镖局春秋 作者:古彧-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们探讨镖局的起源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有些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中,经常看到的描写镖局的镖师在途中遇劫的情形:
北宋时期,某某镖局在运镖途中,途经一段山路,四下极为安静,突然从各处窜出数人劫镖,镖师与歹徒四目相对,浑身散发出逼人的杀气,大喝道……在这一小段描述中有一个致命的谬误之处。北宋时期还没有镖局,镖局是在明末清初时期才开始出现的。镖局在明末时叫“镖行”,而且“镖”字当时的写法还是“标”。镖局出现在明末,兴盛于清朝,因为在此之前,人们生活中的主要经济商品大多还是由政府管制或者包揽的,并且范围很小。直到康熙年间,商品经济才得到发展,有了雇用、接受雇用和拒绝雇用的人身自由保障,镖局才具备了产生的条件。
镖局的起源也是自由商人的起源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知道镖局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商人,难道说只有在自由商人出现以后才会出现镖局的吗?
从根本上来说,镖局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中国在结束了原始社会的生存状态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明显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产工具上,而且产品也有了剩余。剩余的产品要以交易的方式在各部落间进行互换有无,于是便首次出现了人类的商业活动。但因当时的地理条件交通工具限制,所有交易活动都是在有限的区域内进行,所以,当时既没有专业商人,更没有专业的商人队伍。
私商的出现,大约在春秋战国以后,这时的社会财富分配经出现了悬殊,有些私商本身就是贵族成员,服务对象自然是上层社会,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一般都是通过“自我行为”来满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并统一了货币,为商业活动打开了通道,但重农抑商的意识形态,依然束缚着商人的职业自由。
到了汉代,商人的日子更难过。朝廷不仅把农业作为立国之本变成了一种国策,并在经济上也加重了商人的税赋。如果商人稍有叛逆,官府将直接没收商人的所有财产。尤为突出的是,当时经营利润最丰厚的就是盐铁,但这种商品从生产到销售都全部实行了专卖制度,之后专卖范围又扩展到酒类和丝绸,这类买卖皆由国家垄断,私商不能染指。因此说,当时名义上的自由贸易,说穿了无一不是在国家控制下的“政府行为”。
隋唐时期,是商业活动的一个变革时期。前期是一个低潮期,原因是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隋朝战乱不断,不仅使各条商路受阻,而且各种专卖制度更加变本加厉,除了卖些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针头线脑外,能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几乎廖若晨星。唐朝统一中国后,由于国内外的局势较为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经济的快速繁荣,使过去的抑商政策有了松动,但在专卖制度的范围上又扩大到了茶叶等产品,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所必备的盐、酒、茶,依然是由官方所垄断。
宋元时期也是如此,除了盐、铁、酒、茶、丝绸之外,又将药材、石炭、醋、矾等物纳入了专卖之列。元朝虽然因为经济的繁荣使专卖范围有所缩小,但“漕运”与“海运”中的庞大商务运作,仍然被贵族官僚和上层富商所把持。所谓的商人,仅仅是对官商市场的“拾遗补漏”而已。
明朝对商人来说是个松动期,商品交易从生活必需品开始向装饰品,储备品等方面扩展,市场开始扩大,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萌生,市场上出现了自由劳动力的出卖者,这才使民制、官收、商人营销的一条龙服务,掺进了民营的成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商人。
三百年大清朝帝业,是经济的繁荣期,也是自由贸易的开发期,特别是嘉庆,道光年间,除了将一切生活必需品的经营权交还给商人以外,连世袭的贩盐特权也一并废除了,所有商人只要照章纳课(税),就可以领到官府发放的“盐引”(买卖食盐的一种票证)。康熙和乾隆时期,又陆续开放了矿禁、机限、丝织业、制陶业、冶铁业等等,商品经济的极度繁荣,不仅为商人队伍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带来的还有商品在长途贩运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于是,为保证商品途中运输安全的镖局也就应运而生了。
从上面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来看,国计民生的主要物质长期被垄断,到了明清才有所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才逐渐冲破了统治阶级的垄断和控制,在这种条件下,镖局产生和发展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所以说,自由商人的起源也是镖局的起源。
镖局的起源和盗贼亦有渊源
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形成了商品经济,使商业具有了民间性和自由性。但因当时的社会环境还不太安全,商人在长途贩运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外在的力量保护,在这种情况下,镖局这种行业就应运而生了。这首先要感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习武风尚,再加上习武者大多是豪侠仗义之人,好打抱不平。路遇盗贼抢劫商人旅客,便挺身而出。当他们赶走了盗贼之后,认为自己对弱者有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的义务,往往会送上一程,等商旅到达了安全的地界后才返回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被救护者自然是千恩万谢,施救者最初也只是觉得这是一个练武之人的义举,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社会职业。
但最早的镖局,只是三两个会点武艺的人聚合在一起,在一些交通枢纽或者旅店中等候需要保护的商旅。他们一般都是推着一辆小车子,车上装着武器和生活用品,车上插一面小旗,像现代商店的幌子,招揽顾客。接到生意后,他们就推着小车送上一程。在早期的这种保镖活动中,送的路程不会太长,有点接力赛的性质。
由此可见,镖局的产生依赖着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自由商旅;另一方面是强盗贼匪,缺少一方都不可能形成镖局产生的条件。也就是说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自由商贾;没有盗贼,就没有镖局问世。
关于镖局起源的文献
以武士充当保卫、保护人财安全的方法,自古就有,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事例不胜枚举。但是保镖作为一种行业出现,其历史并非是很久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历史资料就那么少?难道说在官方的文献中一点记述都没有吗?
有。明代文献中就有直接记载。不过那时镖局还叫镖行,而且“镖”字还写做“标”。在《金瓶梅》中,有几处写到西门庆的生意除了设有绫缎铺、药材铺等买卖外,还开着“标行”,并以“标船”运送货物,具体情况没有详细说明。虽然字数不多,但这足以说明当时镖局已经作为一种社会行业存在于世了。
从清朝以来,有关镖局的文献多了起来。至今仍可见的有当时传抄的《江湖走镖隐语行话谱》存世。此间,镖局业务也早已分为行程镖和看家护院镖两大类,行程镖又有了陆路镖和水路镖之分。从皇城北京到南北各大商埠码头,大小镖局比比皆是,甚至在河北冀县李家庄附近的小小绢子镇上,也有许多镖局和大镖局的分号,光是京城,便设有多家,除了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的会友镖局外,还有七大镖局,其中会友镖局在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地设有多处分号,鼎盛时期镖师多达千人之众。
在清朝的对外经贸活动中,镖局也被雇请护送出洋货船,在吴炽昌的《客窗闲话·难女》中记载:“余舅金氏,以大海之洋行为业,自置洋船五,在东西洋贸易。每船必有标客,以御盗贼。”《清稗类钞·技勇类·洪峻与三等羯斗》亦称:“时有巨商贸贩外国,苦海盗,聘洪护镖。”包括清末梁启超的《中国地理大势说》中,也有关于“响马标客”的文字。清末民初夏仁虎的《旧京琐记》卷七中这样记载,“贯市李家以标局起家”。夏氏曾在清末和民国初期两代官府为官,自然对在当时举足轻重的镖局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
镖局源起于水说
从上面的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最早有文字出现的是“标行”和“标船”,难道说镖局的起源是从河流开始的?这种猜测和推断有什么根据吗?
元明清三代都是以北京为首都的统一王朝,而北京也是京杭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从北京到江南,大运河要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一千八百多华里,两岸途经的地区又是人烟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国有句俗话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大运河就吃大运河。吃运河的人有士、农、工、商各界,当然更少不了江湖上的黑道人物。有了这些水路上的黑道人物,自然就少不了与其相生相克的镖局。
当时,活动在大运河两岸的盗贼叫“吃漕的”,活动十分猖狂,不管是官府饷银还是商旅财物,只要航行在运河上,他们都不会轻易放过。所以大运河上的水路镖,应该是比平原上陆路镖产生得早一个时期。
清廷入关以后,京杭大运河开始逐段断航,但在华北平原一带,还存在着一个水网,即保定、天津、沧州等地仍有水道可航,只是不能走更远的水域。到了康熙雍正年代,水路被逐渐打开,到清末时期,江浙一带的官员上任或卸任,或因公出差,才公然乘坐江山船和花船,同时巨富商贾往往对江山船和花船也感兴趣,镖师就不得不陪同商人到这类船上来了。
因此这类船上有类似妓院“臭靴”打手,镖师看不起堕落的同行“臭靴”,但是臭靴也不和镖师叫板。两者各司其职,倒也相安无事。
镖师之所以喜欢水路镖,是因为大运河上的水路镖是镖局的大买卖,赏银多。遗憾的是运河开始分段断航以后,不几年也就进入了同治中兴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是镖局的黄金时段,但是水路镖已经受到局限。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镖局最早的一个摇篮,但是这个摇篮很快就消失了,后来的镖师之所以个个都是马上的健儿,但却不是驾舟弄帆的水上豪杰,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章镖局编制
我们知道,镖局是民间习武之人自由组合而成的一个保卫机构,但是由于镖局的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武师出身,而且规模大,业务范围广,业务项目多,有的大型镖局就业人员可达千余,在总号下面设有很多分号和外柜,业务范围可达半个中国,所承揽的各项业务都和商业活动有关,更多的是直接押送金钱,或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这样一个庞大、与金钱直接接触的机构,是怎样管理的呢?内部成员有没有一定的编制?他们会不会乱得跟一锅粥似的呢?
其实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虽然镖局是地地道道的民营企业,但是也有着非常严格的上下级编制和领导关系,也正是这些严格的编制,加上复杂的规矩已经灌输到了镖局从业者的脑海之中,镖局才显得格外井然有序,才让雇用他们的商贾巨富、达官贵人对他们充满了信任和依赖,才使得他们在江湖中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好名声。
镖局既然是企业,那么他的企业性质就会在国家的法律规定中体现出来。开办镖局一般要向当地的地方官府领取执照、交纳商税。从内部的组成人员来说,镖局这种企业和现在的企业一样,有着明确的编制,大型镖局的编制一般包括:
1镖局当家人
2总镖头
3镖头和镖师
4大掌柜
5趟子手
6管理杂务的伙计和厨役
小型镖局的编制一般比较单一,也非常明了:
1股东
2掌柜的
3伙计
4徒弟
镖局当家人讲的是人面广,关系好,有钱有势,能打出旗号的,也就是黑道人物或是绿林好汉也不敢招惹的,万一出了事摆得平官府,镖被劫了赔得起银两。
大掌柜讲的是眼明心细算盘精,看货不走眼,估价不离谱,上下里外该打点的绝少不了,不该开销的绝不浪费。
总镖头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艺业惊人,就是退休的名捕之流。
镖头与镖师则是负责护镖上路工作的行动者,不但要熟知陆上功夫和水上功夫,还得精通拳械、马术、善使暗器。除此之外,镖头和镖师还必须懂得江湖上的规矩与春点(行话),以便同可能劫镖的绿林人物打交道。
趟子手是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如梁羽生的《鸣镝风云录》中,洛阳虎威镖局的趟子手在路途中扬起镖旗吆喝:“虎啸中州——虎啸中州!请江湖朋友借道!”就是一例。
而说到伙计与厨役,不仅是镖局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