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

第40节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40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将出世,凡是信奉白莲教的人,都可以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白莲教 

    还提倡互助,“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周行 

           ① 

    天下”。这些教义宣传,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力图摆脱现世的流民来说,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到乾隆末年,入教者日众,逐渐发展成一支强大的 

    势力,并酝酿武装起义。白莲教的迅速发展及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 

    府的严重不安,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下令严密搜捕白莲教 

    徒。大批教徒被捕遇害,而地方官则借机敲诈勒索,“不遂所欲,即诬 

                   ② 

     以邪教治罪” 。人民忍无可忍,遂在“官逼民反”的口号下起而反抗。 

          1796年 (嘉庆元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的白莲教首领聂杰人、 

     张正谟等首先在荆州起义,各地教徒接踵而起。在各路起义军中,以王 

    聪儿、姚之富等领导的襄阳起义军力量最为强大,成为湖北起义军的主 

     力。他们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转战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后分3 

    路进入四川,与四川徐天德领导的起义军会师。各路起义军按青、黄、 

    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采取“不走平原”、 

     “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的游击战术,屡败清军。起义军每到一地,都 

    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大力支持,因而愈战愈强。为了镇压风 

    起云涌的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调兵遣将,命湖广总督毕沅、四川总督福 

     宁、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军会剿,同时令各地的地主富户组织团练乡勇协 

    助镇压。1797年 (嘉庆二年)7月,王聪儿率襄阳起义军由四川东还湖 

    北,攻襄阳不克,转道陕西。1798年 (嘉庆三年)初,进逼西安,因清 

     军防守严密,折返湖北。3月,襄阳起义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包围,王聪 

    儿、姚之富跳崖牺牲,余部仍继续斗争。四川起义军也受到重大损失, 

     1801年 (嘉庆六年)下半年,起义军活动基本只限于川楚陕边境地区, 

    转战在深山老林之中,人数已不足24000人,而围剿的清军则10倍于此。 

    起义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直到1804年(嘉庆九年),起义 

    才告失败。 

          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波及5省,抗击了清王朝从16个省征调的兵 

     力,歼灭了大量的清军,击毙副将以下400多人、一、二品大员20余人, 

    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其4年的财政收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 

    统治者。这次起义成为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13年 (嘉庆十八年),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又爆发了 

    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基本 

    教义与白莲教大致相同。川楚白莲教起义失败以后,天理教秘密隐藏于 



① 周凯:《内自讼斋文钞》卷一。 

② 《皇朝经世文编》卷八十九,梁上国:《论川楚教匪事宜疏》。 


… Page 136…

     北方农村之中,以宗教活动作掩护,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无地 

     少地的现象,提倡贫者互助,入教时缴纳“种福钱”,约定起义成功后, 

     以10倍偿还,输百钱者可得地一顷。这一号召得到了大批贫苦农民的热 

     烈拥护。1813年 (嘉庆十八年)9月,天理教首领李文成在河南起事, 

     3000多名起义军一举攻破滑县县城,此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并着手 

     成立农民政权,奉李文成为“大明天顺李真主”。河北长垣、东明,山 

     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也纷起响应。 

          与此同时,天理教另一著名首领林清也派遣义军潜入京城,于9月 

     15日分两路攻入皇宫。当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宫内一片混乱,西路 

     80余人与清兵在隆宗门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因力寡势孤而失败。至今隆 

     宗门匾额上仍有当年作战留下箭镞的痕迹。林清也于事后不久被捕遇 

     害。天理教起义军攻打皇宫虽然很快便失败了,但却极大地震惊了清朝 

                                                                   ① 

     统治者,连嘉庆帝也不禁哀叹此是“汉唐宋明未有之事”,“从来未有 

                        ② 

     事,竟出大清朝” 。十二月,滑县方面的起义军也在清军的重兵围攻下 

    被镇压下去。李文成英勇不屈,自焚牺牲。 

          延续几十年的各族人民的起义斗争,虽然先后都被清朝统治者镇压 

     下去了,但它大大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此后不久,便爆发了规模更 

     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5。鸦片战争前清朝的对外关系 



          17世纪,正当满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建立起清王朝,并入关夺取 

     了全国统治权的时候,西方早期殖民主义者也正在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势力猖獗,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惨遭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 

     殖民者的劫掠、奴役和蹂躏。古老的东方对这些殖民者有着极大的诱惑 

     力,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先后来到了中国的东南沿海,形成了 

     继倭寇以后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大陆的又一次侵扰。与此同时,沙皇俄国 

     的魔爪也伸到了中国的北部和东北边疆。“早期的殖民主义势力,象一 

     把钳子一样从南、北两个方面钳住了中国。清王朝,从它建立了全国的 

     统治时候起,就遇到了复杂而棘手的和西方国家的矛盾,面临着中国历 

    代王朝从未经历过的险恶的国际形势。”① 



           (1)中国与沙皇俄国的关系 

          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 

    领土。中国自唐朝以后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建立 

     行政管理机构。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中国各族人民,对开发这一地区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 

          正当明末清初满族八旗军致力于与明军和农民军作战的时候,沙皇 

     俄国已经在辽阔的西伯利亚陆续建立起了侵略据点,并在17世纪中叶逼 

     近中国的东北边境。1643年 (明崇祯十六年)冬,沙俄雅库次克督军戈 



① 《清仁宗实录》卷二七四,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七日。 

② 《清仁宗御制诗三集》卷十六,《有感五首》。 

① 戴逸:《简明清史》第2 册,人民出版社1984 年10 月版,第79 页。 


… Page 137…

洛文派出以波雅科夫为首的由132人组成的远征军,携带枪枝弹药翻越 

外兴安岭,侵入中国境内精奇里江地区。当地的达斡尔人民热情地接待 

了他们,但波雅科夫率领的强盗却对达斡尔人村庄大肆劫掠,达斡尔村 

民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和自己的家园,用简陋的武器同侵略者进行搏 

斗,打死了10名侵略军。这是中国黑龙江地区居民的第一次武装抗俄斗 

争。1649年(顺治六年),沙皇俄国又派出以哈巴罗夫为首的10名哥萨 

克,越过外兴安岭,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第二次武装侵略,在桂古达 

尔村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惨案,他们共杀死了大人和小孩661人,还抢走 

妇女和儿童361人,全村只有15人幸免于难。1653年(顺治十年),清 

政府为抗击俄国侵略,设立宁古塔昂邦章京,并于1660年(顺治十七年) 

肃清了流窜在松花江流域的斯捷潘诺夫率领的沙俄侵略军。但俄军仍盘 

踞在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以后又侵占雅克萨。俄军在黑龙江中下游地 

区建立堡寨,设置据点,强征贡税,迫害当地中国居民。 

     清政府为确保东北这一满族的发祥之地不受侵扰,在平定了“三藩 

之乱”和统一了台湾后,开始作武装驱逐沙俄侵略者的准备。1682年(康 

熙二十一年),康熙到盛京 (今沈阳)谒陵后,亲自到松花江上视察边 

防情况。1685年 (康熙二十四年)2月,康熙帝下令由都统彭春、副都 

统郎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等统军3000多人,分水陆两路进取雅克萨。 

在清军的强大炮火攻击下,俄守军托尔布津被迫开城投降。清军在得到 

俄军决不再到雅克萨骚扰的许诺后,释放了俄军俘虏,平毁雅克萨城, 

还驻瑗珲。这就是第一次雅克萨战争。 

     托尔布津率俄军从雅克萨退到了尼布楚,但野心不死。不久,托尔 

布津在得到了增援后,再次侵占雅克萨。沙俄侵略者这一背信弃义的行 

径,引起了清朝政府的极大愤慨。1686年 (康熙二十五年),康熙帝下 

令再次讨伐。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所部2000人再次进攻雅克萨,围城数 

月,托尔布津被击毙,800余俄军,只剩下66人,危城旦夕可下。沙俄 

政府的军事侵略未能得逞,只好接受中国政府提出的通过谈判解决中俄 

边界问题的建议。为了表示和平谈判的诚意,清政府于1687年(康熙二 

十六年)主动下令解除了对雅克萨的包围。这就是第二次雅克萨战争。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以索额图为首的中国使团和以戈洛文为 

首的俄国使团在尼布楚举行谈判。经过艰难曲折的交涉,双方对中俄东 

段边界的划分达成协议,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以格尔必 

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两国的分界线;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 

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后议;条约禁止彼此越界入侵,双方不得收容 

逃亡者,两国人民持有“路票”(即护照)者,可以往来贸易等等。 

       《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俄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是一个平等的条 

约。双方代表在政府事先指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出一定的让步,达成 

了协议,明确划分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签订后的100多年间,中俄 

东段边界相对平静,两国人民间的和平往来和贸易也有所发展。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双方就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蒙古地区的 

边界划分问题,签订了 《布连斯齐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中 

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 

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 

      1728年 (雍正六年),中俄双方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对《布 


… Page 138…

    连斯齐条约》进行了补充和细化。条约在边界问题上,内容与《布连斯 

    齐条约》相同,除中俄北部边界外,又重申《尼布楚条约》中关于东部 

    边界的乌第河地区仍暂不划分的规定。此外,还规定了中俄通商及文化 

    交流等事项。 



          (2)天主教的传布及其被禁止 

          清朝入关后,留居北京的一部分耶稣会传教士仍得到清朝统治者的 

    信任。传教士汤若望被任命掌管钦天监,负责编修历法。由于受到了清 

    朝统治者的保护,天主教在中国大陆的传布范围有了较大的发展。到顺 

    治末年,传教士的足迹遍及全国各省。到康熙初年,全国有28个城市都 

    设有天主教堂,共有教徒10万余人。 

          天主教势力在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一部分清朝官吏的警惕。1660年 

      (顺治十七年),徽州人杨光先指责汤若望造历有误,得到辅政大臣鳌 

    拜、苏克萨哈等人的支持,清政府决定处死李祖白等5名钦天监官员, 

    汤若望免死,由西堂迁到东堂,其他寄居内地的传教士,一律驱至澳门, 

    禁止到内地传教,杨光先接任钦天监监正一职。 

          1668年(康熙七年),长大成人的康熙帝起用传教士南怀仁任钦天 

    监监正。此后,在康熙帝的信任和支持下,许多传教士来到北京,在清 

    廷任职。他们有的从事天文历法,改造北京的观象台,制作天文仪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