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 >

第14节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第14节

小说: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她认为限制妇女正当权利的法律是“笨法律”,宗教也是一些无用的 

东西。她正是在勇敢地冲破资本主义的法律、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中,实现了 

 “人的精神的反叛”,显示了他具有民主主义的思想倾向。当然,她的这种 

个人的反叛,是不会根本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从而也体现了作者 

的思想局限性。 

     海尔茂是与娜拉性格相对立的一个人物,是资产阶级市侩的典型概括。 

他极端自私虚伪,唯利是图,连妻子也成了他的玩物。作者通过对他的这种 

性格的刻划,揭露了资产阶级卫道士的冷酷无情,以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 

虚伪欺诈,从而更加深了其批判力量。 

      《玩偶之家》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首先,它在现实主义创作 

原则基础上,敢于大胆创造革新。当时欧洲戏剧多流行乔装、谋杀、决斗等 

惊险场面和意外事件,而此剧中人和事仿佛平常人都见过,给人以强烈的真 

实感。其次,该剧和易卜生的其它戏剧一样,把“讨论”作为戏剧的重要因 

素。如剧中娜拉冒名借债对不对?海尔茂维护公认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对不 

对?娜拉最终该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不仅是剧情的主要线索,而且也是 

读者观众所关心的。易卜生采用此法,不仅加强了剧作思想性,而且也加强 

了剧作的艺术魅力。另外,此剧还成功地运用了追溯手法和心理刻划的艺术 

手法。追溯手法如戏剧中的倒叙,运用得好可以使结构紧凑,情节集中。心 

理刻划如果成功亦可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易卜生在他的很多戏剧作品中都 

驾轻就熟地运用了这些艺术手段。 

      《玩偶之家》在我国的影响也很大,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以《娜 

拉》为名发表了此剧本,1935年全国各地还纷纷将此剧搬上舞台,这一年被 

称为“娜拉年”。可见其影响之大。 

     比昂斯籐·马丁纽斯·比昂逊(1832—1910)是挪威杰出的诗人、小说 

家和戏剧家。他作为一个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士,为挪威的民族独立和发展民 

族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创作成就主要在戏剧方面,先后创作了《新婚 

的一对》(1865)、《报纸主笔》(1874)、《破产》(1875)、《挑战的 

手套》(1883)等一系列著名的社会剧。这些作品由于猛烈地抨击了挪威资 

产阶级的丑恶行为而震动了社会,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并很快在欧洲其它 

国家上演,反响热烈。比昂逊也被誉为是与易卜生齐名的作家。 

     比昂逊的代表性剧作是《破产》,它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种种罪恶。 

其中主要人物是投机家悌尔德,他为了赚大钱,将农民的储蓄存款骗来去做 


… Page 51…

交易,使他们流离失所。当他在投机失败后,又企图用哄骗、哀求、恫吓等 

手段来挽救败局。最后在不得不承认破产后,又想携带工人工资潜逃。剧本 

对这个资本主义金融家丑恶自私灵魂的揭露可谓淋漓尽致,不愧为一部杰出 

的批判现实主义力作。但《破产》也和比昂逊的其它剧作一样,往往显出对 

资本家的过多同情,如在该剧的结尾悌尔德又变成一个真正的人。这也说明 

作者头脑中具有浓厚的改良主义思想。 

     瑞典有斯特林堡和拉格洛夫等人。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27)是瑞典著名的戏剧家和小说家。他 

出生于一个破产的商人家庭,当过小学教师、图书管理员和化学实验员,一 

生在贫困中度过。他先后创作了50多部多幕和独幕剧,60多部小说、诗歌 

和散文集。 

     斯特林堡的创作道路比较复杂。他早期的作品尖锐地批评了资本主义社 

会的弊端,如企业家的冒险欺诈、官僚的因循守旧、慈善家的假仁假义、贵 

族的寄生生活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小说《红房 

子》 (1879)、《新国家》(1882)等。《红房子》通过对建立在商业式利 

害关系基础上的古拉乌斯·法尔克家庭生活的描写,揭露描述了名士派艺术 

家的浪漫生活、高利贷者的贪得无厌、报刊界的卖身求荣、好虚荣太太们的 

假慈悲。 

    但随着斯特林堡受叔本华、尼采、佛洛伊德等人哲学思想影响的越来越 

明显,他的作品中的现实主义便被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所代替。他在这一时 

期的作品里惯用的题材是“超人”的胜利,“贱民”的短视和妇女的道德败 

坏等。如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自然主义戏剧 《父亲》(1887)、《朱丽小姐》 

 (1888)、《伴侣》(1888)和《死亡的舞蹈》(1901)等,虽然以现实生 

活为题村,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 

们精神的摧残,但由于作者从变态心理出发,直接描写变态的社会关系,所 

以对问题的解决做了错误的回答,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主义主张。这些作 

品总是把妇女看成祸首,认为妻子对丈夫总是撒谎、欺骗。如在《父亲》一 

剧中,描写妻子为了和丈夫争夺女儿的好感,不择手段地用诡计把丈夫逼成 

疯子。这些人彼此虎视耽耽,时刻打算扑过去掐死对方。他们因为自己痛苦, 

就以别人更痛苦为快。这些剧本带有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把人生描写成本 

能和欲望的冲突,对生活做了歪曲的解释。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斯特林堡又重新修正了自 

己的立场。他在晚年又回到了自己以前的民主主义原则上来,反对军国主 

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压迫,反对文学中的颓废倾向。但他在 1902 

年写的《梦的戏剧》,却又成为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先驱。该剧以无逻辑的 

梦魇的形式,描写天帝因陀罗的女儿为了了解人类来到人间的见识与感想。 

她来到人间后,发现“瑞典是一所疯人院”,处处充满剥削和压迫,但这位 

神的女儿得出的结论是,人间痛苦是由于人的欲望和堕落所造成的。于是乎 


… Page 52…

她和被折磨的人一起呼号,期望上帝来拯救。作者在剧本中表达了渴望摆脱 

痛苦的思想,但却又充满由于痛苦 

     而失去常态的绝望情绪。 

     斯特林堡对北欧的自然主义和表现主义文学影响较大。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是瑞典著名女作家。她出生于瑞典西 

部伐姆兰省玛巴卡村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从小喜爱文学,20岁后到斯德哥 

尔摩读书,毕业后在瑞典南部一个小城担任过10年女子中学的教员。她先 

后创作有长篇小说《古斯泰·贝林的故事》(1891)、《假基督的奇迹》(1899)、 

 《耶路撒冷》(1901—1902)、三部曲《吕温斯葛尔德的戒指》(1925—1928) 

和童话《尼尔斯历险记》(1906—1907)、短篇小说集《看不见的联系》(约 

1891)等。《古斯泰·贝林》是拉格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根据瑞 

典历史上曾存在的具有勇敢、仁慈、侠义、智慧的食客这一阶层及其传说写 

成,塑造了一个精力充沛、耽于嬉戏的可爱人物——牧师贝林。该小说具有 

非常浓厚的神话色彩,现实世界和超自然力量混合一起,既有对现实的刻 

划,也有对理想的歌颂。这部作品问世后,使拉格洛夫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尼尔斯历险记》是格拉洛夫为儿童写的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但却使她在 

北欧获得了与《安徒生童话》作者安徒生齐名的美誉。 

     拉格洛夫于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1914年又被选为瑞典科学院 

院士。这两项殊荣是对她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 



                                6。俄国文学 



     俄国与东欧北欧诸国一样,其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比西欧各国晚。当西欧 

诸国的资本主义已确立了统治地位时,俄国还深受封建统治之苦。直到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才得到迅速发展。此时俄国 

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尤其是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 

争”更暴露了沙皇俄国农奴制的腐败,从而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和社 

会其它人士的反政府情绪,迫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宣布废除农奴 

制。这一农奴制的改革不但没使农民得到好处,反而遭受了更残酷的剥削压 

榨,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这就造成 

俄国与西欧诸国的不同处是,虽然资本主义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奴制的残 

余势力仍然存在,地主照旧盘剥农民,政权仍掌握在贵族地主手中,资产阶 

级在政治上十分软弱。农民在双重压迫下,继续举行反抗起义。这种情况引 

起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注意,70年代产生了民粹派“到民间 

去”的运动。这样造成俄国无产阶级还未登上历史舞台时,平民知识分子承 

担了革命运动的领导责任。但民粹派无视当时俄国资本主义已得到很大发展 

的这一事实,企图通过半封建的“农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理论上认 

为历史的发展由少数杰出人物所决定,而人民是“群氓”,因此策略上采取 


… Page 53…

  恐怖暗杀手段,结果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失败。80年代,民粹派进一步堕落为 

  自由主义者和富农的代表,蜕化为改良主义者。这一时期(1861—1895)被 

                                                               ① 

  列宁称之为“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日益成长壮大。  80年代初,马克 

  思主义开始在俄国传播,1895年列宁领导成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 

  协会”,标志着俄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 

  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为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思想准备。  1903 

  年,经过与各种反动势力的斗争,形成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1905年, 

  爆发了第一次俄国革命,沉重地打击了沙俄势力,为其后的十月革命进行了 

  一次总演习。在1908年开始的斯托雷平反动统治年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和不少革命同路人动摇变节,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颓废文化泛滥,布尔 

  什维克党及其领导者列宁与之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后胜 

  利作了多方面的准备。终于在1917年10月,在列宁领导下发动了“十月革 

  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这一时期 

  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时期”。 

       俄国在世界现代前期这一历史时期是一个充满动荡与活力的丰富多彩 

  的时期,它对文学的影响也是直接和多方面的。在这种形势下,这一时期俄 

  国文坛除批判现实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外,颓废文学也风靡一时,无产阶级文 

  学也有了长足进步。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六七十年代进入繁 

  荣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由于它不能适应新崛 

  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需要而逐渐衰落。其中创始人是伟大作家普希金 

   (1799—1837)。普希金后期创作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吸收了各流 

  派的成就,在诗体小说、戏剧、长诗、中短篇和长篇小说创作中,比较真实 

  全面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生活,具备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特 

  点。此外,其它一些以浪漫主义见长的作家如莱蒙托夫(1814—1841)、果 

  戈理 (1809—1852)等人,也于30年代转向现实主义。他们的作品从不同 

  角度表现了对农奴制度的批判。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者,别林 

  斯基称他为“自然派”(19世纪40年代俄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流派)的领袖。 

  他的 《钦差大臣》(1836)、《死魂灵》(1842)等,对专制农奴制进行了 

  尖锐激烈的批判,其中一系列农奴主和官僚形象可以与西欧文学中的著名典 

  型媲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