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6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然而,这次为了报复法国人,五角大楼4 月 19 日宣布将不参加此次博览会;
随后,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又警告几十家美国航空航天公司和军火制造商说,
法国情报机构正在“搜集你们的企业秘密”,即将开幕的巴黎博览会就是法国工业
间谍“大展身手的地方”,劝阻它们不参加,或“带着警惕的眼睛去巴黎,接到警
告后,先后有休斯、洛克希德、波音和贝尔等几十家大公司均决定不参加此次博览
会。麦道公司虽表示将按计划出席,但取消了原定的飞行表演项目,而且规定自己
的参展飞机及其他产品将不让拍照、不让触摸,也不提供除基本性能之外的任何技
术细节”,以防企业间谍钻空子,最后,备受瞩目的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只
展出了并不很先进的F -16战斗机,许多美国展区空空荡荡。其他国家的公司、企
业由于担心自己的技术秘密被窃,也都采取了异常严格的防范措施。
针对美国的“巴黎空展是间谍活动乐园”的指责,法国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指
出,将要举行的巴黎航空展没有间谍活动,靠展览会吃饭的间谍已经成为历史。但
各国企业界人士私下承认,不管是在巴黎航空博览会上,还是在其他类似的展览会
里,都有各国的工业间谍出没,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此种情景肯定会继续存在下
去。
法国理亏嘴不软
机密文件曝光,法国自知理亏,但它并不认输。法国情报界一高级官员说,在
窃取别国科技秘密方面,美国也没闲着。这次曝光的所谓法国经济间谍活动主要任
务目标的文件并非是现在制定的,它所涉及的是80年代末的一笔旧帐,当时有法国
情报人员渗透进IBM 等美国的大企业,被美国反间谍部门擒获。后来美法两国取得
了谅解,并签定了“和约”,自那以后,就再没有听到过法国情报人员对美国企业
从事间谍活动的报道了。
针对美国近乎“歇斯底理”的叫喊,法国政府官员反击说,这是在东西方冷战
结束后面临削减预算压力的美国情报部门的宣传伎俩,是中央情报局回避国会要求
其精简人员压力的策略。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4 月底在一次记者会上指出,美国新闻媒体报道的所谓事实,
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现在已经没有法国人搞针对美国的间谍活动了。美国现在将
矛头指向法国,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在世界武器交易市场上,法国已取代俄罗斯人
的地位,只有法国能与美国抗衡,甚至超过它。
对于法国的表白,美国当时未做评论,而是加紧了针对法国工业间谍的活动,
要用确凿的事实来封住法国人的口。机会终于来了,白宫于1993年8 月7 日宣布,
联邦调查局在佛罗里达半岛两岸城市坦帕的一家旅馆内逮捕了从事间谍活动的一个
法国人和一名意大利人,法国人名叫马塞尔·保利,48岁。当时,两人证在出售从
设在比利时的美国欧文斯一柯宁玻璃纤维厂偷来的绝密资料,内含的企业秘密涉及
汽车工业常用的塑料玻璃纤维的强化工艺和技术。几天后、美国司法当局就判处两
人10年监禁并罚款1 万美元。
由一份机密文件曝光引发的美、法工业间谍战并没有结束,谁也不会放弃双方
都公开谴责的工业间谍活动。但是,人们相信,美国会更加警惕,法国则会更谨慎
小心。
(1995年第2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轰动国际汽车业的工业间谍案
维棋编译
德国福斯汽车公司挖走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成本削减专家罗伯兹,从而引发
了两大公司之间针锋相对的一场战争。通用汽车公司在失去罗伯兹之后,转而指责
罗伯兹是一名工业间谍。
1992年12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市中心的一家餐厅里。
在柔和的灯光映照下,这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餐馆显得温馨宁静,这种气
氛特别适合倾心畅谈。
这时,在角落里两名商人,正在洽谈生意。他们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零件采购
部的经理罗伯兹,和德国福斯公司奥迪汽车部门的总裁皮屈。
1992年年底,皮屈在得知自己将被任命为福斯的总执行长后,就开始酝酿改革。
皮屈认为,福斯近年来的扩张太快了。如此快速的膨胀令福斯有些不堪重负,皮屈
要给福斯这个“超级胖子”减减肥,他决定找一位在削减成本控制支出方面有特别
才能的专家担当自已的副手,以便使自已的计划能尽快见效。在皮屈的心目中,罗
伯兹是最合适的人选。因为罗伯兹在短短的7 个月时间里,就令通用的零件采购部
的成本减省了10亿美元。
通过一位汽车零件供应商的牵线搭桥,皮屈和罗伯兹终于有了首度接触,于是
就出现了前面所述的餐厅交谈的场面。初次见面,皮屈并未明确表明自己的意图,
只是向罗伯兹感叹欧洲汽车业的人才都被美国和日本网罗去了,因而欧洲的汽车业
举步维艰,难以恢复往日的兴旺局面了。言谈中向罗伯兹做出暗示。但是,罗伯兹
并未就皮屈的慨叹做出什么反应。
有谁能想到,这两个人的会面竟然引发出一场轰动整个国际汽车业界的商业战
争。
1993年1 月,皮屈和罗伯兹再度会面。
这一次,皮屈直截了当地对罗伯兹说出了“希望罗伯兹能投效福斯”的意愿。
皮屈认为,身为欧洲人的罗伯兹(本是西班牙人)应该为振兴欧洲汽车业出力,而
不是帮助党争对手美国来打击自己人。
皮屈与罗伯兹的这次接触引起了德国新闻界的注意。在1993年2 月,德国多家
传播媒体报道了罗伯兹已被福斯吸收的消息。这些报道令通用总执行长史密斯大为
光火,因为是史密斯一手提拔了罗伯兹,是史密斯把罗伯兹从通用公司的欧洲子公
司调至美国总部的。他让罗伯兹主管通用的要害部门——零件采购部。而罗伯兹为
通用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令通用汽车零件的成本降低了10
亿美元。
史密斯当然不愿意看到媒体的臆测变成事实,他要求罗伯兹立刻加以澄清。罗
伯兹向史密斯承认确实与皮屈见过面,可他否认“跳槽”的传言。
但是,史密斯并不放心,他雇佣一名私人侦探来调查罗伯兹。这名侦探日夜跟
踪罗伯兹的行踪。
当罗伯兹发现被人跟踪后,立即意识到这是史密斯所为。罗伯兹向史密斯发出
抗议,迫使史密斯撤销了对他的跟踪调查。至此,史密斯与罗伯兹之间的交情蒙上
了一片阴云。
1993年3 月 10 日,罗伯兹突然向通用递交辞呈。与此同时,德国福斯的总裁
皮屈亦向外界透露罗伯兹将投效福斯。
罗伯兹为什么这么快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呢?
据悉,促成罗伯兹“跳糟”的导火索是,通用在3 月8 日至9 日举行了一次重
大决策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通用决策层拟定了“未来十年进军欧洲汽车市场的竞
争策略”,同时否决了罗伯兹“在西班牙设厂”的提议。
事后,罗伯兹表示,他原先对西班牙设厂计划寄望颇高,根本没有想到通用公
司彻底推翻了他的提议,这使他大失所望。更让他感到痛苦的是,通用在做出否决
决定前,竟然连个招呼都没打,这使他觉得自己的地位被动摇了,他已不再重要了,
通用决策层抛弃了他。
然而,德国的媒体却报道说,罗伯兹其实是有意进军西班牙政坛。如果通用同
意在西班牙设厂的话,罗伯兹在西班牙政坛上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可是通用
却全盘否决了罗伯兹的计划,令罗伯兹进军西班牙政坛的梦想如泡沫般瞬间消失殆
尽。所以,罗伯兹的辞职可以说是他对通用决策层的报复。
1993年3 月12日,罗伯兹在公开发表的一篇声明中说,在他宣布辞去在通用的
职务后,他的许多下属职员来到他家,恳求他不要离开通用,甚至其中有人痛哭流
涕地向他提出请求,当时的情景非常令他感动,因此罗伯兹表示他会撤回辞呈。其
实,事情并不是罗伯兹说的这样简单。真正的原因是,罗伯兹被史密斯的承诺说服
了。史密斯向罗伯兹许愿,只要他答应打消辞职的念头,他就说服董事会升任罗伯
兹为通用北美汽车部的副总裁。
可是三天以后,戏剧性的变化再次出现。
那天,史密斯费尽了唇舌才说服了通用董事会同意把罗伯兹升为北美汽车部的
副总裁。可是,一出会议室的大门,史密斯就遭到当头一问棍:他的秘书交给他一
张便条,便条是罗伯兹亲笔书写的,大意是,在经过反复考虑权衡之后,罗伯兹还
是决定辞职。这张便条是罗伯兹的一位朋友送来的,罗伯兹本人根本没有露面。
3 月16日,罗伯兹在德国宣布:正式投效福斯。当时,福斯总裁皮屈就站在他
的身旁。
罗伯兹的出走使通用遭受了重大的打击:通用的削减零件成本大业今后将会面
临群龙无首的困境了。
更令通用气恼的是,罗伯兹走时显然手脚不干净。就在罗伯兹宣布跳槽之后,
通用即闭门清点损失,赫然发现许多机密文件竟然不翼而飞,罗伯兹顺手牵羊,拿
走了通用德国子公司欧宝公司的全部机密以及为数不少的通用内部最高级机密文件。
通用不能再沉默了,它要向福斯发起反击战。
1993年4 月 2日,通用向德国法兰克福地方法院申请一份强制禁止令,禁止福
斯“有系统、有计划地招编通用的高级职员”。
5 月24日,通用正式以“工业间谍”的嫌疑控告罗伯兹与其他7 名前通用高级
主管。
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当事双方各执一辞,相互指责,各不相让。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也来凑热闹。《明镜》周刊以
封面故事的形式,揭露罗伯兹的“工业间谍”身份,这一下子惹火了福斯,福斯对
《明镜》“长美国人志气,灭德国人威风”的作法十分不满,当下向汉堡法院递交
诉状,要求禁止《明镜》再作类似的报道。
1993年6 月底,受理此案的达姆斯特检方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案情就此急转
直下。
6 月 22 日,德国威斯伯登警察局在当地的一问公寓中发现了四大箱文件、档
案与一些幻灯片。这些资料经调查后发现,均出自欧宝和通用,内容包括发展计划、
行销策略、削节成本方案以及新款WCYRA 的相关资料,无一不是通用最高管理层才
能得见的绝密文件。偏偏这些文件被发现的地点,正是两位在案的前欧宝高级主管
的住所。
据此,达姆斯特检方认为罗伯兹与这四大箱文件的“易地而处”有直接关系。
7 月20日,汉堡法院针对福斯和《明镜》诉讼案做出了如下的判决:允许《明
镜》继续刊登“罗伯兹工业间谍案”的有关文章,因为《明镜》的报道显然与检方
的发现相差无几。福斯败诉了。
尽管罗伯兹和福斯迄今还未被检方以任何罪名起诉,但一周内连续吃两场败仗,
对福斯来说,真是内外伤惨重。不但罗伯兹个人过去在汽车业界打拼的辉煌历史可
能就此被埋葬在“工业间谍”的臭名里,福斯作为国际汽车业界的一个大企业之信
用也将毁于一旦。这种结局,与当初力挖罗伯兹来中兴福斯的初衷岂止相差十万八
千里!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福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1995年第7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逝去的硝烟——世界电脑业的一场商业秘密争夺战
成茹
早在七八十年代,世界电脑业曾发生过一场商业秘密争夺战。如今,那场“战
争”的硝烟早已飘逝,但它留给人们的教训,仍值得记取。
这场商业秘密争夺战,发生在美国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与日本日立、富
士通公司之间。从60年代到70年代,IBM 公司一直控制着全球 75 %的商用电脑市
场。这巨大的市场份额早已使以模仿著称的日本的一些公司垂涎三尺。到1970年,
一个机遇不期而至,IBM 公司的一个重要人物——360 设计组主任工程师尤金·阿
姆达尔辞职。日本富士通公司如获至宝,董事长小林大佑通过各种渠道,获悉阿姆
达尔辞职后,想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生产一种比IBM 公司价格更廉、性能更
好的电脑。于是,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