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那段岁月-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分教条的人扣上“伪社会主义”“修正社会主义”的帽子,但是道理不说不明,尤其是书中的理论都有坚实的事实作为基础,而且在铁血军的根据地实行的也大体是这个样子的政策,铁血军的根据地发展得怎么样,自然有周恩来负责解说,再加上毛主席等人的大力支持,这套理论的合理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实就毛主席而言,也经历了一个“好奇—怀疑—思考—接受”的过程。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模式》、《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这三本书,毛主席反复看了几遍,经常就那么在油灯前一动不动的思索几个小时。
卫国辉知道这些书对于当时的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书的作者也让他伤透了脑筋,他的脸皮再厚也不敢署上自己的大名,这五个人中也没有这么一个脸皮超级厚的人物。怎么办呢?最后还是甘凤仪灵机一动,结果那些书中有关政治经济的就被署上了“社会主义研究小组”而有关军事战略的则署上了“军事战略研究小组”的名义。于是这两个部门就这样组织起来了,这些从各个部门抽调而来的组员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通读这些书籍……
在红军方面经历思想地震的同时,北方全面的抗日同盟工作也在顺利地进行,国民党那边由冯玉祥、宋哲元出面把张学良和杨虎城拉入了伙,三方很快达成了口头协定,马上就要签署一个正式的秘密协议。这个秘密协议签订地点在太原,在以后的历史上就把这次秘密协议的签署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的标志,被称为“太原协议”。
红军方面由毛泽东带队一行四人,国民党方面则有冯玉祥和张学良出面,铁血军不用说就是卫国辉了。
在陕北,毛主席正在做去太原最后的准备工作,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对于签署日期来说,他们出发显得有点早了,而且也不使用铁血军提供的先进的交通工具,目的很明显,就是想一路走走看看,这一行人听了周恩来的描述都心痒痒,想亲自看看一看,甘凤仪心里当然明白,于是便顺水推舟的作起了导游。
……
太原周围的农业本来就比较发达,再加上铁血军对农民十分优厚的政策和大力推广的科学种植,农业出现了大发展的局面。现在正是播种的时节,在广袤的农田上一辆辆的播种及正在工作,农民们三五成群的坐在田埂上落着家常,只等机械化作业完成后再对自己的田地进行更细致的整理。一个老农笑咪咪的看着工作的播种机,显然现在正在向他承包的田里播种。
这时毛泽东一行人走到他身边搭起了话。
“老人家,播一垄地的种要多长时间?”毛泽东问到。
老爷子扭头看看这一行人,笑了:“你们不是前天刚调查完么?几个小伙子昨天就回去了。……噢……您是他们的先生……噢不,是老师吧?……”
“老人家,我们不是农科院的,我们是外乡人,看到这机器觉得新鲜所以问问您”甘凤仪发现毛泽东等人听了老人的话,个个都莫名其妙的样子,赶紧上来圆场。
“咳……我说呢,你们这是到太原城去?那可是好地方,等这阵农活忙完了,我就要到那边看我二儿子去,他在政府的活柴厂当车间主任,你看这……”老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盒火柴拿到毛泽东面前,“这就是他们车间生产的……”
毛主席接过火柴,见盒子上印着“太安—安全火柴”
……
“小甘,刚才你说的农科院是什么机构?”毛主席问道。
“主席,农科院是我们专门设立的研究农业的机构,简单的说主要研究农业科技,推广科学种植的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经常要到农村来调查实际情况。”
“噢……怪不得。那些播种机就是集体公有的吧。”
“是呀,可以算是集体的财产,不过在平常有专门的人负责维护。在根据地中还有农机公司,可以算是一个企业,每年他们在农忙的时候就要到各地去作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无力购买大型农机的小型的生产队和分散的农户,即使拥有大型农机的生产队,在丰收的时候也忙不过来,也需要他们来补充。”
“这是个好办法,哈哈,这种企业越忙,就表示收成越好是不是?”
“呵呵,是呀……”看到这一行人都露出笑容,甘凤仪也受了感染。
“小甘,这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农业现代化?”
“这……不全是,按照我们的标准,现在只是实现了部分现代化,我们设想的现代化是包括产、供、销、服务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这需要整个一套农业体系,现在这套体系只是刚刚有个雏形,而且只限根据地的范围。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大农业体系,还要与世……噢……考虑未来两三年的农业趋势。”甘凤仪差点冒出“与世界市场接轨”这样的超级时髦语句,幸好及时刹车改了口。
“大农业,农业体系……”不仅是毛泽东,其他人也在仔细咀嚼这些话。
……
太原,红军一行人安顿到专门的政府招待所。当天晚上,卫国辉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接风宴会,参加的是协议三方的主要人员。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聚到一起,再加上卫国辉积极撮合,宴会的气氛十分融洽。从这次宴会,卫国辉的节俭务实之风也深入了与会者的脑海。这酒席在冯玉祥这方看来显得十分简单,但是不少随同卫国辉的人员还吃得津津有味,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虽然算是根据地的高级政府人员,但是平常是很难吃上这种级别的饭菜的。其实在根据地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很多,这样的饭菜也就比家庭聚会时稍好一点,铁血军发展到现在这程度,在经济上可以说是比较充裕了,这些人的工资也不低,吃这样的饭菜财力上负担得起,但是时间可负担不起。在根据地中,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是相当繁忙的,根据地的法律对于不作为的惩罚也是相当重的,所有事物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不得推诿扯皮,这些位居高位的人至少有90%都羡慕农村那种优哉游哉的生活,至少每天都能和家人踏踏实实的吃饭。
张学良听到这些不禁吐了吐舌头,心想:怪不得铁血军发展成这样。毛主席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在这方面向铁血军取经了。
协商在第二天进行,这次的协议的大方向已经得到三方认可,讨论的主要是细节和如何实施,协议的细节在此就不说了。“太原协议”的结果就是使中国北方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同盟,这个同盟覆盖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绥远、陕西等广大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铁血军的造船厂在协议签订之后也开始动工,厂址就在在秦皇岛,按照工程人员的话说,终于可以把处于零件状态下的造船厂组装起来了(铁血军在得到出海口之前,船厂的建设也在进行,只不过是把整个工厂和设备制造成很多便于运输的模块,只等组装了。)。海军学校的小伙子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高兴的嘴巴都咧到了耳根。铁血军根据地的工农业产品在同盟范围可以自由交易,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说实话,这个协议对于铁血军十分有利,有些有利的条款很多却是由国民党或是红军方面提出的,卫国辉为了平衡三方利益,对这些偏向自己一方的条款当然反对,但往往是他被其他两方说服,搞得他自己心里怪怪的,仿佛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对于红军方面来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未来,在他们意识里,已经把铁血军看成一支社会主义力量,而且是掌握比自己先进理论武器的力量,他们希望这支给中国带来希望的力量可以继续迅速发展壮大;国民党方面的意图就很简单了,冯玉祥总是打着加入铁血军的念头,力挺铁血军是很自然的事。
协议签订之后,毛主席问卫国辉:“国辉同志,你们送的书中提到的东西,是……怎么说呢,是如何整理如何得出的?”
卫国辉心里暗叹:该来的总要来,又要厚着脸皮对老人家说谎,……唉……我容易吗我?心中叹息,但是脸上还保持镇定,回答道:“这些是集体的功劳,是经过大家的总结思索和实践得出的一些结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就觉得中国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理论和发展方式,其实很多东西我们心里也没底,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很幸运的成功了……”一边说一边心里骂自己:又是剽窃……
……
协议的效果很好,卫国辉把日本人的战略意图仔细地将给了国共两方讲解了一遍,三方确定了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备战。红军方面迅速进行部队的整休,有条件的进行换装;国民党方面立即展开了防御工事的修建工作;铁血军的兵工厂也开始加班加点;可以说,表面平静的北方已经暗流汹涌。北方抗日同盟正厉兵秣马,向日寇清算的日子快到了。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南京的蒋介石不知怎么就听到了一些风吹草动,一封电报发来,声称立刻要到北平来“训示”。
……
会议室中的气氛很沉闷,冯玉祥忍不住一拍桌子:“这次听我的……”
……
——————————————————————————————————————————
谢谢支持我的读者,在我如此没有规律的更新的状况下还继续关注我的小说,看看自己的更新时间,真令人汗颜。对于写这部小说,我是兴趣十足的,恨不得马上把构思好的东西浮于笔端,可是很多事情都无法尽如人愿。经常在路上把构思好得情节一遍又一遍的梳理,可是却没有太多时间落实到书面。如果看到我又好久没更新了,希望您不要怀疑这小说是不是太监了,在这种时候,希望您能想到,这部小说已经在作者的头脑中完成,读者早晚会看到的。
我觉得自己在政治方面可真够浪漫主义的,因为我真的不愿意写残酷的政治斗争,也许是我的本性使然,大家尽可以在这上面拍砖头,我绝对虚心承受。不过先声明一点,我不是写不出来,而是不愿意写。嘿嘿,复杂而残酷的政治斗争留给以后的小说吧,这一部就偷懒了。
第二节 偷心计划
蒋委员长的飞机盘旋在机场的上空,在机场上是列队整齐的仪仗队,这个仪仗队可是吕强亲手突击训练出来的,里面的战士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铁血军的士兵。傅作义看着这些“借”来的士兵,心中暗笑:嘿嘿,委员长不要被吓到了……
飞机降落了,这位蒋委员长,沉着脸从机舱中走了出来,他似乎在考虑着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脸色很坏的向傅作义这边走来,也没有注意到今天机场上来欢迎的人有些太多了。
“立——正!!”仪仗队中的口令兵看到正主走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位置,按照事先演练好的,用自己最大的音量,再加上一点平时练的硬气功夫,向着委员长大人的方向吼出了这一句。
傅作义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而且这类似“狮子吼”一样的声波的目标也不是自己,但是还是觉得耳朵不舒服。而蒋委员长一行人则是立刻定在了那里,个个的耳朵里都嗡嗡作响,竟有些慌乱的看着前面一排排站立笔直的士兵,恍惚了一会才想到这些兵是欢迎自己的仪仗队,心里还纳闷:这个喊口号的嗓门怎么这么大?
“报告委员长,集合完毕,请您检阅!”这一行人的耳朵还没恢复,那个礼仪兵以极其正规的动作跑到他们面前,又一次中气十足的刺激他们的听觉神经。
蒋委员长似乎还在恍惚之间,习惯性的摆了摆手,僵硬的报以一笑。傅作义看到希望的效果达到了,立刻走了上去,行了一个礼:“委员长好。”
蒋介石看了看傅作义,用手指了指前面一排排挺拔的士兵,露出询问的眼神。
“委员长大驾光临,这些是用来专门迎接您的。”
“哦?看上去不错啊。”蒋介石笑得有些不自然。
“委员长一路辛苦了,请这边走。”傅作义招了招手,立刻有一辆军用吉普车开了过来。不用问,这一定是铁血军根据地生产的,蒋介石看到这辆车暗自摇了摇头,心道:就连南京现在也能看到这样的吉普车……这究竟是福是祸?怀着满腹的心事,这位委员长上了汽车,坐在那轻轻念叨了几句,在旁边的傅作义除了“山西”两个字之外就什么也没听清。
这个时候,毛泽东、卫国辉、张学良、冯玉祥正在北平一处秘密所在。张学良走到一部唱机边,又一次打开了按钮,从唱机中传来的竟然是蒋委员长的声音,内容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