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 >

第2节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第2节

小说: 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用品分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类,做成伞状遮盖在头上,用以遮挡风雨或日光,这可称原始的伞。 

     到了3000多年前的周朝,才第一次出现了人工制造的雨伞。事情是这样 


… Page 5…

的:一次周武王出兵讨伐商纣王,正值烈日炎炎的夏季。士兵们在行军路上 

酷热难当,纷纷从路边荷花池里摘下叶子顶在头上。聪明的周武王受到启发, 

便请来一位木匠,要他根据荷叶的形状,设计一种挡阳光的东西,以便供全 

军使用。 

     木匠很快就设计出了如同荷叶形状的伞,开始时不能开合,后来因携带 

不便,木匠才又设计出了与今天的雨伞大同小异的可开合的伞。但当时人们 

只在夏季晴天里用伞,下雨时却从没有想起过用它来。所以,我国古老的伞, 

叫“阳伞”才觉得更贴切一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伞(还有扇子)不知为什么却被国君看中,为了显 

示君主的威严,无论春夏秋冬,行走坐立,国君的头上都要由专人擎着一把 

伞。不过国君的伞又高又大,完全是用罗绢或羽毛做成,装饰精美,色泽华 

丽,不同于一般所说的伞了。 



                               折叠伞的由来 



     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老焱若教授从人体肘关节能曲能伸受到启发,想 

到若能根据这个原理,制造一种像人的肘关节一样伸曲灵活的折叠伞,人们 

携带起来就可方便多了。于是,他对现行伞进行改进,设计出了图纸,并亲 

手制定出加工工艺及模具设计,最后与北京一家机械加工厂——中孚工厂达 

成协仪,由该厂承制并销售。1957年第6期《人民画报》在“退休的老教授” 

专栏里,刊登了他发明的折叠伞的照片。 



                                缝针的由来 



     在我国,针的出现已经有几万年的历史。在距今5万年以前,也就是旧 

石器时代的晚期,居住在我国北部的山顶洞人,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已经 

懂得用兽骨制成针,穿上兽筋,把兽皮联缀成衣用来御寒。人们学会了种麻、 

织布后,才进一步用比较精巧的骨针和麻缕缝衣服。到了商朝,青铜工艺相 

当发达,不过,缝纫仍然由骨针来承担。 

     大约在西周末年,人类已经发现了铁针。春秋后期,齐国人便使用铁针 

缝制衣裳了。北宋时,人们开始掌握了初期的炼钢技术,当时湖南耒阳制针, 

成为名产。在明代,制钢针的技术又有进步。当时钢针的生产过程,在宋应 

星的 《天工开物》中有过详细的记载。明代的钢针,不仅行销国内,还远销 

真腊 (柬埔寨)和日本等国。 

     钢针在清代前期,依然没有超出土法、手工业生产的范围。当时以山西 

省晋城县大杨镇和广东省佛山镇的产品最负盛名,在鸦片战争以前,全国各 

地缝针,绝大部分是由这两处生产供应的。但是,自从进口的洋针在市场上 

倾销以后,很快就挤掉了我国手工业生产土针的销路。清光绪三十四年 (公 

元 1908年)湖广总督陈夔龙倡导,在湖北汉水南岸创办新型针厂湖北针钉 

厂,但不久就倒闭了。直到全国解放前冀北制针厂建立以后,我国市场上才 

出现大批国产缝针。 



                                筷子的由来 


… Page 6…

    我国使用筷子的时间,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宋微子世家》有这样一段记载:“纣始为象箸”,可见从商纣 

王时代,我国人民就开始使用筷子吃饭了。 

     古时候,人们把筷子称做“筋”或者“箸”,这是为什么呢?在古时候, 

箸,是饭的意思。所谓饭,就是倾侧饭菜的意思,筷子所起的作用,正 

是把饭菜往嘴里“倾侧”,故因此而得名。 

    后来,古人忌讳字音,认为“箸”同“住”字谐音,有停止之意,不太 

吉利,人们便反其意而称呼它,叫成“快”了。又因为箸大都是使用竹子制 

成的,所以,又在快字上面加了竹字头,这便成了我们今天称叫的“筷子” 

了。 

    筷子有铁制、金制、竹制、银制、木制、塑料制、象牙制、铝制等许多 

品种。古代王公贵族为显示豪华、奢侈,往往用银筷子吃饭。另外,使用银 

筷子时,还可以识别一些有毒食物,因为银遇到含硫的毒物,表面会变成黑 

色。 



                               火炉的由来 



     北京周口店遗址上厚厚的灰烬,说明早在原始社会初期,我们的远祖就 

有了用火取暖的知识。后来,陶器出现了,人们为了可以随意挪动火堆、保 

存火种,又把火放在一个烧制的陶器里,这个陶器就是早期的炉或灶。用炉 

火取暖,多以木炭做燃料。如《史记·荆轲传》中说:“夫以鸿毛燎于炉炭 

之上。”由于取暖烧木炭,所以一般人家冬天室内都设有炭盆,盆是用铜或 

铁制成,里边放上燃着的木炭。而富贵之家则用比较考究的熏炉,里边盛以 

炭火,外面再加上一个箱形透气的笼罩,防止失火或掉进他物,又能增加熏 

炉的美观。熏炉既可取暖,亦可熏香。 

    熏炉上所加笼罩称为熏笼。 《太平御览》卷七百十一引《东宫旧事》: 

 “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大被熏笼等。”大约到了唐代,人们制成了铜 

手炉和脚炉。手炉也叫辟邪,椭圆形,里边放火炭或灶膛烧过的尚有余热的 

灰,外面加罩,可以放在袖子里暖手。脚炉比手炉大,可放在脚下暖足。此 

外,还有暖足瓶,里边灌上热水晚上睡时,把它放在被窝里。我国北方家庭, 

冬天多用火炕取暖。现在我国北方家庭冬季使用的烟筒火炉取暖的历史还不 

到百年。 



                               火锅的由来 



    火锅也叫暖锅,是一种烹制、盛装、食用兼备的饮具,大约产生于1400 

多年前,唐代已很流行。大诗人白居易一日邀友至家吟诗赋词,兴趣盎然, 

不觉已是黄昏,窗外彤云低垂,北风渐紧,一场瑞雪即将飘然降来,面对此 

情此景,白居易诗兴陡起,欣然命笔:“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 

欲雪,能饮一杯无?”友人点头颔首,相对畅饮。白诗中所说的“红泥小火 

炉”,即是唐代流行的一种陶制火锅。 

     到了清代,吃火锅,已成为上流社会普遍的嗜好。据说乾隆皇帝几次巡 

视江南,所到之处,火锅必备,引得南北两京食用火锅盛极一时。乾隆之后 

的嘉庆皇帝也是个“火锅迷”。在他登基那天,宫里摆了个“千叟宴”。宴 


… Page 7…

请位高权重的文武老臣。宴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还特地设置了1550多只火 

锅,开了个宴中之宴——火锅宴。 

    现在,火锅已从早期的铜制和陶制两种发展到铝制火锅、铝镀黄膜火锅, 

以及搪瓷火锅等多种,吃火锅的主要原料有牛、羊、猪、鸡等肉类和海参、 

大虾、海米、冰蟹等海味。 



                               钟表的由来 



    人们都认为瑞士是世界上制造钟表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其实不然。钟表 

的制造,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张衡结合观测天文而制造的天文钟, 

可说是世界钟表的鼻祖。 

     到了唐代,我国的制表技术又有了新发展。《新唐书·天文志》中记载 

了一行和尚与工匠梁令瓒制造“水运浑天仪”的实例:仪器旁立有两个木人, 

 “其一前置鼓以侯刻,至一刻则自击之;其一前置钟以候辰,至一辰亦自撞 

之”。这种以水力带动轮轴使木人自动报时的机械,比欧洲机械钟的发明至 

少要早600年。 

     17—19世纪初,我国的钟表制造技术更加完备,出现了专门从事钟表制 

造的作坊。当时的钟表手工业者已能造出多式样的自鸣钟、摆钟等。表盘由 

原来的一针、二针,发展到三针、四针,以计日、时、分、秒。 



                                锁的由来 



    远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锁。不过,最早的锁没有机关,它并不能 

把门锁锁住,只是做成老虎等凶恶动物的形状,想借以把小偷吓走,只好说 

是一种象征性的锁。据说鲁班是第一个给锁装上机关的人。从出土文物及文 

字记载所反映的情况看,古代的锁是靠两片板弹簧的弹力工作。直到现在, 

这种弹簧仍在应用。现代锁则是同现代工业一同兴起的。18世纪英国人发明 

了“焊钓锁”。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弹子锁,是美国人小尼鲁斯·耶鲁于1860 

年发明的。 



                                尺的由来 



    传说我国在夏代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再划分为10等份,每分定为 

一尺。据说“丈夫”一词就出典于此。汉代把100粒粟子排列的长度定为一 

尺,也有用大拇指和中指伸直的长度定为一尺的。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些量 

度方法都不运用了。于是,出现了用木板、骨片、竹片及金属板等制成的固 

定尺,但这些尺的尺度与我们现在的市尺长度是不相等的。由于科学技术的 

发展,世界各国交往的频繁,度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秤星的由来 



    相传16两的秤星,每一颗代表一颗星宿,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 

再加上福、禄、寿三星。在秤杆上嵌这16颗星时,其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 

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心地纯洁,不能昧着良心 (黑心)。倘若 


… Page 8…

短斤少两,少1两叫1“损福”,少2两叫“伤禄”,少3两时就要“折寿” 

了。 

     由此可见古人在发明秤时所费的苦心。这些秤星时时刻刻在告诫生意 

人:务必买卖公平,切莫短斤少两。 



                                熨斗的由来 



     熨斗是用以熨平衣服的金属器具。熨斗源于我国。公元8世纪时,熨斗 

已在我国出现。人们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待底部热得烫手了,再用来 

烫丝质衣服。那时熨斗像个长柄的小平底锅。约16世纪,荷兰裁缝使用空心 

的盒型大熨斗,把烧红的铁板从背后的门放入熨斗加热。18世纪最常用的是 

铁铸的实心熨斗,人们往往交替使用两个熨斗:一个熨衣服,一个放在炭火 

上加热。电熨斗源于美国,查德森把电能转为热能,研制成电熨斗。1932年, 

出现了可调温的电熨斗。1953年,喷雾蒸汽式电熨斗问世。 



                                招帚的由来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源于我国。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 

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 

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 

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发明)。由于使用中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 

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制成了耐用的扫帚。直至今日,这种扫帚仍 

在使用。 



                                蜡烛的由来 



     蜡烛,在我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了。当今,在电光源极为丰富的情况下, 

具有千年历史的蜡烛,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存在、发展着,这不能不说是一 

件趣事。据说,最早的蜡烛是由牛油作烛,就是用牛油作原料,以苇棍卷棉 

纸作蕊,制成牛油烛。后来,随着石蜡的发现,便开始以蜡作烛了。从那时 

起,石蜡代替了牛油,棉蕊代替了苇蕊时至今日,蜡烛仍是人们生活中必不 

可少的必需品。 



                                火柴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使用火柴的,过去都认为是 18世纪末的西欧人。其实早在 

10世纪的北宋初年,我国就有一种名为“引光奴”的引火物。据北宋学者陶 

谷《清异录·器具》篇载:“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杉条,染 

硫黄,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 

易名火寸。”明代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一书中亦有记载:“杭人削松木 

为小片,其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