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

第30节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30节

小说: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发后谁也不肯为这一事件承担责任。
    最近,原苏联克格勃“苏联国土内反美间谍活动侦察处”处长克拉西里尼柯夫
少将公布了在他领导下侦破这一事件的详细过程。
              查找间谍集装箱
    1985年深秋,前苏联的克格勃对外侦查部门获取到关于境外间谍机关将利用集
装箱对苏联进行间谍活动的情报。
    情报指出将有一只装有电子侦查设备的集装箱由日本发出,经苏联转运至西方,
只此而已。
    此类集装箱有上千只,想从中找出一只可疑的集装箱颇为困难,因为不可能打
开所有集装箱的铅封逐个查看。
    侦查人员仔细研究了同类集装箱的外观,分析了对方可能使用的侦查设备及其
工作方法、可能使用的伪装方式及同其他上千只集装箱相比可能出现的不同之处,
经过长时间耐心的寻找,终于发现一只可疑的集装箱,它的四面都有一个窄小的窗
口,估计并不是普通的通风口,仔细观察后发现通过窗口可以看到集装箱里照相机
镜头。
    另外一个使间谍集装箱暴露的特征是它的序列编号——CTIU—1317221 。不仅
其数字排列有差异,制作方法也不同,不像通常那样用白漆写上去,而是印在纸上
贴上去的,初看起来,同用白漆写上去的一模一样。
    打开箱之后,又发现一些印好的带编号的标签,这些备份的标签可保证在使用
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在需要时也可以贴在其他集装箱上。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
那就是集装箱到达目的地后,再一次经苏联领土反方向运回,贴上已准备好的新标
签。
               奇妙的试验室
    小心打开铅封和集装箱的门,首先看到的是码到顶棚的纸箱,箱内装有装饰用
的陶器,看到这些工艺品,谁也不会想到这些货物同间谍活动有关。
    取出两排货物之后,露出了木制的隔墙。拆去隔墙,人们大吃一惊,这简直是
一套奇妙的试验室。
    根据克格勃专家的结论,这是一套完整的、自动化的、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
其罕见的技术功能使人震惊。该套设备可以发现放射源、记录和积累中子和伽玛射
线的强度、频谱组成及总剂量,记录经过的距离、大气压、温度,能准确判定地理
坐标,并且沿集装箱经过的地方进行全景照相。
    由此可见,这套设备的任务是侦查与生产、储存、运输核材料包括核武器和装
备核武器有关的军事目标。
    经过对计算机的两台专门制作的执行器里面已经积累的信息分析,计算机可以
显示带有坐标系的沿铁路运送的核弹药和弹头、带有核武器的装置及其他放射源的
位置。该装置的传感器可以发现和鉴别距其10米以内有防护功能的集装箱内的、1 
公斤钚核装药的弹头。
    所有信息记录在有加密功能的磁带里,其容量允许记录0 ——1000次放射源资
料。所带电源可以保证设备不间断工作三个月。
    这套间谍设备是1982年生产的,后来又予以改进。所用仪器标有美国、日本、
台湾、香港等公司的商标,主要部分是美国公司的产品,如计算机是“NCR ”公司
和“RSI 公司的产品;电瓶是”NP“”MRC “公司的产品,电池产自”NRC “和”
TNC “公司,这些企业和公司所提供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产标记。但这并不能就说
明是这些公司或者他们国家的情报机关参与了这次行动。
             发货人从地面上蒸发了
    是谁制造和拼装了这套复杂而稀有的设备?是谁设计了利用间谍集装箱沿遥远
的西伯利亚干线进行侦查行动的计划?谁找的日本发货人和汉堡的收货人?又是谁
做出这样冒险的决策?
    集装箱的“旅行”由日本开始到德国汉堡结束。集装箱应该是在日本领土上精
心伪装和安装的。箱中装有非标准货物——数吨重的间谍设备,安装这些设备需要
时间,要有专门的场地以便遭人耳目,需要懂行的熟练人手。
    很明显,没有官方的参与或默许是办不到的。但是日本政府对苏联官方就间谍
集装箱提出的交涉实际上没有做出答复。
    日本的集装箱运输公司“CNENPD-MAPY”可以从嫌疑人名单排除,因为它只是
将已铅封的集装箱运到苏联港口。
    作为中间人和转运人的“TKK ”、“C ·H ”公司也只是接触到已封闭和铅封
的集装箱,何况“TKK ”本身也是受害者。
    因为由于这一事件给苏方造成了损失(未预见的海关支出。集装箱总站的“多
余”工作、集装箱的滞留),苏联当局对“TKK ”公司罚款50万美元。
    1987年2 月5 日“TIOk”公司向日本东京地区法院起诉“C ·H ”公司(发货
人)和“MCY ”公司(海关代理和理货员),因欺骗货物中转人并为其带来损失而
要求赔偿1 亿日元。
    1990年4 月,经过三年的审理,该案件以无结果而告终。法院无法找到间谍集
装箱的装配和发货人;无法确定集装箱中2 /3 的陶器是怎样被换成间谍设备的;
边防和海关官员怎么能放过这样的货物也成为不可解的秘密。
    法庭曾经提到一名叫霍利·卡多罗的人——陶器的实际发货人,他是亚洲马鲁
得金运输公司的业主,日本人,50岁,加利福尼亚大学附属商业学校毕业。1968年
成为美国公民,住在夏威夷岛火奴鲁鲁市。
    该人1985年12月6 日和7 日将陶器装入由美国“h ”公司租来的集装箱内,12
月9 日用“TKK ”公司提供的铅封封好箱子,然后将集装箱运至横滨港集装箱总站,
并经过“MCY ”公司转给“TIlL”公司。
    当苏联克格勃截获间谍集装箱后,霍利·卡多罗则失去踪影,从地面上蒸发了
一样再也无法找到他,无法传唤到东京。克格勃曾试图找到这位在非常关键的时刻
消失无踪的人,但未能如愿。
    显然,美国中央情报局不会再让他出头露面,这是整个间谍行动的关键环节。
只有这一招才会使这一事件在暴露之后无从查找,不了了之。
    那么从收货人那一方能否查出线索呢?
    W1317221号集装箱的收货人是汉堡的居民,名字是拉曼·格列斯·普莱斯,公
开身份是几家小餐馆的业主,但据说经济状况不大好。
    1985年底为了购买和运输这批装饰陶器,普莱斯向日本C ·H 公司董事长支付
了一笔巨款。有趣的是“丢失”装有彩陶的集装箱之后,他并没有去报失和查找。
    就间谍集装箱一事苏方曾正式向德国当局通报,并要求查明收货人普莱斯的情
况,但是迟迟没有回复。
    这一间谍故事由于当事人——发货人卡多罗和收货人普莱斯都无从查找,苏联
当局只能自认晦气。
                 后记
    1995年原苏联克格勃主席在其著作《克格勃与政权》一书中写到:“‘旅行的
奇异试验室’是美国间谍机关的一次大规模行动,是学者们将其优秀的独特的思想
和技术用于间谍工作的一次尝试。如果不是及时为苏联侦查机关侦破,这一行动的
结果将是丰硕的。”
    这一复杂的间谍集装箱行动完全出于美国间谍机关之手,同时有日本、德国情
报机关参与。在美国的刊物中也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中央情报局失败的杰作。
    (1999年第12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祖母间谍”与《米特罗欣档案》
                 约自
    2000年12月20日,英国司法部宣布,免予起诉87岁的前克格勃间谍梅利塔·诺
伍德。英国司法部的这一决定终于为轰动一时的“祖母间谍案”划上了句号。
    梅利塔·诺伍德生于1912年,父亲是拉脱维亚人,母亲是英国人。1932年,诺
伍德成为英国有色金属研究协会的一名秘书,且经常接触到一些重要的情报,该协
会的研究工作对英国研制核武器有重大的影响。诺伍德公开承认从1937年开始,代
号“霍拉”的她利用工作的便利,窃取英国最高机密的核军事情报,并传递给克格
勃。由于她隐藏得很巧妙,在为克格勃工作的40年里从未出过差错,直到退休。她
提供的情报使前苏联核军事工业少走了许多弯路。科学家相信,前苏联研制出原子
弹的时间因此而提前了两年。诺伍德因此成为克格勃历史上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服务
时间最长的英国女间谍。
    诺伍德目前已经是一名曾祖母,并且孤身一人在伦敦南部的农庄过着逍遥自在
的生活。已经满头白发的诺伍德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名忠诚的共产思想维护者,
她对于从事40年的谍报工作并不感到后悔。她说:“我不是为钱,而是为协助防止
一个崭新制度的瓦解。这个新制度要令平民百姓丰衣足食,有机会享受良好教育和
医疗服务,不像30年代的英国工人那样承受大批失业的痛苦。”她说:“在同样的
情况下,我还是会做同样的事。”
    诺伍德的间谍身份是2000年9 月份曝光的。这起间谍案曝光后,对于如何对她
进行处置在英国政府内部发生了分歧。鉴于诺伍德夫人年事已高,内政部原本不打
算对她采取法律行动。但反对党却借机发难,不依不饶,提出为什么以前发现的间
谍都判了刑,服刑时间最长的已达40年,而长期潜伏、罪孽不小的“霍拉”却可以
逍遥法外。为此,英国内政大臣斯特劳10月份表示,虽然英国大法官曾提出起诉诺
伍德的最后期限应当在1992年,但诺伍德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间谍游戏》节目采
访时,公开承认自己出卖祖国的一系列表述已使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她应该接
受法庭审判。而到了12月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资深律师克罗安斯顿在给下
议院作出的书面答复中表示:“任何起诉都将会失败,司法部门决定免予起诉。”
克罗安斯顿律师说,诺伍德在电视采访节目中所供认的事实不能拿到法庭上作为证
据,而要取得确凿的可以让法庭接受的证据是几乎没有希望的。诺伍德称这一决定
今她感到十分“惊奇”,但她拒绝就此作出具体评论。
    人们不禁要问,霍拉这位如此出色的间谍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都未被情
报部门发现,这次究竟是如何曝光的呢?原来这都要归结于前苏联克格勃特工米特
罗欣。1992年,米特罗欣叛逃到英国,还带出了六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他在1984
年退休前的12年每日手抄的克格勃绝密档案材料。“霍拉”的间谍身份正是从这些
档案材料中披露出来的。
    米特罗欣1922年出生在俄罗斯中部,1944年开始了在克格勃的职业生涯。1956
年底,他从克格勃对外行动部被调到了第一总局(对外情报局)的档案室,在那里
他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克格勃镇压所谓“意识形态颠覆”材料,克格勃为了追查那些
批评苏联制度的匿名信作者所动用的力量常常会超过西方国家追查一起谋杀案时动
用的力量。米特罗欣对此感到非常困惑。
    1972年6 月,米特罗欣的机会来了。当时对外情报局决定从红场附近卢布扬卡
克格勃拥挤的总部搬出来,迁到位于莫斯科东南外环路半英里外亚森聂沃的一幢大
楼里。在随后的12年里,米特罗欣在卢布扬卡和亚森聂沃两处都有办公室,他专门
负责把整个对外情报局的档案转移到新办公地。在监督转移期间,他可以随意在两
个办公室里查阅这些档案。很少有其他克格勃官员能花这么多时间查阅这些情报档
案,更别说做记录了。
    把这些档案记录下来带出亚森聂沃是要冒极大风险的,但事实证明这又是轻而
易举的。在开始时进行了几次稍微复杂些的试探后,米特罗欣干脆就在每天下班后
把这些记录放进上衣或裤子口袋里带走。亚森聂沃的门卫偶尔会检查一下出入者的
书包和手提箱,但从来没有搜过身。每天晚上,当米特罗欣回到莫斯科的公寓后,
他就把这些记录稿藏在床垫下面,周末再把它们带到离莫斯科16公里远的乡间小屋。
在那儿他把它们放进牛奶桶,然后把桶埋在地板下面。
    就这样,自1972年至1984年退休前,米特罗欣暗中复制了大量克格勃的档案资
料,约有2 万多件。据称,这些资料包括数百个人名,克格勃在英国、美国、德国、
法国等国家雇佣间谍的档案,以及前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在西方世界的活动。2000
年9 月,根据这些文件,米特罗欣与剑桥大学历史学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