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15节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15节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娶,而女子死了丈夫则没有再嫁的可能,哪怕是年纪很小的寡妇。所以有 

的寡妇只有将一切寄托于来世,自焚殉夫,感动上苍,以获天堂之乐。但有 

的寡妇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强行被烧死。有的是先让寡妇服用大量鸦片,直 

至昏迷,然后把她抬上焚尸堆,如果寡妇想逃走,就会被周围的人用长矛或 

竹竿活活戳死,然后烧成灰烬。当然,也有的寡妇是自愿。 

     不但成年女子命运悲惨,而且由于童婚流行于全国,幼女也遭受到极大 

的摧残。每年四、五月间举行的阿卡迪节期间就有成千上万的儿童结婚。三、 

四岁的儿童被打扮得整整齐齐,在大人们的指点下举行结婚仪式。这其中自 

然荒唐百出。幼女结婚后,大多是回到自己家中,十几岁后才去婆家,但也 

有一结婚就在婆家的。童婚的流行,其中受害的自然是妇女。许多人连自己 

的生活都不会料理就当了媳妇,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不但失去了受教育的机 

会,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不少人年龄太小难产而死。 

     前面所述的多种习俗,其观念有相当一部分根源于宗教。在印度,宗教 

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深入到印度绝大多数人生活的各 

个方面。 

     印度的宗教和教派很多,人数最多的分别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和锡克教。印度教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其中包括种姓制度。它信奉 

因果报应和轮回的思想,而且重男轻女的思想极为严重,教徒们认为,生女 

儿是父母的功德,女儿大了不能出嫁是父母的罪过,一个父亲没有儿子是一 

生中最大的不幸。这一观念使一夫多妻的产生成为必然。锡克教原本主张敦 


… Page 49…

睦友爱,提倡平等,强调实干;以后提倡尚武精神,逐渐发展成了半武装的 

宗教组织。佛教源于印度,历史悠久。伊斯兰教属外来宗教,对印度的宗教, 

社会、风俗和文化艺术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染上了印度的特 

点,如,接受了种姓观念,穆斯林中也出现了重婚,助长了童婚的流行;此 

外还有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人看来,没有宗教就没有生活。绝大多数 

人,从早到晚,从生到死,一举一动,无不与宗教相连。首先是各种各样的 

人生礼仪:出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等等。 

     印度的各种节日极多,有人说“一年有365天,而印度节日就有360个”。 

这种说法并非夸张,其实还少说了,印度大大小小的节日加在一起至少有500 

个,众多的节日中,最盛大、最隆重当然也是最热闹的均为宗教性节日。 

     霍利节,又名酒红节,是印度教的四大节日之一,它的庆祝时间在每年 

的二三月间,也就是印历12月月圆之夜。关于这一节日的来历,众说纷纭,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有这样的记载:印度古代有一个魔王叫希兰西卡 

西普,非常残暴,无恶不作,他从神的天歌中得知,他的儿子帕拉拉德出世 

后要杀死自己。于是儿子一出生,魔王就把他送到山上摔死,可怎么也摔不 

死。最后魔王就派自己的妹妹霍利卡去处死自己的儿子,霍利卡懂得符咒, 

不怕火烧,她下令堆起一大堆木柴,叫帕拉拉德同她一起坐在木柴上,点火 

焚烧。但奇迹出现了,不怕火烧的霍利卡被大火烧死了,而帕拉拉德却安然 

无恙。后来,帕拉拉德终于杀死了凶残的魔王,把人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 

以后每年这天的前夕,人们就在自己的院门口、庙门前及广场上堆起木柴, 

点燃大火焚烧霍利卡。火烧霍利卡便成了这个节日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就在早已堆好的木柴上燃起大火,载歌载舞,彻夜 

欢庆。信徒们双手合十,不住祈祷。因为过了霍利节,就是小麦、大麦、油 

菜和各种豆类成熟、收割的季节,所以有的人还特意从田里采来即将成熟的 

麦穗和豆角,放在火上烤熟后,大家分吃。节日这天清晨,人们见面时,不 

论认识不认识都可以在任何一个人的脸上抹涂五颜六色的色彩;有的人还用 

各种颜色的水尽情地向行人身上泼洒,无论男女老少,看到自己脸上涂满各 

种颜色,身上洒着带颜色的水,都感到光彩,将这视为来年谷物长势更旺的 

预兆。 

     灯节也是印度的重大的节日之一,在每年气候宜人的10月至11月初间, 

即印历8月见不到月亮之后的第15天。关于它的由来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一 

个说法来自著名史诗《罗摩衍那》,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罗摩是十车 

王的大儿子,品德高尚,武艺超群,其父准备立他为王储。但十车王的一个 

小皇后受驼背侍女的撺唆,定要国王立她的儿子为太子,由于国王以前受难 

时得到过她的帮助,允许过无论她提两个什么样的要求,都答应,所以国王 

只有践约。罗摩知道不但不怀恨,反而劝慰父亲,自己甘愿到森林中流放十 

四年,他贤慧的妻子悉多自愿同往。不料,到森林后,悉多被十首魔王罗波 

那劫走。后来,罗摩在神猴哈努曼的帮助下,打败了十首魔王,救出悉多。 

这时十四年已满,他们返回京城,恢复了王位,于是家家户户点灯迎接罗摩 

的凯旋。也有些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认为:古印度人崇拜火,把火看成是光 

明、温暖和幸福的象征,因此把灯火也看得十分神圣,灯节由此产生。 

     灯节之夜,较为富裕的人家,都在家中各处装饰彩灯、灯笼和花烛,看 

上去色彩缤纷、富丽堂皇。至于贫苦人家也有自己独特的燃灯方法,他们用 

泥土做成小小的油灯盏,放上油类和灯芯,然后点燃,数盏油灯交相辉映, 


… Page 50…

灯光闪闪,别有一种古朴之感。灯节的高潮是燃放焰火。节日期间,四面八 

方的印度教徒都要到女财神拉克希米庙朝拜。庙内祭司赐给信徒们“圣水”, 

信徒们接在手中,当即饮下或撒在头上,以期未来诸事如意,财运亨通。 

     德喜合拉节是庆祝罗摩胜利的又一重大节日,所以又名“胜利节”,整 

个节日期间,都在舞台上表演罗摩的生平故事。印度教徒对这一节日更为重 

视。节日的最后一天是焚烧三个纸做的假人,分别为十车王、迈可特纳和恭 

婆迦罗那。这一天尤为热闹,小孩、大人都会赶去观看。 

     保护节是印度教的另一个大的节日,又名手镯节。节日前,大小商店都 

开始出售过节时手上戴的手镯——“拉凯”:形状各异,色彩缤纷。节日这 

一天,姐妹们很是兴奋,大家都早早地起来,端着盘子,上面放着纸包着的 

 “拉凯”,然后再放些糖果,准备先请兄弟们吃。姐妹用纱丽的一角将头发 

完全盖住,只留面孔,来到兄弟面前坐下,兄弟微笑着向她伸出右手。这时, 

姐妹先给他的前额上点吉祥痣,然后给他手腕上绑“拉凯”,绑拉凯时,姐 

妹对兄弟进行良好的祝愿:愿你幸福、平安、发财;兄弟也向姐妹发誓:为 

了保护你的荣誉和尊严,即使赴汤蹈火,流尽最后一滴血,也在所不惜。这 

一习俗同样来源于一些历史故事或传说,其中之一是这样的,当格尔纳沃迪 

王国受到敌人的大举侵犯时,女王给护马拥国王寄去了“拉凯”,与他结为 

兄妹关系,请求援助。由于“拉凯”的作用,护马拥国王率军队前来支援, 

但为时已晚,格尔纳沃迪女王已英勇就义。护马拥悲痛万分,决心为女王报 

仇,将入侵敌人彻底歼灭。所以,流传下了送“拉凯”的习俗。有些女子因 

为没有亲生兄弟,若她们想找一个或几个兄弟的话,也采用这种方式彼此结 

成兄妹,成为亲戚关系。 

     印度还由于宗教而产生了对牛的崇拜。牛在印度教中被视为最神圣的动 

物,享有极为优越的地位,不能随意宰杀。相传,牛是破坏神湿婆的坐骑, 

湿婆骑着一头白牛,手执一个三股叉,可降服一切妖魔鬼怪。在印度牛既代 

表繁殖,又是人们维持生存的基本来源。所以,不仅湿婆庙中有牛塑像,就 

连公共汽车司机坐位的左前方也挂有牛像。在繁华的闹市,有到处游荡的牛 

群,有的牛竟进入百货商店;有的横卧于马路,行人和汽车只有绕行。人们 

对牛粪也非常珍爱,只要见有牛粪,便直接用手抓起,放入容器,带回家中。 

     每天清晨,妇女们便到处寻找牛粪,并把它做成饼状,贴在墙上或晾在 

地上,干了以后使用。 

     严格的种姓制度,妇女的悲惨地位以及由宗教等因素而产生的诸多习 

俗,的确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变,早在19世纪 

下半期,梵社、祈祷社、圣社、德干教育社等的活动就在为进行社会和宗教 

改革、提高民众地位而努力;到了20世纪上半期,标志着印度新时代的文化 

复兴充满了生气。 

     进入20世纪之后,在全国普遍觉醒的背景下,改革的精神渗透到印度社 

会的各阶层,印度人的思想和风俗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妇女的地 

位变化最为显著,妇女不但开始走出了她们的闺阁,接受教育,而且积极关 

心社会和政治问题,为她们自己争取公民的权利。 

     政府和改革家们试图以立法的途径改变早婚的状况。1901年,巴罗达的 

盖克瓦尔批准了《防止童婚法》,该邦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限为女孩12岁,男 

孩16岁。1925年6月,政府开始对婚姻改革问题进行调查。1930年通过了 

 《童婚法》。寡妇再嫁运动由许多著名的社会改革家提倡,取得了一些进步, 


… Page 51…

并且,各地均为改善寡妇命运做努力。 

    妇女本身也在用一切可能的办法改善自己的命运。1923年,拥有许多分 

会的印度妇女协会在马德拉斯筹办了一个“儿童之家”。1924年,节制生育 

同盟在孟买成立。1924年12月在贝尔高姆召开的印度国民会议,六千名代 

表中有一千名是妇女。与此同时,穆斯林妇女也受到改革精神的影响。1919 

年,全印穆斯林妇女会议召开时,宣布反对一夫多妻制。1926年以来,全印 

妇女会议在每次年会上都提出妇女的合法要求,呼吁给妇女更多受教育的权 

利,废弃种种社会恶习。 

     随着妇女教育的普及,还训练了一些印度女服务员为穷人、病人以及不 

幸者服务,同时,妇女的参政意识高涨。印度妇女代表参加了伦敦圆桌会议, 

1935年《印度政府法》给妇女们比原来多得多的政治权利。 

     此外,一个更突出的特点是,所谓“贱民阶级”的境况逐渐改变,尤其 

是圣雄甘地所发起的“哈里真”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Page 52…

                          四、北美洲的生活习俗 



                         1。美国——新生活的开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以1929年为分水岭。20年代的恢复与繁荣 

和30年代的萧条与恢复同样对生活习俗的各个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应当说 

这是一段极为特殊的年代,它的经济、心理和社会状况,还不足以做为对美 

国人的生活习俗做系统分析的前提;美国的国家历史虽短,但作为一个多种 

移民形成的民族大熔炉,仅就生活习俗的形成和发展而言,是有其复杂性和 

独特背景的,这是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难以全面反映的。但这一时期因经 

济和社会思想两方面的变革造成的原有生活习俗、道德风尚的改变,以及新 

的生活习俗道德风尚形成对以后的美国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1919~1929年这十年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当时经济学家称 

之为“新经济时代”。这个时期的生产、物价、工资似乎达到一种平衡和高 

度稳定的状态;它使美国人民的生活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直到 

1929年秋天,美国人民一直幸福地沐浴在繁荣的金色光芒之中。 

     在经济生活中,科学管理、技术革命以及新工业的兴起,是促进经济发 

展,改变人民生活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几种新工业不仅成为推动其 

它经济部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