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辩的艺术-第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怒而不敢言。
在一次晏出席的宴会上,正当大家尽情酬酢,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以哲,连吐两口酒,把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态。
他推开搀他的人,醉醺醺地说:“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话……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了西北,辗转数千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去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都没有。张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一个师长,真令人悲伤啊!”
王以哲说着嚎啕大哭,满面泪流。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感到悲痛和义愤,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十分尴尬,不知所措。
在回家的路上,王以哲突然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做得怎样?”随从始而吃惊,继而恍然大悟,说:“好,好得很,不但代表我们东北军慷慨陈词,也代表张副总司令倾吐出无法说出的话,好!”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王以哲并没喝醉,只是借酒撒疯,说话给晏道纲听的。
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宫兵心中的郁闷,对蒋不抗日反而借“剿共”消灭异己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担忧,一古脑儿地发泄了出来。这些话,在国民党法西斯统治下,是“犯禁”的,在其他公开场合绝对不敢说。
然而,王以哲利用酒席这个特殊的场合,不但说了,而且把对手置于有口难辩的境地。
可见,在现实生活中,在那些人际关系不够正常,或民主生活不能正常开展的地方,这种醉言诡辩术仍能派上用场,如果运用得当,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6。直言相激激中有导
——激言诡辩术
激言诡辩术,就是一种有意识运用刺激性语言,激发对方自尊以使之振奋的诡辩技巧。
俗话说,“劝将不如激将”。激言诡辩术用得适当,能激起对方同情、反感、尊敬、蔑视、悲愤、欢乐等肯定或否定的感情,从而使对方形成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
激言诡辩术的用法很多,下面略举几种。
·直激法。
就是面对面直出直入地贬低对方,刺激之,羞辱之,激怒之,以达到使他“跳起来”的目的。
某造纸厂改革用人制度,决定对中层干部在厂内张榜招贤。榜贴出后,大家都看着有能力、有技术的技术员小黄。然而由于某种原因,他正在犹豫不决。
一位老工人走了过去,直言相激:“小黄啊,厂里花那么多钱送你去上大学,你不是个优等生吗?大家巴望着你出息呢,没想到,你连个车间主任的位子都不敢接,你真是个窝囊废!”
“我是窝囊废!”话音未落小黄就跳了起来,说:“我非干出个样儿来不可!”他当场揭榜出任了车间主任。
·偏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以暗示的方式贬低对方,从而激发对方奋起向上,超越第三者的决心。三国时,诸葛亮说服孙权共同抗曹,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实际上,夸耀旁人,在客观上就等于贬低了对方,使其自尊心受到刺激。为恢复失去的心理平衡,被刺激者必然奋起直上,压倒自己的对立面,这样就使说者的目的得以圆满实现。
·暗激法。
就是有意识地褒扬对方光荣的过去,从而激起他改变现状的决心。某化工厂食堂办得不好,工人有意见。
一天,刘书记叫来转业干部、行政科高科长到食堂来,见工人们又敲筷子又敲碗,骂骂咧咧的情景,然后说:“老高,你的老部队在新疆吧?”“是的。”
“你在部队是优秀炊事员、优秀司务长?”
“是的。”
“你当军需股长时立过二等功?”
“是的。”
“那,现在呢?”
老高低下了头。
刘书记说:“咱不说别的,就说为转业干部的声誉,你也不能把工作放松到这一步啊!难道你连个伙房都搞不好?!”
第二天,老高就像变了个人,下伙房亲自抓。半个月后,食堂大变样。由此可见,这种暗激式的激言,对那些在思想上、工作上曾经有过光辉一页的人是十分有效的。
·导激法。
激言有时不是简单的否定、贬低,而是“激中有导”,用明确或诱导性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引到你希望的方面上来。总之,激言诡辩术就是这样一种利用人的自尊心强的特点,用明的或暗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语言刺激,诱导对方努力维护自己尊严,奋发向上的方法。当然,激言诡辩术的成功也是有条件的。
·要看对象。
运用激言诡辩术时,必须首先对对方的思想和性格有大致的了解。“激将,激将”,对方必须是一员“将”。换言之,对方必须是那种自尊心、荣誉心极强的人。
应看时机,要恰到其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注意分寸。
激励之言在用词上要讲究,既不能没有锋芒,不疼不痒;又不能太刻薄,使对方反感,产生对抗心理。
总之,激将之言要辩证地把褒与贬、抑与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诡辩者的预期目的。
7。谐音双关妙趣横生
——谐音诡辩术
谐音诡辩术是把这些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词语捏合在一起,造成同一语音形式的词相互干涉、相互抵触,达到论辩的致胜。有个人十分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朋友都很痛心,一再劝他不要滥饮,无奈他就是听不进去。大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设一条妙计,吓唬他一下,也许能吓住他。一天,当他大醉大吐之后,朋友们弄来一块猪肝,沾些污物,给他看过,说:“人有五脏才能活命,现在你喝酒无度,吐出一脏,只有四脏了,生命已经十分危险,今后不要再喝了。”
哪知这人人醉心不糊涂,他故意撒酒疯:“唐三奘都能上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呢?”
酒鬼运用谐言,把“奘”与“脏”牵扯到一起,令朋友们无可奈何,充分显示了这酒鬼机智的辩才。
三个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里只剩下一个空位子,三个人各不相让,争吵不休,最后商定:谁吹的牛大,谁就坐这个位子。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瞎子。他抢先说:“我目中无人,该我坐第一位。”另一个是矮子。他说:“且慢,我不比常(长)人,应该由我坐。”第三个人是驼背。他不慌不忙地说:“你们都别争,其实,你们都是(直)侄辈的,这个位子,理所当然让我来坐。”
三个人,皆用谐音诡辩术,真是各有千秋,难分上下。运用谐音诡辩术,还可以起到讽喻的作用。
有个女婿,善辩,一次同媳妇一块儿到老丈人家去串门。丈人是个吝啬鬼,在午餐席上只摆盘生柿子和几样素菜。女婿伸手拿过生柿子连皮一块儿吃,媳妇在屋里看见了,连连叫苦。女婿一边吃,一边回答说:“苦倒不苦,只有些儿涩(啬)。”苦涩的“涩”与吝啬的“啬”同音,女婿借此讥讽老丈人的吝啬。他吃柿子连皮一起吞,逗引她媳妇发问,以讥讽他的丈人。在词语的选择上,女婿也挺会斟酌的,不说柿子苦,而说涩,旨在运用谐音双关。虽然嘴受了点罪,却达到了讥讽别人的目的,还不显得鲁莽无礼,足显其机智了。
纪晓岚与和伲拖叭问汤桑瞳|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饮,和缸乓恢还肺剩骸笆抢鞘枪罚俊奔拖胺浅;簦馐兜胶瞳|是在辱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
“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这里“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和眯骋艄セ骷拖埃砸晕厦髯烤幌氲郊拖坝猛墓畋缡跻云淙酥溃怪纹淙酥恚苹暮瞳|占不到半点便宜。
运用谐音诡辩术,还可以使你在诡辩中灵活地驾驭语言,显出智慧。一个富人,有几亩闲田,租给张三耕种,每亩要鸡一只。张三将鸡藏在身后,地主就作吟哦之声道:
“此田不给张三种。”
张三忙将鸡献出来。地主又吟哦道:
“不给张三却给谁?”
张三问其故,田主道:
“开头是无稽(鸡)之谈,后来是见机(鸡)行事啊!”地主巧用谐音,使他在事情发生突然变化——张三献出鸡后,能够迅速应变,圆满解决了双方关系的短暂失衡,又挽回了自己的面子。8。正话反说寓意深刻
——反语诡辩术
反语诡辩术,指诡辩者故意正话反说,违反逻辑规律或规则,以达到自己诡辩目的的诡辩技巧。
反语诡辩术是用反话来揭示其正言的似反己,实反他人的内涵,其实,反语是反自反性的偷换概念(即反语就是偷换概念的过渡或是铺垫)。其合理性就是利用自然语言中自身包含的歧义,使其过渡成为合理化而达到其目的。
这种反语诡辩技巧,常使一些不明确的性质随主观的意思而改变。《晏子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景公喜欢打猎,王宫的后花园里养着很多鸟。
有一天,齐景公走进后花园,发现几只珍贵的鸟不见了。便赶忙去问管鸟人烛邹。
烛邹不知道鸟飞走的原因,显得非常惶恐。
齐景公很恼火,便令官吏斩烛邹。被抓走时,烛邹苦苦哀求免死。站在一旁的国相晏子于心不忍,说:
“且慢!烛邹有三大罪状,请允许我当面逐条斥责他,然后再处死。否则太便宜他了。”
征得景公同意后,晏子指着跪在地上的烛邹说:“你为国君管鸟,却让鸟飞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我们的国君是个仁慈的人,现在被迫叫他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这事传出去,给诸侯各国的人听到了,他们一定会批评我们的国君看重鸟而轻视人,这名声多难听,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斥责完毕,晏子侧过身来对景公和卫士说:“现在可以把他押下去斩了。”“慢!”齐景公说,“先生的话我领会了,我听你的,放了他吧。”晏子实际说的是反话,表面上似乎在斥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是在批评齐景公“重鸟轻人”,毫无仁慈之心。这种反语诡辩术的运用,既照顾了景公的面子,又把是非说得很清楚,致使景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巧妙地运用反语,不仅可以救人,还可以讽谏,劝导别人,表达自己的正确主张。
秦朝宫廷里有个乐使名叫优旃,他滑稽多谋,常用幽默讽刺的语言批评朝政。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他一上台便打算把整个咸阳的城墙油漆一新。这实在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
有一天,优旃乘机问:“听说皇上准备油漆城墙,有这件事吗?”“有。”胡亥说。
“好得很!”优旃说,“即使皇上下说,我也要请求这样做了。漆城墙虽然辛苦了百姓而且要多派税捐,但城墙漆得油光光、滑溜溜的,敌人进攻时怎么也爬不上来,多好啊!要把城墙漆一下不难,难的是找不到一间大房子让漆过的城墙阴干。”
优旃的一席反话,使二世打消了漆城墙的念头。
巧为反语,还常常可以起到讥讪和激励的作用。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镇压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皿痕抹杀了。”
文中巧为反语,正反杂陈,含义明显,“文明人”、“伟大”、“伟绩”、“武功”均为反语,这种讥讪是富有辣味的。
读过《三国志·诸葛亮传》的人大多不会忘记这样一段文字:“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这段话中,诸葛亮叫孙权投降曹操,当然不是真话。诸葛亮故意用反语相激,旨在使孙权痛下决断。
说话论辩的艺术值得研究,韩非子《说难》的那个“说”字大有学问。以韩非子之才智,尚感到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之难。可是却竟有人,如本文提到的晏子、优旃、诸葛亮、鲁迅等,偏能举重若轻,易如反掌地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述的愤懑和不平。可见,巧妙地运用反语颇有几许耐人寻味的道理了。
9。有意曲解巧设圈套
——歧义诡辩术
歧义诡辩术是指论辩中利用自然语言的歧义性,巧妙地构成语言的圈套,以诱敌入彀、克敌制胜的诡辩技巧。
唐朝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