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智慧之旅 >

第138节

智慧之旅-第138节

小说: 智慧之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九六八年,我在美国洛杉矶的中国戏院,看到了“二○○一年”这部令我震撼的电影。当时我对计算机毫无认识,只是隐隐地感觉到假如计算机能思想、能与人沟通,就能在知识的累积上超越人类,那么,为什么不可能将人类淘汰呢?
  知识是人类所需要的,她是人类希望所寄,是人类唯一可以依赖的救星。使我们生活得到改善的是她,使我们生命延长的也是她。她使我们建立文明、跨出地球、放眼太空。她是新时代的神只,是我们信奉的真理,她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如果人类还想继续生存下去,能够缺乏她吗?
  记得一九七一年,正是太空热的当儿,台视请了一位火箭专家到公司作专访。庄灵和好几位记者正围着他讨论问题,我也过去凑热闹,不知是谁问:
  “太空既然是真空的,火箭怎么能推动呢?”
  “那是反作用力与作用力相等的缘故。”那专家回答。
  “如果我们拍球,球从地上弹起来,这种反作用力是球与地作用而产生。可是在没有物质的太空中,火箭喷出的气流作用在哪里呢?”
  “这是很深的理论,要用微分方程来说明。”
  “您是专家,难道不能用普通的语言解释吗?”
  “还要解释什么?我说过了,是反作用与作用力相等呀!看看物理书就知道了!”
  自从那一次,我决定好好学物理,我要了解事物真相,以免被一些专家唬得一楞一楞的。可是谈何容易,年轻该读书的时候不努力,物理化学老考零分!今天年纪一大把了,这些厚厚的天书,从何学起?
  一九七三年,当我在巴西四月公司任美工完稿时,刚好负责编辑几本科技杂志。那些书图文并茂,由浅入深,专门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观念。正是一望我所希望知道的,我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好不快意!
  回台湾后,无意中我又看到一本今日世界出版的《星星、原子、人》,这本书对物理常识说得非常透彻,打开了我深闭的知性之门。
  在那几年,我疯狂地看书,举凡物理、天文之类,看得不亦乐乎。而看得越多,越是失望,原来科学界也多的是科盲。科学不是一种方法吗?人学了科学,就应该有科学头脑,至少对事物的观点总是科学的。
  结果不然,科学界与艺术界唯心的态度不相上下。从古到今,也不过是少数几个天才发现创造了一些规律。多数的科学家只不过是一些规律的追随者罢了,万一追随错了,他们总有办法反黑为白,照样戴着帽子,做他的科学家不误!
  以天文为例,古时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今天我们知道这种观念是错的,也不过人云亦云,并不表示我们就真认识“赛先生”了。
  有一位天才托勒密先生,他居然能把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模型做了出来!而且可以预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运行轨道。他虽然观念错了,那只怪他生不逢时,但他的智能以及实证的精神,仍然值得敬佩。
  这样说是有依据的,谁敢保证我们的物理课本是绝对正确的呢?以爱因斯坦之伟大,主宰了二十世纪之科学思维,居然也被量子力学幽了一默!
  我曾以为科学家一定头脑清楚,知识正确。最后才发现,所谓的科学只是一种高贵的精神,不断地藉由探索而印证自我的认知。但这种精神仅极少数的科学家才有,绝大部分从事科学工作者,不过学了一点皮毛,就借别人的光照亮自己。
  在我第一次接触到宇宙起源论的“霹雳说”时,我立刻想到了基督教的创世纪说。人的思维方式,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为生存的环境所界定。因此,西方人不论走到哪里,想些什么,从小被灌输的创世论早已经根深蒂固,随时就会派上用场。
  科学不认上帝,人心却难免有些惋惜,创世纪是多简单而完美的理论啊!把上帝换成能量包,一个科学理论就完成了!只是除了把最终的问题推给能量(就像过去推给上帝一样),给时空找了个原点之外,那一剎的霹雳大爆炸,又能代表什么真相呢?
  我很难接受这些拼凑的假说,但是自己的学养太差,想痛下功夫,偏偏时间有限。面对浩瀚如海的各种知识,经常望洋兴叹,恨不得再生为人,好好读书!
  一个朋友可怜我,有天借着打麻将,请了一位天文学教授来。我们一边自摸人间的双龙抱,一边闲聊太空的清一色。
  “如果有一颗炸弹爆炸了,我们是否能看得出爆炸的中心点?”我问那位教授。
  “当然可以,只要顺着爆炸的轨迹,就找得到。”
  “如果我们是爆炸的残骸,朝着爆炸的中心望去,应该物质的密度最高吧?”
  他正要碰一对东风,听了这句话,很敏感地望望我,说:
  “你是不是在谈霹雳说?”
  “是的。”没想到很快就被他识破了。
  “打牌吧!这些问题不是一般人能懂的!”
  “可是作为一种科学知识,我们也应该能学习。”
  “那么你总该知道爱因斯坦的曲率空间吧!”
  “大概懂得一点。”
  “因为空间弯曲的结果,所以看不到爆炸中心。”
  “空间弯曲,光线的路径也必然弯曲,怎么会看不到呢?”
  “你总看过气球吧?气球表面的花纹会随着放大而远离。”
  “不错,各点的距离是加大了,但并不表示爆炸中心找不到。”
  “你总知道霹雳说有三大证据吧?”他发觉我非常讨厌。
  “我只知道有三大理论!”我觉得他太武断了,所以顶了他一句。
  “一个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他的东风一直没有碰成,由于我那个朋友也有兴趣,大家心照不宣,都在等他解释:“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应该有一个原点,也就是说时间有始终,大爆炸正是这个原点。”
  “可是狭义相对论却认为时间与空间都是相对的,这样两者矛盾!”
  “科学界都知道,在理论上是后面修正前面的,爱因斯坦作了修正,可以吧?”我怕他恼火,只好噤口不言。他停了一会,又说:“其次是红位移证明了宇宙在膨胀,既然宇宙在膨胀,最初必然有一个原点。最有力的证据是宇宙中3k黑体幅射,只有大爆炸能给这种现象提供完美的回答。”
  “都卜勒效应原来指的是声波吧?”我满腔的疑团,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就算得罪朋友,也要问个一清二楚。
  “声与光同属于电磁波,所以都卜勒效应相同。”他有点不耐烦了。
  “远处打雷,为什么近处声音很低沉呢?”
  “这是普通常识,雷声中频率高的音波,被空气中的物质吸收了,频率低的部分可以绕射,所以传播得较远。”
  “那么,光波也应该一样,太空中有很多微尘。远处的星光距离远,碰到微尘的机会大,高频光波容易被反射,是不是也会造成红位移呢?”
  他一时楞住了,本能地说:
  “就算有,也不能推翻都卜勒效应呀!”
  “我并不是要推翻都卜勒效应,只是认为也有其它可能的解释。”
  “这是物理学的问题,与天文无关。”他倒下一对西风,说:“我要碰。”
  大家都禁不住笑了,说:“西风别打,天文学家在做四喜!”
  (注:中国时报在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第四十八版报导,在太空中之哈伯望远镜,利用室女星系团 M100 星系中之二十颗造父变星,以测量宇宙的年龄,如果大爆炸的理论正确,则应发生在一百二十亿年前。但是,天文学家已知银河系中有些星球约有一百六十亿年生命,竟比大爆炸为早!)
  我开始对科技产生了反感,但是,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我又能够怎样?在一九七六年,我写了一本《层次论》,开始了对人与技术的思量。
  《层次论》之主旨在阐明,人所处之宇宙,是无数复杂的系统之总合,人生存其中,只要习惯后遵循其规律即可。但是要想了解或认知各系统之真相,则必须利用系统的手段,根据设定的立场,分类分层,由最基本的结构,衍生组合到最繁复的表象。准此,当知各种现象皆有其必然的因果,且唯有在整体的系统之下,才能达到目的。
  假设我们要在能量立场去了解宇宙,如果采用层次论,必须将宇宙万象,根据所要研讨的主题把宇宙能量结构性质,分成很多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其必然的能量结构形式,然后在能量作用下,由量变到质变,由一个层次产生另一个层次。
  (注:1995年六月十日,在本文完成后正待付印,朱高正邀我与大陆学者董光璧先生见面,闲谈中董建议我看《混沌》一书。此书在我的书架上尘封已久,看后感想甚多,正为我下面理论之佐证,所不同者,我已有答案,西方却正混沌一片。本拟略作解说,但恐穿插文间有碍原意,是以谨志于此。)
  在观念上,我先假定了人所能理解的极限,并将每一种理解的对象,均视为一种系统加以分析。此系统理论的基础如下:宇宙恒为两种系统--“整体”与“个体”互动所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能量的立场可称为能量变化。整体对个体具有收敛性,称做压力;个体则具有反收敛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称为个性。
  如果要了解各种现象,基于整体与个体互动的影响,遂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系统组合,如果不从各个系统下手,则其中关系极难鉴定,概念亦难免模糊。这种系统观我称之为“层次”,是将任何一种待了解的现象,根据其系统发展之规律,划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皆为相同的“个体”,在整个系统的压力下,产生系列的变化。
  在同一层次中,每一个体有其“个性”,亦必遵从其必然的规律。个体若产生数量的变化,则为量变,待数量累积到某一极限,导致“个性”的改变时,遂有了“质变”,质变则形成另一层次。故此由基层的层次不断组合变化,一层一层地向上堆垒。人类所能接触认知的,经常是相当复杂的高层次系统,而高层次系统正是其下各基层系统特性的综合,故将此理论命名为“层次论”。(注:“混沌论”以此为“周期三”的分裂模式。)
  兹以“人”为例,为了解释方便(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端看分析的立场而定,下面说明系以人为对象,且层次分类也仅择其重要),将此系统分为九层:能量,粒子,物质,生命,感觉,学习,经验,意识,理智这九个层次涉及了人类所有的知识。我边写边学,一再改写,最后终于纳入《智能学九论》,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论。
  各层次均有其支配的作用力,以任一系统来看,层次高者,影响之作用力复杂。即使是经验层次的人,也比属于生命层次的细胞复杂。而在同一层次中,个体受到作用而变化,个体的数量亦与行为的复杂度成正比。是以要了解同属物质层次的星体运动容易,而了解由无数气体分子组成的云层变化则非常困难。
  在“能量层次”里,我定义了能量的量变为作用力,质变为结合力。能量互相作用时,在某一特定情况下,会作用在一定的坐标位置上,形成了结合力,此一质变即产生了次一层的“粒子层次”。
  在“能量层次”与“粒子层次”之间有衍生的关系,而能量在两个层次中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这些关系都要分别解说,如此则简单而明确,不会产生混淆。
  能量的状态是谓“恒动”,且能量充塞在宇宙中。在能量层次中,当能量作用于能量时,只是量的变化。到了产生质的变化而有粒子层次后,能量即作用于粒子的性质上。粒子的性质是能量以角动量的形式,运动在一定的时空坐标上。当能量作用于此坐标位置时,有可能产生坐标位置的变化,或者是粒子结构的改变。
  粒子坐标位置的改变即为运动,到此,我们不妨想象,宇宙中有一颗粒子产生了,宇宙中充满的动能,从各个坐标方向作用于此粒子,而分力合力相等,故此粒子静止不动。再若有两颗粒子产生了,此两颗粒子相对方向的作用力,必然小于其它方向的作用力。是则这两个粒子会相互移近,我认为这才是“万有引力”及爱因斯坦重力观念的真相。
  二十年来,我到处推销这种能量压力的观念,所幸还没有被杀头。一般人不懂不足为奇,为什么连学物理的都不了解这种压力观念的重要性呢?道理很简单,不是追求真理的人,对真理是没有兴趣的。学物理只为了谋生,谁管什么真假,能用就好!
  爱因斯坦毕生的心愿,就是要建立“统一场论”。因为真理必然是简单精确的,物理界发现宇宙中有四种基本力,而且互不隶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