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后期哲学思想史-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古斯丁引证圣经,相信上帝在6天之中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创造。在上
帝创造的理论解释上,他不同意柏拉图的看法,认为如果上帝是运用已经存
在的质料去创造世界,那么这种质料的性质就是对上帝自由行为的一种限
制。而上帝全智全能和绝对自由的性质,决定他根本无须现有的质料,他完
全可以从“虚无”中创造出世界来。神“从空虚中创造了近乎空虚的未具形
象的物质,又用这物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人的子孙们所赞叹的千奇万
妙。”
奥古斯丁还用他的时间观证明了上帝在无中创造了世界。因为上帝创造
世界时也创造了时间,时间与物质世界是同在的,时间有开端,物质世界也
有开端,在物质世界和时间之前是无,所以上帝在虚无中创造了世界是确信
无疑的。
人怎么去理解这种创造呢?人们往往把人的创造力同上帝的创造力混同
起来。奥古斯丁指出,人们的创造力充其量不过是重新安排现存材料,上帝
的创造力在实质上与人的创造力截然不同,它不是无限倍的人的创造力,或
范围极其广大的重新安排。上帝的创造力高深莫测。人的心灵不能理解上帝
的这种创造力,也是不足为怪的。有限的人怎么能领悟无限的上帝呢?所以
我们对之只能采取信仰的态度。这样,奥古斯丁就在世界起源问题上,与古
代唯物主义“无中不能生有”的传统思想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而且也抛弃了
柏拉图唯心论中的理性主义成分,完全成为一种荒唐和神秘的神学说教。
奥古斯丁的神学理论中,也具体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学说。他认为,圣父、
圣子、圣灵,既非三个神,亦非三个善,而是一个至善全能的上帝,即三位
① 奥古斯丁:《忏悔录》。Ⅺ,26。
… Page 40…
一体自身。奥古斯丁格外强调,这种神性的三位一体与感性事物是截然不同
的。在现实事物中,一件事物并不象三件事物一样多,而二件事物比一件事
物多;但在至高无上的三位一体中,一位等于三位,而且它们本身是无限的。
因此,各位在各位里面,大家在各位里面,而且大家合二为一。这样奥古斯
丁就论证了所谓三位的合一性和平等性。合一性和平等性说明了神的唯一
性,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奥古斯丁的三一论批判了“反三一论”,捍卫了
基督教的这个根本教义。因为在当时有关“三一论”的论战中,“反三一论”
者主张上帝只有一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是略低于圣父的神,而
不是与上帝同一本体的。在这里,圣子耶稣的属性成了问题的关键。“反三
一论”者反对抬高耶稣,把他看成一个现实的人,主张除神之外,凡人当中
的圣贤、英雄豪杰也可上升到极高的地位,耶稣就是这样一个典范。但是这
种观点正是统治阶级最为疑忌的,他们否认出身微贱的人可能跃升为尊贵
者。他们希望把耶稣神秘化,把基督教抽象化和观念化,而这也恰恰是奥古
斯丁坚持三位一体的实质。三位一体如此重要,以致于奥古斯丁说,“如果
不能由理解把握着,就要用信仰怀抱着。”
(2)奥古斯丁的先验认识论
奥古斯丁在其哲学中,既论证上帝,也讨论人。他给人留有一定的位置,
对人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不过,他论证人的目的也是为了上帝,使人归属
上帝。
首先,奥古斯丁采用他一贯使用的内心思辨方法证明了人的存在。他的
主要理论根据是,主体存在的确切性以思维存在的确切性为基础。在《独语
录》中,他这样写道:“你这个想认识你自己的人,你知道你存在么?我知
道。你知道我自己从哪里来的么?我不知道。你觉得自己是单一的呢还是复
合的呢?我不知道。你知道自己在运动么?我不知道。你知道自己在思维么?
①
我知道。所以,你在思维是千真万确的么?千真万确。”奥古斯丁强调了思
维的首要性和确切性,以人的自我思维来肯定了人的存在。
此外,他进一步用人的思维可能产生的错误来证明人这个主体的存在。
他在 《论自由意志》中说:“你自己存在么?也许你怕回答错误。其实,如
果你不存在,决不会有什么错误……由此可见,你的存在是明显不过的。”①
在其他的著作中,他也多次复述这个论断,进而提出“如果我错误,则我存
在。”初看起来,奥古斯丁这种论证对人的主体作了充分的肯定,但实际上
他是撇开人的理性,借助“超自然之光”的神秘思维,证明人和上帝连在一
起的本体论存在。
奥古斯丁认为人是世界上最高级的创造物,他能够认识抽象的东西,掌
握真正的知识。那么理性认识是怎样进行的呢?奥古斯丁认为这纯粹是人内
心的自我思维的精神活动,主要依靠“超自然之光”的光照独立进行。在奥
古斯丁看来,人的认识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实践也不是认识的来源,具
体的认识过程也无必要。因为抽象的概念早已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人们的知
识是先天具有的。为了获得知识,只须抛弃一切物质的、感情的东西,从经
验的世界中摆脱出来,接受“超自然之光”(即上帝的神圣光照)的照明,
① 奥古斯丁:《独语录》,Ⅱ,1,1。
① 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Ⅱ,3,7。
… Page 41…
进行自我思维就可以发现。换言之,人们之所以有真正的知识,就是对自己
内心早已存在的概念的认识。在他的心目中,概念既与物质世界无关,也不
是人们思维的产物,它纯粹是先验的独立的精神实体。奥古斯丁如此强调概
念的先验性,目的在于把上帝作为人类知识的最终根据,这显然是违背客观
事实的本末倒置。在论述人的判断时,奥古斯丁说人的感觉及其所感知的事
物都是偶然的、暂时的或可变的,它们既不是人类思维的对象,更不能作为
正确判断的根据。理性认识从来不依靠比它低一级的感性认识,何况进行更
深入的判断。那么,“我如何对变化不定的事物作出全面而正确的评价”,
其根据是什么,其实,不难发现,“人们在下判断时,是遵循着人们所共同
认识的内在真理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变化无常的思想之上,自有永恒
①
不变的真理”可遵循 。这真理不是别的,就是上帝,上帝才是判断一切的根
据。
奥古斯丁把上帝作为认识的唯一来源和判断的唯一准则,显然不是科学
的认识论,但也并非他个人的独出心裁。实际上他不过是承袭了柏拉图学派
的衣钵。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回忆论抹煞人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推崇灵魂和超自然之光,把概念和真
理说成是先天的独立精神存在,由人们内心神秘地去直观和把握。这也正是
奥古斯丁的基本思想。就此而言,他同柏拉图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奥古斯丁
出于基督教的需要,巧妙地把柏拉图的观念世界转化为上帝,把一切知识归
结为上帝,由上帝来说明一切。他把神学完全渗透在哲学之中,使哲学为神
学辨护。可以说,奥古斯丁的哲学理论是在柏拉图唯心主义先验论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的先验认识论。
(3)神学伦理观
在伦理观上,奥古斯丁着重分析了善恶、原罪、自由、救赎、预定等问
题。他认为,善是绝对的存在,是实体,恶是不存在的,是虚无,恶是相对
于善而言的,因为恶按其本性来说是“善的缺乏”和“实体的缺乏”。他把
道德的善恶归结为人对上帝的关系,宣称上帝是至善,是一切善的根源。上
帝创造的人本身是善的,上帝没有在人身上创造罪恶,而是人自甘堕落。人
妄用自己的自由而犯罪。也就是犯罪的原因是人的自由意志。人类的祖先亚
当和夏娃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偷吃禁果,犯了原罪。
奥古斯丁坚持说,这样原罪沾染了整个人类,因而人类最初就具有一种
罪恶的本性。在《忏悔录》中,他用自己的经验证明了这种罪恶本性的必然
性和普遍性。他举例说,自己在童年时代,伙同伙伴偷了邻居的梨子。他家
本来有梨子,而且更好吃,偷来的梨子也并不是为了吃,而是拿去喂了猪。
这就说明,偷窃不是为了需要和享受,而是纯粹的堕落和罪恶。
人要想从原罪中得到解脱和恢复善的本性,靠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只有
依靠上帝的拯救,人才能脱离罪恶的深渊。没有天命,就连一根头发也不会
从头上掉下来,更何况拯救这件大事。一切都是上帝预定了的。奥古斯丁举
自己为例,说他为了善良的生活,斗争多年,但最后之被拯救(即皈依基督
教)却完全出于上帝的恩赐和直接干预,同自己的所作所为根本无关。上帝
拯救人也不是因为某人作了善事,因为确切地说,有罪的人是不可能作出善
① 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Ⅱ,12,33—34 。
… Page 42…
事的。那么,既然上帝是全善的,为什么让某些人得福,某些人得祸,某些
人得救,某些人毁灭呢?奥古斯丁认为,这是莫测的神意。但是这种选择并
非不公道,对某些人也许是的,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则是公平合理的。上帝
的预定,包含着选择的先见之明,这也决定了尘世的命定。按照这种理论,
人们只能安心从命,等待上帝的恩赐,放弃一切反抗的念头,甘心忍受教会
和统治阶级的奴役。
(4)上帝之城——奥古斯丁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政治观
奥古斯丁56岁时,西哥特人攻陷号称“永恒之城”的罗马。全城惨遭浩
劫,这是罗马城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针对有人以此归咎于基督教,奥古斯
丁特意撰著辨护,结果这部书写了14年,就是名著《上帝之城》。该书无疑
是部神学专著,但强烈地反映了基督教的历史哲学和社会政治哲学。
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两座城池:上帝
之城和尘世之城。上帝选择的得救的人构成上帝之城,上帝确定要毁灭的人
则组成尘世之城。
他区分了尘世之城和上帝之城。尘世之城是不完全的、暂时的、会毁灭
的,因为它的居民只爱自己而蔑视上帝,注定同魔鬼永远受苦;而上帝之城
是完美的、永恒的,它是奔向非世俗拯救目标的上帝选民的社会,因而注定
要与上帝共存。由于上帝的信徒力求建立上帝之城,而魔鬼的信徒又企图建
立尘世之城,因此,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整个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上帝的信徒和魔鬼的信徒之间斗争的历史。斗争的最终
结局是上帝之城将实现,上帝的信徒享受着天国的幸福,而魔鬼的信徒被送
到地狱同魔鬼永远受苦。一切尘世之城都有灭亡的一天,奥古斯丁哀叹罗马
帝国行将灭亡,但他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尘世之城是暂时的,注定要
毁灭的。奥古斯丁的论述从神学上赋予人类历史以肯定的意义,他肯定了历
史是一直向前发展的,直至最后归入神,打破了古代世界盛行的历史循环论,
在欧洲思想史上意义深远。
奥古斯丁的社会政治观是极其惹人注意的。他把社会定义为“一大批有
理性的生物因为共同追求一个目标而联合形成的组织。因此,为了理解一个
社会的特点,我们必须考察它所向往的目标。……目标越好,这个社会就越
好,反之亦然”。他同意人是社会的动物之一的观点,社会生活本身不是坏
的,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