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

第32节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32节

小说: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幕后操纵者,其目的在于对俄代总统普京进行“试探”。
    这位官员解释说,已成为北约成员国的波兰作出这一行动,明显是受到了某些
外部势力的操纵,要查出究竟是哪些西方国家在幕后指使也并不困难。从本质上来
看,这一事件是要试探普京代总统是否能承受打击以及如何反应。
    其实,在间谍问题上,近年来,波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早在1993年和1996
年,波兰就曾两次驱逐过俄罗斯外交官。只不过人数远不如这一次那么多。
    就在1998年5 月,波兰反间谍机构还逮捕了3 名波兰军官,罪名是他们在叨年
代初曾帮助苏联搜集军事情报二是年冬天,波兰外交部曾拒绝延长15名俄罗斯商人
在波兰的签证,认为他们继续待在波兰威胁了波兰的国家安全。后在俄罗斯的压力
下,波兰方面才勉强给了其中4 人签证。
    虽然这起波俄间谍纠纷使两国关系降到了历史最低点,但分析家认为,间谍事
件是国际政治中的常见现象,俄罗斯和波兰在经济上有很密切的联系,此间谍纠纷
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后,两国关系有可能得到恢复。至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就要
看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意愿了。
    (2000年第4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伊拉克公开中情局策反未遂内幕
                上官锦
    早在1995年前,就有媒体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策划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
政权,但计划最终流产的消息。但伊拉克方面一直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近日,负
责摧毁这一策反行动的伊方情报官员首次公开了事件的前前后后。
            制定梦境计划亿万富商策反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萨达姆政权成了美国政府在中东的眼中钉,中情局几
次试图暗杀萨达姆都未得手。直到1995年,中情局的特工才打入萨达姆政权的核心。
于是,美国方面立即制定了一个名为“梦境”的行动计划,准备在伊发动一场“宫
廷政变”,推翻萨达姆总统,同时不改变伊拉克政权体系,保持伊国内政局的稳定。
    中情局就这一计划同巴格达的沙瓦伊将军进行接触。沙瓦伊是伊拉克北部的土
库曼,虽然已经退役,但仍颇受萨达姆的赏识。他开了一家公司,专门从事约旦和
伊拉克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在联合国对伊多年的经济制裁中,这是伊拉克走私贸易
的主要通道。
    这位腰缠万贯的将军对萨达姆政权早有异心,因此和中情局一拍即合,并把自
己的3 个儿子贡献出来,拉入“梦境”策反计划。这3 个儿子均在巴格达的伊拉克
特种部队担任要职,其中一位还是专门负责萨达姆安全的总统卫队的指挥官。
    策反行动开始前,美国暗地里通知了约旦方面,并在约旦国家安全部内建立了
一个秘密的特别行动小组,负责支援伊国内的政变行动。
          萨达姆老鼠玩猫中情局大意失荆州
    然而,行动一开始就出了问题。中情局让一名埃及人负责向沙瓦伊的儿子运送
通讯设备,主要是军用步话机和一部直拨中央情报局总部的卫星电话。但这名埃及
人却在关键时刻叛变,把他的计划向萨达姆总统卫队全盘托出。
    1995年12月,萨达姆得知了“梦境”计划的全部内容,但他并没有立即采取行
动,而是同中情局玩起了游戏。他利用沙瓦伊将军向中情局传递假情报,并破解了
他们之间的秘密通讯方式。至此,一切尽在萨达姆掌握之中。
    而此时的中情局也已得到消息:计划可能泄露。在萨达姆的总统卫队中,有一
名军人一直同伊北部库尔德的反伊组织有密切联系,他告诉反伊组织的接头人:
“快走,叫你们的朋友快逃。尽快撤出!”
    1996年3 月,这一反伊组织的领导人在安曼会见了中情局中东区的负责人,告
诉他们政变计划已经被萨达姆知晓,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中情局对这一警告毫无
反应。
    9700万美元泡汤传真羞辱中情局没过多久,中央情报局的兰利总部突然收到一
份传真,就是用那部他们提供给政变分子使用的卫星电话从巴格达打过来的,上面
写道:“把你们的人召回兰利吧。”
    至此,中情局才相信,他们苦心经营了近1 年的策反阴谋破产了。80多名伊拉
克军方高级官员被捕。沙瓦伊将军因当时正在安曼,侥幸逃脱。中情局把他带到伦
敦,接受聆讯,后来又转移到安全地区。
    两个月后,萨达姆的坦克开进北部库尔德地区,把中情局在库尔德阿比利城的
分部踏成废墟,虽然中情局紧急撤出了部分人员,但仍有上百名线人和当地特工被
枪毙。
    美国国会为这项行动计划特拨的9700万美元训练和装备资金也因此泡了汤,最
后只挽回了25万美元。
    (2000年第6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俄窃听器装进美国务院
                 芳菲
    2000年12月,美国传媒披露,据美国联邦调查局的调查显示,自夏天以来,俄
罗斯驻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古谢夫窃听了美国国务院50——100 次的会议内容。
    古谢夫年方55岁,系莫斯科间谍机关技术部雇员,他于去年3 月到美国。在被
发现操控一个安置在美国国务院高层会议室内的窃听器后,古谢夫在美国国务院附
近被联邦调查局及国务院安全部门的特工逮捕,并受到了短暂的拘禁。不过,由于
他享有外交豁免权,所以没有被起诉,但他已被美国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物”,
而必须在10天内离境。
    FBI 监控小组从2000年夏初注意到,一名俄国外交官开始定期光顾美国国务院
外围的街道。通过对他每周一次的活动进行周密观察之后发现,他停放汽车的位置
表明似乎是在接收电子信号。联邦调查人员携带经过伪装的探测仪,在高八层,占
地两个街区的国务院方形大楼的走廊里秘密搜寻了几个星期,才发现无线电信号是
大楼内一个会议室的窃听器发给外部间谍的。一名官员说,为了激发窃听装置启动
工作,俄国间谍必须把汽车停得很近,也只有在这时才能搜寻它的位置。为此美国
采用反间谍手段查到了古谢夫的秘密——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官员在国务院会议室
假装开会,故意让古谢夫窃听,引诱他上钩,最后终于挖出了他。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表示,虽然俄罗斯间谍在美国务院安装了
窃听器,但窃听器并未安装在经常讨论重要事务的办公室,俄间谍未偷听到高度机
密的情报。
    据透露,窃听器安装在国务院大楼七层,进行海洋、国际自然环境和科学等问
题研究的会议室墙边木缝里,那儿离奥尔布赖特的办公室很远。一些官员说,他们
对俄国间谍选择在这个房问里安装窃听器感到很困惑,因为那里所发出的消息可能
是外国毫无兴趣的。尽管这个办公室偶尔也会用作讨论别的问题。
    窃听器的安装手法十分专业,而且还特意涂成与会议室相近的颜色,普通人难
以发现。令人奇怪的是,美国调查人员至今仍未发现有任何证据显示,古谢夫曾经
进入过国务院大楼,所以在楼内安装窃听器的无疑是另一个人。调查人员相信俄间
谍一定得到大楼里的人的帮助,因为安装窃听器不是进入大楼一两次就能办到的。
而且安装窃听器的手法不像是俄间谍于的,因为他们不会将窃听器安装在那么硬的
木头里,还涂上迷惑人的色彩。
    美国调查人员已经与国务院大楼内的几百名官员分别谈过话,力图发现这一窃
听器是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安装的,但仍一无所获,只好在报告中说大楼里工作的
每一个人都有嫌疑。在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安全部门的官员紧张地追查后,国务院
发言人吉姆·科雷说,经过大规模的搜查,相信大楼里已没有第二个窃听器了。
    为加强防备,一位美国资深官员要求每个官员进入国务院会议室开会前都要接
受检查,每次会议开始前对会议室进行检测。录像,并将所有的材料封存以备事后
审查。
    在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一官员则指责华盛顿此举不过是在玩“以眼还眼”的
游戏,是为了对在此之前一个月一名美国外交官被俄罗斯驱逐出境而作出报复,他
还声称华盛顿对古谢夫作出的指控“站不住脚”。白宫高级官员也听取了这起事件
的简报,但没有立即发表评论。这起间谍案被视为美俄两国在冷战时期间谍案活动
高峰的卷土重来。(2000年第4 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失也惶惶,得也惶惶——美国核机密电脑硬盘失而复得
                 范泛
    2000年5 至6 月间,两个计算机硬盘闹得美国上下沸沸扬扬,有人为此接受联
邦调查局的测谎实验,有人为此被放了“大假”,美国能源部长险些因此而下台。
这两个硬盘甚至引起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口角,就连克林顿政府也因此受到国会的严
厉指责。硬盘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失也惶惶
    2000年5 月,美国墨西哥州发生的一场森林大火“烧”出了一个天大的消息,
位于火区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在准备转移重要资料时竟然发现——载有
重要核机密的两个硬盘不见了踪影。这两个硬盘储存有如何解除或销毁美国、俄罗
斯、法国以及其他国家核武器设施的高度机密情报,这样重要的机密资料不翼而飞,
一旦泄密真称得上是天机泄露。
    消息传出后,立刻引起整个美国的震动。而美国政府对此事态度谨慎,有关官
员只是低调表示,尚不清楚这些丢失的文件到底是被人错放在了其他地方、被盗还
是不小心被毁掉了。但美国国会对此事十分重视,对政府提出批评,有议员甚至说,
这是美国自古巴危机以来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安全威胁。
    事件发生后,最忙的还要属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们,m 多名干探进驻洛斯阿拉莫
斯实验室,能源部的数十名调查人员也协同作战,对实验室的各个角落进行“地毯
式”搜查,同时对可进入存放电脑硬盘地下仓库的实验室人员展开调查。
                得也惶惶
    就在美国各方为丢失的硬盘忙得不可开交时,两个硬盘又突然在洛斯阿拉莫斯
实验室出现了。
    有消息说,硬盘是在实验室设计核武器的地方找到的。此前,调查人员曾在这
个区域里翻过两遍,6 月 16 日,调查人员惊喜地发现——在该区域某间屋子里的
复印机后,两个电脑硬盘好端端地放着。
    一切危险似乎都过去了,然而事实并非这样。电脑硬盘中的数据毕竟不是艺术
孤品,它完全可以在短时间里被复制成千上万次并通过网络传到各个地方。
    “能否找到”的苦恼过去了,“是否被复制过”的苦恼又来了。虽然有关人士
反复强调,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事件是间谍行为,但对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工作
人员的测谎结果表明,有几个人的说法相互矛盾。美能源部反间谍局局长说,我相
信其中有犯罪行为。
    6 月 18 日,失而复得的两个电脑硬盘在严密保卫之下,被送到了华盛顿,联
邦调查局将动用一切手段对硬盘进行电子分析,确定它们是否被拷贝过或是篡改过。
              硬盘究竟怎么丢的
    关于硬盘失踪的推测很多。有人说,也许是山火临近时,有实验人员正在使用
电脑硬盘,由于实验室命令火速撤离,惊慌之中将两个硬盘扔到了复印机的后面,
这种直观推测显然很小儿科。
    也有分析说,这可能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工作人员针对实验室安全上的漏洞开
的一个玩笑。据说国家实验室中的科学家和负责警戒的军人素有介蒂,因为科学家
一直强烈要求与外界沟通以便促进研究,而军方安全员却总是想方设法阻挠,不让
科学家知道其个人的成果是如何被用来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据说,实验室中以
前就有科学家以骗过安检人员为乐,险些受到处罚。
    硬盘丢失事件的调查尚未结束,但有一个消息让美国人稍稍安了点心,那就是
美政府将成立一个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中情局副局长约翰·格尔顿上将出任这一
机构的首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