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

第21节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第21节

小说: 世界近代后期军事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69…

     中国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的结局,使其更加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侵 

吞的主要对象。1894年,在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带有浓 

厚军国主义色彩的日本,为从对外扩张中寻求摆脱国内危机的出路,对中国 

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因该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故通常把这次战 

争称作中日甲午战争。 



      (1)丰岛海战与中日宣战 

     早在明治政权成立之初,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个用武力征服朝鲜和中国 

的所谓“大陆政策”,其中特别是把进攻朝鲜作为实现这一政策的跳板。为 

此,日本在军事上进行了长期准备。1890年,日本发生经济危机,国内各种 

矛盾十分尖锐。为了摆脱困境,日本政府决计发动侵略战争,于是便进一步 

加速了战争准备的步伐。 

     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大规模农民武装起义,由于朝鲜同 

中国存在一种特殊的历史关系,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认 

为这是实现其“征韩侵华”目标的大好时机,竭力鼓动清廷出兵朝鲜,以便 

为自己出兵侵朝提供借口。6月,清政府派出2500名淮军,进驻朝鲜汉城南 

面的牙山县。早在清廷出兵之前,日本内阁即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作 

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并成立了作战指挥的最高机关大本营。自6月5日至 

13日,日军8000余人陆续在仁川登陆,迅速占领了从仁川到汉城一带的战 

略要地。日军剑拔弩张,其矛头显然指向清军。但清廷经管军事、外交工作 

的李鸿章不准备战守事宜却乞求俄、英、美、法等国出面调停;在碰壁后, 

又在同日本公使的谈判中要求中日双方同时从朝鲜撤军,遭到日本拒绝。7 

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王宫,成立了以大院君李罡应为首的傀儡政权,随 

即迫使其废除了同清政府缔结的一切条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清军。 

     1894年7月,清政府决定增派1。4万清军由陆路开往平壤;另调天津练 

军2000多人,雇用英国商船运截,由清舰“广乙”、“济远”号护送,从海 

路增援牙山。日军探知这一情况,决定突袭中国舰船。7月25日,“济远”、 

 “广乙”由牙山返舰回国,驶至牙山湾口附近的丰岛海域时,日军3艘快速 

巡洋舰突然向清舰开火,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由于日舰在吨位、炮火、速 

度、兵员等方面占绝对优势,战至最后,“广乙”全船覆没,“济远”败逃。 

与此同时,日舰猛烈轰击挂有英国国旗的商用运兵船。清军英勇抵抗,900 

余人死难。同日,日军还从汉城南下,偷袭牙山清军。清军战败,退往平壤。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向对方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2)五次主要战役 

     中日甲午战争从1894年7月开始,至次年4月结束,其间经历了5次主 

要战役: 

     ①平壤战役。平壤为朝鲜旧都。日本挑战战争后,决定立即以分进合击 

方针攻取平壤。当时,清军左宝贵、卫汝贵、马玉昆、丰升阿4部先后到达 

平壤,与自牙山败退的叶志超部会合,计有1。7万人,由叶志超统领。叶志 

超庸懦惧敌,不积极备战,各军将领均不服调度,因此在平壤保卫战中实际 

上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 

     9月初,日军1。5万人分4路向平壤前进,15日发起总攻。清军分路抗 


… Page 70…

击,战斗十分激烈。东路马玉昆所部奋勇杀敌,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城南卫 

汝贵部阻止了日军数次进攻。北路左宝贵部拼力抗击,日军占领附近山头, 

居高临下进行炮击,旋即占领制高点牡丹台。左宝贵不顾伤痛,登城指挥, 

不幸中炮战死,玄武门失守。叶志超见北门失守,惧怕万分,举白旗乞降, 

下令撤军,弃平壤仓皇北逃。清军在溃退中被日军伏击而死者近2000人,被 

俘500余人。随后,又失安州、义州等要地,于9月底撤回中国境内。 

     平壤保卫战失败,使援朝清军人心沮丧,士气低落,而日军则乘胜北上, 

把战火烧至鸭绿江边。 

     ②黄海海战。为掌握黄海的制海权,掩护日后向中国的进攻,日军在攻 

占平壤后,便寻机在海上聚歼北洋舰队。9月17日上午,北洋舰队提督丁汝 

昌率18艘舰只护送清军至鸭绿江大东沟后返航,忽然同日海军中将伊东佑亨 

所率的12艘军舰相遇,随即命令起锚迎敌。一场激烈的中日海军主力决战, 

便在大鹿岛西南的黄海上开始了。 

     日舰驶近后,依仗共船速快的优势,以“吉野号”为前锋,用环形阵势 

包围北洋军队,同时以炮火猛击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超勇”、“扬威” 

两舰中弹起火,失去战斗力。随后,旗舰“定远号”桅楼被击毁,丁汝昌受 

伤。在舰队指挥失灵的情况下,清军各舰猛烈攻击日舰。“定远”、“镇远” 

等舰击中“松岛”旗舰炮塔,断其号旗之杆。“定远”、“靖远”、“广甲”、 

 “来远”等舰密切协同,围攻日舰“比睿”、“赤城号”,将其重创,并击 

毙“赤城号”舰长坂元八郎太,两舰逃离战列。接着,日军以第一游击队置 

于北洋舰队正面,而本队则绕至背后,北洋舰队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但各 

舰仍士气振奋,不停地向日舰开炮。在激烈的战斗中,“致远”舰中弹较多, 

舰身倾斜下沉。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准备冲击“吉野”,与敌同归于 

尽。“吉野”慌忙逃避,并连连施放水雷。“致远”舰中雷沉没,邓世昌等 

人落水,随从带救生圈跳入海中救他,邓世昌因全船俱没,义不独生,仍自 

沉而亡。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经远”舰在4艘日舰的围攻下,依然沉 

着应战,最后被鱼雷击沉,管带林永升等全舰官兵战死。“济远”、“广甲” 

两舰贪生怕死,退出战斗。“镇远”、“定远”舰相互依恃,与敌激战,击 

中敌旗舰“松岛”和主力舰“吉野”。黄海海战进行了5个多小时,最后日 

本舰队先行败退,北洋舰队驶回旅顺。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损失5艘军舰,官兵伤亡千余人;日海军5舰受重 

伤,官兵亡600多人。此战日本虽未能聚歼北洋舰队,但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从而为下一步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登陆创造了条件。 

     ③辽东战役。日军攻占平壤、控制黄海制海权后,随即于1894年10月 

下旬分两路展开了向辽东半岛的进攻。其第一军采取“近而示之远”的战法, 

于24日以一部兵力在义州作渡江姿态,暗中则派精锐在九连城东北、位于朝 

鲜境内的水口镇徒涉渡江,绕攻虎山清军,从侧背攻击九连城。部署在鸭绿 

江一线的2。3万清军,除防守虎山的聂士成、马金叙部进行了顽强抵抗外, 

其余皆不战而逃。仅3日时间,日军即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鸭绿江防线。随后, 

连占安东 (今丹东)、凤凰城、长甸、海城等辽东重镇,向中国东北境内发 

展进攻。其目的在于牵制清军,掩护日第2军进行登陆作战,同时也为以后 

进行直隶平原决战夺取前进基地。 

     在日第1军发起鸭绿江战斗的同时,10月23日,陆军大将大山岩率第2 

军2。4万人,由14艘军舰护航,在辽东半岛东岸的花园口开始实施登陆作战。 


… Page 71…

清军在此地未曾设防,当后来得知日军登陆时,又没有采取任何应急措施, 

致使日军在未遇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登陆。11月6日,日军攻破金州,大 

连清军官兵闻讯溃散,次日日军即兵不血刃占领了大连。17日,日军向旅顺 

发起进攻。总兵徐邦道率残军主动迎战,重创日军,后因兵力薄弱,又无后 

援而战败。22日,各炮台相继失守,于是清政府经营10多年、耗费巨额资 

金修建的旅顺口,遂被日军占领。 

    ④威海战役。位于山东半岛北岸东部的威海卫,北与旅顺口隔海相对, 

西与烟台互为犄角,是控制渤海海峡、拱卫京畿门户的锁钥之一,也是北洋 

舰队的两大海军基地之一。黄海海战后,清军尚有15艘军舰、12艘鱼雷艇 

停泊在威海港。旅顺既克,攻下威海、消灭北洋海军即成为日军的目标。 

     1895年1月20日,日军出动2万人,一路佯攻登州,一路在荣城县成 

山头登陆,直插威海卫背后;同时以军舰和鱼雷艇封锁威海卫港口。1月22 

日,清廷致电李鸿章:“闻敌人载兵,皆系商船,而以兵船护之,若将定远 

等舰齐出冲击,必可毁其多船,断其退路。此亦救急之策,着李鸿章速筹度 

为要。”在当时情况下,清廷的这一决策应当说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举措, 

但李鸿章、丁汝昌没有积极出战,以致南帮和北帮炮台先后失陷,日本陆、 

海军遂将北洋海军包围。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严词拒 

绝日军的劝降,但他仍株守港内,不突围转移。从2月5日开始,日军一边 

用鱼雷艇潜入港内偷袭,一边用炮火轰击,“定远”、“威远”、“靖远” 

等舰先后被击沉,其余舰只弹药也将用尽。2月11日,丁汝昌见陆援和突围 

皆完全无望,便服毒自尽,以身殉国。14日,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员牛 

昶丙代表清军在投降条约上签字,将港内北洋舰队所剩全部舰只、炮台和军 

械弹药交给日军。北洋舰队至此全军覆没。 

    ⑤山海关外战役。在日军攻取旅顺、威海卫时,其突破鸭绿江防线的第 

1军在占领九连城、安东、大东沟、凤凰城后,又连陷岫岩、海城。12月底, 

日第2军又陷盖平。清政府见淮军在前线作战连连失利,遂于1894年12月 

28日任命湘军首脑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节制山海关内外各军。1895 

年1月,刘坤一率湘军出关。这时关外各路清军约有8万人,是中日开战以 

来出兵最多的一次,也是清政府主战派的最后一试。从1月17日至2月24 

日,清军数万人5次反攻海城,皆为日军所败。1895年2月底,日第1、第 

2军分别向鞍山、牛庄、营口进犯,3月2日攻下鞍山,4日进攻牛庄。清军 

士兵在将领弃军而逃、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自动与日军展开巷战,伤亡近2000 

人,被俘600余人,日军伤亡近400人。7日,日军转取营口,随即攻陷田 

庄台。自此,辽东、辽南地区皆为日军所占。26日,日军又占澎湖列岛。 



      (3)《马关条约》的签订 

     自日本不宣而战至1895年3月,战事仅进行了8个月,清军陆军主力和 

北洋海军即损失殆尽。面对军事上的一连串失利,并且行将危及京津的严重 

局面,清政府对战争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便转而求和。在美国的安排下,3 

月13日,李鸿章作为清廷的头等全权大臣,赴日本马关与日方全权大臣伊藤 

博文谈判。4月17日,与日本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承认日 

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银2亿两等。后因 

俄、德、法三国干预,日本政府被迫放弃了对辽东半岛的占领,由清政府用 

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被割让后,台湾人民在南澳镇总兵、黑旗军首领、 


… Page 72…

台南守将刘永福领导下,组织义军,与日军进行了激烈战斗,使日军在进占 

台湾过程中付出了重大代价。 



                       6。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瓜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在 

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改良主义的戊戌维新失败了,但是,1900年爆发的义和 

团运动却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肩负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使命。为了 

镇压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保护列强在华利益,当时几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 

出动了,由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悍然发动了 

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1)义和团的兴起和列强合谋侵华 

     19世纪末,世界列强乘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 

狂热,不几年即控制了南至广州湾、北到旅顺口的许多沿海战略要地。在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