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 >

第7节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第7节

小说: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戴礼记官人篇》曰: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

  《逸周书官人篇》曰:富贵者观其有礼施;贫贱者观其有德守;嬖宠者观其不骄奢;膘约者观其不慑惧。其少者,观其恭敬好学而能悌;其壮者,观其廉洁务行而胜私;其老者,观其思慎强其所不足而不逾。父子之间,观其孝慈;兄弟之间,观其和友;君臣之间,观其忠惠;乡党之间,观其信诚。省其居处,观其义方;省其丧哀,观其贞良;省其出入,观其交友;省其交友,观其任廉。设之以谋以观其智;示之以难以观其勇;烦之以事以观其治;临之以利以观其不贪;滥之以乐以观其不荒。喜之以观其轻;怒之以观其重;醉之酒以观其恭;从之色以观其常;远之以观其不二;昵之以观其不狎。复征其言以观其精;曲省其行以观其备。此之谓观诚。

  《荀子君道篇》曰: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错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可诎邪哉?

  树达按:以,用也。所以谓其所用之方术。由,行也。所由谓其所由行之径路,所安谓其所愿乐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礼记学记篇》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荀子致士篇》曰: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树达按:记问博习,强识之事也;温故知新,通悟之事也。孔子之教,以通悟为上,强识次之。故温故知新可以为师,记问博习无与于师道也。所谓温故而知新者,先温故而后知新也。优游涵泳于故业之中,新知忽涌现焉,此非义袭而取、揠苗助长者之所为,而其新出乎故,故为可信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其病也妄;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其病也庸:皆非孔子所许也。说详余《温故知新说》,见《积微居小学述林》二一四页。

  ○子曰:“君子不器。”

  《礼记学记篇》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宪问篇》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树达按:此与不器之君子异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礼记坊记篇》曰:故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又《缁衣篇》曰: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不能行而言之,诬也。

  又曰: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说苑杂言篇》曰:曾子曰:吾闻夫子之三言,未之能行也。夫子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夫子见人有善,若己有之,是夫子之不争也;闻善,必躬亲行之,然后道之,是夫子之能劳也。

  树达按:躬亲行然后道之,正此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左传昭公六年》曰:宋寺人柳有宠,大子佐恶之。华合比曰:“我杀之。”柳闻之,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将纳亡人之族,既盟于北郭矣。”公使视之,有焉。辽逐华合比,合比奔卫。于是华广欲代右师;乃与寺人柳比,从为之征,曰:“闻之久矣。”公使代之。

  又《昭公十四年》曰:楚令尹子旗有德于王,不知度,与养氏比而求无厌。王患之。九月甲午,楚子杀斗成然而灭养氏之族。

  又《昭公二十七年》曰:宛直而和,国人说之。鄢将师为右领,与费无极比而恶之。令尹子常贿而信谗。无极谮宛焉,谓子常曰:“子恶欲饮子酒。”又谓子恶:“令尹欲饮酒于子氏。”子恶曰:“我,贱人也,不足以辱令尹。令尹将必来辱,为惠已甚,吾无以酬之,若何?”无极曰:“令尹好甲兵。子出之,吾择焉。”取五甲五兵,曰:“诸门,令尹至,必观之,而从以酬之。”及飨日,帷诸门左。无极谓令尹曰:“吾几祸子!子恶将为子不利,甲在门矣,子必无往!且此役也,吴可以得志,子恶取贿焉而还。又误群帅,使退其师,曰:‘乘乱,不详。’吴乘我丧,我乘其乱,不亦可乎?”令尹使视氏,则有甲焉,不往,召鄢将师而告之。将师退,遂令攻氏,且爇之。子恶闻之,遂自杀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论治学篇》曰: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礼记中庸篇》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子张篇》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卫灵公篇》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树达按:罔者无也,学而不思,其失止于丧己;殆者危也,思而不学,其病可以误人。殆之害甚于罔。故孔子又曰,思无益也。

  又按:此章与上温故知新章义相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中论》引孔子语谓学与思可以为人师,说正相合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己。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荀子子道篇》曰: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韩诗外传》卷三、《说苑杂言篇》、《家语三恕篇》文同。) 

  又《儒效篇》曰: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以自诬,外不以自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

  《春秋隐公三年》曰: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谷梁传》曰: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子张学干禄。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

  《春秋桓公五年》曰: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谷梁传》曰:鲍卒何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陈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举二日以包也。

  又《昭公十二年》曰:春,齐高偃纳北燕伯于阳。《公羊传》曰:伯于阳者何?公子阳生也。子曰:“我乃知之矣。”在侧者曰:“子苟知之,何以不革?”曰:“如尔所不知何?”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书尧典》曰: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左传文公十八年》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 、 、大临、龙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内平外成。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嚣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浑敦。少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颛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 杌。此三族也,世济其凶,增其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 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魍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又《成公十八年》曰: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乐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蔫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逾德,师不陵正,旅不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礼记祭义篇》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

  《卫灵公篇》曰: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荀子王制篇》曰: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朝无幸位,民无幸生。尚贤使能而等位不遗,折愿禁悍而刑罚不过。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为不善于幽而蒙刑于显也。夫是之谓定论,是王者之论也。

  《颜渊篇》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华峤《后汉书刘平江革传序》曰:先代石氏父子称孝,子庆相齐,人慕其言而治。此殆所谓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以为政也。

  《后汉书郅恽传》曰:恽志在从政,谓郑敬曰:“天生俊士,以为人也。鸟兽不可与同群,子从我为伊、吕乎?将为巢、许乎?”敬曰:“吾足矣。初从生步重华于南野,谓来归为松子。今幸得全躯树类,还奉坟墓,尽学问道,虽不从政,施之有政,是亦为政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韩非子说林下篇》曰: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雁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新序节士篇》曰: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岑鼎往。齐侯不信而反之,以为非也。使人告鲁君:“柳下惠以为是,因请受之。”鲁君请于柳下惠,柳下惠对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所难也。”鲁君乃以真岑鼎往。柳下惠可谓守信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存鲁君之国。信之于人重矣,犹与之 也。故孔子曰:“大车无,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此之谓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