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67节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67节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职业军人,由此产生了一批久经沙场和在战斗中得到锻炼的将领,他们的 
  戎马生涯全在边塞度过。到8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这些人都在北部边境的 
  诸镇任职。 
       事实证明,新体制眼下对防务体系作了最有价值的改进,并且在玄宗巩 
  固政权的最初的关键几年有效地保卫了中国。但它确实使压倒一切的兵权集 
  中在少数人手中。只要皇权不受挑战,他们仍是王朝的忠仆,一切平安无事。 
  但他们仍是产生危险的潜在根源。当玄宗在716年,后来又在729年任命诸 
  王为名义的节度使时,他也许意识到这种危险。诸王留在京师,由拥有节度 
  使全权的副大使履行他们的职责。行政工作的进行实际上没有变化;这些正 
  式的任命象征性地说明,节度使仍是皇帝的臣仆,而不是半独立的地方统治 
  者。① 

                                   玄宗及唐宗室 

       玄宗在他执政开始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是如何结束皇族成员、宫中后 
  妃和外戚对宫廷政治的不正当干涉。他是在太宗时期显然十分巩固的皇帝权 
  力已被削弱和侵蚀半个多世纪以后登基的。以前连续三个皇帝都完全受他们 
  的皇后或女眷的支配,并且听任宫廷阴谋以及个人宠信的人物和外戚成员破 
  坏政治发展进程。他以前每一代皇帝的统治都被激烈的继位争端搞糟,这些 
  争端把朝廷弄得四分五裂,结果没有一个原被指定为皇太子的王子真正登上 
  皇位。 
       要紧的是,不能再让后妃支配政治。每当发生这种情况,它不但给帝皇 
  的权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导致政治的普遍不稳定。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皇家妇女没有公认的政治地位,她们只能秘密和间接地施加影响和压 
  力,来左右政务的发展。 
       一切外界的势力都可以通过皇室妇女间接对皇帝起作用,因为她们能在 
  皇帝闲暇时不受严格的宫廷礼仪接近他。地位高的后妃都出身于大贵族门 
  第,她们的近亲常常深深地卷入宫廷政治斗争之中。与皇帝儿女攀亲的姻亲 
  也有相似的背景,因此皇室就陷进了与京畿地区大贵族门第的复杂的联姻网 
  络之中。虽然宫廷妇女身居深宫,由宦官守卫或管理,但这种隔绝状态与以 
  后相比还是很松的。唐代的上层妇女享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所以当时宫廷妇 
  女无疑与宫外的亲属和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这类联系也是一种潜在的危 
  险。 
       另外两个集团也能方便地接近后宫成员。第一种人是宦官,他们享有作 

① 对兵制改革的第一流的研究作品为滨口重国的《从府兵制到新兵制》,此文最早在1930 年发表,重载于 

 《秦汉隋唐史研究》,卷1  (1966 年),第3—81 页。以后又有大量的作品。浦立本的《安禄山之乱的背 
景》 (第61—74 页)提供了早期研究的简明总结。《岩波讲座世界历史》,5 (1970 年),第407—439 
页中菊池英夫所写的优秀的一章,《府兵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更近期的状况。 

… Page 229…

  为皇帝家奴的特权地位,但在8世纪开始时,除了像皇帝宠信的宦官高力士                    ① 
   (他在反韦后的政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类特殊人物外,相对地说依然无 
  权。第二种人是僧道之流。宫廷的妇女历来虔诚,是佛寺道观和个别僧人的 
  慷慨施主,有的僧人通过这种方式在宫廷取得很大的权势。 
                       ② 
       玄宗的王皇后 出身于太原的望族。她的父亲王仁皎(651—719年)曾 
  是一低级的禁军军官,在玄宗成为皇太子后他因皇亲关系而升至一个高级但 
  不重要的职位。王皇后的孪生弟兄王守一是玄宗推翻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时的 
  密谋者之一。玄宗在未得势时与他交往甚密,后来他娶了睿宗的七女清阳公 
  主。虽然两家联系甚密,玄宗对王守一又欠了特殊的恩情,但王氏家族从未 
  得到任何重要的官职。王守一担任过殿中少监及太子少保。父子二人都被封 
  为公,积聚了巨额财产,但玄宗小心翼翼地不授给他们任何有权势的职位。③ 
       王皇后不能生育。由于当务之急是尽快解决继位问题,所以在715年之 
                                                ④ 
  初,玄宗之次子郢王李瑛被指定为太子。李瑛为玄宗的赵丽妃所生。出于某 
  种原因,刘华妃所生的长子李琮未被提名。人选之确定可能是因为赵丽妃善 
  于歌舞,自708至709年在潞州时期就受到玄宗的专宠。 
       另外还有玄宗的弟兄们和他的叔父李守礼,太平公主在睿宗时期就曾提 
  到他们的皇位继承权问题。 
       前面已经谈到,姚崇和宋璟在711年已经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办法是禁 
  止皇室诸王统领禁军,因为这种部队使他们取得发动政变的兵力。对公主的 
  配偶也下了类似的禁令。后来,玄宗的弟兄和李守礼被任命担任一般是在长 
  安附近的几个重要的州的刺史或都督,同时在朝廷担任并无实权的礼仪性职 
  务。这一措施在714年被正式规定,安排应有两个亲王在朝,三月一轮换。① 
       把诸王调离京师的目的不仅是阻止他们本人发动政变,更重要的是防止 
  他们被朝廷中寻求皇室傀儡的对立党派所利用。他们受命管领很重要的州; 
  例如李成义在防御契丹的关键时刻是幽州 (北京)刺史。但诸王参预州的行 
  政管理的程度是值得怀疑的。至少李守礼就把公务交给他的副手处理,自己 
  则以狩猎、饮酒、听音乐和寻欢作乐度日。② 
       不论这一政策对帝国几个最重要的区域的行政带来多么不幸的后果,但 
  它确使诸王摆脱了宫廷的阴谋。幸运的是,玄宗与他的弟兄手足情深。714 
  年,他把他们以前在长安共住的一座王府扩大和改建成自己的离宫 (南宫或 
  兴庆宫),并分赠诸弟兄各一座附近的王府,以便互相访问。诸王形成一个 
  多才多艺的家族,他们专心于文学、音乐、学术以及唐代贵族珍视的那些上 
  流社会的运动,并且还有许多与皇帝相同的爱好。③ 
       与皇帝最亲密的亲王是李成器,他也热爱音乐和戏剧,经常与皇帝摆酒 
  设宴,狩猎,打马球和斗鸡作乐。李成器对政治深感兴趣,特别获准每年把 
  他自己一年的大事记送交官方的修史者。这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每年送交的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184 第4757—4759 页;《新唐书》,卷207 第5858—5861 页。 
② 传记载 《旧唐书》,卷51 第2177 页;《新唐书》,卷76 第3490 页。 
③ 《旧唐书》,卷183 第4745 页。 
④  《唐会要》,卷4 第43 页;《旧唐书》,卷8 第174 页;《资治通鉴》,卷211 第6707 页;《旧唐书》, 

卷107 第3258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11 第6703 页。 
② 《旧唐书》,卷86 第2833 页;据卷8 第173 页记载,他们把责任下放给他们的副手。 

… Page 230…

  记载多达数百页,但仍存在一种默契,即他从不想与皇帝讨论当前的政务, 
                                ① 
  也不想形成任何政治派别。弟兄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温暖的私交关系,它并不 
  意味着诸王以任何方式分享玄宗的权力。 
       同时皇室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大。玄宗有59个子女,其中许多人生于他登 
  基之前。再下一代人数甚至更多。他30个女儿的子女的情况无记录可查,他 
  们自然应算做驸马的家属。《新唐书》中的皇族谱系列了他29子中的20个, 
  孙子共94人。但这些只是总数的一小部分,因为其中大部分或被分封,或担 
  任高官。我们已知,他的第四子有子女55人,第六子有58人,第二十子有 
  36人。这些孙辈中,有34人被封为郡王,24人为国公,如果这些人全按719 
  年唐律规定接受足额的封地,单单他们的岁入就吞没了将近25万户的税。他 
  们收的津贴肯定不是足额的,往往只收到象征性的封地,但对诸王的支撑和 
  维持显然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726年以后,皇帝在城的东北角专门为诸王 
  建立一座王宅。这一为王子建造的建筑群称十王宅,它因最早在那里定居的 
  诸子而得此名。十王宅后来扩充到北面的御苑内;737年的一个时期,王朝 
  又在同一区为皇帝的孙子营造一群院宅,称百孙院。② 
       从此,皇室的子女都在宫内成长,但当他们被封后,他们不是像以前那 
  样在宫外得到宅第,而是在这一建筑群中分得自己的院落,他们就与其家庭 
  在那里居住,并受中央的监督和由皇宫供应一切用品。这样就对皇室成员作 
  了进一步的限制,并便于皇帝遏制他们的活动。各王另立皇族新“房”并自 
  定礼仪的旧制也到此结束,这是诸王地位衰落的一个标志。① 

① 传记载 《旧唐书》,卷95 第3009—3013 页。 
② 《旧唐书》,卷107 第3271—3272 页。 
① 《新唐书》,卷70 下第2147 页。 

… Page 231…

                        玄宗朝中期 (720—736年) 

       720年正月,宋璟和苏颋失去权力。宋璟因在命令御史台处理大量积压 
  案件时采取高压手段而引起了普遍的不满。这一丑闻甚至被皇帝的俳优嘲讽 
  一通,皇帝本人也认为宋璟有严重错误。但他被撤职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这一 
  丑闻,而是限制淮河和长江地区私铸的灾难性失败及其代理人萧隐之御史在 
  推行这些措施时的严厉和不人道的方式。这引起了极大的不满,以致皇帝免 
  去宋璟和苏颋的宰相之职,并把萧隐之撤职。宋璟和苏颋都留在朝廷,前者 
  得到有名无实的最高品秩,后者担任礼部尚书。苏颋不久外放任剑南的节度 
  使和采访使,在那个以艰巨闻名的职位上取得卓越的政绩。宋璟在朝廷得到 
  元老的待遇,722年,他任留守,负责长安的事务,724至725年朝廷迁往洛 
  阳时又任此职。② 
       随着宋璟的失权和不久姚崇之死,一个时代结束了,这一时期的官方历 
  史的作者柳芳描述这个时代的特点如下:“姚崇、宋璟、苏颋等皆以骨鲠大 
  臣,镇以清静。朝有著定,下无觊觎。四夷来寇,驱之而已;百姓富饶,税 
  之而已。”③ 
       这是一个巩固的时代,一个明智地运用皇权的时代,一个克制的时代, 
  尤其是一个没有对外进行劳民伤财和野心勃勃的冒险行动的时代——正如9 
  世纪初白居易的一首讽刺诗所言:“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 
  黩武。” 
       对玄宗以后的唐代作家来说,如果这不是整个唐朝的鼎盛期,也是玄宗 
  在位时的鼎盛期。但在许多方面,在以后的十年和更长的时期中,人们可以 
  看到姚崇和宋璟时期许多政策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 
                                                         ① 
       720年正月被任命的新宰相为源乾曜和张嘉贞 (666—729年)。源乾曜 
  在姚崇罢相之前一度与姚同任宰相。张嘉贞则是一个北京地区的世代名门之 
  后,他的先祖在隋代已在河东西南 (今山西)的濮州定居。他在686年前后 
  的明经考试中得中,但在第一次授职中因有过错而被撤职。后来在8世纪初 
  期,他被推荐担任去河东道视察的一个御史的非正式助手,这位御史用他起 
  草奏议,并把他推荐给武后。武后对他印象很深,就任命他为御史。在兵部 
  和中书省任职后,又担任重要的道的都督之职;在玄宗时他任并州长史,在 
  那里赢得了官风整肃的政声。717年,他在太原建立一支三万人的大军 (天 
  兵军)以监视在默啜汗死后就向唐投降并定居在河东北部的许多突厥人,张 
  嘉贞就在该道任节度使。 
       虽然新宰相都没有姚崇或宋璟的那种形象,但两人都因对职守兢兢业业 
  和确立健全的行政而见称于时。721年阴历九月,在老对手姚崇死后几天, 
  张说被起用为第三个特任宰相和兵部尚书。他自713年被撤去宰相之职以 
  来,先后在一些道担任要职,政绩卓著;最后他接替张嘉贞而任太原天兵军 
  的节度使。② 

② 《旧唐书》,卷9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