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军统巨枭-毛人凤 >

第4节

军统巨枭-毛人凤-第4节

小说: 军统巨枭-毛人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一分校,毛人凤经过考试,被录取为潮州分校的第一批新生。当时,黄埔有个
规定:学生进校后,一般都要当一段时间的入伍生,参加军事训练,然后再经审核
合格,才能算正式的学生,纳入编列。毛人凤赶上的这一趟,军事训练就是火线练
兵的同义词,十几斤重的枪压在肩上,再背着行李,天天冒着炮火往惠州城方向急
行军。毛人凤的身子骨本来就弱,进入省立一中后,又有十多年没从事过体力活,
哪里吃得住这般折腾,结果不出一周便生起病来,被迫退下火线。
    所谓下火线,其实也就等于退学。毛人凤病秧秧地斜躺在床上,一脸晦气。心
想:平生难得粗豪一回,丢掉饭碗,辞别老父妻儿,千里奔赴疆场,结果弄得从戎
不成,反而身心交瘁,几成废人。“往后能干什么呢?”他不敢细想,只觉得被感
伤和惆怅重重地包围了,再数数军校发下的那点可怜的善后费用,连支付看医生的
钱都不够。怎么办呢?颠来倒去,只得硬着头皮给家里写信。谁知祸不单行,接到
汇款的同时,也得到了老父亲病重的消息。
    顿时里,亲情伤心一齐翻将上来,难过得一整天没沾水米,亏得旁人从中解劝,
喂汤送药,身子才算离了病床。毛人风估摸着再过三五天,手脚硬朗了,便可启程
返乡,偏偏等不得从容,浙江那边传来了噩耗,急得毛人凤来不及与熟人告别,当
夜上路,匆匆赶回奔丧。抵达江山县城,正是1926  年暮春的一个深夜,为了第二
天赶早路,他去悦来客栈投宿,想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做梦也没想到,在这里竟撞
上了戴春风。
    快三十岁的人了,心情跟早年没什么两样,毛人凤又像是充了电一样,攥着戴
春风的手直摇,一身的疲倦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于是,把酒夜话,倾倒酸苦,直聊
到烛灭天白。此时,毛人凤才知戴的遭际也不如意,唯一不同的是,戴依然自信无
比。“或许这还是条出路。”毛人凤喝干了杯里的酒,把自己在广东的所见所闻一
一告诉了戴春风。他知道戴性格中的搏杀成份很可能与硝烟的血腥投契,就竭力怂
恿他去投考黄埔。戴春风听得过痛,又借着酒热,当下应允。第二天,一个急急奔
丧;一个要筹措盘缠,匆匆地分了手。戴春风回到仙霞乡,凑足了路费,直奔广东,
并改名戴笠,正式考入黄埔军校。真可谓:栽花有意,插柳无心,戴笠自此平步青
云,登堂人室,这也为以后的戴毛携手、抗瀣一气打下了契机。   





      六年“蜗居”
    然而,心机再沉稳,也抵不过局势压人,不知怎么搞的,省政突然牌子一翻,
落到了新桂系手里,治道跟着换了味儿。随后,一股“鄂人治鄂”的旋风又刮得甚
嚣尘上。周念行是桂系的死对头蒋介石的浙江同乡,用不着考察。 就被划人清理的
行列。于是,上峰随便捏了个理由,把他“调省听任”了。
    主官一倒,毛人凤抓瞎,不要说“科长”二字,连同“代理”一块儿捋了,只
剩下单单薄薄的一个身子漂泊异地,看看混不下去了,索性卷起铺盖回了浙江老家。
    贱出山,穷还乡,毛人凤又一次尝到了受挫的苦头,憾叹之际,怜惜进取之心,
苦干强索,结局仍挣不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道。自此,不再焦躁,静下
心来等候那破晓的一鸣。几年里,他抱贱守贫,安于微职,一会儿在温岭县土地局
充任股长;一会儿在衢广公司干干文书;一会儿又去衢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里当当
秘书,归拢起来,都是些比芝麻绿豆还小的官,用毛人凤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
“四两白于,二两花生米”的勾当,刚够混饭。但他照样干得认真尽职,不出怨言。
尽管环顾左右,老同学中有姜绍谟、王莆臣发迹在前;学生中有周养浩出息在后,
都不足以推动他迎合攀附。就这样苦熬苦等了六年,直到1934  年夏天,戴笠拍来
了一份召唤电报,毛人凤才怦然心动,决定结束“蜗居”的生涯。经过了一番准备,
便揣着重燃的希望之火,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代理”秘书科长
    办完丧事,嘉湖小学肯定回不去了,且不说好马不吃回头草的道理,单是江山
县教育局的那份恼火,已经用“擅离职守”的恶名表达了出来,毫不容情地把毛人
凤的教席职位剥夺了。有几个过去暗存芥蒂的士绅,趁机落井下石,打算举控毛人
凤“投赤”
    (当时统治浙江的孙传芳正是广东方面的死对头),吓得毛人凤闻讯而遁,偷
偷溜到了老六毛善高就读的上饶中学躲了起来。未几,北伐军攻占了江西,又下浙
江,毛人凤才松了一口气,携弟还乡。好笑的是,局势一变,人脸也变,昨日之
“罪”,如今倒成了光荣经历。县教育局派人把嘉湖小学的聘书送上门来,还口口
声声地要求他去县里宣讲大革命的道理。毛人凤应也不是,推也不是,心里却把人
情世故看了个透,就像歌谣里唱的:“刮什么风,下什么雨;会什么客,穿什么衣
。。。 正在这时,十多年没通音讯的老同学周念行回来了。原来,他从省立八中毕业
后,径直去了日本,考入明治大学政治系。毕业回国即投身北伐,眼下已被武汉国
民政府任命力湖北省黄肢县县长。这次是;临上任前回家看看,老同学不期而遇,
三言两语,便说到了公干上。其时,革命草成,处处需要人才,周念行便向毛人凤
发出了邀请,并答应带者六一起去。
    黄陂在鄂中是个二等小县,依周念行原拟,毛人风是分派在秘书科长的职位上。
不过,公事公办,还得履行一下手续,即呈请省民政厅委任。一般情况下,类似秘
书科长之类的幕僚官,上面无从计较,所谓呈请,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偏偏这回不
同,那个替厅长捉刀的主任秘书,下了一个暗扣,故意拖着不办,想从中索贿。周
念行初入官场,未脱尽书生意气,凭着一股刚正,就是不附合,最后只得以委任科
员报民政厅备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然后再让毛人凤代理科长。这样一来,毛
拿着科员的薪水,干科长的差事,挣了脸面,亏了宦囊,尽管如此,他仍然干得十
分认真。
    当时,县政的重头是整理北洋时期遗留下来的征收弊病,涉及到惩贪选廉、核
查资产、清丈土地、重订税则等几个方面,如果上边没有靠山可依,面对贪官污吏、
奸商劣绅的联手抗衡,毛人凤真有点心怵。幸亏周念行吃了秤砣,铁下心来要干出
点名堂,毛人凤被牵带着也事事躬亲,毫不懈怠,每一项工作如何计划,如何入手。
怎样进行,他都细细斟酌,谋定而动,一年多干下来。居然颇有声色,“怪不得戴
兄那么看重他”。周念行体会到了老同学的才干,时下时地要夸赞几句。尽管按绩
叙劳,毛人凤曾强烈地预感到科长前面的“代理”二字行将抹去,但脸上却丝毫不
露骄矜之色,工作反而更加勤勉了。   





      一拍即合
    戴笠电召毛人凤,说起缘由,毛人凤的弟弟毛万里起了不小的作用。
    当初,毛氏兄弟随周念行在湖北黄肢公干,毛人凤当代理秘书科长,毛万里是
个小科员。后来,新桂系控制了鄂政,周念行“调省”另用,毛万里自然也跟五哥
毛人凤一样“晾”了起来。但他心思活,耐不得寂寞,颇有“此地不留爷,自有留
爷处”的浪迹习性,在浙江窝了一年多,混不出个人样儿,便拔腿奔了南京。找到
当教育部总务司长的老同学姜绍谟,被安排在总务司里当差。若论大小,高不出
“四两白干,二两花生米”的档次,只图守着个金陵都城,也算开了眼界。
    就这样捱到了1932  年初,“一·二八”事变爆发,民族矛盾日趋白热化,于
是在一片“共赴国难”的呼喊声里,国民党各派开始“大合作”,国民政府重新改
组,教育部长一职落到了“CC  系”手里,姜绍漠不是团体中人,按照“一朝天子
一朝臣”的惯例,自然显得格外生分,他稍加思忖,便以为教育部总务司氏是干不
成了,当即递出辞呈,卷铺盖返回江山老家。毛万里遭受池鱼之殃,怎敢再吃教育
部的官饭?只好跟着一起走。途经杭州时,突然从报上看到浙江警官学校招生的广
告,心想:三年闯荡,落得一文不名,与其回家让人指戳,不如寻个新的所在,碰
碰运气,想到这里,定下了报考警校的念头。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想不到这所坐落在杭州仓桥上的警官学校,竟是个
大熟人的辖地。要论亲有亲,要说情有情。原来,就在毛万里随姜绍谟落魄出京时,
戴笠正好被蒋介石召去,交代了要其主持成立复兴社特务处的重任。戴笠不敢含糊,
出了门便全力张罗起来。干特务处,首先得训练一批专门的人才。于是,借南京三
道高井“中央军校毕业生调查课”后进的“洪公祠”办了一期号称“参谋本部特务
警员训练班”,效果不错。但碍于地面狭窄,无从施展的窘境,戴笠旋即向蒋介石
请求,另辟一块清静之地,建成训练场所,最好还能以公开的名义,向社会招生,
老蒋觉得这个想法可行,马上签署手令,指定戴笠兼任浙江警官学校政治特派员,
事实上也就是鼓励他放开手干。戴笠心领神会,立即保举由胡宗南推荐过来的赵龙
文出任警校校长,往下如教务主任、训练主任等要职,一一换上自己的亲信。一眨
眼功夫,就在“CC”系控制的浙江省境内,搞成了一个戴氏“独立王国”。
    毛万里投考浙江警校,恰巧撞上警校正科的第二期招生,事实上也就是吸收和
训练特务的开始。考试完毕还未发榜时,他打听到了戴大哥与这所学校的关系,心
头爆喜,马上写了封信给戴笠。两天后,有人找到旅馆里,直接带着他去警校谒见
戴笠。小弟见大哥,老乡会老乡,无需过多的礼仪程式,待毛万里说情了愿意紧随
鞍前马后的诚心,戴笠马上发话说:“用不着去读什么警校了。明天就到南京鸡鹅
巷53  号特务处本部报到。”戴笠急着用人,像毛万里这样从小在一起滚打过的兄
弟,他一百个放心,因此,一经“考查”,便速成“毕业”了。
    到底是一方山水的根底,毛万里到了戴笠手下,觉得心也畅,气也顺,一路小
跑,往南京杭州打了一个半来回,便从洪公祠老特训班的少尉书记提升至杭州警校
特训班的上尉书记,再提升到南京本部的少校秘书。这一连串的腾达,毛人凤全部
看在眼里,咂咂滋味,说不出是酸还是甜?其间,毛万里多次劝过“五哥”到杭州
跟戴大哥一起于,毛人凤始终阴沉着脸,不表示答应,也不表示反对。其实,他心
里早就有了一千个乐意,道理很简单:一来他深深地仰慕着戴笠,相信他能干出一
番成就;二来毛万里的腾达,说明戴很讲情谊,而论及情谊,自己跟戴的关系又远
远要深于毛万里,倘若前去投靠,那盘果子肯定小不了。然而,他毕竟不像毛万里
那么容易将就,内心的自傲养成了矜持的习惯,越是看重与戴笠的交情,越觉得自
爱高于一切,怎肯落人不请自来的俗套呢?每当被这种矛盾的心态弄得寝食不安的
时候,他就一遍遍地回忆在省立一中的那段往事:他忘不了戴笠被除名后跟自己辞
别的话——“大路朝天,各走半边,我先去了,要是混好了,一定来帮衬你。”
    你说过的话,难道。。毛入凤恨不能当面责问戴笠。可他心里明白,真有见面的
一天,责问也是多余的了。
    其实,戴笠并没有食言的意思,相反倒是被毛人凤的“无动于衷”弄得暗暗伤
心。他原以为:自己一树旗帜,毛人凤就会像当年干“青年会”一样,马上附和响
应。谁知,左不见动静,右不见动静,便时不时地在批评毛万里的时候,夸奖毛人
凤,想借此过过话,敲山震虎,搬动一下毛人凤的腿脚。
    偏偏毛万里猜不透“五哥”和“戴大哥”的隐衷——表面上的不冷不热正掩饰
着内心的渴求,因此,每每过话,都责备毛人凤不求进取,放着明道犹豫,反而加
重了双方的误会:一个以为对方并非“看重”自己;一个以为对方无意出山“帮衬”
自己,细想起来,真也是酸楚不已。         一晃眼,两年快过去了,毛、戴之间还是这么“僵持”着。其间,一些过去的
同窗好友,诸如周念行、王莆臣、何芝园等,以及江山的小同乡张冠夫、周养浩、
刘方雄等,一个尾随着一个被戴笠网罗到了南京。照理,落单生孤寂,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