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

第26节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第26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哲学思想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清楚地呈现在形体中的属性,形体的能动本原就是心灵。” 又说:“我们 

  也经常地指出过,如果由于脑部有了毛病,阻塞了脑子与感觉器官之间的观 

  念交通,致使心灵失去知觉,那时心灵的一切活动通统停顿了;因此我们愈 

  加深入地考察一切理智能力本身,就愈加坚定地相信这些能力都一齐包括在 

  感觉能力之中,以感觉能力为命脉,如果没有感觉能力,心灵就不能发挥它 

                    ① 

  的任何功能。”读腻了莱布尼茨、笛卡尔哲学著作的人,一闻此言,便有豁 

  然开朗之感,到底法国启蒙人物毕竟与众不同。而拉美特利并不满足,不久 

  之后,对于心灵,他又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心灵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空 

  洞的名词,一个思想谨严的人使用这个名词时,只是指出我们身体里那个思 

  维的部分。”② 

        从这些观念中不难看出,拉美特利必然会成为一名无神论者,而他本人 

  也以法国启蒙学者特有的大无畏精神,非常自豪又十分自信地宣讲无神论的 

  理由和根据。他说:“任凭是全宇宙的重量,也动摇不了一个真正的无神论 

  者,更不必说粉碎他了。”③ 

        拉美特利的哲学其实同英国经验主义,主要是同洛克哲学有许多相似之 

  处。但他一面赞成洛克的感觉论,一面又认为洛克承认基督教是一大不足。 

  洛克主张宗教宽容,而他是无神论者。在他看来,凡是人类应该保持的品性, 

  都应该与宗教划清界线。他认为正因为宗教从中作怪,才使得人类互相残杀。 

  他说:“如果无神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一切派别的宗教就会消灭,就会从 

  根本上铲除了。那就再也没有那些神学的战争,再没有那些宗教的战士,那 

  些可怕的战士了。被一种神圣的毒药所毒害的自然,也就会恢复它的权力和 

  它的纯洁了。”④ 

        也同其他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特色一样,拉美特利的唯物论缺少相应的哲 

  学内涵作支撑,因而他的理论包括他的无神论思想,固然很有战斗气息,却 

  不很丰富与深刻。 



③ 转引自《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69 页。 

① 转引自《世界思想家文库》下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年版,第69 页。 

②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3 页。 

③ 转引自《18 世纪法国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 年版,第482 页。 

④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52 页。 


… Page 95…

                                   4。爱尔维修 



       爱尔维修是法国《百科全书》的一员大将。这一点他与拉美特利有不小 

  区别。拉美特利虽然也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成员,但不幸英年早逝,与《百 

  科全书》派关系不多。爱尔维修的人生经历也远比拉美特利顺利安祥,虽然 

  他的那部哲学著作也曾横遭禁毁,总算借助各种关系,不曾亲尝狱虫的味道。 

  应该说,他是所有法国启蒙思想家中境遇最好的一位,也是最有教养的一位。 

  他的朋友很多,而对头甚少。他绝不像卢梭那样有烦人的个性,也不像伏尔 

  泰和拉美特利那样,常在通缉和被捕的风险中生活。 

       爱尔维修1715年出生在法国巴黎。他父亲是一位御医,有很好的社会 

  地位。他的家境优裕,生活和学习条件尽皆良好。他很有个性,在校时并非 

  一个按部就班用功学习的好学生。但他天资聪颖,仪表不凡,加上他父亲的 

  关系,他年纪轻轻便很得法国王后的喜欢。1738年,他年仅23岁,便经王 

  后提议由政府任命为总包税官,这个职务一年可带给他30万里佛尔的收入。 

  自1749年始,他又成为王后的侍卫官,这份差使给他带来更好的收入,且使 

  他有能力大做善事,也有能力帮助他乐于帮助的朋友和穷人。1751年,他结 

  了婚,并买下沃瑞的一座庄园,开始过起隐退生活。他收入既多,人又和善, 

  加上一生好学,对各种哲学、文学作品都有一股必欲读之而后快的强烈欲望。 

  因此,他在法国上层社会,在《百科全书》的圈子内外,以及在他的居住地 

  都有很好的人缘和威望。据说他出入自己的庄园,常能作些善事,故深得穷 

  苦百姓的喜爱。有时他外出散步,便有老人、妇女和儿童围着他向他问候, 

  但就是这么一位和善好善又博学多知的青年学子,在 1758年,因为出版了他 

  唯一一部哲学著作《论精神》,便招来教会的非难。罗马十三世教皇向全世 

  界的天主教徒发出命令,要求他们绝对禁止这部“可怕的著作”。而巴黎议 

  会同样表现出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竟然通过决议,命令焚毁此书。多亏他 

  颇有些权势的朋友相助,才得以逃脱被拘捕的命运。 

       爱尔维修的这番遭遇,也给人们一种启迪,即法国启蒙运动之所以取得 

  如此的社会效果,一方面是它顺应了历史的需求,一方面是它确实取得杰出 

  成就,还有一方面就是愚蠢的统治者给他们大帮其忙——因为他们只管倒行 

  逆施,夸大其辞,视几篇文章为洪水猛兽,面对几本小册子便惊慌失措,如 

  丧考妣,所以才使这场启蒙运动取得双倍的社会效应。正如两军对阵决生死, 

  不但有战胜者一方的智慧与勇敢,还因为战败一方的愚蠢和失算。法国当时 

  的统治者正是这样一班没有思想的蠢才。 

       爱尔维修的哲学观念基本上遵循英国经验主义的路数,但他的表述似更 

  其斩钉截铁,不像他的英国同行那样体系严整,用语斟酌,从而显得更有决 

  断的勇气。他继续洛克哲学的经验论原则,但不同意洛克关于内省经验的解 

  释。在他看来,所谓内省经验其实并不存在,一切知识都只能来源于感觉。 

  他说:“精神的全部活动就在于我们具有一种能力,可以觉察到不同对象之 

  间的相似之处或相异之处,相合之处或相违之处。然而这种能力无非就是肉 

  体的感受性本身,因此一切感觉都可以归结到感觉。”① 

       爱尔维修和拉美特利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能将自己的哲学理念运用 

  到自己所熟悉的专门领域。拉美特利是个医生,所以他顺藤摸瓜,便将自己 



①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461 页。 


… Page 96…

  的哲学理论应用于他的医学专业。他写《人是机器》,正是其思想发展的必 

  然结果。爱尔维修一生不曾从事专门的科学研究,但他对行政事务显然十分 

  熟悉,对各个社会阶层都有相当的接触,本人又酷爱文学,熟悉高乃依、拉 

  辛等剧作家的作品。于是,他的哲学便以人为中心,以伦理学研究作重点, 

  从而体现了爱尔维修哲学的独特风格。 

       爱尔维修的哲学体系以人为中心和起点,必然会对当时的宗教势力发出 

  挑战。他的文章虽不如伏尔泰的文章语言锐利文气跌宕,也不如霍尔巴赫那 

  样唇枪舌剑,风雨交加,但同样具有很强的攻击力和穿透力。他同意霍布斯 

  的观点,认为一切宗教其实不过是一些寓言。如果这些寓言得到国家认可, 

  那么就可以称它们为宗教,反之,它不过是一些迷信罢了。然而,称为宗教 

  也罢,称为迷信也罢,同样没有理性作依据。他说:“祭师迫害的是什么? 

  科学。……科学家的敌人是和尚、阿訇、婆罗门以及不管哪种宗教的全体教 

  士。”① 

       从他的哲学体系来理解,他既然认定:“人的精神归根到底不过是感觉 

  能力,而感觉能力乃是具有一定结构的物质属性,因此,离开人的身体不可 

                                       ② 

  能有什么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他轻而易举地便否 

  定了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的神学观念。 

       爱尔维修哲学中,最著名的观念,是他的“自爱原则”、合理利己主义 

  和人是环境的产物这样几个观点。 

       所谓“自爱原则”,源于他的人性理论。他认为利己是人的不可改变的 

  本性。他说:“痛苦和快乐就是道德底唯一动力,而自爱的感情乃是能够筑 

                                            ① 

  下一个有益的道德底之唯一的基础。”趋乐避苦,人人如此。爱尔维修站在 

  这样的立场看待人世间的一切现象,而且以此为原则,决定善恶是非和人们 

  的价值观念。 

       他鼓吹合理利己主义,也主张人生而平等的观点。但他的平等观念,并 

  非财富享有的平等,而是承认个人权力和取得财富的机会的平等。他的平等 

  观念不离利己主义,也不脱离竞争原则。他坚持认为合理利己主义是人类的 

  最高美德。他说:“利益是我们的唯一推动力。人们好像在牺牲,但是从来 

  不为别人的幸福牺牲自己的幸福。河水是不向河源倒流的,人们也不会违抗 

  他们的利益的激流。”② 

       他从他的伦理观念和人的自爱原则出发,赞赏享乐,坚决反对禁欲主 

  义。他认为情欲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内容,而禁欲主义才是最不合道德和 

  理性的蠢举。人生有欲,奈何禁之。正如人生需要呼吸,你却不让呼吸,可 

  有道理?他既然认定趋乐避苦是人性的本能反映,那么,就必然认定人的各 

  种物欲追求是不应反对、不能反对也无法抵御的。他认为情欲——自爱还是 

  社会发展和演进的动力。举凡国家兴亡,制度更迭,风尚转化,乃至新的民 

  族的出现等等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人类的自爱与情欲中找到根 

  源。 

       爱尔维修又是教育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性本无善恶,受到好的教育即可 



① 转引自《欧洲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459 页。 

② 汪子嵩等:《欧洲哲学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第103 页。 

① 转引自《西方伦理思想史》,辽宁出版社1984 年版,第399 页。 

② 同上书,第406 页。 


… Page 97…

  为善,反之便要作恶。在他的理论中,人正是环境的产物。从这个基点出发。 

                                                    ①                              ② 

  他有所谓“人们的善良乃是法律的产物”,又有“意见支配世界”的主张, 

                                                                           ③ 

  还有“一些伟大的君王在那里召唤天才,天才则召唤幸福”的思想。然而这 

  些说法虽然简洁明快,却有些自相矛盾,难于自圆其说。既然是环境的产物, 

  意见便不能支配世界;天才既可以召唤幸福,人又不该是环境的产物。它的 

  矛盾在于,不知道我们是应该依赖环境,还是求助天才。但在爱尔维修那里, 

  也许没有这般苦追究。诚如马克思所言:“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 

  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为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 

  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 

  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高出社会之 

           ④ 

  上。”总之,爱尔维修是生长在一个非常接近王室的家庭中的思想叛逆者, 

  他反对专制,支持私有财产不能侵犯和人生而平等的观念。他的思想是与当 

  时的法国统治阶层格格不入的。因此,可以说,他是生在腐烂泥潭中的一枚 

  荷花,是飞腾于鸡群之上的一只雏鹰。 

        他一生著述不少,除《论精神》之外,还有《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 

    《关于快乐的书简》、《关于手工业的书简》和《关于理智的傲慢和懒惰》, 

  以及几篇未曾完成的著作。 

        爱尔维修于1771年去世,终年56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