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

第8节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第8节

小说: 世界现代后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党人代表会议。瑞士、挪威、英国、波兰、立陶宛、罗马尼亚、南斯拉 

  夫和美国的社会党左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召开左派国际主义者代 

  表会议的决议。决议提出,参加会议者必须是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政府、主张 

  立即缔结和约、拥护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府的人。1919年1月,苏俄、匈牙 

  利、奥地利、拉脱维亚、芬兰等国的八个共产党和共产小组及左派社会党的 

  代表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代表会议根据列宁的建议,作出了邀请 39个共产 

  党、左派社会党以及团体和组织,参加建立新国际的会议。邀请书发出后, 

  立即得到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响应。 

       1919年3月2日,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开幕。来自欧、亚、 

  美洲的30个国家的5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有表决权的代表33人,有发 

  言权的代表19人。中、朝等东方国家派观察员列席了大会。列宁、斯大林(1879 

  —1953)、契切林(1872—1936)等组成俄共(布)代表团。列宁主持了开 

  幕式,他在开幕词中指出:“尽管资产阶级还在横行霸道,还在杀害成千上 

  万的工人,但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有保证的。”①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当时马 

  克思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论战的中心议题。列宁就这个问题在3月4日作了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列宁痛斥了考茨基 

   (1854—1938)背叛科学社会主义、拥护资产阶级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列宁 

  强调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说:“历史证明,从来没有 

  一个被压迫阶级,不经过专政时期,即夺取政权并用暴力镇压剥削者的最猛 

  烈、最疯狂、不惜采取一切罪恶手段的一贯反抗,就取得了统治。”“无产 

  阶级专政作为推翻剥削者并镇压其反抗的工具是完全合理的,而且是全体劳 

                            ① 

  动群众所绝对必需的。”大会讨论了列宁的报告,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大 

  会通过了《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国际形势与协 

  约国政策纲领》等文件,号召各国左派团结在共产国际的旗帜下,同右倾机 



① 列宁:《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列宁选集》第3 卷,第716 页。 

① 列宁:《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和报告》,《列宁选集》第3 卷,第717、722 页。 


… Page 27…

会主义分子和中派实行彻底决裂。 

     大会还明确了共产国际的性质,指出:共产国际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 

立起来的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受共产国际领导。共 

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有修改各国支部的决议的权利,有权开除违反共产国际原 

则和决议的支部;有权派代表出席各国支部的一切会议;各支部应定期向共 

产国际执委会报告工作,各国支部召开代表大会需报经共产国际批准。大会 

还通过了正式解散齐美瓦尔德联盟和建立共产国际的决议。大会选出了设在 

莫斯科的两个领导机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和执行局。执行局由列宁、季 

诺维也夫 (1883—1936)、托洛茨基(1879—1940)等五人组成。列宁任执 

行局主席。执委会由苏俄、德国、德属奥地利、瑞士、瑞典及巴尔干联盟的 

党的代表组成,由季诺维也夫任主席。3月6日,列宁致闭幕词之后,共产 

国际成立大会胜利闭幕。 

     共产国际成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继承并发展了第一国际的革命原 

则,承受了第二国际的积极成果而又清除了它机会主义的脏东西,从而开辟 

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的历史时期,即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期。共产 

国际成立后,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不少国家又诞生了共 

产党和共产主义小组,成为率领本国无产阶级冲锋陷阵的先锋队。 



                          2。共产国际的早期活动 



     共产国际的早期活动指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到1923年波兰克拉科 

夫工人起义失败,欧洲革命转入低潮这一时期。 

     共产国际成立后,世界各国的革命运动迅速发展。首先,苏维埃俄国取 

得了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胜利;1919年春在匈牙利和德国 

的巴伐利亚地区曾先后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英、法、美、意、日等资本主 

义国家的工农群众运动此起彼伏。1919—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 

开前,拉脱维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巴勒斯坦、墨西哥、美国、丹麦、 

印度尼西亚、埃及成立了共产党。1920年12月,德共与独立社会民主党左 

翼合并为德国统一共产党。在亚洲,中国、印度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 

开展起来。在当时在革命斗争中,存在着右倾改良主义和“左”倾宗派主义 

两种错误倾向。共产国际建立初期,“左”倾思潮在德国、英国、美国和奥 

地利等国日益泛滥,其共同特点是反对议会斗争,反对任何形式的妥协,反 

对组织纪律,甚至否定政党和领袖,指责共产国际是“机会主义”的。针对 

这种情况,列宁在1920年春写了《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 

列宁在书中总结了布尔什维克领导俄国革命斗争的经验。他强调指出,只有 

克服了资产阶级的种种片面性和好走极端等毛病,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战略和 

策略,去领导本国无产阶级夺取胜利。 

     1920年7月19日到8月7日,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有41个国家的217名代表出席。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克服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中的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其政治路线,组织原则和战略策 

略,在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各国共产党的建设。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国际 

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论述了在世界各国革命力量不断增长的 

形势下,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为 

了彻底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政党决裂,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加入共产国 


… Page 28…

际的条件》(即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参加共产国际的党必须宣传无产阶 

级专政学说,与改良主义和中派分子决裂;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 

解放斗争,保卫苏维埃俄国。各国党应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承认共产 

国际的纲领和决议,并定名为共产党,在党内,应有象军队那样的铁的纪律。 

二十一条对保持共产国际的纯洁性有重要意义。为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大会通过了列宁拟定的《土地问题提纲》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这 

些文件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农民各阶层的不同策略;同时指出了被压迫民 

族和压迫民族之间的区别,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 

放运动中制定了正确的策略原则。 

     共产国际二大召开之后,世界革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英国、法国、 

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亚等共产党在1920年下半年相继成立。在1921年, 

意大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国也成立了共产党。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欧美帝国主义国家中的革命运动开始低落,德国、匈牙利的无产阶级斗 

争遭到了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准备革命。1921年6月22日到7月12日,共产国际 

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来自48个国家的103个组织的605名代表出 

席了大会,列宁任名誉主席。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并于世界经济危机和共产 

国际的新任务;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关于共产国际的策略;关于红 

色工会国际和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拉狄克 (1885 

—1939)分别就上述问题作了报告,列宁在会上作了关于俄共革命策略的报 

告,分析了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实行战略转变的经验,强调共产 

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争取群众,到群众中去,消除社会民主党的影 

响。大会认为,欧洲无产阶级革命高潮已过,世界无产阶级在国际阶级对比 

中处于某种均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的策略应由进攻改为迂回包 

抄,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新的战斗。1921年12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向各国 

共产党发出了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的指示。各国共产党同本国的社会党组 

成统一战线时,应保持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在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 

会。来自58个国家66个革命组织的408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会议的主要内 

容是在共产国际“三大”决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研究建立工人阶级统一 

战线的问题。列宁、季诺维也夫、片山潜、托洛茨基、蔡特金(1857—1933) 

等14人组成了大会主席团。这是列宁最后一次出席共产国际代表大会,他在 

会上作了《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的报告。大会重申“三大” 

提出的“到群众中去”的口号,要求各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坚决支持工人统 

一战线。大会还研究了建立东西方联合反帝统一战线问题,通过了关于东方 

问题的提纲,要求东方各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解放斗争中建立广泛的反对帝 

国主义的统一战线,在领导本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同时,积极支援西方无产阶 

级的革命斗争。 

     共产国际的早期活动,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有缺点和失误,但 

它坚决反对了“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艰苦复杂的斗争实践中为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制定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它对推动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 

展,对促进东西方反帝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 Page 29…

                             五、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1)俄共(布)十大的召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出现严重的 

  危机。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20年比1917年下降了23。4%,其中煤产量1920 

  年是1917年28%,石油为44%,铁为4%,钢为6%。工业生产萎缩的严重 

  后果之一是使工人阶级队伍涣散,人数锐减,生活恶化。当时莫斯科一个工 

  人的工资收入,只是他实际消费标准的8—20%。农业状况更为严重。1920 

  年农业总产量只有战前水平的2/3,粮产量为1/2。1920—1921年因灾荒, 

  使1921年的谷物产量只及1913年的1/5,500万人死于饥饿。工人和农民的 

  不满情绪迅速增长。工人罢工和农民的骚动使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考 

  验。1921年2月28日,在波罗的海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 

  乱,表明经济危机已发展为政治危机。 

       1921年3月8日至16日,俄共(布)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会议的 

  中心议题是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完成关系到苏 

  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历史性转变。列宁作了俄共 (布)中央政治工作报告、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和关于党的统一和无政府工团主义倾向 

  的报告。根据列宁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 

  决议和《资本主义包围下的苏维埃共和国》的决议。会后,列宁深刻总结了 

  从战争向和平建设过渡中出现的错误和教训。他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 

  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打算直接用无产 

  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 

  配,是行不通的。“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