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 >

第19节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第19节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亚非各国几乎都沦为西方入侵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这些殖 

  民主义者对亚非各国的瓜分奴役,造成了这些国家长期处于贫困和落后的局 

  面。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并未吓倒亚非各国人民,他们继承过去反殖、 

  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同时在内部积 

  极进行文化社会改良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努力。如中国的“戊戌变法”、“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越 

  南的“安世农民游击战争”,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波斯的“巴布教起义” 

  等。所以,世界现代前期的亚非各国史既是一部被奴役、被侵略、被掠夺的 

  历史,也是一部反侵略、反奴役的斗争史和发展自己经济文化的自强不息 

  史。列宁曾对亚洲人民的这种迅速觉醒赞扬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 

  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展开,标志着二十世纪初所揭开的全世界历史的一 

  个新的阶段。”① 

       作为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的文学,这一时期的亚非文学在继承其古典 

  文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亚非各国的社会面貌、人民 

  的生活和斗争。其中以中国文学(另设专章评述)、阿拉伯文学、伊朗文学、 

  印度文学、日本文学成就较高。 

       阿拉伯地区包括众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其文学的共同特点是反映 

  民族意识的觉醒高涨和反抗外国的奴役侵略,有明显的西方文学影响的痕 

  迹。其中代表人物有埃及的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穆斯塔法·卡米勒、 

  赛阿德·宰额鲁勒、穆斯塔法·曼法鲁蒂等人;黎巴嫩的易卜拉欣·雅齐吉, 



① 见《列宁选集》第2 卷第448 页。 


… Page 69…

突尼斯的穆罕默德·贝赖姆,叙利亚的艾迪卜·伊斯哈格、哲马伦丁等人。 

他们虽来自不同国家,但都在程度不同地使用不同方言的情况下,保持长期 

发展起来的统一文学语言,共同为发展阿拉伯文学做出了贡献。特别是由于 

埃及在政治文化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作家贡献更大一些。 

     伊朗进入世界现代前期,随着反帝反封建的立宪运动的开展和要求文学 

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其文学亦进入一个新时期。即文学流派增多,创作丰 

富多彩,爱国主义思想强烈。其中代表人物有密尔扎·穆罕默德·塔吉·巴 

哈尔、密尔札·玛利库姆汗、阿甫勒·卡赛姆·拉胡蒂等人。 

     印度文学这一时期随着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也迅速繁荣发展起来。 

出现了艺术上成熟的、为数众多的、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短篇小说、散文、 

戏剧和非宗教性诗歌。作家方面有罗姆·莫汗·罗易、般金·钱德拉·查特 

吉、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弟那般豆·米特拉、迦利布等人,特别是罗 

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出现,将印度文学推向世界文坛。 

     日本随着明治维新,西方文化大量输入,其文学也出现了丰富多彩、流 

派众多的局面。其中现实主义作家有坪内逍遥、二叶亭四迷、夏目漱石,浪 

漫主义作家有森鸥外、北村透谷,自然主义作家有岛琦藤村、田山花袋、德 

田秋声、正宗白鸟等人。他们以多种艺术手法反映丰富多彩的日本生活,将 

日本文学推向了亚洲领先地位。 

     非洲是块古老的大陆,有悠久的历史,勤劳勇敢的人民,但其文学在两 

次世界大战之前主要是口头民间文学,作家文学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繁荣 

起来。其口头民间文学主要包括神话传说、动物童话、民间故事、叙事诗歌 

等,对保存、传播、繁荣非洲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内容方面十分广泛丰富, 

早期作品反映了人们渴望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意愿及劝善惩恶、以弱抗暴 

的精神,有的口头民间文学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广泛流传于非洲地 

区的关于海神、雷神、火神、蛇神等神话传说故事,不但想象丰富,而且表 

现优美,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另一传说讲一个名叫肯克伯的人,在大 

荒之年把粮食藏于山洞不让妻子儿女吃,自己最后也落了个可耻下场,体现 

了劝善惩恶主旨。鳄鱼传说又表现了小钉子鱼敢于抗霸与凶猛的鳄鱼斗争的 

精神。而东非关于帕特、蒙巴萨、基瓦尔等国的传说,西非关于创立马里帝 

国的松迪亚塔国王历史的史诗,虽有虚构成分,但体现了一定历史依据,经 

整理可成为重要历史资料。 

     到了19世纪以后,随着反殖民主义斗争的高涨,非洲的口头民间文学 

也进入了黄金时代,内容方面爱祖国、争自由、歌颂民族英雄成为其突出主 

题。如几内亚关于阿尔玛美·萨摩利·杜尔在19世纪末叶领导武装队伍同 

法国殖民主义者英勇斗争故事的传说,以及其它一些反对殖民主义统治的民 

族英雄的诗篇传说,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具有强大生命力,成为非洲口头 

民间文学的一个新的重要的特征。 

     这些口头民间文学来自于人民,同普通百姓有血肉联系,具有鲜明的现 


… Page 70…

实主义传统。艺术手法方面有丰富的想象、深刻的寓意、幽默的语言、生动 

的形象、强烈的节奏,艺术感染力极强。特别是有的为了流传方便,采用散 

韵结合的形式,有的本身就是歌曲。如斯瓦希里语的古体杂诗虽然一般是长 

诗,但以四行为一节,与民间歌谣相似。佛得角群岛的克列奥尔语民间文学 

最流行的形式是“莫尔纳”,其既可表现爱情、忧伤、悲愁,又可表现冷嘲 

热讽、抗暴抑恶的内容。圣多美的“索科佩”是其口头民间文学流行的最普 

遍形式,它一般做伴脚舞的歌曲,节奏轻松活泼。这些都体现了非洲口头民 

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正是在这口头民间文学发展的基础上,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出现 

了大批作家文学,推动了非洲文学的发展。如西非著名诗人、塞内加尔杰出 

的文化活动家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马达加斯加的杰出诗人让·约瑟 

夫·腊伯阿里维洛 (1901—1937),扎伊尔著名作家季·穆托姆波,尼日利 

亚的西普利安·埃克文西等,使非洲文学走上了世界文坛。 

    综观世界现代前期亚非文学,其描写人民的反帝、反殖和反封建斗争, 

反映各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表现人民的觉醒是其主旨,具有强烈的 

爱国主义思想是其特色。其次,由于这一时期的亚非文学属资产阶级文学范 

畴,所以文化启蒙、思想教育,揭露殖民者罪恶,鼓励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 

而斗争的特色亦很鲜明。再次,这一时期亚非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明显影 

响,对亚非文学的发展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所以,此时期亚非文学在文学样 

式方面也由单纯的诗歌体发展到散文体,由故事体裁发展到现代小说的体 

裁,由韵文发展到口语。另外,亚非文学毕竟植根于自己的土壤,所以虽然 

受西方文化的明显影响,但它又不能摆脱本国固有文化的束缚,造成西方化 

与本土化的匆忙结合体,亦即在本国文学史上有过渡性质。但它的承上启下 

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它为亚非下一步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和先导作用。 



                         2。阿拉伯文学与巴鲁迪 



    从18世纪末法国入侵埃及至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富饶辽阔 

的阿拉伯地区几乎都被英、法、意等帝国主义者所侵略奴役。这种侵略奴役 

阻碍了该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激起了人民的坚决反抗与觉醒。另 

外,也促使这些地区的统治者采取了相应的改良措施。在19世纪前半期, 

以在阿拉伯地区经济文化处于领先地位的埃及为例,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 

夺取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极力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于1826 

年派遣以雷法阿·塔哈塔威(1801—1873)为首的一批埃及青年到法国留学。 

这对发展埃及经济是有好处的。但穆罕默德·阿里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埃及 

人民在专制制度下生活,所以反映在文学方面仍沿袭传统、墨守成规、缺乏 

生气。文艺欣赏标准以模仿古文(主要是韵文)为尚,创作方面也不敢超出 

韵文范畴,这样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创造。就连埃及近代文化复兴的先驱雷 


… Page 71…

法阿·塔哈塔威的《巴黎纪行》和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的四卷本 

小说《伊勒木丁》(1881)也都是用韵文写成。当然使用韵文只是一种表现 

形式,内容方面也还是有新鲜东西的,不过也说明阿拉伯文学改革的艰难。 

这种旧的形式与发展了的新形势是很不相适应的,它严重地束缚了作家表达 

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描写新鲜事物。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由于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意识 

的觉醒,西方文学的影响,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和报纸的出现,其文学也起了 

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表现在埃及、叙利亚、 

黎巴嫩、伊拉克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帝反封建斗 

争。民族意识的觉醒是阿拉伯人民对专制独裁统治非常不满,想学习欧洲实 

行的共和制度。同时,他们看到当时伊斯兰教的软弱涣散,一些伊斯兰教国 

家备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压迫,想振兴伊斯兰教,发扬创教初期的伊斯 

兰精神。从而提出进行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的要求。埃及维新派学者穆罕默 

德·阿卜杜(1848—1905)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西方文学的影响使这一 

时期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欧洲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与结 

合。西方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故事、诗歌等陆续被译成阿拉伯文。 

如埃及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塔哈塔威翻译了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费讷隆 

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黎巴嫩作家苏莱曼·布斯塔尼(1856—1925)翻 

译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斯曼·贾拉勒(1824—1898)翻译了莫里哀 

的四个剧本,纳吉布·哈达德(1867—1899)等侨居美洲的文人翻译了莎士 

比亚、拉辛、莫里哀、大仲马的作品。20世纪初哈菲兹·易卜拉欣 (1871 

—1932)又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1924) 

译写了《菩提树下》、《美德》、《为了王冠》等法国文学作品。这些大量 

译作的出现,开拓了阿拉伯文学家的眼界,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 

法,从而对改变阿拉伯文学面貌起了有利作用。印刷术和报纸的出现,为文 

学繁荣提供了现代物质手段。1828年,在埃及最早鼓吹维新的报纸《埃及纪 

事报》发行,1865年,最早提倡阿拉伯文艺的月刊《蜂王》创刊。另外,黎 

巴嫩、叙利亚的许多文人也来到埃及主办了《埃及报》、《金字塔报》、《莫 

卡泰姆报》等报刊,表达了阿拉伯人要求社会改革、抒发民族感情的共同愿 

望。属文艺性的刊物在埃及还有《埃及作家》、《使命》、《新月》、《文 

艺撷华》等。正是在这诸多条件下,阿拉伯文学才出现了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繁荣表现为创作题材的扩大。既有政治性、社会 

性的,也有宗教和其它方面的;既表现作家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作家生活的 

时代和民族的感情等。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是埃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迈哈 

穆德·萨米·巴鲁迪(详见本章)。他参加了阿拉比领导的反英斗争,后被 

长期流放锡兰岛。他的诗歌在阿拉伯诗歌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黎巴嫩 

诗人易卜拉欣·雅齐吉(1847—1906)的诗歌也号召阿拉伯人民起来反抗外 

国侵略。此时期在贝鲁特和突尼斯等地也出现了一批受过西方教会教育的阿 


… Page 72…

拉伯作家和诗人。他们在其作品中,号召阿拉伯人民冲破阻碍社会发展的中 

世纪传统和习惯势力,吸取西方文化,为创造阿拉伯新文化作出了可贵努 

力。其中伯特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