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剑桥中国隋唐史 >

第29节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29节

小说: 剑桥中国隋唐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开始向京师进发。 
       令人有点感到惊异的是,李渊在太原起事中的作用的程度和性质,只是 
  到最近时期才有新发现。按照新、旧《唐书》和司马光《资治通鉴》的传统 
  说法,李渊是一个碌碌无能之辈,而且暮气沉沉,胸无大志。相反地,他的 
  次子李世民 (公元617年时17岁)倒被说成一位高超的军事领袖:有魄力, 
  有进取心,英明天聪。因此,后来成为唐代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的李世民 
  在这些记载中就成了创建唐王朝的大功臣。 
       按照正史的传统说法,公元617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府留守时,李世民 
  就已开始与刘文静共谋反叛大计 (刘文静时为晋阳令,但因涉及与反叛者李 
  密联姻而被隋炀帝下令囚系狱中)。李世民会刘文静于狱中,想发起一个运 
  动以统一有不满情绪的人民,进而一举扫荡已处于垂死状态的隋王朝。当李 
  渊第一次听到这种想法时未十分在意;他毕竟与隋的帝室有姻亲关系,何况 
  又是王朝的主要捍卫者。但是,李世民赂嘱晋阳宫监裴寂把炀帝的晋阳宫女 

①  《资治通鉴》,卷183 第5709 页。见宾板桥:《关于民谣中的李氏兴王之说》,载《美国东方学会学报》, 

61 (1941 年),第272—273 页。 

… Page 100…

  弄来陪侍李渊,而没有告知她们的身分,以此迫使他父亲表态,当李渊得知 
  他卷入了这一罪当处死的行为时不得不同意了他儿子的计划,勉强地起兵发 
  动叛乱。传统的叙述还强调指出,在后来夺取隋朝都城的战斗中,李世民在 
  导致唐朝胜利的军事战略和领导才能方面,功劳都高人一等。 
       历史学家近年经过对正史中所记关于此事的材料重新加以研究后,得出 
  了新的结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 
  造出来的。根据其他材料,特别是根据从前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 
  创业起居注》,历史学家已经能够对唐朝创立史的传统说法中的某些偏见和 
  歪曲之处做出订正。① 
         《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是太原府人,是唐王朝建立的目击者。 
  他的翔实记述着重指出,正是李渊本人策划了太原叛乱,也正是他的英明统 
  率使唐军在夺取隋都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温大雅笔下的李渊不同于传统史 
  书上的李渊;温大雅的李渊是一位勇敢的领袖、刚烈的对手和足智多谋的战 
  略家。根据《起居注》的说法,十几岁的李世民不仅在叛乱事件中只起到次 
  要作用,甚至他在王朝建立中的贡献也并不多于他的长兄,即后来成为太子 
  的李建成。温大雅的《起居注》告诉我们,甚至在公元617年中太原起事之 
  前,李渊已开始图谋不轨。另外,激起李渊雄心的事件也是一清二楚的。最 
  早发生在公元616年的一件事是当时李渊受命剿捕太原地区的盗匪。太原这 
  个地方在传统上又与传说中的圣君唐尧联系在一起,因为传说尧曾在一个名 
  之为唐的地方住过。唐还是李渊作为国公的封地,虽然像诸如此类的爵位那 
  样,国公的爵位也无统治领土的实权。当唐公李渊接受新任命时,他认为他 
                                              ② 
  的爵衔与职务的巧合简直是天降吉祥。第二年他当了太原府留守时,李渊对 
  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与而不取, 
                 ③ 
  祸将斯及。” 《起居注》还提到民谣《桃李章》及该民谣关于下一个中国统 
  治者将姓李的预言对李渊的影响,因为《起居注》引用李渊的话说:“吾当 
  一举千里,以符冥谶!”① 
       公元617年阴历五月初,李渊传谕给在山西南部供职的长子李建成和四 
  子李元吉,叫他们就地再招募军队,同时命令次子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也在 
  太原招兵买马。他们在十天之内招募了几乎一万人,屯驻在晋阳的兴国寺。 
       李渊一不做二不休,决定清洗他班子中的不稳分子。当李渊被任命为太 
  原府留守时,隋炀帝给他指派了两个副手——王威和高君雅——来协助他, 
  这无疑是为了监视他。李渊曾经利用他们暂时离开太原的时机而为自己征募 
  了兵马,但他认为他们会马上对他的招兵买马起疑而向隋帝报告。因此,他 
  把建成和元吉召到太原来以后,在五月十五日借口两个副手潜引突厥人入寇 
  太原地区而逮捕和杀害了他们。② 

① 见宾板桥:《温大雅:唐代历史的第一位记录者》,载《美国东方学会学报》,17 (1937 年),第368—374 

页;罗香林:《唐代文化史》(台北,1955 年),第1—29 页;李树桐:《唐史考辨》(台北,1965 年), 
第1—98、 276—309 页;福井重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考》,载《史观》,63。4 (1961 年),第83—88 
页。 
②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毛晋《津逮秘书》版(此下简称《起居注》),卷1 第1 页。 
③ 《起居注》,卷1 第3 页。 
① 《起居注》,卷1 第15 页。 
② 正史和《资治通鉴》的传统说法,把这次行动归功于李世民。但温大雅指出,逮捕这两个副手的军队实 

… Page 101…

        可是,在李渊能够放心地发动战斗以前,他必须对付东突厥人——这是 
  在戈壁南北居住的一个极为强大的部落联盟,此时横行于中亚并控制着从辽 
  宁到蒙古的长城以北的地区。在隋朝末年,东突厥是亚洲北部睥睨一切的势 
  力,自从公元613年以来,中国西北部出现的许多叛乱者都向突厥称臣,以 
  取得突厥人的支持。东突厥的始毕可汗则分别给这些叛乱者封以皇帝或可汗 
  的称号。他也给叛乱者供应士卒、武器和马匹,希望从隋朝的覆亡中谋取利 
       ③ 
  益。公元615年后期,当隋炀帝定期巡狩长城的时候,东突厥人在山西的边 
                                           ① 
  疆城市雁门围困炀帝达一月之久, 而且不久前还几次入侵山西和太原地区。 
  公元617年,他们又加强了压力,这次是与刘武周勾结在一起;刘武周在617 
  年初已在山西北部自己称帝,并已被突厥领袖封为可汗。当李渊逮捕他的两 
  位副将时,突厥在撤退之前曾进抵晋阳城下。 
        很明显,李渊在能率领叛军前进以前,他必须先解除东突厥人及其盟友 
  进攻他的后方的后顾之忧。他因此写信给始毕可汗,诡称他之起兵意在恢复 
  帝国的秩序,使能重建中国人和突厥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他说,这样做会对 
  各方面都有利。他与可汗达成了协议,即如果他赞助唐兵义举,始毕可汗可 
  取得全部为唐战斗的战利品。这个协定是由刘文静谈判的。② 
        李渊力排他的顾问们的意见,用了下对上行文的“启”字,辞气甚恭; 
  这表示,他和其余某些叛乱一样,可能已决定在名义上成为突厥人的藩属。 
  但是,当始毕可汗要求李渊拒绝效忠炀帝而应自己称帝时,李渊却予以谢绝。 
  相反地,他告知可汗,他准备拥立炀帝之孙代王杨侑为帝 (杨侑当时已在隋 
  都)。不管李渊之向东突厥人称臣是真是假,双方确是建立了某种友好关系, 
  因为在他离开太原的前夕,始毕可汗赠送了1000匹马,后来又给了他几百名 
  士卒和另外数千匹马。 
        一旦处理完了东突厥人的问题,李渊就建立了他的军事战斗组织——大 
  将军府。他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太原附近隋朝的文武官员。李渊的大部分军将 
  在开始时都是由于这些官员的支持才得以征集并得到供应,因为他们原来都 
                                                                                   ① 
  是隋朝鹰扬府的军官,现在只不过把他们的士卒转手交给李渊指挥。晋阳宫 
  监裴寂也以隋宫仓储中的大量粮秣、武器和甲胄供应唐军。 
        公元617年阴历七月初,李渊和他的两子世民与建成率军三万从太原出 
  发,而命另一子元吉留守太原。他们的目标是隋大兴城;此地是一个古都, 
  并且是陕西南部关中地区的战略要地。 
        唐兵遇到隋军的强烈抵抗,并且在通向潼关要塞的汾河流域途中被夏季 
                                                     ② 
  的大雨所阻,李渊下令他的军队暂停前进。他现在接到了河南洛阳附近一位 

际上是由另一位将军统领的,虽然他们名义上是归李世民节制。见《起居注》,卷1 第9 页。 
③ 下面略举几位得到突厥人支持的主要叛乱人物:薛举、李轨、刘武周、窦建德、梁师都和高开道。另外 

尚有许多次要叛乱人物。 
① 根据正史,这事又涉及李世民。但李世民此时只是一个15 岁的男童,而按照温大雅所说,恰恰是李渊带 

兵解了炀帝之围。见《起居注》,卷1 第1 页。又见宾板桥:《唐朝的建立》,第49 页注82。 
② 见宾板桥:《唐朝的建立》,第99—100 页;李树桐:《唐史考辨》,第217 页。 
① 见布目潮风:《李渊集团的构造》,载《立命馆文学》,243  (1965 年),第27—29 页。此文重印于布 

目潮风的《隋唐史研究》(东京,1968 年),第112—149 页。 
② 根据温大雅的 《起居注》(卷2 第12—14 页),李渊的军队为大雨所阻,当时他正在等候突厥人已答应 

送来的马匹,而且还担心谣传的刘武周计划对他太原根据地的袭击,所以他曾准备放弃他的远征,只是被 

… Page 102…

                              ③ 
  叛乱领袖李密的书信,要求二李结成同盟。李密出身西北贵族,原是隋朝的 
  一低级官员,现为李渊的强劲对手之一。他早年原为杨素的门生,公元613 
  年离开隋都后参加了杨素之子杨玄感的叛乱。他在杨玄感战败以后逃走,炀 
  帝撤往南都后,从公元616年起他成了在洛阳周围地区的诸叛乱集团联盟的 
  领袖。当他建议与李渊结盟的时候,他已经控制了河南的大部和河北的南部。 
        李渊担心的是,如果李密知道了他的计划,他会阻止他向大兴城进军。 
  他因此写了一封卑辞和违心骗人的书信,说他是隋朝的忠义臣民,他之所以 
  起兵只是为了重新建立秩序,而且矢口否认他有比做唐国公更大的野心。与 
  此同时,他还假劝李密自己努力取天下,他说:“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 
  今司牧,非子而谁!”李密被这封信吹捧得昏昏然,因此应允李渊向隋都进 
  发而不加阻拦;但这个决定使李密后来为之后悔无及。① 
        公元617年约阴历八月中旬大雨已停,唐兵在突厥可汗送来的两千马匹 
  和五百军士的援助下,迅速打破了隋军在霍邑的抵抗,并继续向南推进。② 
  阴历九月,唐军抵达黄河,他们留了一部分人马围住扼守从山西和汾水通往 
  陕南平原这一要道的隋兵据点蒲州,其余兵马则跨河而进。当他们渡河的时 
  候,他们遇到了大队隋军,即予以击溃。这时潼关以内的重镇华州的州官投 
  奔李渊,他把永丰仓献给了唐军,至此,通往大兴城的道路已被打通。 
        当李渊进入京畿地区的时候,又有由李渊之女李氏(柴绍之妻,后为平 
  阳公主)和他从父弟李神通在京师周围招募的几千名士兵前来投靠。他的女 
  儿已经纠集了一支大军,她用的办法是在大兴城附近散财,以收卖从其他更 
  加动乱的地区逃来的民众的心,另一办法是与京畿地区的群盗和叛乱者结 
  盟。阴历十月,联合起来的唐军号称拥众二十余万,在大兴城外扎下了营寨。 
  ③ 

        围困了首都以后,李渊精心部署了最后的攻击。当最后攻击约于五个星 
  期以后发动之时,居民开始有挨饿之虞。公元617年阴历十一月初九,李建 
                                                           ④ 
  成的部下雷永吉的部队攻破城墙,夺取了城市。李渊曾严令保护隋朝皇室的 
  安全。然后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炀帝的年幼的孙子杨侑被立为傀儡皇帝(称 
  隋恭帝),虽然唐兵的将军们都要拥立李渊自己为帝。早已逃往南都——即 
  长江岸上的江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