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性是永恒的、不可分的,原子的形状各种各样,每种形状的原子数目是无
限的。它们象字母构成单词一样,构成了不同的事物。这些看法基本承袭了
伊壁鸠鲁的观点。但卢克莱修以大量的取自日常生活的例子,旁征博引,证
明了原子的存在,也反驳了有些人以原子的不可见进而否定其存在的说法。
他指出:风虽不可见,但却能鞭打我们的面孔和身体,翻沉船只,拔出大树;
湿气的微粒虽然人们看不到,但一件衣服在海滩边打湿了,可以在太阳下晾
干;手指上的戒指日久可以磨薄,铺路石可以磨穿。这些例子说明,构成万
物的原始物体 (原子)虽然不能为感官觉察,但它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除了原子以外,卢克莱修认为,万物的另一个本原就是虚空。所谓虚空,
①
就是“一种空无一物而且不可触的空间。”卢克莱修认为,虚空和原子一样,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是自然界统一的和不变的始基。原子与虚空,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1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5 页。
②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98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00 页。
… Page 11…
两者具有同等的实在性,一切事物都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原子和虚空之
外别无他物存在。“独立存在的全部自然,是由于两种东西所构成:由物体
②
和虚空。而物体是在虚空里面,在其中运动往来。” 卢克莱修强调说:
世界上的东西并不是上下四周
都被物体挤满堵住:
它们里面有一种虚空——
认识了这一点,对你帮忙会不少,
它会使你免于日久疑惑不止,
①
永远究问一切而对我所说的失去信心 。
虚空之所以是客观存在的,是因为它是原子运动的条件和场所,没有虚
空就没有运动。从德谟克利特以来,原子论便十分强调虚空的客观实在性,
原因也在于此。德谟克利特以原子与虚空具体化了赫拉克利特的存在与非存
在的概念,重新恢复了被爱利亚派所否定的运动理论。卢克莱修则高举德谟
克利特的大旗,批评了赫拉克利特与阿那克萨哥拉等前辈的共同缺点:
而且,既然是伟大的人
他们的失败也就更沉重更厉害:——
首先因为既然从事物中驱逐了虚空,
他们却又赋予它们以运动,
而且让柔软和组织松懈的东西存在,
…………
②
可是又没有虚空混杂在它们的躯体中 。
卢克莱修举了大量的例子,如石洞里总有水滴渗出,养料灌注树干、树
枝,声音穿透墙壁而回荡,如果不是虚空的存在,那么这一切情形都不会发
生,就无法说明坚实物体的可透性,也无法说明同等体积的东西,重量却可
以不同。
第三,卢克莱修对原子运动,特别是原子偏离学说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
所有物的原初胚种必定是
或者由于它们自己的重量,
③
或者由于外面另外一个胚种的撞击而运动 。
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就像太阳的光线斜穿过屋内的黑暗厅堂,许许多
多的微粒在所照亮的空间里,不停地互相撞击、角斗,没有休止;原子的运
动又是肉眼难见的,因此表面上看来整个事物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原
子却永远处于运动之中。好比山坡上的一群绵羊,远看似乎不动,实际上却
在移动跳跃着,缓缓地前进;又好比站在远处高山上观看平原上的一场战争
演习,看起来不过是一些停在平原上的静止不动的闪光,但实际上那里却刀
光剑影缭乱四射。
卢克莱修毫不怀疑运动是自然、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从经验事实看是
静止的,但始基却永远在运动,一切与岁月偕逝;在社会领域内,一些民族
②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1 卷,转引自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91 页。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199—200 页。
②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1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40 页。
③ 卢克莱修:《物性论》,转引自《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第201 页。
… Page 12…
强大,而另一些却衰落下去。那么,运动的真正根源是什么?在原子论的发
展史上,伊壁鸠鲁曾经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学说,提出由于原子本身有重量,
因而造成了原子的运动。而原子由于内在的原因产生偏斜,正是这种偏斜引
起了原子的互相碰撞而造成始基的不同形式的结合,形成无数的宇宙。在这
里,原子的偏斜成为事情的关键。恰恰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卢克莱修在理论
上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正。伊壁鸠鲁虽然提出原子由于内在原因自动产生偏
斜,但这也只是在不否认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直线运动的必然情况下,承认原
子作自动偏离运动的偶然性。而卢克莱修已经看出如果只有原子的垂直下落
运动,原子是不会结合的。造成原子结合的真正原因,不是原子的重量,“任
何重量就本身而言都不能够有倾斜的运动”,而是原子本身具有脱离轨道的
倾向。不是原子的撞击产生了原子的偏斜,而是原子的偏斜产生了撞击,才
有原子的结合。卢克莱修深深懂得承认原子的偏斜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他
指出如果没有原子的偏斜,原子之间就不会有撞击,而“自然就永远不会把
①
什么东西创造出来” 。如果不承认某种运动的新的开端:
……那么大地上的生物
将从何处得到自由的意志,
如何能从命运手中把它夺取过来,——
我们正是借着这个自由意志,
②
而向欲望所招引的地方迈进 。
卢克莱修断言,这种原子偏斜运动,是发端于心灵的意志。“有时确实
是由于意志的裁决,全部物质就被迫改变它的路线。”③
卢克莱修的原子偏斜说,不仅从理论上保卫了伊壁鸠鲁的原子论的真
髓,而且在实践上亦为反对斯多亚主义、坚信人类理性力量奠定了可靠的基
础。
第四,卢克莱修阐述了宇宙的无限性和有无限多世界的思想。世界是有
限还是无限?这是古代自然哲学争论已久的问题。卢克莱修的唯物主义思想
并不与常识相违,他认为,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有限的,因为凡在时间中诞生
的,也必然在时间中死去,一切无非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所以,他认为我
们居住的世界不是永恒的,是要毁灭的。但宇宙就其整体来说则是永恒的和
无限的。所以如此,从空间上说,它可以无限伸延而没有极限;从时间上说,
它与物质存在密不可分,而物质的本原数目是无限多的。这样,卢克莱修将
物质、运动、时空联成一体,构成了宇宙无限性的观念。依据同样的道理,
他大胆推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并不是神为我们创造的唯一世界,世界是有
无数多的。既然山间逡巡的野兽、沉默有鳞的鱼类、各式各样的飞鸟以及人
类子孙后代都只是某一种种类中的一员,为什么不可以设想大地、太阳、月
亮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同类中的一员呢!基于宇宙无限和有无数世界的
思想,卢克莱修坚决反对神创世界说,认为神总在过着无忧无虑的宁静生活,
所以自然是自己工作着,不受神灵控制的,要设想有某种力量 (神)来统治
无边无际的无限多的宇宙是不可能的。这样,卢克莱修便将神灵从自然中驱
逐了出去。
① 卢克莱修:《物性论》第2 卷,商务印书馆1959 年版,第75 页。
② 同上书,第77 页。
③ 同上书,第78 页。
… Page 13…
(2)对宗教迷信的批判——无神论者
从原子论出发,卢克莱修针对当时罗马现实思想斗争的特点,展开了对
宗教迷信的批判,他给自己规定的目标就是要能用一切方法坚强不屈地抵抗
各种宗教和预言者的威胁,因此可以说,反对宗教迷信,是卢克莱修为自己
规定的研究哲学的中心任务。批判罗马时代流行的各种有神论和唯心论,构
成了 《物性论》的主旨和基本内容。
卢克莱修十分注重对宗教本质的批判。宗教的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定
阶段上有其不可避免性,他在宗教刚刚开始支配人类意识的时候,就十分准
确地提出了:神是从梦中肖像而来,是对自然灾变的敬畏而来,恐惧和无知
是产生宗教的主观因素。在卢克莱修时代,罗马宗教对象的来源主要是两个
方面,其一是天体的崇拜,其二来自自然界的奇异灾变,因为这两者使人觉
①
得,自然“永远有一种隐藏的力量如此不容反抗地践踏着人类”。但卢克莱
修通过自己的研究大胆论证了天、地、海洋并不是罗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神
圣实体,凡人诽谤它要受它惩罚,他认为三重自然本是时间中形成的东西,
它必然也在时间中毁灭,既谈不上有神圣性质,更不必跻身于神灵之列。卢
克莱修从他的天文学研究中得出了远比伊壁鸠鲁更为彻底的无神论结论:世
界的诞生,既不是按照计划,也不根据契约,而是自然发生的。他甚至认为,
整个世界本身也是能够毁灭的。这虽然很难证明,但它既在时间中诞生,也
会在时间中毁灭,而世界既然如此充满缺点,它就绝对不会成为神灵的驻地。
自然界中的奇异灾变和不可预测性,给人类带来了威胁和恐惧,成为罗
马宗教对象的另一重要来源。为此,卢克莱修对许多自然现象进行详细考察,
认为雷电不是什么神灵的震怒,而是高空疾驰的云块互相撞击而成;传说中
被称为“幽冥之门”的亚味拿斯湖,飞鸟经过都会坠湖而死,实际也不过是
刺鼻的硫磺所致;其它如尼罗河的涨水、磁石吸铁、亚蒙神庙的泉水白天冷
而夜间热等等,也都是按自然的法则产生的,并非宗教的天意领域。
既然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神灵,那么神的观念又是如何潜入人心的呢?卢
克莱修认为,这和对灵魂本性的认识有关。他以原子论为武器论证了灵魂的
物质性:
心灵和灵魂是物质的
因为既然我们能看到它能驱策四肢,
能从睡眠中夺回身体,能使脸色改变,
能统治和左右整个人的状况,
①
——如果没有接触是不可能的 ,没有物体则不会有接触,所以他认定灵
魂仅仅是与肉体相联系的某种特殊物质。而且,他依据大量的经验观察和逻
辑推理发现:灵魂和肉体一起诞生、一起长大,灵魂和肉体一样有痛苦,同
样,灵魂也随肉体的灭亡而灭亡。卢克莱修以其细密的考察得出了合乎科学
的结论:生命的本质在于二者的结合。卢克莱修认为,人类之所以会有灵魂
不死的信仰,还有主观意识方面的根源,这就是对死的恐惧。正如我国清代
①
无神论者熊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