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

第14节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14节

小说: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2万人,到1725年建立了20万陆军、2。8万海军。彼得在位时共征兵 

53次之多。为培养军事人才,他选派贵族子弟出国留学,在国内开办炮 

兵学校和海军学校。此外还兴建军火工场、造船工场。到彼得晚年时, 

土拉的军火工场已能年产1。5万枝步枪、1,000多把手枪。俄国军队成 

为欧洲最强的军队之一。 

     在文化上,彼得注重学习西方,设立科学院、医科学校、数学学校, 

简化俄文字母,采用公历,创办报纸,翻译出版大量科技书籍,大大改 

变了俄国的文化科技面貌。 

     彼得的改革是全面而有效的。他以强制的手段加以推行,以便改造 

落后的俄罗斯,彼得是使俄国开始走向富强并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的奠 

基人,成为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和“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后被尊称 

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在对外方面积极为俄国争取出海口。长 期以 

来,俄国虽然地域广阔,但它基本上还是一个内陆国。整个国家只有一 

个出海口——1584年在白海建立的阿尔罕格尔斯克港,此港口作用有 

限,因一年有9个月冻港,冻港后商船不能出入。同时,由该港到西欧 

比起由波罗的海到西欧要远两倍。这时的俄国通往西欧的主要航道,南 

方被土耳其所控制,北方为瑞典所掌握。俄国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解决 

出海口问题。 

      1695—1698年,彼得曾两次出兵攻打土耳其均遭失败。彼得发现控 

制波罗的海的瑞典与丹麦、波兰矛盾很深,丹麦、波兰结成反瑞典的“北 

方同盟”,俄国参加北方同盟,派兵参战。这一战争从1700年开始打了 

21年之久,史称“北方战争”或“俄瑞战争”。北方战争的胜利,使俄 

国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夺取了征服欧洲的基地。 


… Page 47…

      (2)叶卡特琳娜二世的贵族帝国 

      1725年彼得去世,此后的37年中,俄国显贵复起,出现了大贵族 

争权夺势的混乱政治局面,发生了5次宫廷政变,一直到叶卡特琳娜二 

世即位,俄国才从混乱之中稳定下来。叶卡特琳娜二世标榜开明君主制, 

继承和发展了彼得一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发展工商业和对外扩张的基 

本政策,使俄国的政治、经济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为实现政治上的稳定和加强中央集权,叶卡特琳娜二世以加强农奴 

制来稳定贵族情绪,将大量土地连同农奴一起赐予贵族。在农奴制贵族 

庄园形式下,农业发展起来,使用农奴工人的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了。 

叶卡特琳娜二世实行鼓励工商业的政策,下令取消工业专利权,宣布工 

商业自由,而且允许贵族经营工商业。对外继续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凡 

本国能够生产的商品不准进口,本国不能生产的急需商品则可免税进 

口。在各种政策的促进下,俄国工商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8世纪 

60年代,手工工场已由彼得一世时240家发展到663家,90年代更是发 

展到1200家以上。其中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手工工场最为发达。在这些 

工场中,已经出现了自由劳动力。60年代国家工场中雇工占全体工人的 

25%,18世纪末则达到60%。进入城市的农奴,有的经营商业而成为资 

本家,有的成为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发展。随着工业产 

品的增长,俄国的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向欧洲输出的农产品也不断增 

加。1762年的对外贸易额为2100万卢布,1780年则增至3000万卢布。 

      工商业的发展,尤其是雇佣关系的发展,与占统治地位的农奴制度 

很快发生了矛盾。许多资产者已十分富有,大批工人已是雇佣劳动者, 

但他们在法律上仍然没有自由,仍然是农奴,仍然要向主人缴纳代役租。 

更重要的是,封建农奴制度使自由劳动力很难游离出来,而且使国内市 

场异常狭小,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从18世纪起,资本主义同农 

奴制度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到19世纪,矛盾急剧尖锐起来。 

      反动的农奴制激起了广大农奴的反抗斗争。60年代曾发生40次农 

民斗争。1773—1775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普加乔夫起义。起 

义带有鲜明的反农奴制的性质,提出“土地与自由”的口号,宣布解放 

农奴,把地主的土地、森林、牧场、池塘等分给农民,废除兵役义务和 

各种捐税,惩办贵族。起义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加起义的除俄罗斯人 

外,还有鞑靼人、玛里人、巴什基尔人。乌拉尔工场的工人也参加了起 

义。农民军有着较强的组织性,还设立了军事委员会、军队法庭和军需 

供应机关,制定了募兵条例,两年中转战于莫斯科以东的广大地区。沙 

皇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镇压。1775年9月普加乔夫因被叛徒出卖,被捕 

遇害。起义被镇压下去。但它有力地打击了农奴制度,增强了人民反抗 

农奴制度的决心。 

      镇压起义后,叶卡特琳娜二世以开明君主制名义加强了贵族专政, 

实行了一系列加强国家机构的措施。1775年她实行省政改革,将全国重 

划为50个州,每州人口约30—40万;州下设县,每县人口约3万,州 

长直接受沙皇控制;县设行政警察机构,内有警察长和两三个从贵族中 

选出的委员,贵族除享有沙皇赐予的原有特权外,还参与地方行政管理。 

这些措施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Page 48…

     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贵族政治和促进经济发展,到70年代后俄 

国封建统治达到全盛阶段。 



      (3)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 

     俄罗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形成时只是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面积 

仅有28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但是,其领土扩张极为迅速。向南,在16 

世纪中叶,控制了顿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向西,在17世纪兼并了第 

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区;向东,在16世纪末,越过乌拉尔山,建立了 

在西伯利亚的第一个城堡——秋明,17世纪后半叶到达太平洋沿岸,到 

达堪察加半岛,占领了西伯利亚,使俄国成为横跨欧亚的国家。 

     17、18世纪,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继续进行对外领 

土扩张。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是彼得一世进行的最重要的战争,战 

争结束时,俄国占领了芬兰湾、里加湾、卡累利河、爱沙尼亚和拉脱维 

亚的大部分,获得了北方的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北方战争后,彼得一世立即进军波斯,征服黑海地区。1722年7月, 

俄军由阿斯特拉罕入海,8月16日向杰尔本特进军。波斯战败求和。1723 

年9月12日,《俄波和约》在彼得堡签订,俄国得到巴库、杰尔本特及 

里海沿岸一带地区。 

     在中亚细亚和外高加索,1715—1720年俄国侵占了额尔齐斯河流 

域,在鄂木斯克和塞米巴拉丁斯克建筑城堡,准备继续向前推进。1715 

—1717年,远征希瓦汗国,但没有成功。 

     在东方,彼得一世向西伯利亚扩张。17世纪下半叶俄国不断发动对 

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各族人民的反抗。1689年的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 

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两国边界的东段,即以额尔古纳河、格 

尔必齐河沿外兴安岭至海为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广 

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11—1713年,沙俄侵占了千岛群岛,把千岛北 

部划为俄国版图,并侵入千岛南部。彼得死时,俄国领土扩展为1,511 

万平方公里,总共抢占了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叶卡特琳娜二世时期继续俄国传统的侵略扩张政策。她曾扬言:“如 

果我能活200岁,那整个欧洲都将会在俄国的统治之下。”为夺取黑海 

的出海口及黑海的统治权,叶卡特琳娜二世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俄土战 

争。第一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俄国获胜,根据《库楚克·凯纳 

吉条约》,俄国占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以及克里米亚的叶 

尼卡尔和刻赤,取得了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的权利;原 

隶属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汗国宣布“独立”。俄国基本上打通黑海的出 

海口。1783年,俄国兼并了克里米亚汗国。1787—1791年第二次俄土战 

争,土耳其战败,在雅西签订和约,承认俄国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兼并。 

从此,俄国控制了黑海。 

     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期间企图独占波兰,但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发生 

矛盾。最后采取三国瓜分波兰的办法。俄国通过参与三次瓜分波兰,领 

土增加了几十万平方公里。 

     叶卡特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国继续向东推进,对中国东北边境不 

断进行武装骚扰,并越过白令海峡占领了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 

的阿留申群岛。 


… Page 49…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俄国急忙结束与土耳其的战争,镇压波兰人民 

斗争,以阻挡法国革命的蔓延。1791年,俄国参与了策划路易十六逃跑 

事件。1793年因路易十六被处死刑,俄国断绝同法国的外交和贸易关系, 

将军舰开进北海封锁法国,并同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组成反法联 

盟,用武力干涉法国革命。 


… Page 50…

                    四、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北美独立战争是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 

    独立的战争。这场战争从1775年爆发,持续长达8年之久,最后以1783 

    年英、美在巴黎签订和约而宣告结束。独立战争胜利以后,北美殖民地 

     的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美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鼓舞了拉丁美洲 

    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推动了18世纪欧洲人民反封建的革命运 

                                                                                 ① 

     动。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独立战争给欧洲中产阶级敲起了警钟。” 



                                 1。独立战争的背景 



          (1)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政治状况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几十年以后,到16世纪 

     中叶,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随后是荷兰人、法国人像潮水般地涌入美洲。 

    英国人也不甘落后。1607年,英国人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詹 

    姆斯城。欧洲殖民者相继侵入北美洲后,采用诱骗订约或武力驱逐甚至 

    剿灭等方式,掠夺和侵占原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建立了一个 

    又一个殖民地。 

          20世纪80年代,一个名为“新英格兰起源——17世纪”的展览会 

    在波士顿开幕。展览会的一份介绍材料在讲到那场血与火的争夺时是这 

    样评价的: 

           “不论怎样强调他们想把印第安人转变为基督教徒那种半心半意的 

     尝试,不论怎样诉之于土地是从印第安领导人手上合法买来的虚构故事 

    ——没有任何东西掩盖这一野蛮残暴的真相。清教徒领导人对这一有步 

    骤的、残酷的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和疯狂的种族灭绝的杀戮是负有责任 

     的。他们你争我夺,唯恐落后于人地去攫取但凡能拿得到手的一切东西。 

    一个又一个贸易哨竞相建立;一个又一个殖民点也竞相建立。新英格兰 

     的英国人,新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新法兰西的法国人之间展开一场拼 

    死的斗争。”材料还介绍说,伴随着商品,欧洲把印第安人对之缺乏抵 

                                                             ① 

    抗力的疾病——天花、麻疹、鼠疫也带到了土著社会 。 

          1620年的冬天,一艘名叫“五月花”的船载着一批从英国来的移民 

     向詹姆斯城开去,由于迷路,“五月花”号在偏北几百公里的马萨诸塞 

    海港靠岸。102名登陆的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