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刘太医系列:是药三分毒 作者:刘弘章刘浡 >

第19节

刘太医系列:是药三分毒 作者:刘弘章刘浡-第1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基础上再看疗效。用药理念的不同,是近年来类似事件多发的根源之一。以前国内对于重金属的控制做得不是很好,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在一些新药的评审上尤其如此。但是我们的中医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果突然实施全面控制,我们很多传统名药甚至会面临灭绝的困境。中药的重金属控制必须逐步进行。但我们的立场不会因国外标准的不断提高而改变。
  你看,在明朝已被确定的毒药,至今还被有些人奉为传统。可笑!可笑!有人说,人家吵嘴架,你笑什么?我哪里是笑啊,我是想哭。
  ①“复方芦荟丸”是明朝的药物,主要成分是芦荟和朱砂。出自明朝名医缪希雍,字仲淳的《神农本草经疏》。此书初刻于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是仅次于《本草纲目》的一部临床用药专著。“复方芦荟丸”的用法如下:若大便不通,取臭芦荟七钱研细,朱砂水飞五钱,滴好酒和丸,每服三钱,酒吞。也就是说,每次口服四克朱砂。
  ②朱砂在明朝的时候已被太医院列为慢毒药,因此“复方芦荟丸”应当属于民间药物。
  ③明朝太医院的标准非常严格,绝对不准使用毒药,而不是只要死不了人,就可以使用。
  ④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不允许使用朱砂是对的。
  ⑤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说,朱砂在古代的用量大得惊人,现代中医药学中虽还会使用,但是用量已经控制得很小了,这是不对的。
  ⑥内地厂家说,“复方芦荟胶囊”如今已生产销售了20余年,累计生产约2亿盒,约有1亿患者服用过。至今还没有一例因使用该药品,而对人体造成毒害的例子出现。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原因不明”的肾病患者太多了。
  ⑦国家药典委员说,中国有不少中药都有一些毒副作用,在疗效显著的情况下,这些毒副作用有时是被忽略掉的。错了,太医院的中药不允许出现毒副作用。
  ⑧国家药典委员还说,我们的着重点在于疗效;国外恰恰相反,他们首先看药物含哪些成分,这些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在这个基础上再看疗效。用药理念的不同,是近年来类似事件多发的根源之一。错了,古代太医用了毒药,就会以弑君之罪被杀头,而不管有无疗效。
  ⑨国家药典委员又说,我们的中医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果突然实施全面控制,我们很多传统名药甚至会面临灭绝的困境。错了,让有毒药物灭绝,对于中国是有好处的。
  ⑩国家药典委员接着说,我们的立场不会因国外标准的不断提高而改变。我就纳闷,这明朝的缪希雍又不是他们的祖宗,为什么这么护着缪希雍呢?看我们家的刘纯是六亲不认的。他既不承认什么陈师文、张机、朱震亨、李杲、钱乙、危亦林、严用和、张元素的权威,也不承认自己祖宗的权威。
  因此我们如果把老百姓当成皇帝,那么就不会生产毒药。
  书本处方有漏洞,莫把废方当传统 第8章 华人的书呆子太多了 据说,我们华人是最关心小孩子学习的人;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居住,都要鼓励小孩子认真学习。倘若小孩子不肯背书、考个劣等,那么父母亲就会灰心丧气,认为这是家门不幸。因此他们往往采取威胁利诱的方法,让小孩子就范。其实不然,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因为小孩子上学不可能学到真本事,而只是学了一些道理。道理明白了,就不必死记硬背一些条文。最要求死记硬背的学校是中医大学。这些学生真是太辛苦了,他们要背厚厚的医古文,要背几百条的《伤寒论》,要背几千条的《辩证施治》。但是他们毕业之后,却是失业。因为哪个医院也不用书呆子。据说,中国人才面临书呆子化。什么叫书呆子?就是迷信书本。目前中国几乎已经普及了初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才总量为6653。19万,大学入学率高达到17%。2005年大学毕业人数280万,是20年前的8。9倍。但是,中国的教育却面临着书呆子化问题。这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学历书呆子化。中国存在严重的滥发文凭现象,而很多人就业之后再拿学历也过于简单。
  ②职称书呆子化。由于职称评审制度不完善,管理过松或评审过宽,使得许多职称存在水分。
  ③论文书呆子化。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发表论文的平均被引用率排在全世界120位之后。
  ④科研成果书呆子化。大量的科研成果没有真正的实用价值。
  ⑤专利书呆子化。
  其实,评价人才关键看能力、贡献和业绩,而中国仍然更多地看重学历、资历和职称。这就造成了大家都追着去争抢文凭,而忽视了真正提高自身素质。这种人才书呆子化导致了:
  ①书呆子当了官员,就迷信国家发布的法规是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更是不能修改的。
  ②书呆子当了教师,就迷信教科书是绝对正确的,是不能修改的。
  ③书呆子当了工程师,就迷信过去的数据是绝对正确的,是不能再变动的。
  ④书呆子当了研究人员,就迷信外国的试验是完美无缺的,追试只是走过场。
  ⑤书呆子当了白领,就迷信上司的决定是英明的,是必须执行的。
  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中说:“读尽医书无良药,只因秘方有家庙。”自古以来,许多医生把书本当成了圣旨。然而书本不是圣旨,它只是讲了一些治病的原理。因为书本里没有治病的秘方。秘方属于知识产权,是极其保密的,因此被称为秘方。不仅医学如此,各行各业也是一样。因此我们通过书本,只能学习到一些过时的陈旧的被淘汰的技术。
  总之,我们不要认为书里自有黄金屋,书里自有颜如玉。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基本原理,一切要*我们的思考,一切要*我们的实践。否则,书呆子犯的错误,要比文盲严重。这就是许多有成就的人,不是大博士的原因。
      刘氏箴言
      图书目录千万条,故纸堆里莫细找;
      明白事理去思考,才知秘方自己造。
  第1章 要有铁的纪律 第2章 制药室要绝对干净 第3章 采购优质药材 第4章 使用秘方药物 第5章 使用秘方药物(2) 第6章 用长流水刷洗 第7章 配制成药要浓缩 第8章 药不亲尝不发 配制成药有规则;祖传工艺不改革 第1章 要有铁的纪律 话说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中说:“药者兵也,兵乃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也就是说,虽然药物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得用药。为此,刘纯与医官们在制定了三分治的处方之后,又制定了配制成药的规则。有人说,配制成药有什么规则啊,把处方药材一粉碎不就行了吗?错了,配制成药的工艺过程十分重要,否则只拿着处方是没用的。是啊,许多书本上的处方都明白地写着用什么药材、多大剂量,然后一粉碎就行了。然而如此粗糙的工艺过程,只是民间配法。
  我国有一本书叫《中药制剂手册》,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收集了555种中成药的配制工艺。例如:配制六味地黄丸,可用熟地八两、泽泻三两、山萸肉四两、丹皮三两、山药四两、茯苓三两,然后轧成细粉,加炼蜜成丸,分坨、搓条、制丸。又如:配制补中益气丸,可用黄芪一两、党参三钱、甘草五钱、白术三钱、当归三钱、陈皮三钱、柴胡三钱、升麻三钱,然后轧成细粉,加炼蜜成丸,分坨、搓条、制丸。再如:配制归脾丸,可用党参一两、黄芪一两、白术一两、炙甘草五钱、当归一两、茯神一两、酸枣仁一两、龙眼肉一两、远志一两、木香一两,然后轧成细粉,加炼蜜成丸,分坨、搓条、制丸。
  有人说,既然如此简单,那我就去药铺买点儿药材,让药铺替我粉碎,配成大丸子不就行了吗,何必去买中成药呢,那还要中药厂干什么呢?是的,每个人都可以按照书本,配制出民间中成药!许多中药厂确实没必要存在,因为中药厂配制的中成药,既不让人放心,又十分昂贵。但是一般人很难按照三分治的处方,去配制出成药!这是因为配制成药的工艺过程十分严格。
  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中说:“配制宫药,必用死士,喻之以理,过失者罚跪,犯规者掌嘴,抗命者杖击,败家者埋杀之。”也就是说,配制成药,必须使用忠心耿耿的人,要让他们明白道理;如果他们犯了小错误,那么就给予罚跪的惩罚,如果他们犯了大错误,那么就给予打嘴巴的惩罚,如果他们不服从指挥,那么就给予打板子的惩罚,如果他们败坏家族的声誉,那么就把他活埋了。有人说,这哪儿是药行啊,纯粹是监狱!是的,古人办事非常认真,这可不是说着玩的。我在第一本书里就讲过,刘纯的第20代承袭人刘允生,在康熙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78年,因为制造了假的控岩散,而被清朝太医院发现。但是太医院知道刘家的规矩很严格,因此静观刘家怎么处理。但是当太医院知道刘家的监察令们,竟然把刘允生捆到北京大兴县南苑的乱坟岗子活埋了,他们无不感到震惊。什么叫监察令?在爷爷指定一个孙子担任承袭人之后,为了监督承袭人,爷爷也指定承袭人的三个父辈组成了监察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就叫做监察令。也就是说,承袭人并不是无人管理。我们刘氏家族大约有一万多人,绝大多数人定居在海外,我们之所以不松散,就是因为我们刘家有铁一样的严格纪律。有了严格的纪律,我们之间才能互相帮助,才能携手前进。否则,如果我们刘家是一盘散沙,那么就很容易被外界个个击败。
  有人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怎么还采取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模式?错了,管理模式与时代没关系。在中国,凡是企业搞得好的地方,几乎都有铁一样的严格纪律,甚至有些企业是准军事化。在国外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许多企业的管理太松散,因为领导下达的命令,下边当成耳旁风;下边乱哄哄,领导干着急。 有人说,你挨过惩罚吗?是的,我挨过掌嘴的惩罚。但是我不敢违抗祖训,因为我怕被打得半死。有人说,现在你们刘家药行还是这么管理吗?是的,不仅刘家药行,就是纽约刘家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如此。他们有时给我发电子邮件,告知谁嫖娼、谁酗酒、谁懒惰,应当掌嘴八十;然后我就发传真,命令立即执行,当然我必须盖上承袭人的印章。
  有人说,这么管理的效果好吗?托您的福,如此家长式的管理,使得职工内部没有鸡毛蒜皮的烦恼事,大家都怕挨打。有人说,我可受不了,我辞职不干啦。其实,你舍不得辞职,因为你舍不得很高的工资待遇。也就是说,我给职工两个选择,一个是严惩不贷,另一个是很高的工资待遇。你要哪一个?至于做思想工作,那是隔靴搔痒,我管医院不搞这一套。我在甘肃省水电工程局医院的时候,给职工发年度奖金,一发就是上千元。那是什么时候?那时候的职工平均工资每月才60元,你说我发的年度奖金高不高?但是你犯错误了,我就把你送去劳教,你说我厉害不厉害?为什么把人送去劳教?因为他身为抢救室大夫,竟然累了睡大觉,结果让病人死在候诊室里。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个大夫是吃奶的孩子?做个自我批评就行了?天理不饶!必须让他到石膏矿砸石膏去。谁说情也不行!不然,我就不当院长。结果局保卫处把他送到公安局,判处了两年的劳教。以后,我院四百多人,谁也不敢怠慢病人,包括扫地的勤杂工。也就是说,没有严格的纪律,就没有过硬的队伍;没有过硬的队伍,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有人说,目前中国已经没有这样的家族了。错了,目前中国的台湾,有很多类似我们这样的家族,他们依然保持这种铁的纪律,从而使得企业永不衰败。不过,许多内地人已经不习惯这种管理模式了。据说,内地有一个台资企业老板,当他发现一个车间出现许多次品之后,就命令全体员工罚跪。于是员工纷纷告状,说台湾老板污辱员工人格。错了,按照规矩,台湾老板要命令台湾员工掌嘴;而让内地员工罚跪,那已经是很客气了。
  也正是因为内地的许多企业管理松散,因此其产品的质量不可信。不过,严格管理不是领导者作威作福,因为职工自有蔫对抗的方法。据说,职工可以多出次品、故意浪费原料、故意浪费自来水、故意浪费电,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迫使单位大规模亏损而倒闭。
  配制成药有规则;祖传工艺不改革 第2章 制药室要绝对干净 刘纯在《药治通法补遗》中说:“宫药坊内,务必无邪。”许多人认为,只有现代的制药室才是干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