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 >

第4节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第4节

小说: 世界中世纪宗教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11)逐渐统一了各部落。496年,克洛维皈依罗马教会,并下令全体 

士兵受洗入教,成为日尔曼各族中最早皈依罗马教会的民族。在罗马教 

会的支持下,克洛维进一步扩张势力,并与信奉基督教阿里乌派的日尔 

曼人进行战争。507—510年从西哥特人手中夺取大片土地,建立了墨洛 

温王朝。511年克洛维命令召开奥尔良宗教会议,会上制定的宗教法规被 

认为具有国家法律的性质。在克洛维的支持下,基督教很快成为墨洛维 

王朝的国教,克洛维死后,继任者继续扩张领土,积极推广罗马基督教, 

到6世纪中叶法兰克已成为西欧最强盛的国家。为使基督教成为统治的 

精神支柱,法兰克王国赋予教会大量特权。为此,549年召开的奥尔良宗 

教会议规定,法兰克国王有任命主教的权力,主教有权修改法官判决和 

处分犯有读职罪的法官,教会的产业永属教会并全部免税等。享有特权 

的教会势力日益膨胀,到7世纪初已成为法兰克王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 

量,取得了一系列权利,法兰克王国的法律实际上成为国家法与宗教法 

合一的产物。随着教会在统治集团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造成了教会与世 

俗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正是由此开始,孕育了以后长达几百年的“主教 

叙任权之争”或教权与皇权之争。 

     7世纪后期,墨洛温王朝衰败,加罗林王朝兴起后,继续展开传教活 

动,积极支持传教士向日尔曼和尼德兰传教。最著名的传教士有向尼德 

兰传教的威利布罗德(约657—739)和向日尔曼传教的卜尼法斯(680? 

—754)。卜尼法斯受到两任教皇格列高利二世和格列高利三世的赏识, 

被提升为大主教。他在德国的传教获得巨大成功,但在尼德兰的传教收 

效甚微。他毕生从事加强教会秩序和纪律的事业,提高了教皇权威,巩 

固了教会地位。他与查理、马太两位继承人的合作,为法兰克王国和教 

皇联盟铺平了道路。 

     在法兰克皈依基督教的影响下,信奉基督教异端阿里乌主义的其它 

 日尔曼部落,如勃艮第人、西哥特人、伦巴德人等,6世纪相继皈依了罗 

马教会,而汉达尔人和东哥特人的王国则被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消灭。 

另外,从9世纪开始,罗马教会在丹麦、挪威、瑞典等北欧地区,以及 

波希米亚 (捷克)、匈牙利、波兰等东南欧各地区也相继展开了传教活 

动,建立了教区和教会,使基督教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 

     基督教传教士在蛮族王国中的传教活动,使处于原始状态的蛮族人 

受到文化启蒙,逐步走向文明或成熟,也使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由 

浅入深地在蛮族中得到传播和接受,对以后西欧文化的继承和复苏产生 

了重要影响。因此,如果简单地认为这一时期是“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和“文化倒退”,甚至归咎于基督教会,是有失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而 

基督教在西欧地区得以传播,也有其社会基础。处于现实苦难中的群众 

需要宗教的虚幻解脱,统治阶级需要宗教做统治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自 

身也有困惑和苦难,也需要宗教信仰,这一切都使基督教的传播得以实 

现。当然,另一方面,基督教在中世纪的传播所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毋 

庸置疑的。 


… Page 14…

      (3)格列高利一世振兴西派教会的活动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大约经过一百年的时间,西派教会开始 

振作起来,而此时的东方拜占庭帝国却四面碰壁。于是,罗马教皇格列 

高利一世趁机开始了摆脱拜占庭帝国控制,振兴西派教会的活动。 

     格列高利一世 (约540~604)在教会史上被看做为首先将奥古斯丁 

的神学理论付诸实践的一位罗马教皇,与安布罗斯、奥古斯丁、哲罗姆 

齐名并列为拉丁教会博士。他出身于罗马一个基督徒参议员家庭,573 

年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二世任命为罗马执政官,第二年弃官退隐,进入 

圣安德烈修道院当修士,并捐献全部家产给修道院办慈善事业。579年作 

为教皇佩拉纠二世的使节出使君士坦丁堡,7年后回到罗马任圣安德烈修 

道院院长,590年被选为教皇,成为获得教皇职位的第一位修士。 

     此时的罗马正面临着伦巴德人的威胁,而查士丁尼皇帝对意大利的 

控制已经减弱,格列高利便成为抗击伦巴德人入侵的领袖。他领导罗马 

人或用武力与之对抗,或用金钱与之媾和,保卫了罗马城免遭沦陷。同 

时,他还与帝国钦使周旋,通过巨大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管理罗马的宗 

教、军事、政治、财政等大权,并逐渐扩大了管辖范围,成为当时意大 

利最有威望和权势的人。在此基础上,他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堡牧首具有 

 “普世性”,相反强调罗马教会的普世性,使东西派争夺基督教首席地 

位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了加强实力,格列高利一方面在经济上施展各种财政手段,牢牢 

掌握住罗马教会分布在各管辖地区的教产,大大增加收入,不仅维持了 

教界生活,而且供给罗马人民,加强罗马防务,举办各种慈善事业,为 

教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又整顿教会组织,推行修道院制度, 

严格教规,改革教会仪式和教堂音乐。他同法兰克国王签定友好条约, 

在国王支持下,改革教会弊端。596年遣修道士去不列颠传教,为罗马教 

会的发展建立了殊勋。 

     在神学思想上,格列高利主要从教会论角度阐述奥古斯丁主义,被 

认为是把奥古斯丁介绍给中世纪的人。不过,他比奥古斯丁更注重神迹、 

天使、魔鬼、炼狱等观念。他不象奥古斯丁那样强调“预成论”而是主 

张得救既靠上帝恩典或基督救赎,也要靠个人善功。主要的善功在于履 

行教会圣事。在这方面,教会有许多办法予以帮助,圣餐是最主要的一 

项。圣徒也有救助作用。没有成就善功而获得补赎的人,只有到“炼狱” 

接受洗炼。东派教会则认为灵魂在炼狱可以通过祈祷和献祭而得救。炼 

狱思想成为两派争执的主要问题之一。 

     格列高利是中世纪西派教会史上的“第一个重要的罗马教皇”,有 

 “中世纪教皇之父”的称号。他的一系列建树和工作使西派教会重新振 

兴起来,对以后西欧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西 

方教会的发展正是沿着他所指出的方向进行的。 



      (4)隐修主义与本尼狄克修道制度的建立 

     隐修主义或修道主义发源于早期基督徒的禁欲主义生活。据教会史 

记载,埃及的安东尼 (约250—356)是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创始人。大约 

315—320年间,埃及的帕科米乌(约292—346)不满意分散的修道生活, 


… Page 15…

于塔贝尼希创建了第一座基督教修道院,并建立了一套修院制度。安东 

尼的独居隐修和帕科米乌的集体隐修在埃及并存发展,并传到帝国其他 

地区。凯撒利亚主教巴西略 (329—379)继承了帕科米乌的传统,形成 

小亚细亚的隐修主义,建立了“巴西略修院制度”,对基督教东派教会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后东派教会的修院制度基本上是沿袭巴西略 

主教所规定的一套方针。 

     西派教会的修道主义是由东派教会的亚历山大里亚主教亚大纳西 

 (约239—373,又译阿塔纳修)传入的。由于哲罗姆、安布罗斯、奥古 

斯丁的榜样和提倡,到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独修和集体隐修二种隐修 

制度在整个西部地区确立起来。意大利维尔色里主教优西比乌 (?— 

371)最先在所辖教区内,要求神职人员过隐修生活,以后逐渐成为制度, 

改变了隐修主义原有的与东部一样的平信徒特色。 

     西部的隐修主义长期处于混乱状态,各隐修院都有独立规章,纪律 

松弛。西派教会的隐修士本尼狄克 (480—547)对此进行了一场重大改 

革。他于529年在卡西诺山上建立了本尼狄克修道院,形成了“本尼狄 

克修道制度”,对西派教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派教会的修院制度是以本尼狄克修道制 

度为样板的。本尼狄克制定了严厉的《本尼狄克会规》,禁欲、安贫、 

听命是其核心内容,救赎论是其神学理论基础。本尼狄克会规规定,修 

道院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教会据点,全体修士必须绝对服从修院院长, 

礼拜是修士的首要职责,劳动和读书也受到重视。要做修士必须经过一 

年修道生活的考验,一旦发了“绝色、绝财、绝意”的“三绝”誓愿, 

终身不得翻悔。本尼狄克会规为修道生活规定了72条准则,其修道制度 

比东派更为严格,它要求所有神职人员都须奉行禁欲、苦修、献身上帝, 

而东派教会只要求主教和主教人选严格过修道士的生活,这是东西修道 

制度的一个重要差别。 

     另外,约7世纪以前,与本尼狄克制度并存的还有一种注重神秘主 

义和苦行,不注重纪律的“凯尔特隐修主义”,其特点是实行修院院长 

世袭的氏族制组织形式,在不列颠盛极一时。后来罗马教会控制了不列 

颠,该修院也采取了本尼狄克制度。本尼狄克修道制度和修道院到查理 

曼时代,由于皇帝的支持,获得了普遍发展,其经济实力也相当雄厚, 

对于查理曼大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3。《赫诺肯提谕》和查士丁尼一世前后的东派教会 



      (1)《赫诺肯提谕》公案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和主教们起初还想着把 

罗马教会从“蛮族”和“异教徒”手中解救出来,但很快便开始实施统 

一教会,取得教会首席地位的战略计划。482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474 

—491在位)为了结束东派教会各派之间围绕451年查尔西顿公会议决议 

形成的分裂局面,并对西派教会采取压迫性攻势,发布了《赫诺肯提谕》, 

也称《合一谕》。《赫诺肯提谕》表面上尊重查尔西顿公会议决议,但 

实际上取消了基督“神人”二性说,对一性论派作了让步,这遭到西方 

教会的诅咒。484年罗马教皇斐理克斯二世 (483—492在位)指控《赫 


… Page 16…

诺肯提谕》的起草者,君士坦丁堡主教阿卡西乌为异端,予以“绝罚”, 

革除教籍,宣布断绝与东方教会的联系。对此,阿卡西乌坚决拒绝。从 

此,东西教会在36年间几乎断绝了任何往来。《赫诺肯提谕》公案被称 

为东西教会史上的第一次分裂,史称“阿卡西乌分裂”。 

     这次公案不仅使东罗马帝国皇帝压迫西方教会就范的目的遭到失 

败,而且使缓和东派教会纷争,特别是缓和一性论派的不满情绪的企图 

也未实现。亚美尼亚、埃及、叙利亚的一性论派教会无视《赫诺肯提谕》, 

继续反对查尔西顿公会议决议,在政治上也积极谋求摆脱东罗马帝国皇 

帝的控制,分裂倾向更加严重。(2)查士丁尼一世与东派教会的繁荣 

      《赫诺肯提谕》公案之后,东西两派的分裂局面持续了36年。51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一世 (518—527在位)继位后正式重申确认查 

尔西顿决议,宣告了两派分裂历史的结束。但这样虽缓和了东西方矛盾, 

却使君士坦丁堡与埃及、叙利亚教会的关系更加疏远。但尽管如此,东 

派教会在皇帝支持下,不仅得与罗马教会相对抗,取得了种种经济和宗 

教特权,而且得以在安定的环境中继续保持用希腊哲学研究神学理论的 

传统,从一定程度上成为希腊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同时也使皇帝对 

教会拥有无上权威的罗马帝国传统保持下来,这又进一步导致东西派之 

间的差异和裂痕日益增大。在帝国实力的支持下,东派教会积极开始了 

与西派较量、谋求基督教首席地位的兴盛时期。 

     527年查士了尼一世 (527—565在位)继位,开始了恢复罗马帝国 

的伟业。他在军事和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功,562年建立了对整个意大利 

的统治。在控制教会方面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