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证严法师说故事 >

第5节

证严法师说故事-第5节

小说: 证严法师说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妃听到通报,赶来时看到太子已经失明,她痛哭失声,心痛彻髓。而太子却很自在,反而安慰她,甚至向太子妃说法,他说:「人生无常,不要怨不要恨,也毋须忧愁,因为怨恨忧愁才是心中的大敌。」
   那时,王子身边的侍卫向太子建言,说:「太子,您如果仍住在宫内,恐怕连性命都很难保!」太子当然有自知之明,而且为了不让嫔妃继续造业,于是带着太子妃逃出王宫。从此流落民间,用心习琴,以卖唱维生。
   经过几年后,他们又回到京城。有一天,他们来到宫外,弹琴卖唱。国王听到如此凄美的琴音,不由得想起失踪已久的太子;于是,派人去请那位弹琴的人。
   国王看到弹琴的人,原来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太子。如今竟然双眼失明,沦落到以卖唱为生,国王非常痛心,激动地问太子:「是谁害你如此?是谁让你失去双眼?」但是,太子绝口不提,只把心中所悟的真理告诉父王,希望父王能息怒消怨。
   最后,王子身边的大臣和侍卫忍不住了,异口同声向国王说明原委:国王听了之后勃然大怒:立刻传唤嫔妃,欲下令处死。但是,太子却不断哀求父王,怜悯他已是残废之人,希望父王让他保有完整的大爱,不要再伤害他人。
   国王被太子的慈悲所感动,于是勉强赦免她;但是,这位嫔妃自己却受到良心的责备,而觉得无地自容,于是撞墙自杀。国王的嫔妃因为心中不清净的爱,而生烦恼、怨恨,甚至伤害别人,毁灭自己,这是何苦呢?
   爱,如果能像清水一样清净、自在,普润一切众生,那该有多好。我常说,要照顾好这颗心,才能发挥大爱的精神:切莫存有杂染、埋怨,更不可让心染上非分之念,这需要我们多用心。
 
 
宾头卢应供记
 
   佛陀在世时,五百弟子中有一位宾头卢颇罗堕,他非常聪明,也很有智慧。有一段时间,他喜欢显露神通,佛陀就制戒禁止弟子显异惑众。
   有一次,他又为一位长者现了神通。佛陀知道后就对他说:「你故意显神通,罚你不能进入涅盘,要在末法时代传法给众生,将来若有人很虔诚地邀请,你就必须现身为他们证明佛法。」因此,宾头卢颇罗堕尊者没有趋入涅盘。
   过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当时印度的佛教徒,知道佛陀的一位弟子还没有入涅盘,所以,若盖新房、新浴池都会虔诚地设斋供僧,希望宾头卢尊者能降临。
   在印度有能力盖浴室的家庭都是很富有的,因为当地多数人都是「天浴」,过去的出家众也是用天浴净身——就是等到下雨才能洗浴或者用天然的溪流洗浴。所以,当地富有人家把浴室盖好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供僧,邀请宾头卢尊者莅临,他们如仪迎接,当作真有一位高僧大德来临一样。
   那时,有一位非常富有的长者,他也想邀请宾头卢尊者,所以,办得非常铺张。为了表示尊重、虔诚的心,他又请人插了很多鲜花,预备许多水果,结果一天下来,花就凋谢了。
   他们有一个传说——如果宾头卢尊者亲临应供,水就很清、花也艳丽清香,不会凋谢。长者看到花都谢了,心里非常懊恼。他想:我很虔诚呀!为何宾头卢尊者不来呢?他请示一位法师,法师回答说:「因为你的虔诚还不够!」
   他说:「那我再来一次吧!」
   第二次,也是非常隆重,这次的花和水果,比上次更多更新鲜,但是,一天还没过去,花也一样凋谢了。他心里很难过,又去请教许多法师,法师回答仍然是:「你的诚意还不够!」他说:「既然如此,那我还要用更多的物口,用更庄严的布置来邀请他!」
   那天,他家里到处布满花果,并邀请数百位僧伽尊者,更有非常多的宾客到来,那时有一位很老迈的尊者也来应供,富人一一供养他们。虔诚供养之后,他抬头一看,全部的花果都还清新如故,他很欢喜地向大德僧众叩谢:「前两次我也是用这么虔诚的心、邀请宾头卢尊者,这次我相信他已降临应供,可是,为何前两次不来呢?」他心里很疑惑,所以向大众僧请示。
   那老迈的尊者说:「你已连续请我三次,第一次我就来了:但是,你家门禁森严,只准许庄严的出家人进来,我衣衫褴褛,他们就不让我进门,我告诉他们:[是你们的主人很虔诚地邀请我来的。』但是他们非但不让我进门,还被他们打伤:第二次邀请,我仍然来了,但又再次挨打。这一次我是换掉褴褛的僧衣,才得以进门啊!」
   富有的长者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为了庄严会场,希望来的人都服装整齐,结果求好心切,反而弄巧成拙:凡夫往往有分别心,而忘失那分虔诚的心,我们待人更要保有平等心与平常心。
 
 
阿那律陀的过去因缘
 
   学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知道点点滴滴皆不离因缘果报。
   佛陀对僧众的教育,是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去注意言行,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有一次,阿那律陀不小心将针线掉到地上,佛陀便亲自为他捡起来,为他穿线,可见佛陀非常关心弟子,而且也身体力行。
   那时弟子们很感动,也想知道阿那律陀的过去因缘。佛陀即说:「在过去燃灯佛的时代,有一位长者子,每当燃灯佛讲法之时,一定会到僧团听法。那时燃灯佛在讲述:『六神通』,其中有一种称为『天眼通』,这位长者子对天眼通特别感到好奇和兴趣,于是在佛前发愿:『愿我于来世修行得天眼通,而且要天眼第一!」从那时起,他就非常用功修持。」
   「长者子在那一世结束后,生于穷困的家庭,那位穷困的年轻人因生活煎熬,顿时生起盗心,想去偷东西。有一天黄昏,他穿戴好后出门,走到一舍利塔旁,鞋带突然断了,于是他走进塔里;塔内有人燃灯礼拜舍利,而人已离开了,留下油灯。他为了修整鞋带,把灯心用一根竹片挑高一些,又加了油,让灯光更明亮一点。当他整理鞋带后,心也静下来,那盏灯照亮了他的心:『为什么我只因一时的贫困,就想去当贼,偷人家的东西呢?看看周遭贫困的人那么多,都已饥饿得无法维生,我怎能忍心再偷别人的东西?』他觉得自己的心念很可怕,为何会有这种损人不利己的念头?那时,他就在舍利前发露忏悔,并发愿:『从今开始我要修行,而且要得天眼通!希望能点亮心灯,照视天下,』他发现一时糊涂,心地黑暗即容易犯错,所以希望眼前的这盏灯能永远照亮他的心,让心光能引发天眼通,使心地光明、时时能分辨事理。甚至发愿自己将来能遇上佛陀,生于佛世,得到真正究竟的境界。从那时起,再困苦的环境,他都不再起盗念。」
   佛陀说:「那位穷困的年轻人,前生是长者子,也就是现在的阿那律陀。过去生他有这些因缘,又发善心善愿,所以,现在他能在我的座下,发心出家而修行证果。」他道心坚固,只是听法容易昏沉、打瞌睡,因此遭到佛陀的鞭策,故废寝忘食,目不交睫而导致失明。
   佛陀教他以耐心训练开拓心光而引发天眼通,并以此因缘教育他的弟子们,发挥大爱,彼此互相帮助,并且照顾好心念。因为有了过去的因,加上现在的缘,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这分因缘。
 
 
佛陀的苦行因缘
 
   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
   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段故事——佛陀虽已成佛,但在示现人间的过程中也曾碰到九种困难让他困扰、烦恼。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了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方法。在修行中,太子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迟了六年才成道。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
   佛陀问弟子们:「为什么我修行的过程,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碰到那么多的困难?尤其是天魔来扰乱那么久,因缘从何来?你们知道吗?」
   弟子答:「不知,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陀说:「迦叶佛的时代,有二位很要好的朋友,从小到大,两人感情很好,他们不管是志向、行动、兴趣,都很契合。有一位叫护喜,他在外面听人说,迦叶佛福慧威德无量,正在化度人间;他听了很欢喜,知道有这么好的法,有尊贵的佛在人间,心想绝对不可错失良机,要赶快去亲近佛陀。
   但是他也不愿意他的朋友——火曼错过时机。他欢喜雀跃地来到火曼的家,对他说:「我得到天大的好消息!」
   朋友问:「是什么好消息?」
   他回答:「很难得的世间圣人——迦叶佛,他已来到我们的城市弘扬佛法、教化众生,我们也应该赶紧去赴会,以接受佛陀智慧的洗礼!」
   火曼说:「有什么好看?有什么好听?只不过是一个秃头道人!」
   护喜看到他没有一点儿兴趣,也不欢喜,于是等了三天。那时,护喜还是不断听到大家的赞叹,他又赶快去向火曼说:「走!赶快去,机不可失,时光易逝,机会难得呀!要赶快把握时间。」
   但是,好朋友还是一样的态度——非常的轻视,也非常的傲慢。他说:「没什么好听啦!再讲也是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这些我们都知道了。」又再拖了三天的时间。护喜越想越不对劲,一眨眼六天的时间已经过去,再拖下去,机会就错失了;所以,又再去找火曼。
   火曼还是摆出很骄傲的态度,护喜禁不住火气上升,抓起他的头发,拽紧他的头发说:「由不得你不去,走!跟我走!」火曼发现护喜这么认真地要勉强他去,心想:或许真的值得去吧!他明白应该前去拜访这位世上稀有的圣人。
   他向护喜说:「请把我的头发放开,我跟你去就是了,不要生气啦!」
   于是,雨人欢欢喜喜地到迦叶佛的面前,护喜向佛跪拜顶礼,火曼看到护喜的虔诚,也一样跟着跪下礼拜。那时,护喜就向迦叶佛说:「佛陀,我这位朋友不知什么是珍贵的佛法,不知道惜缘,请佛慈悲开示化度他,让他提起虔诚之心,奉行佛法。」那时,迦叶佛看到这两位好朋友能互相鞭策成就,他赞叹护喜,然后开示很多的妙法,来转动火曼的心。
   释迦牟尼佛说:「那位火曼就是现在的我——释迦佛,当时的护喜就是最初助我越城的天子,他引导我,让我的马腾空越过城去,走出城门。」
   佛陀又说:「因缘一点也不能放松,一点也不能出差错,那时我只不过一时怠慢,时间浪费了六天,就招来生生世世都有六年的困扰,一直到现在成佛,这一世也碰到六年的苦行,拖延了六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好好坚守道心呀!」
   这就是佛陀成佛之前的六年障碍,原来也是有其因缘:佛陀是出世的圣人,还是要承受因果,何况我们尚是凡夫。初发心只要方向正确,便要步步精进,甚至要感恩周围的环境未障碍我们:最怕的是自己心生障碍和烦恼。除了要自我排除烦恼,也要己度度人。
 
 
金地藏的故事
 
   佛陀住世时,有四大菩萨协助应化人间;他们分别是:大智文殊、大行普贤、大悲观音、大愿地藏。直到佛陀灭度后,他们还是本着那分悲智愿力,不断在人间显迹,救度众生。
   在中国有十分著名的四大名山,即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这四座名山就是四大菩萨在中国显迹、度化的道场。而九华山是地藏菩萨所显迹的地方。
   地藏菩萨在九华山显迹,大约是在释迦佛灭度后的一千五百年间,那时在新罗国——就是现在的南韩,王族中有一位年轻人,名字叫金乔觉,他因喜好佛学而出家修行。出家后他想:一定要到中国才能求得佛法。所以,他搭船带着白狗「善听」,渡海到中国安徽省,在沿海遇到一阵大风将船吹至岸边。这位年轻的比丘就弃船、带着白狗,向山的方向前进,不知不觉中来到山岭处,放眼一看,山下尽是一片平原,风景十分优美。他就停留在山中以洞穴为家,而且一停留就度过了七十五年的时间。
   他在山中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因欠缺粮食,仅以野草、山果充饥,甚至在传说中他曾吃土维生,称为「观音士」,这是传奇的记载。不过其生活的刻苦由此可以想见。山洞中又缺水,需要到山崖下五百公尺处才能提到一桶水,一天之内为了取水而必须上上下下,非常的辛苦。
   在传奇中还有一篇小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