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刑事侦查学 >

第30节

刑事侦查学-第30节

小说: 刑事侦查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仔细分析事主、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工作性质、政治态度、生活作风、经济情况和社会关系。2。

    全面地观察和分析现场状态,现场上与犯罪有关的各种痕迹、物品分布情况,以及财物损失的情况等。3。

    研究尸体所在的环境,躺卧的姿势,损伤的部位、形状和程度,如果是女尸还应检验是否被奸,等等。判断作案目的、动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以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中所获得的材料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研究,切忌先入为主,主观臆断。 有些案件,仅仅根据现场勘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材料,还不能对犯罪分子作案的目的、动机作出明确的判断,而只能提出几种推测。 在这种情况下,对各种因素都应该考虑到,同时,还应从中找出一种可能性较大的因素,以便抓住主要矛盾,重点部署侦查力量。 有些犯罪分子,往往在作案动机上制造种种假象,以转移侦查视线。 比如把强奸杀人,伪装成图财害命,或者把普通刑事犯罪伪装成反革命破坏等。 因此,侦查人员在研究犯罪目的动机时,必须提高警惕,善于发现各种反常

 251

    242刑事侦查学

    现象,以免上当。(六)判断作案的方法作案的方法,是指犯罪分子对作案对象的选择、出入现场的路线、方法和实施犯罪的过程和手段,等等,即犯罪分子如何实施犯罪行为。分析罪犯作案的方法对侦查破案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助于分析罪犯是否惯犯;是否具有某种职业习惯;是否熟悉现场内部情况或了解事主、被害人的活动规律。此外,还可以分析在同一地区内先后发生的数起案件是否同一人或同一伙人所为。判断犯罪分子的作案方法,主要是根据罪犯作案时遗留的各种痕迹、物品,以及现场上各种物体的变动情况,同时,还应详细询问事主、被害人和目睹人,必要时,应进行现场实验。(七)判断作案人数判明作案人数,对于确定侦查范围和侦缉罪犯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根据罪犯在现场上遗留的痕迹、物品来判断。 例如,现场上发现了大小不等或者花纹不同的鞋印,分析可能是二人或多人作案。2。

    根据罪犯从现场上带走财物的数量、体积、重量,并结合实施犯罪的手段来判断。 比如,罪犯盗去了布匹、粮食、收音机、电视机等大量物品,而现场上又未发现交通工具痕迹,判断犯罪分子并不是一人。 但要注意有的犯罪分子在同一地点连续作案时,也会从现场带走大量财物。

 252

    刑事侦查学342

    3。

    对有尸体的现场,应根据罪犯行凶杀人的手段和致伤凶器的种类来判断作案的人数。 同时还应注意被害人的抵抗能力和现场上的搏斗痕迹。(八)判断作案人,确定侦查范围判断作案人,确定侦查范围,就是通常所说的“定向”

    、“画像”。所谓“定向”

    ,就是推断犯罪分子可能潜藏在哪个地区、单位或行业;而“画像”

    ,是指推断犯罪分子的个人特点,其中包括:作案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态、相貌、衣着和职业爱好等特点,以及具备什么样条件(如作案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对现场情况是否熟悉等)。判断作案人,确定侦查范围,这是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临场讨论中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只有对侦查方向和范围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顺利地开展侦查活动,及时准确地查获犯罪分子。除上述论及的临场讨论中所要解决的七方面的问题,都可作为确定侦查范围的依据以外,对下述几方面的材料,也应仔细研究。1。

    根据罪犯遗留在现场上的各种物品来判断。实践表明,各种现场遗留物,不仅可以作为揭露和证实犯罪的重要证据,而且也是侦查人员用来确定侦查范围的客观根据。 例如,根据现场遗留物生产或制作的地区,往往可以推断犯罪分子居住的地区范围;从犯罪遗留物的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判断犯罪分子的职业和爱好;从犯罪遗留物的式样、大小、轻重等具体特征,可以判断犯罪分子人身的某些特点,如年龄、性别、身高、体态、体力等;根据犯罪遗留物的质量、价值、新旧程度等,可以判断犯罪分子的身份和经济情况,等等。

 253

    42刑事侦查学

    2。

    根据犯罪分子从现场上拿走或破坏的物品来判断。犯罪分子从现场拿走或破坏什么物品,往往反映着其主观心理状态,它可以作为“定向”

    、“画像”的客观依据。 比如,根据损失物的种类和用途往往可以判断罪犯的职业爱好;根据被盗物品的数量、体积、重量等,可以判断犯罪分子的人数、年龄和体力等;根据损失物的价值大小,以及是否便于携带、转移、隐藏等特点,可以判断罪犯是内盗还是外盗,是本地人作案还是外来的流窜犯作案。3。根据犯罪分子遗留的手印、脚印及其他痕迹来判断。比如根据指纹可以分析罪犯的年龄或手指畸形等特点;根据足迹可以分析罪犯的身高、性别、体态及腿脚有无残疾等;根据现场上的遗留文字材料,可以分析罪犯的文化程度和年龄、职业等特点。4。根据事主、被害人的情况来判断。 犯罪分子与事主、被害人之间往往有着某种关系。 通过对事主、被害人的工作情况、经济状况、思想品质、生活作风、交往关系及家庭成员等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现场勘查中所获得的其他材料,往往能够对嫌疑人的范围作出某种判断。5。

    根据事主、被害人和目睹人提供的情况来判断。事主、被害人和目睹人所提供的关于罪犯的口音、体貌特征、衣着打扮和携带物品的特征等,是“定向”

    、“画像”的重要依据。以上八个方面的问题是临场讨论中所要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每一起案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临场讨论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凡是对侦查破案有意义的问题,都要认真地进行研究,而有些问题现场已经反映得很明显,就没

 254

    刑事侦查学542

    有必要去反复进行研究。临场讨论在侦查破案的全部过程中仅仅是个初步的认识过程。 有些案件由于现场不明显,材料不充分,根据现场勘验和现场访问所获得的材料,还不能够明确地解决临场讨论中所要判明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继续抓紧工作,待进一步收集到必要的材料以后,再作分析判断。 总之,临场讨论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能分析到什么程度,就分析到什么程度,存在几种可能,就分析几种可能。 不能毫无根据地勉强做出某种结论。 当然,对那些有充分的事实根据可以肯定下来的问题,也要敢于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 如果发现几个材料之间有矛盾时,应当再勘验,再访问,必要时,可进行现场实验,务求得出切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第九节 现场勘查后的处理

    现场勘查结束后,现场勘查领导人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切实做好现场勘查后的处理工作。 根据公安部制定的《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规则》的规定,对现场的处理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对不需要保留的现场,通知事主处理。 对现场上的重要财物,应向事主当面点清。二、对需要继续研究和勘查的现场,应全部或部分保留,指定专人妥善保护,并通知所在单位的领导和事主。三、对需要保留的尸体,应妥善保存,并向死者的家属

 255

    642刑事侦查学

    或者所在单位的领导说明情况。四、对需要提取的物品,要填写提取清单,并向物主或主管单位出具收据。 提取特别贵重物品或绝密文件,应经县公安局长或者市公安局的刑侦科(队)长以上领导批准。

 256

    刑事侦查学742

    第十章 侦查破案

    第一节 侦查破案的概念和意义

    一、侦查破案的概念

    侦查破案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

    、人民检察院对已决定立案的案件所进行的侦查调查活动。主要包括:制定侦查计划;发现和查证嫌疑线索;确定犯罪嫌疑人;收集犯罪证据;查缉犯罪分子;破案处理等。 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揭露和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有效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二、侦查破案的重要意义

    我国公安、检察机关对犯罪案件的侦查一般分为侦查破案和预审两道工序。第一道工序是从立案开始,通过侦查、调查活动,确认犯罪分子并查清其主要罪行,到对犯罪分子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为止;第二道工序是从依法逮捕或拘留人犯开始,通过审讯和收集、核实证据材料,查清案件的全部事实情节,直至作出是否移送起诉、免予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决定为止。 侦查破案和预审是侦查过程中两个相互衔接、紧

 257

    842刑事侦查学

    密联系的工作环节,二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 侦查破案是侦查机关的中心任务,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打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措施。 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国家必须依法对犯罪者实施惩罚。侦查破案的基本任务就是力求使一切案件真相大白,使一切犯罪分子都难逃法网,从而能够及时有力地打击犯罪,制止犯罪,有效地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二)是预审工作的前提,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因为犯罪分子的犯罪活动大都是秘密进行的,犯罪手段狡猾隐蔽,犯罪事实情节错综复杂。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侦查破案工作,犯罪事实就不可能被揭露,犯罪分子就不可能被查获,犯罪证据就难以找到,因而预审工作就难以进行。实践证明,侦查破案工作做得好坏,不仅关系着预审工作的质量,而且对于起诉和审判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具有直接影响。(三)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 通过侦查破案活动,还可以了解犯罪的原因,掌握犯罪规律,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建议有关部门堵塞漏洞,加强防范工作。

    第二节 立  案

    一、立案的概念

    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控告、检举和犯罪人自首的材料或自己发现的犯罪线索材料进行审查,依据事实和法律,决定是否作为一个案件交付侦查或审

 258

    刑事侦查学942

    判的诉讼活动。 立案是刑事诉讼的一个独立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接收控告、检举或犯罪分子自首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正确作出是否作为一个案件交付侦查或审判的决定。立案阶段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是每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诉讼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经过立案这一法定程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才能开始对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活动。 因此,立案是对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的合法依据。 它在刑事诉讼中能够起到过滤器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保证任何一个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追究,使每个犯罪分子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又能把那些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从刑事诉讼的范围中排除出去,防止无根据地追究犯罪。总之,准确及时地做好立案工作,对司法机关集中力量迅速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保障无辜的公民或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侦查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侦查之前,必须认真抓好立案这一环节,只有在特殊紧急的情况下,才允许在进行立案审查的同时,进行某些侦查活动,如勘验现场、搜查、拘留等,以便正确决定是否立案。

    二、立案的根据和条件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控告、检举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

 259

    052刑事侦查学

    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这条规定指明了司法机关立案的根据和条件。 司法机关决定立案或者不立案主要根据有关犯罪事件的材料。 这些材料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公民个人的检举和控告。 包括被害人的控告,知情人的检举、揭发,以及其他人的报案、报告等。 这是刑事诉讼立案的主要材料来源。(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控告、检举。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9条第1款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