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空楼书简(下)--致左孝武-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又是话剧演员,又是老影评家),现住北京,与我住处不远,但见面极少,常通电话而已。效鲁诗,功极深,这才真正是诗,能出版就算不错了①,沦为半价书,固其“份”也。您用二十五元复制一本之事,我将以电话告舒知之。
济南侯井天注解《聂绀弩旧体诗全编》,目前最完备之本,自费出版,每本收成本费二十五元。兄如有意,可寄二十五元(或尚须加邮资百分之十)给他,买一本来看看。是书有学林出版社本 价十五元。②
祝好!
舒芜
一九九四.四.二十一
注:①指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叔子诗稿》。冒效鲁,字叔子。
②《聂绀弩诗全编》罗孚等编注,学林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软精装,定价15元。罗孚“全编后记”,“全部笺注汲取《旧体诗全编》中侯井天的注解甚多。
二十八
孝武兄:
接五月二十七日信,知侯注聂诗已收到,甚善。
侯君我本不认识,是他自动来找我,要我对他的注释提意见。我为他的精诚所感,也尽我所知以相告。句句串讲,最普通的词也注,这些体例我不赞成,但他执意要这么办,说是目的在于使一个中学生坐下来就能读,我也无法改变他的打算,所以我只好坚决辞谢署名,不料他在书首又那么说,仍等于让我署了“核订”之名。我再三说明凡我所提意见,只要他接受了的,径行作为他的注释,不要出我的名字,不料他又用“据舒芜读诗笔记”云云把我的名字标出来。这当然是他的一片好心,但读者会觉得古怪的。
侯君与聂老只有一面之缘,他以“中右”的身份下放北大荒,初到的一夜,与一个老人同住一室,问其姓名,答曰“聂绀弩”,乃知是这么一个“大右派”,室内只有两人,一宿不再交一言,次日即到别处,从此未再相见,再无任何联系。及至聂老身后,侯君才见《散宜生诗》,爱之而欲推广之,乃以七年之功,成此注释。侯君根本不是文艺界中人,他完全是从人生的角度,酷爱聂诗,最为难得。他追寻聂诗中当代人身世,最是他用力之处,所举寻访包于轨、王海辰、蔡、朱静芳四人之例,简直可当侦探故事看也。
专此布复,顺颂夏绥。
舒芜
一九九四.六.三
二十九
孝武兄:
七月十七日示悉。《小品》①第一批寄到外地的四本,您这是第一个回信的,其他三本都尚无消息,想来不会丢,可能是邮程有阻(如寄广州的),或是那里太热,无心回信(如寄福州的),这样比较起来,您这第一封回信就越发显得可贵了。
当今小品之走红,全是人心需要消闲,需要抚慰之故。我这些小文全是别一路,滥厕其间,大有挂X头卖Y肉之意,所以我在前记中老实说明,冀读者少上当,这是我的一点“商业道德”也。但转念一想,这一切恐怕很少用处,还不如贡献一点消闲,倒是实在的社会效益,可是那样的东西又实在写不出来,奈何,奈何。
社会上的纷纭变化,我直接接触到的不很多,遥遥望去,似乎全是“原始积累”时期的现象,调控不调控,用处不会太大,大约“社会”比较摆脱“意识形态”之后,自有其道路,从“无序”中慢慢成为“有序”就要算是最理想的了。
北京今夏热得早,热得闷,为往年所无。这两天干脆读小说遣日,《当代》第三期载王蒙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全写“右派”劳改的,我正在读,建议您找来一读。
祝好!
舒芜
一九九四.七.二十三注:①《舒芜小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十
孝武兄:
久未接来信,昨接十二月八日信,很高兴。
关于人到中年以后,渐渐不喜读小说的问题,我也想过。首先,这不仅是今天,不仅是某某几个人的事,记得知堂早就说他也是如此,所以他晚年只读笔记散文,其实他好读小说还是在日本做学生时的事,后来《自己的园地》里谈小说的就很少。我一向自命在年龄差不多的朋友中还是比较最爱读小说的,近来也逐渐不大读,转向散文、回忆、传记、自传、小感想、小议论等等了。这是不是浮躁?我想也不一定,大约还是年龄的原故。《失态的季节》我倒是读完了,这也是近年来读过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至于杂文,近来也不很爱看,因为真正有深度有回味的也并不是很多。这不能怪杂文家,杂文家真正最关心的问题,都不大好谈,只能谈谈次等的问题,骂骂贪污腐化,揭揭假冒伪劣,这又怎会有深度有回味呢?蓝翎、舒展、燕祥几位,当然比一般的高,但看来也是“下笔如有绳”似的,读之往往有受捆绑之感,乐趣也减少了。经得起时时重读的,还是二周之文,我就时时拿出来重读,时有新的领会和感受。又,最近读到一本小书《解读周作人》,刘绪源著,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出版,很有见地,文字也好,读了觉得不虚此一读。知堂不易理解,但终究有人理解,世事还是有望的。
这一年中,长文只写过一篇,此外只写了些短文,文思很涩,无可如何。身体尚如常,无大病痛,可以告慰。
专此布复,顺祝新年康乐!
舒芜
一九九四.十二.十三
三十一
孝武兄:
接八月廿日信,谢谢您的关怀。北京今夏算是“凉夏”,很容易地过来了。每看天气预报,江南的酷热,思之可畏,常想到你们那里,不知如何,现在大概也过来了。但地球总趋势是在变暖,来日大难,奈何奈何。
那几篇文章,都是年初写的,只因出版周期长,都挤在七、八月间出来,其实并不足以说明我暑中情况。暑中当然也还不断地写一点,这就要到秋冬间,方得面世。届时如看到,请指正。
荒芜之逝,使我哀恸,常通音问的老友不多,而他最后几年万念俱灰、万缘俱绝的情况,尤使人难受。《伐木日记》未成,我由衷地觉得遗憾,您说的“纪念文章,主要还是为了生者,使他们能有更深的了解”,深获我心。
“囯”是太平天国创造的字,专用于其国号,意为天王居于天国之中,其一切印信都用此字。律以“名从主人”之义,我向来注意这个字,凡经我手的一切校样皆注意这个用法。《评论选》①校样,我原来都改过的,无如排印者不肯照改,印出来还是“国”字,我看来别扭得很,好似文章不通一样。
黄裳兄久未通信,但《文汇读书周报》前些时还有他的文章。
舒芜
一九九五.八.二十四注:①《舒芜文学评论选》,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三十二
孝武兄:
十月十六日信附诗收到。
我并不是“不喜旧体诗”,只是不喜今人尤其是今之青年人缺乏基本训练而滥作旧体诗,以及会做一点而不出“恨恨而死”陈套的和歌功颂德的“政协”体的旧体诗,还有新诗人而硬作旧诗,实在不像样的。今天能作得好一点的,往往只有倒霉的情感;至于古来,又不尽然;大约总的看来,旧体气数已尽,非人力所可挽。但是,无论今天,今后,谁要是以旧体诗自遣,谁都有这个权利,又非任何人所能反对的。
读君诗而惊君家遭逢之酷,您自己的遭遇似乎也不是一般的“右派”可比,为之黯然。这样的遭际,也的确只有旧体诗方能抒发一点情愫。合肥有作家彭拜,近出《婚后之恋》一本,写其几十年遭际,也是奇冤极酷,兄曾见否?(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人旧诗词亦可观也。
专此布复,顺颂文祉。
舒芜
一九九五.十.二十三
三十三
孝武兄:
接十一月廿二日信。先前十月廿七日信亦早收到。一切安好,只以赶写长文①,一切信皆未及复,劳注,甚感,甚歉。
长文,原期十月写成,今十一月将尽,虽已可望成,仍未敢定月内可毕事与否。
寅翁学问,我所敬仰。但其“殉文化”之论,窃不谓然。观堂明明是殉“大清”,硬要拉个“文化”来垫一垫,甚为无谓。近年论者,一哄应之,尤为无谓。论人,除对政治家外,不必“政治标准第一”。对一个学者,主要当论其学。对一个文人,主要当论其文。对一个武师,主要当论其武艺。对一个医师,主要当论其医术医德。不必因其为遗老遗少而否定之。但若因敬其学艺,竭力洗刷其为遗老遗少,仍是“政治标准第一”的翻一个面而已。近年有好些论者,努力树立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的新道统,非真敬其学,骨子里还是因其非马克思乃至反马克思,还是“政治第一”。何时才有真正论学的呢?
匆匆,不及细谈,乞谅!
即颂文祺。
舒芜
一九九六.十一.二十六注:①指《〈回归五四〉后序》。
三十四
孝武兄:
五月十二日手教及惠赠茶叶先后拜奉。茶叶已试,醇美可亲,至感高情。惜京中自来水水碱极重,佳茗减味,若得故山泉水,则不负矣,然而亦空想而已。闻桐城设市,经济有起色,人文振起何如,未有所闻。近年来,桐城中学毕业生入北大、清华者不少,大抵皆理工科,文科极少也。
世事确多无味,举目灰暗,馀子碌碌,波靡风飘。幸尚未至荒芜晚境者,以文章为结缘豆,如知堂所教,似尚可为也。兄以读拙作而感亲切,似即一缘之结,可以相慰。《新文学史料》今年第二期本月份可出,刊有拙作长文①,此刊尊处易见到否?如不易见到,当寄上一本求教。
专此申谢,顺颂文祉。
舒芜上
一九九七.五.十九注:①《〈回归五四〉后序》。
三十五
孝武兄:
九月十日信收到。
“评传”之事,他人如要做,我自无权阻止。但如问我自己的看法,我则认为千万不要做。此非谦虚,而是自觉实在百无一成,实无可“传”,更不足“评”。我写《回归“五四”后序》,借胡适的诗来说,是“告人此路不通行,好使精力莫浪费”之意。大半世过去,才觉悟到要“回归”,而馀日无多,“回归”也未必回归得到,不过有“回归”之意而已。自己表示出此意,已经够了;别人再来“评传”,完全可以不必了。所以,我奉劝勿为此无益之事,并请向倡此议的某君代达此意,为荷?
关于白香山之事①,论者的男性中心思想,均有充分暴露,只此,有些出乎意外。钟叔河先生与我所说的,不仅是香山,甚至主要不是香山,而读者皆不能察,领会水平之低,亦可哀矣。
北京今夏溽暑,五十年未有,现在过来了,贱躯也挺过来了,差堪告慰。
专复,顺颂文祺。
舒芜
一九九七.九.十五注:①钟叔河先生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忆妓与忆民》一文,我因其意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伟大诗人的不伟大一面》一文,指出白居易的妇女观的恶劣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