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证严法师说故事 >

第14节

证严法师说故事-第14节

小说: 证严法师说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杂乱心呀!未来的事也不要有妄想心,每个当下就是我们修行的最佳时刻。」
   佛经中还有一段故事,有一天佛陀问比丘们:「你们昨天晚上有否听到一只狐狸的叫声?」
   比丘们回答:「有!那狐狸的叫声好凄惨!」
   佛陀说:「这只狐狸前世也是修行者,但是他打坐时身体虽然静坐,心却往外奔驰;有一次他心中生起狐狸的声形念头,随后命终便堕入狐狸身,现在若想到自己已堕入狐狸身,他就会悲从中来、啼哭不止!」
   佛陀又说:「修心最重要的在于修慧,要使身心俱会一处;不可身静而心中却充满杂乱妄想,心念无法控制就会再堕落啊!」
   可见修行不在于表面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在守戒调心,四威仪中——行住坐卧无不是从守戒开始,修心要「即刻即是」,这样才是真正的修心。若是人在这里而心放在过去或未来,这就是杂乱心。大家要记得:规矩就是戒,我们的起居动作都要用心调整;若有一点点不用心,往往后果就不堪设想。
   人生无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我们要把握时间及时努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菩萨道难行;而我们既得人身,既闻佛法,应好好力行于菩萨道上,才不枉费此生!
 
 
大象与小狗
 
   佛教常有一句话劝人的话——要结好缘、结欢喜缘:但是,我常常强调——要结清净缘与欢喜缘!
   有些人的习气是爱恨很强烈,对自己所欢喜的人,什么都能给他,任何事都可以让他;对于不投缘的人,不管他说的话再好都不愿意听,有这种「欢喜和不欢喜」的感情,就会烦恼造业了。我们要在人群中好好培养平等心、包容心,这是去除习气不可少的步骤,不可对自己所欢喜的人就事事包庇;对不投缘的人则事事排斥。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佛世时代,僧团中有一位比丘,他出家后每天都去一位朋友家,这位朋友也天天等着他来,然后比丘就在那里用餐,用过之后他的朋友才用餐,吃饱后两人就一起闲话家常。傍晚,朋友即送他回精舍,然后两人还依依不舍地谈话,直到天色暗了朋友才告辞,而比丘又回送朋友到近城的地方,天天都是如此来来去去。这件事看在大家眼里,许多人都议论纷纷,僧团里的比丘也都知道这件事。
   有一天,比丘们又在议论这件事,佛陀走进来,看到大家正在议论纷纷,问道:「什么事让你们在此交头接耳?」
   比丘们就向佛陀说明这样的情形。佛陀说:「你们知道吗?他们的感情不只来自这一世,而是由过去生一直缠结下来的业缘。」
   佛陀又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很宠爱一头大象,这头大象有专人在照顾,而且天天都用很好的食物喂它。不知何时,有一只小狗不时跑到大象身边,刚开始是离得远远的,不敢太接近。大象吃饭时偶尔会有饭团掉落在旁边,小狗就惊慌、小心地过去捡食;刚开始的一、两天很惊慌,三天之后就渐渐熟悉了,后来小狗就很自在的来来去去。大象每次吃东西时,若看到小狗来了,也会故意让一些食物掉落于地,小狗就很自在地吃。从此它们成了好朋友,小狗天天都会来和大象作伴——大象很爱小狗,小狗也很感恩人象。小狗和大象天天快乐地玩在一起,小狗甚至会爬上大象的头,大象也用鼻子揽着小狗;总之,它们成了亲密难分的朋友。」
   「经过一、两年的时间,有一个人来到象园,看到大象和小狗玩得那么可爱,他就向喂象的人说:『这只狗好可爱,我家也有一头象,我希望把它买回去和我的象作伴。』照顾象的人责任只在于大象,有人要买小狗,这对他有利益啊!因此他果真把小狗卖掉了。但是从那时开始,大象变得郁郁寡欢,整天不吃饭也不喝水又一直悲鸣,好像生病的样子。照顾象的人看了非常着急,赶紧向国王报告。」
   「国王即找来一位大臣,要他去看看大象为何突然病了。这位大臣很有智慧,他看了看大象,觉得它不像是生病了,可是为何它不吃不喝、又一直悲鸣呢?他就问照顾象的人说:『逗只大象前些时日曾遭遇到什么样的情绪变化吗?』照顾象的人就原原本本的据实以告。大臣又问:『那只狗呢?」照顾象的人说:『有人要买小狗,我就把它卖掉了。』大臣又追问:『买狗的人住在哪里?』照顾象的人说:『我也不知道啊?」大臣赶紧回去向国王报告:『大象没病,只因一时失去亲密的伴侣,才会如此。」并建议国王贴出告示,请买狗的人立刻把狗送回来。」
   「告示贴出去后,没几天小狗真的被送回来了,小狗一回来看到大象好高兴哦!爬上象脖子、象头,大象也用鼻子揽着小狗,欢天喜地地又叫又跳。」佛陀说:「当时它们虽然身为畜生类,但从此感情便连绵不休啊!你们知道吗?那只小狗就是现在的比丘,大象是现在那位优婆塞,现在他们的感情还是那么亲密难分,虽然一个已经出家,一个当护法,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还是不正常。而当时的那位大臣就是我。」
   佛陀说:「修行要改掉过去的习气,能够修行是千载难逢的好机缘;供养僧众也是很难得的好念头。但是,其中若含有不清净、不平等的感情,那修行就不会有成就,也无法解脱六道尘缘的业网。学佛要学『清净平等』之心啊!」
 
 
燃烧的六根之火
 
   有一次佛陀带领一千多位比丘出去游化,他们走到象头山。象头山留有佛陀许多的回忆,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的景象,佛陀在那里向弟子们说:「从这里望去东北边遥远的地方就是伽耶城的城市街道,在东边有尼莲禅河,更远处的地方就是我以前修行、静思,体悟人间宇宙真理的地方。」
   佛陀又对弟子说:「从高处向下看——这山河大地,不论是城市、山林或世间万物,一切都在燃烧之中。」但是,弟子们看到的却是平静的境界,佛陀为什么说一切都在燃烧呢?
   佛陀看到大家心中都有疑惑,就进一步解释说:「弟子啊!要用心听,清楚地分析——因为人的眼睛在燃烧、耳朵在燃烧、鼻在燃烧、舌在燃烧,甚至最重要的心也在燃烧,就是因为人有这五根,所以眼睛贪色,在色欲中使心不净、扰乱了心念;耳根听到声音即意乱情迷;鼻和舌贪着味与香,为了饮食和口欲的贪求,使心无法处在清净之境;最重要的是身体所感触的,一切生老病死之苦以外,还贪图享受,为了身体的触感享受而造了很多业。
   这一切无不是从心起,内心有贪欲、瞋恨之火,愚痴之火在燃烧,贪、瞋、痴三毒从内心不断地煎熬,不断炽盛,以致于眼、耳、鼻、舌、身不断遭受折磨!人就是因为有这六根不断在燃烧,才使得所处的环境都不得平静;欲火、瞋火和愚痴之火,真的会破坏人的身心世界。」
   佛陀总是不断地从境界中举实例教育弟子们。人确实是从五根来反应感受,而内心的感受往往不是贪就是瞋,不是瞋就是痴,才会使种种心理境界和方向有所偏差,像烈火般会毁灭一切。
   目前的社会状况,打开报纸每天都让人担心,因为人的心火、瞋火常造成很多祸端。在报上有一则新闻,让人很惊心悲痛——在士林区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唆使三个十四岁的青少年共同打死一位流浪汉。那位流浪汉喝酒之后和那位十一岁的少年起冲突,流浪汉用脚踢了少年一下;那孩子觉得被欺负了就去找平常不认真念书、会翹课的三个国中生,告诉他们,他被流浪漠欺负、殴打,心里很不满,希望他们为他出一口气。
   这三个人觉得朋友被欺负了,于是四个人就一起去找,找到凌晨一点多才找到那个流浪汉,他还是喝得醉醺醺的。他们就近找了选举用的旗竿,一人拿一根,也有拿石头的,当头就打,当然流浪汉也有抵抗、挣扎,但是无法对抗四个人,最后醉汉被打倒、流了很多血死了。到了早上工人发现后报警,警方也很用心追究,后来有人说,有一位少年和他吵过架,他们就循着这条线索找到那几位平常爱翹课不念书的孩子,再由此找到肇事者,就这样破案了。
   十一岁的小孩竟然是肇事的主犯!他和三个十四岁的小孩一起造成这么悲惨、残酷的案子,警方问他:「你后悔吗?」
   他说:「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看到这种后果他也会怕,但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些学生的父母都很惊讶,不敢相信自己的孩子居然会打死人,这件事也让为人父母的感到很悲痛。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就是瞋怒之火加上愚痴之火所造成,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所引发的,所以佛陀说——人的眼睛在燃烧、耳朵在燃烧、鼻在燃烧、舌也在燃烧、心更在燃烧,这一切都足以毁掉人的身心世界,大家必须引以为鉴。
 
 
长者之子学佛记
 
   佛陀在世时,在祇树给孤独园带领弟子们日日精进不懈。当时舍卫国的百姓对佛陀非常敬仰,对僧伽也很尊重,每天僧众出去托钵,队伍都很整齐,当地的人民都很恭敬地供养。
   有些年轻人看了,心里很羡慕。其中有一位长者子心想:佛陀贵为王子,却能舍弃富贵出家、修行证果,得到天下人的仰慕尊重……。他也希望能远离名利、学佛出家,因此就向父母提出要求,父母当然舍不得,但是他的父母也是佛教徒,最后还是送他到佛陀的面前,请求佛陀完成儿子的心愿。
   佛陀即收下这名弟子,然后请长老比丘代为教导,长老比丘就将他们生活中的规律一一为他分析,教他要守戒——五戒、十戒,甚至要守二百五十戒……。这位年轻比丘一听——竟然有那么多戒,心里很惶恐。他想:「出家必须守这么多戒,一不小心就会犯了某一条,这么多戒,我一定守不好;既然守不好,我不如还俗好了,还俗可以做一位在家居士,不但可以经营事业、娶妻生子,又可以护持佛法!他心里打定主意,于是向长老比丘提出请求。
   长老比丘听了觉得很不安,因为这位年轻人是佛陀亲自交给他们指导的,现在起了还俗之念,长老比丘着实为难。即向年轻的比丘说:「你想还俗不是不可以,但是要向佛陀表明心意。」
   几位长老比丘就陪他到佛陀面前,长老比丘一五一十地向佛陀说明,佛陀就问年轻人:「你为何刚出家又想要还俗呢?」
   年轻的比丘也很坦白地说:「佛陀的教团里,大家都要守持净戒,但是这些戒律太多了,我怕守不好犯了戒,那就污染了僧团,这不是很罪过吗?所以我想还俗,将来也可以护持佛法呀!」
   佛陀说:「你听了这些出家人的戒律就退道心,那道心未免太浅薄了?」回过头又向长老比丘说:「你们为何一下子就跟他说那么多戒律,让他害怕呢?要依人依时渐进才好,一下子把那么多戒加在他身上,太快了吧!把他交给我好了。」
   年轻的比丘听了宽心许多,佛陀接着向他说:「年轻人,修行不像你想的那么复杂,守规矩也不像你想的那么可怕,你先不用管那么多戒,我只要你守三项规戒。」
   年轻的比丘听到只有三项,说:「三项?那应该容易多了,我愿意守持。」
   佛陀说:「我只要你守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能够清净则一切的戒都可以渐渐达成。」年轻的比丘听了非常欢喜,他向佛陀叩头礼拜,愿意终身信受奉行。
   佛陀向长老比丘们说:「我把愿意终身信受奉行的年轻人再交给你们调教,你们要好好培养他。」这位年轻的比丘,每天就这样守持进修,因三业清净,所以他天天都过得很愉快,不久之后即证得阿罗汉果!很多比丘都很赞叹佛陀的威德,因为佛陀简单的几句法语就能让一个人开解欢喜、坚持守戒!可以把很复杂的规则浓缩,让他一生守持清净!
   简单就是美,简单就是妙法。学佛不用想得很复杂,若抱着单纯、简单的本性生活,则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不欢喜自在呢?
   我每个月出门都会到台中去,每次到台中一定都会有几位小菩萨带着扑满来看我。其中有一位从两岁多开始至今已将近四岁,还未上幼儿园,很可爱,这回他来了,也照例抱着扑满来。看到我,他就顶礼,然后双手合掌说:「师公,这要给您盖医学院的,我天天都在您的相片前顶礼三拜,您有看到吗?我还跟您讲话,您有听到吗?」
   我说:「你说了什么话?」
   他说:「我向您发愿,希望自己天天:口要说好话、脚要走好路、手要做好事、心要想好意。我天天都这么跟您说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