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作者:杨会军-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通往历史的线索
·第一部分战争的策源地
·第一部分“黑衫党”进军罗马
·第一部分来自奥地利的上等兵
·第一部分以邻为壑的绥靖政策
·第一部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一部分闪击波兰,大战爆发
·第一部分奇怪的战争
·第一部分荷兰、比利时陷落
·第一部分敦克尔克撤退
·第二部分法国投降
·第二部分沙漠之狐
·第二部分美国的卷入
·第二部分苏德战争爆发
·第二部分列宁格勒保卫战
·第二部分莫斯科会战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1)
·第二部分斯大林格勒战役(2)
·第二部分库尔斯克会战
·第二部分反法西斯同盟
·第三部分卡萨布兰卡会议
·第三部分德黑兰会议
·第三部分阿登战役
·第三部分苏军大反攻
·第三部分雅尔塔会议
·第三部分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第三部分纳粹屠刀下的犹太人
·第三部分邪恶的“樱会”
·第三部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第三部分西安事变
·第四部分中国正面战场(1)
·第四部分中国正面战场(2)
·第四部分中国敌后战场
·第四部分日本偷袭珍珠港
·第四部分开罗宣言
·第四部分决战太平洋
·第四部分波茨坦会议
·第四部分原子弹爆炸
·第四部分苏联出兵东北
·第四部分日本投降
·第四部分沉痛的盘点
第一部分通往历史的线索
历史是一条浩荡的长河,不论是清流还是祸水,总是自有源头。追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源头,你首先发现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初叶,西方各主要强国伴随着工业革命而迅速崛起,为了争夺更多的势力范围来壮大自己,争先恐后地对外扩张,公然欺凌弱小,瓜分殖民地。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率先对塞尔维亚展开吞并之战。随后,德国、俄国、法国、英国等30多个国家和大约15亿人口相继卷入战乱。这场为贪婪所驱使的混战打了4年零3个月,伤亡3600多万人,最终以英国、法国等协约国的胜利和德国、奥匈帝国 等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
1919年1月,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单方面制定并迫使战败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根据条约,德国交出了1/8的国土、1/10的人口和30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殖民地,承担1320亿金马克的战争赔款;同时,废除德国普遍兵役制,解散德军总参谋部,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超过1。5万人,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艘,不准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许建立空军,不许建立军校,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坦克和重炮等进攻性武器,拆除德国西线军事工事,莱茵一带划为非军事区。
这个条约,正如列宁所说:“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他们把德、奥抢劫一空,弄得四分五裂。剥夺了这两个国家的全部生活资料,使孩子们挨饿,甚至饿死。”《凡尔赛和约》满足了英国、法国等国的贪欲,却在德国引起了愤怒,被视为“耻辱和约”,在德国人心中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对此,法国元帅福煦在签订和约时就已经清楚地预见到了:“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另外,因为分赃不均,战胜国之间也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战争期间,英国、法国和俄国为了拉拢意大利参战,曾经许诺战后共同瓜分战败国。但是,根据《凡尔赛和约》,英国独得140万平方公里的新殖民地,法国得到13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意大利却只分到了10万平方公里的贫瘠土地。意大利因此认为英国、法国背信弃义,怀恨在心。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加剧。为了抑制日本的扩张,1921年11月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中国在华盛顿召开了九国会议。会议缔结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迫使日本将山东的权益和胶济铁路归还中国,撤出日本军队。日本认为自己受到了压制,因而对美国等西方列强心怀仇恨,为日后的太平洋战争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就是沙皇俄国的垮台和苏维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得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在西方列强争夺霸权和私利的矛盾之外,世界上又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对抗。在苏联的影响下,许多国家都成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严重地动摇和威胁着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这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对抗,使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危机四伏,更加动荡不安。一切有利于战争的因素和势力都在肆无忌惮地疯长,酝酿着规模空前的风暴和更大的灾难。
精彩旁白:自从野兽不再对人类生活构成危险后,暴力的使用就转向了人类自己,成为解决重大争端的一个主要手段,人类历史上因而充满了战争。——B•;艾伦莱希著《血的仪式》
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作为当代人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群野兽,他们彼此斗来斗去,相互撕咬,已经到了不能控制自己的地步。”——《列宁全集》第29卷
第一部分战争的策源地
在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200万德国人死于前线,150万德国人伤残,将近100万德国人死于饥饿和瘟疫。1918年10月1日,德国元帅鲁登道夫向高级军官坦言:“最高统帅部和德国军队已经完了。战争已经无法取胜,彻底的失败即将到来。”
但是,面临崩溃的德国统帅部却不肯承担失败的责任,依然于10月25日命令基尔港的舰队出海攻击英军,提出要么是“辉煌的胜利”,要么是“光荣的沉没”,而结果是8万水兵的武装起义,随即爆发席卷德国的“11月革命”,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逃亡荷兰,霍亨索伦王朝倒台,帝制被废除,“德意志共和国”宣告成立。
战争削弱了德国的实力,但是,德国依旧是一个6000万人口的欧洲大国,绝大部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仍然完整无损。而且,《凡尔赛和约》的负担和苦难主要落在了德国人民的头上,战争的罪魁并未受到追究,威廉二世逍遥法外,德军元帅保罗•;冯•;兴登堡后来还当上了德国总统,德国军官团也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从战争结束之日起,军国主义势力就开始积极谋划东山再起,伺机发动复仇战争。
在战胜国方面,法国、英国和美国对待德国问题各怀鬼胎,立场并不一致。法国对它的宿敌德国抱有复仇和恐惧心理,千方百计想把德国置之死地。一再逼迫德国履行《凡尔赛和约》、交付巨额赔款,以此削弱德国,增强法国的实力,保持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而英国却一如既往要对欧洲大陆玩弄均衡策略,不愿意过分削弱德国,也不愿意法国强大,宁愿在德法对抗中坐收渔人之利。
美国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暴发户,利用欧洲战争大做军火生意,从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20多个国家的债主,一跃而成世界经济巨人。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踌躇满志地说:“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美国并不关心法国和英国能否拿到德国的赔款,它担心如果德国破产了,等于扼死了“产金蛋的鸡”,不仅会丧失美国在欧洲的巨额债务,还会丧失牵制英国和法国的一支力量。
德国于是利用法国、英国和美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掀起废除《凡尔赛和约》的运动,消极抵制战争赔款。1923年1月,法国伙同比利时出兵占领了德国的鲁尔区,武力逼债。对此,英国和美国采取了反对态度,贷款支持德国工矿企业停产罢工。结果,法国只能靠自己采挖煤炭,同时还要为军事占领支付巨额军费,得不偿失。
1924年7月,美国、英国利用法国占领鲁尔的失败,得到了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主动权,推出了扶持德国恢复经济的“道威斯计划”。此后,美元和英镑源源不断地流入德国,到1932年投入德国的外资达318亿马克之多。德国利用这些外资支付赔款、偿还贷款之后,还富余125亿多马克,工业技术和设备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到1929年时,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1929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德国借口无力偿付协约国的债务,要求修改道威斯计划。此时,美国对德国工业的投资累计已达600亿马克,为了确保自己的投资收益,美国便尽力支持德国的要求。1929年6月,由美国银行家杨格操纵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制定了新的赔款计划,史称“杨格计划”。德国赔款总额削减为1139亿马克,分59年付清,一切清算事宜均由美国主持的国际清算银行经手;同时,撤销了协约国对德国财政经济的监督。该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德国的经济自主地位。
两年后,德国又借口经济困难,要求延期支付赔款。于是,同样是为了保障美国投资的安全,美国总统胡佛在1931年6月向有关各国提出了缓债一年的所谓“胡佛缓债令”。1932年,在美国压力下,洛桑会议又通过了停止向德国索要赔款的决议。
德国实力的恢复引起了法国的不安,欧洲的形势有了新的变化。1925年10月,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在瑞士小城罗加诺举行了“巩固欧洲和平”的会议。通过了“罗加诺公约”,规定德国、法国、比利时相互保证不破坏彼此之间的边境现状,但是,对于德国与其东邻波兰、捷克之间的边境则不予保证。该公约在法律上抬高了德国的地位,承认德国作为大国重新登上世界政治舞台。而作为战胜国的法国,却需要依赖别国的保证才能维护边境的安全。同时,公约没有规定德国对其东部边境的义务,实质上是鼓励德国向东部扩张。
1926年9月,国联又接纳德国加入,并给与常任理事国席位。德国在政治上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战前的各种殖民主义组织和军国主义势力又重新复活了,数千名身穿便衣的原总参谋部军官们云集柏林,开展系统的战争研究,谋划重整军备,秘密扩建海军、组建空军,在各地私设武器仓库,重建军事工业,逐步形成生产新式武器的巨大潜力。
当英国、美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还陶醉于它们的均衡政策的时候,欧洲的均势已经向着有利于德国的方向逆转。心怀仇恨、野心勃勃的德国已经羽翼渐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万事俱备,只等希特勒出来兴风作浪,为祸世界了。
精彩旁白:英国驻德国大使阿拜隆的日记生动地记述了英国、美国竭力扶持德国的心理原因:“如果西方各盟国继续对德国进行恫吓并在德国身上施加压力的话,那么,德国除掉与俄国结盟以外,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如果这种结盟果真发生的话,那对欧洲文明的危险就惨到极点了。”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部分“黑衫党”进军罗马
有时候,邻居多了真的不是好事。当法国还在为北部的邻居磨刀霍霍而心神不宁的时候,南面的邻居意大利却已经在不经意间变成了舞刀弄枪的法西斯国家。
意大利是现代法西斯专政的先驱。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1919年3月,意大利一位铁匠的儿子本尼托•;墨索里尼(1883~1945)就在米兰组建了第一个打手队伍——“战斗法西斯”组织,自命为维持公共秩序的力量。成员一律身穿黑衫,因此被称为“黑衫党”。
1921年11月,墨索里尼又组建了正式的法西斯党,并建立了法西斯外围组织“国民工会”,日益猖狂地进行“有组织的恐怖活动”。为了广泛招揽党徒,墨索里尼大肆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还制定了党旗和党徽——一束棒子。这种棒子原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的标志,墨索里尼以此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一束棒子捆在一起,中间捆着一柄斧头,棒子象征人民,斧头象征领袖,意思是人民要绝对服从他们勇武的领袖。同时,这标志也象征意大利古代的光荣。法西斯党还规定必须行罗马式敬礼,高唱青年进行曲。墨索里尼用“信任、顺从和斗争!”的口号,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极度困难,政局动荡不安。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宣传得到了军界、工业家和中产阶级的拥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