的各种苦恼,29 

岁出家修道,35岁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成为佛陀——觉者。尊称为“释迦 

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所创建的佛教的要义是:以无常和缘起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 

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佛教提倡人要信仰自己的力量, 

承认众生皆具佛性,任何人只要持戒修炼,皆可成佛。因此很快得到流行。 

公元前三世纪倾,由于阿育王的信奉,佛教在印度国内外得到广泛流传。 

     佛陀释迦牟尼在世时,反对用婆罗门教经典使用的梵语宣教,而主张用 

佛教徒各自的方言俗语宣教。在佛陀逝世后的早期佛教阶段,佛教徒曾举行 

过三次结集。第一次结集于佛陀逝世后不久 (既公元前5世纪)在王舍城举 

行,目的是汇编佛陀在世时关于佛教教义和戒律的言论。第二次结集是公元 

前4世纪在毗舍离举行的。在这次结集中,佛教徒在戒律上出现分歧,分裂 

为上座部和大众部。第三次结集是公元前3世纪在华氏城举行。这次结集受 

到阿育王赞助,主持人属于上座部。这次结集用摩揭陀语整理了佛经的经、 

律、论“三藏”,并传承至今。 

     阿育王派人把佛教传往国外。斯里兰卡保存下来的巴利语三藏卷帖浩 

繁。律藏包括《经分别》、《犍度》、《附录》三部分,主要内容是僧团的 

规则和比丘、比丘尼的日常生活戒律;经藏包括《长尼迦耶》、《中尼迦耶》、 

 《杂尼迦耶》、《增一尼迦耶》和《小尼迦耶》五部分,主要内容是佛陀及 

其弟子宣讲的佛教教义;论藏包括7部经论——《法集论》、《分别论》、 

 《事论》、《人施设论》、《界论》、《双论》和《发趣论》,主要内容是 

论证和阐述佛教的教义。 

     (2)佛教经文的文学色彩 

     为了吸引广大民众信仰佛教,佛教经文常常采用通俗的寓言故事或生动 

的比喻阐发教义,文体也不拘一格,有散文体,论文体与韵散杂揉体。这样, 

就使不少佛经文具有了文学成分,带上了文学色彩。在巴利语三藏中,经藏 

 《小尼迦耶》包含的文学成份最为丰富。它共有15部经,其中的《法句经》、 

 《上座僧伽他》、《上座尼伽他》和《佛本生故事》是巴利语佛教文学的代 

表作。 

     a。佛经中的格言诗集—— 《法句经》 

      《法句经》是一部格言诗集,共有423首,分成26品。其中大多散见于 

其它佛经,可见它是一部格言诗选编。这些格言诗是佛教徒探索人生的思想 

结晶,也是佛教伦理道德的形象表达。如:《自我品》强调自己要做自己的 


… Page 65…

主人,首先把握住自己,然后教导他人:“教导他人做什么,/自己也应做什 

么,/只有服己才服人,/最难控制是自我。(12。3)《尘世品》教诲人不要 

执著世俗生活:“似见水面泡沫,/似见海市蜃楼,/谁视尘世如此,/死神不 

来找他。(13。4)《幸福品》教诲人摆脱怨憎和贪欲,追求宁静和涅槃:“健 

康是最好的收益,/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赖是最亲的亲人,/涅槃是最高的 

幸福。(15。8)此外,还有《心品》教诲人要守护和调伏自己的心,以智慧 

战胜欲望的诱惑。《愚者品》和《智者品》描述愚者和智者的种种表现和特 

征。《罪恶品》劝人弃恶从善等。 

      《法句经》诗律简易,语言晓畅,比喻生动,警句迭出。因而深受广大 

佛教徒喜爱,盛传不衰。除了巴利语文本外, 《句法经》还有犍陀罗俗语文 

本,梵语文本,混合梵语文本和汉译本。支谦在 《法句经》译序中说:“其 

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及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 

藏。”可见其深入浅出的特色。b。僧、尼创作的诗歌 

     僧、尼创作的诗歌包括在下述两部诗集之中: 

      《上座僧伽他》是和尚所作的诗集;《上座尼伽他》是尼姑所作的诗集。 

 “上座”是对高僧的称号,“迦他”是偈颂的音译。和尚称比丘,尼姑称比 

丘尼。因此,这两部诗集也可以说是印度佛教中具有修养的比丘和比丘尼的 

诗歌创作。 

      《上座僧伽他》共有107首,1200多颂,侧重表现比丘修行生活的精神 

体验。如高僧摩诃迦旃延那的一首诗这样写道: 

     眼见一切,耳闻一切。 

     智者不必摒弃见闻。 

     他大智若盲,大聪若聋,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唯有与善事相遇, 

     才是他思想的栖处。 

     有些诗还注意描写自然环境,以烘托比丘追求涅槃的修行生活或禅思之 

乐。如高僧萨波迦在阿阇迦罗尼河畔岩穴中修行,他看到仙鹤腾空飞起,寻 

找避身之所,岩穴后面的占婆果树妆点两岸,心中非常喜欢,从而表现出禅 

静的乐趣。 

      《上座尼伽他》共有73首,500多颂,侧重表现比丘尼个人的生活经历。 

从中可以看出,在皈依佛教的妇女中,不少是丧子的母亲、寡妇、弃妇和妓 

女。例如,在一首关于比丘尼伊希陀悉的诗中,描写了她三次嫁夫、三次被 

无辜抛弃的悲惨遭遇(第400—447颂)。在另一首诗中,妓女安波巴利将自 

己年轻时的美貌与现时的老态丑相作了描写与对比,借以说明佛教苦谛中的 

老苦(第252—270颂)。在一首关于比丘尼苏芭的诗中,描写她在经过一座 

芒果林时,有一男子拦道向她求爱,她义正词严地回答说她已摒弃一切世俗 

欲望,遵行八正道,以清静为乐。男子赞美她的眼睛长得美丽,她则说这不 

过是安放在窟窿里的小圆球,里面有眼泪,还有眼屎。说完便抠出自己的眼 

睛递给这个男子,以致使男子邪念顿消,向她乞求宽恕。由此体现出她信仰 

的坚定(366—399颂) 

     c。《佛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又译《本生经》,是一部庞大的佛教寓言故事集,也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但现存的巴利文 


… Page 66…

 《佛本生故事》己非原典,而是一部注释本,是约在公元五世纪由一名斯里 

兰卡和尚依据目前已经失传的古僧伽罗文本《佛本生义记》写成的巴利文《佛 

本生义释》。但其中的偈颂始终保持着原始形式。 

      《佛本生故事》实际上是一部古代印度民间寓言故事集,只是依一定的 

形式组织起来,赋予了宗教的色彩。 

      《佛本生故事》共有547个故事。每个故事都由5个部分组成: 

     ①今生故事——说明佛陀讲述前生故事的地点和缘由; 

     ②前生故事——讲述佛陀的前生故事; 

     ③偈颂——既有总结性质、也有描述性质的诗句,常常含有佛教哲理; 

     ④注释——解释偈颂中的词句含义; 

     ⑤对应——将前生故事中的角色与今生故事中的人物对应起来。 

     例如第30则《摩尼克猪本生》先是今生故事,叙述一个比丘受到一个少 

女引诱。佛陀在祗国问这个比丘有否此事。比丘承认有此事。于是佛陀告诉 

他说:“她是你的祸根。甚至在你前生,你就成了她结婚筵席上的佳肴。” 

接着,佛陀讲述前生故事,说是在从前梵授王统治波罗奈的时候,菩萨转生 

为一条牛,名叫大红。它有个弟弟,名叫小红。主人家的女儿即将结婚,因 

而养了一头猪。名叫摩尼克。一天,小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