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1 卷上册,第294 页。
② 波特尔:《国家与进步》,伦敦1957 年版,第187 页。
③ 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1 卷上册,第294 页。
④ 门德尔逊:《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理论与历史》第1 卷上册,第294 页。
… Page 17…
供他上学。斯蒂芬逊幼年生活艰难,当过牧童,他干过其它谋生的工作,后
来成为一名管理煤矿发动机的工人。斯蒂芬逊对瓦特的蒸汽机和富尔顿的蒸
汽机船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由于不识字,斯蒂芬逊从18岁开
始进夜校读书。在一个煤矿主的支持下,斯蒂芬逊的“转运发动机”在一条
9英里长的路轨上行驶取得了成功。经过不断改进,1825年,斯蒂芬逊亲自
驾驶他所设计制造的机车,牵引着几十节煤车和客车,在从斯托克敦到达林
顿长达40公里的铁路上,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顺利到达终点。斯蒂芬逊
开创了近代铁路运输的历史。1826年,英国又修建了从利物浦至曼彻斯特的
铁路,1830年正式营运通车。1847年英国修建的铁路已达到9400英里,1850
年达到10500英里。蒸汽机于19世纪上半叶开始在英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
用,从而带动了工作机和蒸汽动力机的发明和改良,又促成连接这二者的传
动机的出现和发展,形成了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的完整的机械体系。
蒸汽机通过传动机推动工作机运转,形成一个发达的生产体系。随着英国机
器制造业的发展,机器生产规格化,英国机器制造业所生产的蒸汽发动机、
纺织机和蒸汽机车等向国外出口。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从而
使英国输出的机器不断增多,机器制造业已成为英国重要的出口工业部门之
一。当时,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而英国的
机器制造业比其他国家发展得早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英国的机器
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在这一段时期,英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也
很快。根据官方估价的出口额,在“1801—1850年间从2490万英镑增加到
①
17540万英镑,即增加600%。” “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在1820年占18
②
%,1850年则上升为21%。”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运输、科技等方面
均领先于世界各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了“世界工厂”。英国“世界工厂”的
地位的确立从英国国内来看是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纺织、煤炭、钢铁、交通
运输,并以机器制造机器、大机器工业替代手工工业而占主导地位,于 19
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的基本完成为特征的;从国际范围来看是以英国在世界
工业品的输出和先进技术的输出方面具有垄断地位而言的。具体表现为英国
成为世界各国的工业品、先进技术与设备的主要供应者,而其他各国相对成
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廉价商品推销地。
1760—1844年英国圈地数
年代 圈地数(单位:英亩)
1760—1769 704550
1770—1779 1207800
1780—1789 450180
1790—1799 858270
1800—1809 1550010
1810—1819 1560990
1820—1829 375150
1830—1839 248880
1840—1844 120780
① 波梁斯基:《外国经济史(资本主义时代)》第270 页。
② 库钦斯基:《世界资本主义研究》三联书店,1955 年版,第52 页。
… Page 18…
资料来源:掘经夫:《英国经济史》第131—132页。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化和农业资本主义化双向推
进的结果。英国的农业,在工业革命以前就以“圈地运动”的形式走上了资
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而为英国较早开始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上半
叶,英国工业生产技术的发达,又给了农业以深刻的影响,推动了农业向资
本主义方向的转化,英国又出现了“圈地运动”的高潮。表2—2,可以看出
19世纪上半叶各年份圈地规模。
英国土地制度的特点,在于农民的土地占有制被剥夺得十分彻底,世界
上没有一个国家象英国那样,把直接生产者剥夺得一干二净。例如英格兰有
一个贵族夫人,为了圈地养羊,“从1814年到1820年,用暴力赶走了15000
个居民,大约有3000户。他们的村庄全部被破坏和烧毁,他们的田地全都变
成了牧场。不列颠的士兵奉命执行任务,同居民发生了冲突。一个老太婆因
拒绝离开小屋而被烧死在里面。这位夫人用这种方法把自古以来就属于克兰
的794000英亩土地据为己有了。……到 1825年,15000个盖尔人已经被
①
131000只羊所代替。”工业革命促使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人口向城市集中,
对粮食和农业原料的需求增加;同时,价廉物美的资本主义工业品进入农村
这一广阔的市场。农业革命消灭了自耕农,广泛地采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提高
了农业生产率,从而反过来推动了英国产业革命的进程。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不仅体现在19世纪上半期通过技术革命实现产业
化,而且体现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的变革。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从1825年至1826
年,有75家银行破产,3300余家工商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加上1829
年农业歉收,粮价暴涨,经济萧条连续了四五年。全国各地不断爆发罢工与
饥民骚动,中部和东南部的农业工人捣毁农业机器和地主住宅,要求取消教
会什一税和提高工资。在经济发展中增强了实力的资产阶级开展了声势浩大
的议会改革运动,取得了成功,他们在国会中取得了多数地位,和土地贵族、
金融巨头结成同盟,共同统治英国。较为稳定的政局以及生产关系变革的一
些措施使英国经济发展很快。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人争取10小时工作日
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强大的宪章运动压力下,迫使资产阶级议会先后颁布
1833年的工厂法、1842年的煤矿法、1844年的工厂法和1847年的工厂法等。
1847年6月议会颁布的10小时工作日法规定:从1847年7月1日起,13
岁以上的少年和所有女工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1小时,从1848年5月1日起
最终限制为10小时。尔后扩大到全体工人。据统计,30年代末,女工占英
国全体工人的57。8%左右,其中在棉纺织厂中女工占56。25%,毛纺厂中女
工占69。5%,丝织和麻织厂中女工占70。5%。18岁以下的工人占46%,而
18岁以上的男工不到1/4。这一法案通过和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而且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促使了英国“世
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2)1817年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成熟时期与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是分不
开的。在英国产业革命进程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产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I 卷,第798—799 页。
… Page 19…
了重要的作用。1817年,李嘉图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
大卫·李嘉图 (1772~1823)出身于伦敦一个交易所经纪人的家庭,从
14岁起他跟随父亲从事交易所的活动,并在25岁左右成为拥有百万英镑的
大资产者。1799年,李嘉图阅读了亚当·斯密的伟大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从此,他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
趣。李嘉图最早的一些关于经济方面的论著是关于货币银行的问题。李嘉图
的第一篇经济论文是《黄金的价格》,匿名发表在1809年8月29日的英国
《晨报》上,并在此基础上于1810年以小册子的形式出版,书名为《金块价
格高昂是银行券贬值的证明》。这本小册子在短期内再版了多次,使李嘉图
博得货币流通理论家的声誉。1811年,李嘉图发表了《答博赞克特先生关于
金块委员会报告的具体意见》,1816年发表了《关于一种既经济又可靠的通
货的建议》。李嘉图在其关于通货问题的论著中,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尖锐批评英格兰银行的政策,要求制止通货膨胀,恢复银行券的兑付。当时,
工业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阶级正围绕《谷物法》的存废进行激烈争执,工业
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1815年,李嘉图出版了《论
谷物低价格对资本利润的影响;证明限制进口的不适宜:兼评马尔萨斯最近
的两本著作和》。在这本著作中,李嘉图对于马尔萨斯维护土地贵族阶级《谷物法》
的论调进行批判,指出《谷物法》引起的谷物价格上涨将导致利润降低,使
普通居民生活状况恶化,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进步。1817年,李嘉图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的理论。他认为,
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
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大得多。因此,英国应发展纺织品生
产,以其出口换取粮食,取得比较利益,实现商品价值的增殖。1822年,李
嘉图出版了《论对农业的保护》一书,在书中,李嘉图抨击禁止外国廉价谷
物进口的关税政策。李嘉图关于农业的论著,反映了当时工业资产阶级最紧
迫的要求,即降低商品生产的费用、废止《谷物法》、争取廉价谷物和其他
农产品的自由进口。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理
论上的依据。1823年,李嘉图逝世。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最伟
大的经济学家、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的完成者。
李嘉图经济理论的主要代表作是 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
理》。李嘉图这部著作的出版和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一样具有很大的
反响,李嘉图由此博得了第一流经济学家的名声。《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全书共分为三十二章,其核心是分配问题。李嘉图指出:“确立支配这种分
①
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李嘉图是从资本主义社
会结构中来理解现代生产的,就象斯密《国富论》研究的本质一样,李嘉图
也是要证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最有利于财富的创造。
斯密和李嘉图都强调资本积累对社会财富增加的作用。但处于产业革命前夕
的斯密首先注重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国富论》以分工开始,而在讲到资
本时,虽然强调资本在增加雇佣工人人数和促进分工中的作用,但他却把资
本积累的形成归结于资本家的节俭;处于产业革命后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