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字大致等於〃於〃,但是上古〃于〃〃於〃不同音。《尚书》《诗经》一般用〃于〃,《论语》除引《尚书》而外,通例不用〃于〃,《孟子》大多数用〃於〃,这可能跟时代或作者编者的方言有关。也有一些古书是〃于〃〃於〃并用的,如《左传》。在这些书里,〃于〃〃於〃是有大致的分工的:如果所介的是地名,一般用〃于〃不用〃於〃;如果在被动句或描写句里,一般用〃於〃不用〃于〃。很少例外。
〃乎〃字也可以当〃於〃字用。例如:
浴乎沂,风乎舞雩。(论语·先进)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
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先进)
异乎三子者之撰。(论语·先进)
或问乎曾西曰。(孟子·公孙丑上)
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孟子·公孙丑上)但是,〃乎〃字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代替〃於〃字的。比如(甲)被动句通常不用〃乎〃字(〃东败於齐〃不说〃东败乎齐〃);(乙)〃对於〃的意义不用〃乎〃字(〃始吾於人也〃不说〃始吾乎人也〃)。相反地,有一种特殊情况却只用〃乎〃不用〃於〃:〃恶乎〃的意义是〃於何〃(词序不同),不能说成〃恶於〃。在上古时代,一般也不用〃於何〃。例如: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论语·里仁)
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诸〃字等于说〃之於〃,它是〃之〃〃於〃二字的合音。例如:
杀之,寘诸畚。(左传宣公二年)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访之於蹇叔;向蹇叔谘询此事。)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书之於绅;把它写在衣带上。)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孟子·梁惠王上)
后代有人把〃诸於〃二字连用,那是谬误的仿古,因为〃诸〃字已经代表〃之於〃,自然不能再加〃於〃字了。
(3)为
介词〃为〃字读wèi,略等于现代的〃给〃〃替〃或〃因为〃。例如: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左传隐公元年)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学而)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先进)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孟子·梁惠王上)
介词〃为〃字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如:
君子不能为谋也。(礼记·檀弓下)
每至於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4)之
介词〃之〃字的用法是放在定语和名词之间,把定语介绍给名词,有的略等於现代汉语的〃的〃。例如: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梁惠王上)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庄子·养生主)
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荀子·劝学)
〃之〃字还有一种用法最值得注意,那就是把它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谓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就是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意思上不完整,如果不依赖一定的上下文,就不能独立存在。细分起来,有两种情况:
第一,在一个分句的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表示语意未完,让听者或读者等待下文。例如: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
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傅〃同附。)单说〃父母爱子〃,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句子,现在在主语〃父母〃和谓语〃爱子〃之间用一个〃之〃字,说成〃父母之爱子〃,这就在形式上词组化了,不能认为有独立性了;在意思上也显得话还没有说完,听者或读者必然等待下文〃则为之计深远〃。其余两个例子,也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在表示时间修饰的分句里,最容易见到这种〃之〃字。例如: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战国策·赵策)
君子之至於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论语·八佾)
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可以说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间修饰经常用的一种句法。《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既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又说〃之时〃,倒反而少见。
第二,这种〃之〃字又常常用在充当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先看做是主语的主谓结构之间用〃之〃字的例子: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佐传僖公四年)
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礼记·檀弓下)
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礼记·檀弓下)
汤之问棘也是已。(庄子·逍遥游)有时候,不是在主语谓语之间用〃之〃字,而是在主语和〃於〃字介宾词组之间用〃之〃字,这样形成的结构再做句子的主语。例如:
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君子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再看做宾语的主谓结构之间用〃之〃字的例子: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
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庄子·胠箧)
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战国策·燕策)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上面所讨论的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的句法,其主语都是名词。假如这个名词已经在上文出现,就常常用一个〃其〃字来代替它,因为〃其〃字所代替的正是名词加介词〃之〃字。例如: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庄子·列御寇)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孟子·滕文公下) (〃矙〃kàn,视,瞧。)第一个例子里的〃其往也〃,等於说〃曹商之往也〃;第二个例子里的〃其入也〃,等於说〃师之入也〃;第三个例子里的〃其亡也〃,等於说〃阳货之亡也〃。再举两个例子: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逍遥游)
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庄子·逍遥游)
古汉语通论(十四)
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句首句中语气词
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其〃〃唯〃三个字。 (1)夫
〃夫〃(fú)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
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且夫〃〃故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
〃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其
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
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
(那么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
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
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
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
(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
(您还是向水滨追问吧。)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您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
(以上是祈使句。)
〃其〃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左传僖公五年)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其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往往用在疑问代词的前面。 (3)惟(唯、维)
〃惟〃字用在句子的开头,是古人所谓的发语词。在记叙文中,〃惟〃往往用在全文的开始,引出年月日。例如: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尚书·泰誓上)
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尚书·洪范)(祀:年)
〃唯〃字用作句首语气词时,有时是表示希望。例如: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左传僖公三十年)
(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个。)
唯荆卿留意焉。(战国策·燕策)
(希望您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唯〃字用於句首又可以帮助判断语气。例如《左传僖公四年》:〃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惟〃〃维〃用於句中,也是帮助判断语气。例如: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左传僖公五年)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诗经·啵纭ぐ刂郏
厥土惟白壤。(尚书·禹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
除了上述的〃夫〃〃其〃〃惟(唯、维)〃等外,还有许多句首句中语气词。例如〃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左传隐公元年),〃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左传僖公五年),这个〃繄〃字也是句首句中语气词。这些都不一一列举了。
(二) 词头,词尾
词头、词尾不是一个词,它们只是词的构成部分,其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词性。有些词头也不专门表示一种词性。在那种情况下,就真正是有音无义了。
(甲)关于词头,我们只讲〃有〃〃其〃〃言〃〃于〃〃薄〃五字。
(1)有
〃有〃字作为词头,用于专名的前面。常见的有上古时代的朝代名、国名、部族名等。例如: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尚书·召诰)
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禹攻有扈。(庄子·人间世)
鲧纳有莘氏女,生禹。(史记·夏本纪)
〃有〃字又用于某些名词的前面。例如: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论语·为政)
孔甲扰于有帝。(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孔甲〃,夏王;〃扰〃,顺;〃帝〃,上帝。)
〃有〃字又用于某些形容词的前面。例如: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诗经·邶风·击鼓)
(〃有忡〃,等于忡忡,心中不宁的样子。)
有洸有溃。(诗经·邶风·谷风)
(〃有洸有溃〃等于洸洸溃溃,形容水激怒溃决的样子。)
〃有〃字还有一种特别的用途,在这里顺便讲一讲,就是〃有〃字嵌入数目字的中间,表示整数和零数的关系。在上古时代,〃十五〃也常说成〃十有五〃,〃三百六十六〃也常说成〃三百六十有六〃。例如:
吾十有五而志於学。(论语·为政)
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孟子·万章上)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书经·尧典)
(〃期〃jī,一周年。)但是这种用法的〃有〃字不是词头,这是应该注意的。
(2)其
〃其〃字用作词头,一般用于形容词或不及物动词的前面。例如: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诗经·邶风·击鼓)
北风其凉,雨雪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