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艺术史-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89年后)和叶尔梅尼奥夫(1746—1797年后)以风俗画创作称著,他们
都爱表现农民生活。前者的代表作有 《农民的午餐》和《订婚仪式》等。后
① 参看《麦克米伦艺术百科词典》,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年版,第96 页。
… Page 59…
者的著名作品有水彩画《盲歌手》和《乞丐》等。
(2)音乐和舞蹈
俄国的古代音乐和舞蹈可以追溯到6—9世纪的东斯拉夫部落时期,其内
容与当时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直接联系,但是歌曲的书面记录一直到 11
世纪拜占庭基督教文化统治时期才出现。到了16世纪,教会歌曲在民间歌曲
的影响下,形成了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格调。
17世纪,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巴洛克音乐日益盛行相似,俄国宗教歌曲的
单声部逐渐发展为多声部,加强了感情色彩。17世纪下半期,还产生了一种
多声部的歌曲“康特”,它除了使用宗教性歌词外,还使用世俗歌词,表达
日常生活和爱情的感受,还有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彼得大帝实行改革,
向西打开国门以后,意大利音乐家多次前来俄国演出,带来了已经成熟的巴
洛克音乐,歌剧立即在彼得堡和莫斯科盛行起来,18世纪上半期和中期,除
了宫廷的歌剧院外,还出现了民间私营歌剧院。后来连一些本来不是演歌剧
用的娱乐场所,也安排了歌剧节目。当时在俄国活动并对歌剧的传播作出贡
献的意大利作曲家有格鲁皮等多人。他们的工作启发了俄国自己的音乐工作
者,福明(1761—1800年)等人开始用俄语创作歌剧,其内容主要表现本国
的民间生活,如《驿站车夫》、《圣彼得堡商场》和《磨工——巫师、骗子
和媒人》等,他们赏试从俄罗斯民歌中吸取养分,创造民族特色的作品。
舞蹈方面,俄罗斯民间舞蹈和民间歌曲是一起发展的。17世纪后期特别
重要的是芭蕾舞的传入。1673年已由外国演员带来了最早的节目。进入 18
世纪,皇室对芭蕾舞更感兴趣。1738年在彼得堡建立了第一所舞蹈学校,重
点就是教学芭蕾舞。1773年和1776年在莫斯科相继成立芭蕾舞班和芭蕾舞
团。不久,不仅训练成功许多出色的芭蕾舞舞蹈家,还培养了杰出的编导。
后来,当欧洲其他国家的芭蕾舞在经历了令人振奋的高潮后很快就衰落下去
时,俄国芭蕾舞却继续欣欣向荣。这表明18世纪的彼得堡和莫斯科在欧洲和
世界芭蕾舞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 Page 60…
五、近代中期的亚洲艺术 (上)
1。中国清初至19世纪中期的艺术
(1)建筑
①宫殿、皇家园林和皇陵
清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继元代以后另一个以
少数民族的领导集团统治全中国的政权,虽然在开始时曾受到许多汉族知识
分子的抵制,但由于统治集团主动接受并提倡汉文化,使民族文化的冲突得
以较快走向缓和,中国艺术于是在明代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尤其在
近代中期,即清代建国至1840年之间,其中又以康熙 (1662—1722年)、
雍正 (1723—1735年)和乾隆 (1736—1785年)时期的120多年最为重要,
迎来了新的繁荣。
清代统治集团接受并提倡汉文化,除了主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经过明
代近300年的营运,汉文化重新处在其历史发展中的高涨状态,在艺术的众
多领域里都是如此。满清贵族宁愿尽可能全盘接受过来,而不是从头营造,
这有利于满足他们自身的享乐需求,从客观上看,这对中国文化的保存与继
续推进也是较为有益的。
因此,清代艺术显出与明代一脉相承的特点。也正由于这一原因,许多
艺术史家在总结一些重要艺术领域的发展时,特别是关于建筑和工艺,常常
倾向于混在一起叙述,模糊了明与清在时间上毕竟存在的界限,究竟哪一些
是明代已取得的成就,哪一些是在清代才出现的,有什么新的进展,就不太
分明。本书按既定原则,从较严格的历史研究的标准出发,力图注意这一界
限,虽然这会遇到某些困难。
过去把明清建筑混为一谈尤为常见。的确,在建筑艺术方面,明清两代
的相似极为明显。在作为建筑艺术最重要的代表之一的皇家宫殿建筑方面,
清代的一些最主要建筑物本来就是以明代已有的为基础,然后加以必要的改
造,有的重新定型,或在其启发下,仍依传统风格创造新的作品。与中国从
前的朝代比较,清代统治者这一做法是特别显眼的。因为以往几乎每逢皇朝
更替,或由于战争的焚毁,或由于人为的拆除,新皇朝总要破坏旧皇朝的宫
殿,而另建或重建新的宫殿,这是造成明清以前的古代宫殿建筑很少能够完
好地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清代却不同,采取了以继承为主的政策。
北京故宫是清代继承明代的最好例子。与故宫相联系的整个北京城的城
市布局也是如此。故宫,原称“紫禁城”,是北京城中的宫城,即皇帝日常
进行政务活动、行使权力和居寝、游乐与奉神的场所。作为保存得极完美的
宫殿建筑群,故宫的宏伟壮丽,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在世界范围内也罕见。
它始建于明初,当时明成祖朱棣把首都从南京迁至北京,参照南京原有的形
制,集中了全国工程技术精英,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历时14载,把
北京建设成更大规模的统治中心,其布局主次轻重的规范,无不体现中国封
建社会的都城以帝皇宫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皇帝是“天子”,皇权至上,
明代如此,清代也一样。故宫作为天子的“紫宫禁地”位于当时的市区中心
偏南,其西北部是著名的北海公园,西南面是中南海,东面是王府井大街(原
称“十王府街”),北面是景山。
故宫的平面图呈矩形,南北深961米,东西宽753米,内有近千座大小
… Page 61…
宫殿,分为若干庞大的组群。明代先后有14个皇帝在此居住和发号司令,清
代先后有10个皇帝在此享受豪华奢侈和进行统治。不过,清代接手以后,毕
竟不可能让它长期原封不动,而是陆续有扩建、加建和改建,所以今天人们
看到的故宫,实际上是经由清代历位皇帝确定的。
下面主要说清代完成的一些重要项目。首先是康熙年间在明代的皇极殿
(或称奉天殿)、中极殿(或称华盖殿)与建极殿(或称谨身殿)的原地重
新营建的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
康熙皇帝在位达60载,政治比较清明,国力强盛,可以动用大量人力、
财力和物力从事显示皇威的建筑。当时的建筑技术也足以胜任浩大工程。承
担上述项目的主要设计任务的是清初杰出的建筑师雷发达 (1619—1693
年)。他出身木工,自小从父学艺,屡有所成,30岁时已是南京的建筑名匠,
不久被朝廷委任为工部样房 (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设计院)的主持人,更加大
显其才。中国历史上对建筑师的事迹记载向来不详,雷发达得以名垂史册,
也足见其不同一般。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宣布就位诏书、举行各种重要仪式和接受文武百官
朝贺的地方,当时是故宫里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05米,
加上正吻后总高达37。44米,比北京城正阳门箭楼还高出一米以上。它的建
筑面积共2377平方米,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
的木结构殿宇。殿内以72根楠木红漆大柱和缠龙金柱支撑梁架,构成四大坡
的屋面,双层庑殿顶,金砖玉瓦,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貌,其宏大辉煌,精巧
华丽,都达到极至。
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是方形殿宇,深、广各三间,周围有行廊,面积约
580平方米,以单檐攒尖式和铜胎鎏金体为顶。皇帝在举行大典前,常在此
殿小憩,并接受内阁大臣的行礼问安。中和殿后面的保和殿形似太和殿,规
模略小,是宫廷在重要节日饮宴的地方,并作为进士殿试的场所。它面阔 9
间,进深5间,并以称为“减柱造”的技术,减去前部金柱6根,扩大了内
部空间,结构巧妙。
以上三殿之前与之后都是广场。前面的广场东西宽200米,南北深约190
米,可以容纳上万人的仗仪队伍,宏伟与浩荡相配,皇威得以表达。
三殿工程的完成,给故宫增添了新的光辉,也说明清初对宫殿建筑确立
了继承明代传统而发扬光大的政策,是富有成果的。
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都位于故宫的中轴线。同在此轴线上,前有
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及太和门、后有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
宁宫、钦安殿和神武门,多数是保留明代已有的建筑,也有清代重建的。后
者主要指天安门。它是故宫皇城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十九年 (1421年),
当时称为“承天门”,明末被毁,清顺治九年重建,改称“天安门”,取“受
命于天,安邦治民”的意思。天安门作为国家举行盛大庆典的场所,既崇伟
高大,又最富有中华特色。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门楼,总高33。7米。在红色
高台上矗立的楼面,东西面阔9间,南北进深5间。门楼前的御河上有金水
桥7座,其南有雕琢精美的华表一对。
中轴线上太和门东侧的文华殿之北,有一座典雅建筑文渊阁,建于乾隆
三十九年(1774年),外观看分上下两层,内部实为三层,结构独特,又因
为是珍藏第一部《四库全书》巨著的地方,更加闻名。
在文渊阁同侧,并与其建筑时间相近,乾隆皇帝还为自己营建了准备将
… Page 62…
来在位满60年后退政当太上皇时的住所宁寿宫建筑群,包括前后两部分。前
部有皇极殿和宁寿宫;后部与皇极殿及宁寿宫同轴,有养性殿、乐寿堂、颐
和轩及景祺阁,它们的东侧是畅音阁,西侧是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
上述宫殿的名称都取安宁颐养长寿的意思。畅音阁是特为观看戏曲而建,留
待下面谈到表演艺术时再说。
在故宫之外,位于北京东部,另有一处建筑群叫雍和宫,也是清代建国
后营建的。今人大多只知它是喇嘛寺院。其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创建
时,它原是清世宗胤禛府第。里面豪华的居室厅堂、清丽的亭台楼阁和繁茂
的园林花草应有尽有。1722年康熙病故,世宗雍正继位,不久改称为现名。
1735停放胤禛的灵柩和影象,同时易名为神御殿,从此成为清帝供奉祖先的
影堂。不过,有一半地方早已提供给喇嘛教使用。到了乾隆九年则完全改作
喇嘛寺院。这样说来,我们既可把它视为清初皇族的宫殿,又可说它是一组
宏大的宗教建筑。
雍和宫整体包括5座大殿,即天王殿、雍和宫、永祐殿、法轮殿和万福
阁,各大殿又有一些陪衬的小殿,各为小组群体,此外还有牌楼、鼓楼、钟
楼和碑亭,等等。万福阁是其中最大最高的建筑物,殿阁有三层飞檐,阁顶
高达23米。大殿两边还各有一座两层的楼阁——永康阁和延绥阁,而三者之
间以两座飞廊相连,浑然一体,结构自然,宏丽轩昂。万福阁内的迈达拉佛
像高达18米(全长实际26米,除地上18米外,地下还埋有8米;直径8
米),巍峨壮观。尤其重要的是,它只以一根整檀木雕成,头顶离阁顶仅数
米,被视为历史上宏伟的木雕杰作。
顺便说明,清代皇朝所以要把这个亲王府第改成喇嘛寺院,最主要的是
想拢络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族和藏族的领袖,依靠宗教和少数民族的头领巩固
大一统的政权。这样,雍和宫的建筑风格就从典型的世俗宫殿式和汉族传统
为主逐渐改为兼有少数民族宗教格调 (主要是藏式)。其寺前还有乾隆皇帝
所撰写的《喇嘛说》碑,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合刻,更显出民族融和
兼顾的特色。
清代的皇家园林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