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

第192节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第192节

小说: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39师(洪行)预2师(顾宝裕)战防炮、通信兵各1营    
    第71军钟彬    
    新28师(刘又军)第87师(张绍勋)第88师(胡家骥)    
    第200师(高吉人)及第5军炮兵营    
    第8军何绍周    
    荣誉第1师(汪玻)第82师(王伯勋)第103师(熊授春)    
    第93师(吕国铨)炮兵指挥部(重炮第7、第10团,迫击炮第2团)及工兵、通信部队    
    滇康缅特别游击区总指挥郑玻    
    支援部队:    
    美空军第14航空队(中型轰炸机2个中队,战斗机3个中队)陈纳德    
    注释:    
    〔1〕〔英〕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中译本,第4卷第162页。    
    〔2〕〔美〕巴巴拉?塔奇曼:《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商务印书馆1984年中译本,(下)第431页。    
    〔3〕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第58次会议(1943年1月16日)记录。原件藏美国国家档案馆。转引自陶文钊《中国战场,缅甸战役与盟军战略的转变》,载《抗日战争研究》1991年第2期。    
    〔4〕美英联合参谋长第59次会议(1943年1月17日)记录。引同〔3〕。    
    〔5〕梁敬镦:《史迪威事件》。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113—114页。    
    〔6〕同〔1〕,第172页。    
    〔7〕同〔5〕,第133、138页。    
    〔8〕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战争时期》。台北1981年版,第二编第394页。    
    〔9〕国民政府军委会军令部1943年12月28日存档的档案。原件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卷号17806号。    
    〔10〕《第54军滇西攻势作战战斗详报》四。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1〕〔日〕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日本原书房1970年版,第588页。    
    〔12〕国民政府国防部战史会档案,原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0—1442页。    
    〔1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缅甸作战》。中华书局1987年中译本,(下)第13页。    
    〔14〕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部:《中国驻印军缅北战役战斗纪要》(上)第9—10页。原件存重庆档案馆。    
    〔15〕同〔13〕,第14页。    
    〔16〕同〔13〕,第13页。    
    〔17〕同〔13〕,第39页。    
    〔18〕转引自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史政编译局《抗日战史》。台北1990年版,第9册第409页。    
    〔19〕同〔12〕,第1526—1527页。    
    〔20〕同〔12〕,第1504—1505页。    
    〔21〕同〔12〕,第1506页。    
    〔22〕宋希濂6月17日致远征军总部电。同〔12〕,第1513页。    
    〔23〕同〔12〕,第1513页。    
    〔24〕同〔13〕,第180、208页。    
    〔25〕同〔12〕,第1523—1524页。    
    〔26〕同〔2〕,第639页。    
    〔27〕同〔12〕,第1534页。    
    〔28〕同〔18〕,第467页。             
…   
134                                         
  第九部分:走向最后的胜利        
豫、湘、桂会战                      
…     
    一、 日军发动豫、湘、桂会战  
    的战略企图及兵力部署1943年是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转入战略反攻,但侵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基本上仍和占领武汉、广州后一样,其任务主要是“竭力维持占领地区内的治安,同时采取短暂的出击作战,以图击溃中国的野战军”,一直“未进行大规模的进攻作战”,〔1〕至当年晚秋常德会战时,依然是以武汉地区的第11军为战略机动兵团,对周边地区偶尔实施一次局部有限攻势,到达作战目标地后即返回原防,恢复攻势前的态势。但在常德会战时,日本南方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情况却是每况愈下,采取了退守“绝对国防圈”〔2〕的所谓新战略态势;而在中国战场方面,日军已开始丧失制空权,东海上的船只损失急剧增多。11月25日又突然发生在华美国飞机空袭台湾新竹的事件,使日本大本营感觉到美军在华空军不仅可以切断东海上的日军交通线,而且可以直接空袭日本本土。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大本营“根据新的形势,重新判断敌情,决定改变过去的作战方针,东面岛屿一线,尽力阻止美军进攻,西面打通和保住中国大陆,以确保南北交通线”。他们认为:由于“在太平洋受到美军的制压,所以无论如何也必须考虑确保西面的中国大陆和南方的联系。在海上正面万一发生问题,对在南方的50万军队,不能坐视不救”,于是决定“进行一场纵贯中国大陆南北、接连法属印度支那的大规模野战”。1944年1月24日,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向天皇的上奏说明了发动这场作战的战略企图:“摧毁中国西南要地的敌各飞机场,以保本土及中国东海的防护安全为其第一目的。打通大陆后,即使在海上与南方的交通被切断,也可经过大路运输南方的物资,以加强战斗力,为其第二目的……同时,作为附带的收获,可以取得攻占地区的钨矿等重要资源。”经天皇批准,大本营于当天就下达了“大陆命”921号作战命令,同时下达了《1号作战纲要》(“1号作战”指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    
    日本大本营下达命令后不久,太平洋战场日军形势更为恶化:美军摧毁了日军的马绍尔防线,已直接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的特鲁克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要冲。日本为挽救危局,撤换了陆、海军的两个总长,由陆相东条英机兼参谋总长,海相岛田兼军令部总长,并希望能迅速实施“1号作战”。日军“中国派遣军”经多次会议,几经修改后,于3月10日正式制定,并于12日向各军传达了《1号作战计划》。其“作战目的”是“击败敌军,占领并确保湘桂、粤汉及京汉铁路南部沿线的要冲,以摧毁敌空军之主要基地,制止敌军空袭帝国本土以及破坏海上交通等企图”。其“作战方针”是“派遣军于1944年春夏季节,先由华北,继由武汉地区及华南地区分别发动进攻,击溃敌军,尤其是中央军,并先后将黄河以南京汉铁路南部及湘桂、粤汉铁路沿线之要地,分别予以占领并确保之。其次,只要情况允许,于1945年1—2月份攻占南宁附近,将桂林至谅山通道打通并确保之。在进行作战时,应努力将京汉南部铁路及粤汉铁路修复。如情况允许,将湘桂铁路一并予以修复。”    
    1944年5月间,日军大本营为了弥补其兵力之不足,再次进行国内动员,征调新兵,相继编组了14个独立步兵旅团,接替各地区的守备任务,以便将各师团用于这次进攻作战;成立了8个野战补充队,随同作战师团,以备补充伤亡;并将原准备调往南方作战的第3、第13、第22师团仍留中国战场。这时在华(不包括东北)航空兵仅有第3飞行师团。为增强空中作战力量,于2月10日将第3飞行师团改组为第5航空军,从关东军调来7个飞行战队。总计共12个战队又3个中队。与中国当时的空军(包括驻华的美国空军)相比,仍处于绝对劣势。    
    日本“中国派遣军”《1号作战计划》中的作战指导要领,对平汉路南部作战预定使用第12军及第1、第11、第13军各一部,约6个师团的兵力,于1944年4月下旬开始进攻。湘、桂作战预定使用第11军及第23、第13军各一部,约13个师团的兵力,分三期实施:4月下旬开始第一期作战(长沙、衡阳),6月初开始第二期作战(桂林、柳州),10月前后开始第三期作战(湘粤赣边区)。最后大致在1945年1、2月间攻占南宁,与南方军驻法属印度支那的第21师团配合,打通至谅山的陆路联络线。    
    二、 豫 中 会 战    
    (一) 战前一般情况及双方的作战指导    
    日“中国派遣军”《1号作战计划》中对京汉路南段作战的作战指导的主要内容为:    
    “1. 华北方面军大致于4月上旬以前,进行新建部队的组织及警备交替,命作战所需兵团在驻地附近集结,进行训练。2. 与此同时要修复霸王城附近黄河铁桥。3、 4月中旬,命第12军主力集中于新乡南方地区,一部集中于开封西面黄河左(北)岸地区,完成作战准备。4. 第12军大致于4月下旬发动攻势,击溃敌军后,进入郾城附近,做好向洛阳方面作战的准备,同时以一部兵力进攻信阳,配合第11军的部队打通通往武汉地区的陆地连络线。5. 12军主力迅速由郾城向右迂回,突入洛阳方面,击溃敌第一战区部队。6. 华北方面军在发动本作战前,令第1军向西佯动,并于作战开始后,命第1军一部及时由垣曲附近渡过黄河,切断陇海路,支援第12军主力作战。7. 第11军大致于5月上旬,以一部兵力由信阳附近向确山附近采取攻势,支援华北方面军作战。8. 第13军于4月底前后,以一部兵力在阜阳附近作战,牵制敌人,使华北方面军作战顺利进行。9. 由关东军调用的第27师团,先在黄河左岸待命,随着本作战的进展,经陆路向武汉地区推进。10. 作战完成后,华北方面军应即派遣第37师团和战车第3师团各约半数,经陆路开往武汉地区,划归第11军指挥。11. 作战完成后,华北方面军大致将洛阳、临汝、舞阳及泌阳东方一线作为对敌第一线,确保京汉铁路南部沿线要地。12. 用于确保新占领地区的兵力,预定为第62、110师团,坦克第3师团(欠一半),独立混成第7旅团。13. 华北方面随着作战的进展,应抓住时机在郑州、洛阳、郾城附近建设飞机场,同时迅速修复京汉铁路南段。”    
    日“华北方面军”根据派遣军的作战计划,经研究后准备以现有兵力的一半投入这次作战。预定步兵至少为65个大队。主要作战由第12军的第62、第110师团及机动力强的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担任。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突破正面中国守军的阵地,将主力集结于黄河南岸,随后佯作沿京汉线南下,至郾城附近时,主力朝西方向右迂回,围歼第一战区部队,特别是汤恩伯军。作战目标为洛阳。根据情况,也可能在许昌附近向右迂回。在此期间,以部分兵力打通京汉线,与武汉连接起来。    
    日军第12军接到担任主攻的任务后,对方面军由正面突破守军阵地的设想不同意,认为黄河铁桥正面及霸王城(原京汉铁路黄河大铁桥南桥头西侧)桥头堡以南的防守力量必然较强,不易攻占,而且伤亡较大,并延误时间。因而决定先由在中牟地区的部队渡过新黄河(即黄泛区,原贾鲁河河床)西进,进攻郑州、密县、新郑地区,进至防守黄河铁桥两侧守军的背后,尔后再令霸王城地区的部队发起进攻。这样形成前后夹击,易于突破守军防线。经反复研究后,制定出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方针    
    军于4月20日左右,以主力自黄河河畔平汉路沿线地区,以一部自开封西南方正面发动攻击,击溃第一战区为主的敌人后,占领平汉路南段沿线之要地。    
    第二指导要领    
    1. 军以第37师团、独立混成第7旅团,集结于开封及其东方地区;第110、62师团,集结于黄河郑州铁桥北岸两侧地区;独立步兵第9旅团集结于汲县附近;为欺骗敌人,第27师团集结于新乡以西之博爱、沁阳地区,战车第3师团在汲县及其以北地区集结;骑兵第4旅团在商丘现警备地区进行战备。    
    2. 作战开始前,第27师团在黄河以北之孟津,骑兵第4旅团主力在霸王城与开封间之黄河北岸分别进行牵制性佯动,并适时推进军主力,准备对霸王城及中牟正面敌阵地实施攻击。    
    3. 第37师团指挥独立混成第7旅团,于4月18日拂晓,在中牟正面渡过新黄河,向郑州及其以南地区突进;军主力第62、110师团,独立步兵第9旅团,突破霸王城正面敌军阵地,迅速向以南之郑州、汜水、密县、郭店、新郑等要地推进,将敌军捕歼于郑州平原。为使霸王城正面敌军阵地能在作战一开始时就遭到沉重打击及被突破,战车第3师团应以一部协同。军主力预定4月20日拂晓开始进攻。进攻开始前先占领鸿沟以西汉王城附近高地。    
    4. 军主力到达郑州附近时,战车第3师团、骑兵第4旅团即应迅速向黄河以南开进;军主力继续击溃所在地区之敌,直趋郾城,准备向西回旋,同时以一部迅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