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8。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
A。前者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后者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
B。前者具有能动创造性,后者不具有能动创造性
C。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20。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C。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意识的能动性
★22。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B。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人按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23。实践的主体的能力结构包括(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为新增知识点)
A人本身的自然力B主体实际掌握运用的知识和经验
C主体的情感和意志D自然形式的客体
三、分析题
★★1。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世纪和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马赫主义者抓住这一点以论证唯心主义,宣称“物质消失了”,就是“物质本身不存在了”,只存在感性知觉,物质是“荒谬的虚构”和“假设”。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材料3
列宁指出:“物质正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知识正在深化;那些以前认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征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1)材料1所表明的哲学观点及其局限性。
(2)材料2中所体现的自然科学发现同哲学的关系。
(3)结合材料3列宁阐述的思想,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的关系。
2。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有材料如下:
材料1
中国哲学家钱绪山认为: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知)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
材料2
西方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材料3
中国哲学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且“太极即理”。
材料4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回答:
(1)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
(2)材料3、4的共同哲学倾向。
(3)材料1、2、3、4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哲学上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一、单选题
1。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如果考生知道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观点的话,此题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唯心主义往往夸大实践活动中精神因素的能动方面,把实践归结为精神的活动,所以A、B两项不正确。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从现实生活中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因此应排除D,而选C。
2。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的起源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表达工具),所以C正确;语言是意识的载体,与意识不同,故A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外在的客观事物,不是语言,D也错误;认为语言既非意识又非物质,易导向唯心主义,B也不正确。
3。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问题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与可之所以能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是他长期观察,对竹子有透彻了解的结果,这说明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反映到人脑之后,才形成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所以应选C。而A项是说意识的起源,B项是说意识的本质,D项是物质的特性,均不符合题意。
4.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特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页知识点二、1。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解析]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实践的特点,但题干中由“打制粗糙的石器”到“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一人类实践活动本身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即随工具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只能表明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因此选D。选项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最符合题意,故不选。
5。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2页知识点二、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既改造了外在世界,也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即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深刻地表现了实践在人和世界相互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中介作用。所以答案C。
6。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3页知识点二、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自在之物即天然物质,是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物,是人的实践活动之外的自然物。为我之物即人造物质,与人的实践活动不可分离,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醋酸纤维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实践活动促进天然物质转化为人造物质。所以选B。
7。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6页知识点三、2。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解析]题干中的命题是列宁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著名论断,是说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现象都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如果考生知道这一引言的出处,则很容易地将A项自然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掉,而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B。
8。B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客体这一概念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2页知识点二、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解析]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所以客体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客体也不是主体的自由创造,反过来,也不能说客体产生并决定主体。所以本题选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页知识点一、2。物质与运动,运动和静止
[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所以答案选BC。
2。BC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层次、一种结构状态,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则是对种种具体物质形态的结构、层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从以上分析可知A、D两项的表述正好相反,BC为正确答案。
3。 A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的综合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0页知识点一、2。物质与运动,运动和静止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三大主要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不可分割的原子,它不懂辩证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而无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他们的唯物主义不可能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从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BCD。
4。BCD
[考点点拨]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哲学问题上的分歧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一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的缺陷,认为世界是孤立的、永恒不变的,而不是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即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和意识有能动作用,更不承认“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因此,B、C、D为二者的分歧所在,故为正确选项。A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为迷惑项,应排除。
5。BCD
[考点点拨]本题考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方以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