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在法国的力量达到高峰时,它所统治或控制的地区包括现在的比利时、
荷兰、瑞士和意大利的许多地方,相当于欧洲的一半土地。
早在1793年法国对英国开战后,即实行了限制和禁止进出口贸易办法。
拿破仑为了制服劲敌英国,开始改用经济战的策略。自1806年起,他在法国
所控制的欧洲大陆上开始建立“大陆体系”,亦即大陆封锁政策。他所用的
口号是:统一的欧洲的利益在于反对英国的贸易统治。1806年11月21日,
拿破仑在柏林颁布了封锁令,即《柏林敕令》,他认为普鲁士人的屈服是可
靠的,接着是1807年1月的《华沙敕令》、1807年的《米兰敕令》及1810
年10月的《枫丹白露敕令》,强制同盟国和附庸国一起对英国实行经济封锁。
大陆的封锁不是现代意义的封锁。事实上,英国人依靠自己的舰队是能
够把法国人从他们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上赶走的,反之,拿破仑则不能将英
国人全部赶出大陆。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的实质,在于夺走英国的销售市场,
使英国工业品和殖民地产品无法销售,从而使英国不能再用货币手段来支持
大陆上拿破仑的敌人。
在大陆体系下,瑞士的棉、麻生产,因拿破仑阻止向意大利和莱茵河下
游出口而蒙受损失,因为拿破仑只允许法国向那里输出。意大利由于法国保
护里昂工业,在关税壁垒前丧失了对法国的出口优势。荷兰由于拿破仑封锁
海上贸易,不接纳荷兰进入法国关税区而遭到巨大损害。更糟的是普鲁士和
俄国,以往它们出口谷物和木材,同时换回英国商品,从 1806年《柏林敕令》
和1807年俄国在蒂尔西特和约中参加了大陆体系后,法国既不想也没有能力
填补这个空缺。
封锁无疑对英国的粮食进口和贸易收入产生重大影响。由于英国从海外
进口粮食的渠道被切断,造成了国内粮价的飞涨。1805年,英国在特拉法尔
加战役中的胜利,确立了它的海上霸权地位,于是英国可以得到美国的谷物
供应。1809年和1810年,拿破仑出自国内的政治原因,允许只要有许可证
便可以向英国出售谷物,他以陈旧的经济论据作辩解,说是向英国出口谷物
可以搜罗它的黄金,从而当美国在1809年同英国断绝通商,北美粮食交易中
断时,是拿破仑解救了英国的粮食危机。
战时,英国的出口工业中棉纺业超过了毛纺业,它使英国的对外经济地
… Page 35…
位大大提高。随着英国海军不断袭击法国的外贸舰只,英国独占了国际市场。
尽管在战时英国给大陆国家的资助,大部分只能是军备物资而缺乏现金,但
从1792—1816年,英国金融机构还是把5700万英镑汇寄给英国的欧洲同盟
国,如果当时没有巨额的出口贸易,是不可能把这么一大笔钱汇出国外的。
反观法国,法国的工业不能没有殖民地的原料,如棉花。通过封锁而发
展起来的法国工业,在庞大的军事活动和为讨伐俄国的备战中,还承担不了
如此重的任务。所以拿破仑的一部分军需,要从英国进口。拿破仑命令可向
法国人和法国包运商随时颁发收取高额费用的许可证,说明拿破仑战争已渐
渐失去了主动权。1810年以后,由于物价持续上涨和原料欠缺,法国遇到了
比英国更为严重的危机,而这种危机又出现在被征服国家战争赔款枯竭之
际。法国财政金融开始崩溃,法国的资产阶级同拿破仑疏远了。1814—1815
年随着盟国的进军和占领,这个人为扶植起来的大陆体系,也就彻底瓦解了。
… Page 36…
3。德国
(1)封建农奴制的恢复
在14—15世纪汉萨同盟全盛时期,德意志商业城市的经济发展,促进了
农村中农奴制的瓦解。在易北河以西地区,到了16世纪,由于货币贬值、战
争和农民暴动,特别是 1524—1525年的农民战争席卷了施瓦本、弗兰哥尼
亚、图林根与萨克森等广大地区,土地贵族的封建权利和特权受到削弱。虽
然1524年的农民暴动被镇压下去,但现状只得到表面的恢复。直到16世纪
末,除个别地方封建势力有所抬头外,德意志中部与西部绝大多数领主,实
际上已失去对土地的支配权,而沦为只是小农田的“占有”者。在德意志西
北部的一些公国和男爵领地,这种现状甚至得到法律的认可。农民对领主的
封建义务,主要表现为向领主交纳实物或货币代役租。尽管在 17—18世纪
内,西部农民的物质状况和法律地位都大为恶化,但强迫农民在领地上干活
的事,实际已不存在,一年中农民至多也只是替领主干两个星期到四个星期
的活,或向领主进贡少量礼品。占有小块土地的农民,事实上已有权自由经
营,甚至将土地转卖或传给自己的后代。
在易北河以东的东北部,由于具体历史条件,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与社会
结构,与西部有深刻差别。那里劳役制原来就比较普遍,而且领主势力没有
受到农民战争的打击。16世纪的价格革命,曾促使封建领主以合法或非法手
段从农民那里夺取土地,并强制农民替他们服更重的劳役。这种情况同当时
欧洲东境的波兰、匈牙利等国家基本相似。在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时
期,东欧是西欧的农业附庸。
17世纪上半叶,几乎整个德国被淹没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浩
劫中。在连接巴塞尔与斯德丁的斜线两侧宽度为100公里的范围内,每一个
省份都丧失了60%—75%的居民,有许多农村公社从此从地图上消失,德国
的损失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战后,西部地区的农村一片荒凉,地价跌到原
来的1/4。新兴的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利用旧土地贵族的衰落大搞地产投机,
而旧领主对地产的丧失也很少关心。正是这种情况,使易北河西部地区避免
再现易北河以东地区已经发展起来的农奴制。在17和18世纪内,代役租仍
然是这一地区封建地租的基本形式。
在易北河以东地区,贵族的领地和由土地所有者直接经营的土地不断扩
大,被迫服劳役的人数也就愈益增多。庄园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使法律权利
从君主手中的转移到了封建领主手中。领主有领地裁判权,他们不仅强迫农
民每星期服役3—4天,而且把劳役义务扩展到了农民的家属。18世纪,在
梅克伦堡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掀起了类似英国的圈地高潮,农民变成了赤贫
的奴隶,领主有出卖附带农奴的土地或不附带土地的农奴的权利。在普鲁士,
甚至在18世纪中期,领主敢于阻挠得到“开明专制君主”腓特烈二世赞同的
改革计划,那里的强制性劳役多达每周五天或六天。
(2)农奴制改革
普鲁士自1525年起,是一个从属于波兰的公国,1660年摆脱了波兰的
宗主权,1701年成立了普鲁士王国,至19世纪普鲁士占有全德意志2/3的
领土。普鲁士在腓特烈一世执政期间 (1713—1740)。设置了一个庞大而组
… Page 37…
织严密的官僚机构,其依靠力量即称为容克的小土地贵族。18世纪后半期,
①
在七年战争以后 遭受战争破坏的庄园经济和庄园制开始动摇,而一些合理化
的农业经济典范,开始显示出威力。庄园主认识到,经济集约化不可能依靠
劳役实现,只有通过自由雇佣劳动才有可能。因此,在1800年以前,就有部
分贵族以赎免办法自行解放农民。他们由于得到农民缴纳的赎金而发了财,
而同时贵族的土地财产已变成动产。
18世纪末期,在法国革命影响下,西里西亚发生了农民骚动。腓特烈三
世在皇家领地进行了一次改革,在1799—1805年之间,皇家领地的农民通过
赎免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但是这个王朝只是在皇家领地里有支配权,它只
能希望以此为榜样来影响私人领主,还不敢贸然强制贵族解放农民。
经过1806年10月的耶拿会战,拿破仑军队进驻柏林,1807年普鲁士被
迫签订了蒂尔西特条约。普鲁士庄园贵族丧失了向交战国提供粮食的有利地
位,很多庄园惨遭破坏,粮食被法军没收。当时,拿破仑在所有德意志占领
区中,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而农业改革中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废除地主
特权。普鲁士面临的选择,不是自行改革,就是灭亡。因此,政府在流亡梅
梅尔之后即着手筹划农业改革。
1807年10月9日,普鲁士首相施泰因公布了《十月法令》,法令规定
自1810年起取消农民对地主的世代依附关系,不管这种依附的来源如何。这
意味着整个普鲁士将只有自由人存在。但这次只废除了人身依附关系,所有
制和劳役赎免的问题仍有待于解决,这是因为尽管有耶拿败绩,贵族仍相当
强大,不愿自动放弃庄园贵族的地位。
1811年9月14日,新任普鲁士首相哈登堡公布《调整法令》,法令第
一条写明:“迄今尚未转归农民自由的业产,应按照本法规定的规章和条件
转归农民所有。附着于这些业产上的一切权利义务都应通过对双方公平合理
的物质补偿而解除。”在做法上,若双方不能达成协议,则由国家将领地改
变为自由财产。
正如英、法农民的起义解放了农奴制,而德意志农民革命使更多的人沦
为农奴,英、法的改革是自下而上通过革命进行,而普鲁士的改革则是自上
而下由政府领导进行,其主要原因是直到1871年前德意志还不是一个统一的
国家。中世纪以来的封建割据,还给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制造了许多障碍。
(3)德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德国在14—15世纪已出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萌芽,城市的行会手工
业开始逐渐取代农村手工业,其中较发达的,有纺织业、印刷业、金属加工
业以及采矿。当时某些生产技术,在欧洲居于领先地位。如美因兹的印刷术,
在欧洲长期保持垄断地位,纽伦堡在14世纪已生产黑铁皮并长期垄断这项工
业 (英国直到1670年才知道这项生产的秘密),15世纪萨克森的银矿矿井
已深达270米。16世纪,尽管发生了农民革命,新的工艺仍在不断发展。如
在下萨克森有了脚踏纺车;德国的鼓风炉在欧洲享有极高声誉,瑞典君主古
斯塔夫·瓦萨还专门从北方派人去请德国的鼓风炉设计师;奥格斯堡出现了
用于印刷与铸币的金属螺压机,1552年罗浮宫的硬币压机是法国从奥格斯堡
① 腓特烈大帝 (二世)继位后,1745 年从奥地利手中抢占了西里西亚;在1756 年开始的七年战争之后,
1763 年签订胡贝尔土斯堡和约,和约肯定了腓特烈大帝对西里西亚的占领。
… Page 38…
金匠那儿购买的;在武器方面,1594年纽伦堡的乔治·哈特曼发明了标准口
径;在印刷出版方面,法兰克福是欧洲最大的书市,展出的图书将近2万种。
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使德国人口损失了30—40%,其主要破坏的地区
有符腾堡和梅克伦堡,还有库尔马克、图林根和黑森。德意志在三代人之后,
也就是用了近一个世纪之久,才得以弥补人口的损失。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萧条时期里,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停滞现象。然而有些地区,由于历史条件和
应变能力,在经过短期调整后还是适应了下来。如奥格斯堡在经受了三十年
战争蹂躏之后,又兴起了一项生产轻薄的印花棉布工业,尽管织工人数已大
大减少(由战前的6万名织工减少到18世纪的500人);纽伦堡在战后已不
再是一个冶金业中心,但它制造玩具、时钟与珠宝的奢侈品制造业却得到迅
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纽伦堡的金银业在一度衰落之后,与奥格斯堡一起再
度出现欣欣向荣景象。17世纪图林根、索林根与埃森发展成为德国武器工业
中心,取代了16世纪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