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世界2-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你跟别人意见不和时,问你自己:“我们怎样才能以一种和谐一致的方式相处下去?”让这句话成为你的箴言,并在头脑里不断重复它。
■不管何时,一旦你发现自己和别人在现实问题上有分歧,简单地向别人说一句“我尊重你的观点”就可以,然后就不要再去想它。有必要的话,多重复几次。
■在内心清点一下你遇到过的人,过去的、现在的都算在内。当你在回忆他们时,会不会有生气或不安的感觉?如果有,就试试我在这章里讲过的那个宽恕练习。
■找一个人和你一起做“SAY; REPLAY,OKAY”的三步法练习。两个人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三个步骤。以后你再和别人争论时,就试一下这个方法。
正文 区分陈述和抱怨(1)
2010…2…5 10:19:02 本章字数:1076
区分陈述和抱怨
人的欲望是无尽的,除了对食物、水、住所和性的基本需求外,我们还有那么多需求希望得到满足。一些关系遭遇挫折,是因为处于关系中的人们为了让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总是在互相抱怨。他们不明白,抱怨不但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将人们困于问题当中,使他们沉浸在失意、沮丧中,无法自拔。
在《夫妻抱怨性互动分类》一文中,J•;K•;阿尔伯茨博士写道:“消极的沟通,例如抱怨,是影响夫妻关系的重要因素。”就像我在前言中提到的那样,阿尔伯茨进一步阐述道:“各种研究表明,消极的状态和沟通方式,常会导致在关系中产生不满。”
解释:如果在一个人的关系中存在很多抱怨,那么他就很难在这种关系中寻求快乐。
在《家庭沟通》(Family munication)一书中,作者克丽丝•;塞格琳是这样说的:“一般那些感到苦恼的夫妻,会在沟通时展示出一种消极状态,而这种消极状态又会引发大量的逆反情绪。”
解释:如果关系中的一方或双方对这种关系不满,并且极力想要满足自身需要,这时就可能会产生抱怨,而这种抱怨会引起不满。就这样,一种“不满←→抱怨”的恶性循环就产生了。
罗维尔•;J•;克罗柯夫(Lowell J。 Krokoff)等人在1988年的研究中发现,减少负面影响,比增加正面影响更有利于改善夫妻关系,提高婚姻质量。
解释:停止消极的抱怨,比增加积极改变更有利于关系的改善,用另一句话说就是“友善的言辞比漂亮的鲜花,更有利于关系的发展。”
在各种关系中,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最常做的就是抱怨自己的“遭遇”,而不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上的这些研究都表明——抱怨是腐蚀关系基础的罪魁祸首。
不满←→抱怨
向别人抱怨会降低关系的整体质量,让被抱怨者感受到你在轻视他或诋毁他。而且,当你在抱怨一个人,对他进行消极描述的时候,你的抱怨只会起到反作用,让他“融入”到你的描述当中,继续那些让你厌恶的行为。
著名作家托马斯•;史丹利(Thomas Stanley)博士是这样说的:“你给别人贴上‘标签’,常常会刺激他按照你给他的冠名来采取行动。”就像有些女人说:“男人都是狗。”而在生活中她们所遇到的真的就是“狗一般的男人”,当你向别人抱怨他的某种行为时,这个人很有可能会继续这种行为,通过抱怨去阻止恶行,胜算非常渺茫。
正文 区分陈述和抱怨(2)
2010…2…5 10:19:04 本章字数:1043
什么是抱怨?字典里把抱怨定义为:“表达悲伤、痛苦或不满。”这种简单的定义仍给我们留下很多疑问——有时我们说的一些话,到底是抱怨还是对事实的陈述呢?我自己对抱怨的定义是:“对现存问题的过分关注和积极陈述,而不是对解决方式的寻求。”
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的罗宾•;柯瓦斯基博士(Dr。 Robin Kowalski)写道:“某个具体的陈述中有无抱怨的成分,取决于说话人是否心怀不满。”因为那些可以被称为“抱怨”的陈述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内心的不满和厌烦,或者是一种消极的能量。
“今天是个大热天”只是一个关于事实的陈述,不是抱怨。
而“今天太热了!”就是一句抱怨。这句陈述暗示了说话者对这种状态有一种消极的感受。
“你把袜子扔在了地上。”是对事实的陈述,而“你总是把那些该死的袜子扔在地上!”就是一种抱怨。对事实的陈述是没有感情色彩的,而抱怨中则承载了消极的能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添加了一些词语,“太”、“总是”和“该死的”,而正是它们将所隐藏的消极能量表达了出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抱怨,主要目的是要表明自己被冒犯了!抱怨中隐含的意义就是“你(或者上帝,全世界,天气,任何东西)怎么敢如此对我”。
我们非常容易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联系到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是自己世界里的王。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一切事件或行为都和自己息息相关。在下面几章里,我会详细讲解一下人们为何会产生这种错觉,以及避免的方法。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大部分的抱怨都包含着一种消极情绪。人们常常会把自己和所发生的一切联系起来,认为所有事情都是“针对”自己的,而正是这种想法激发了人们的消极情绪。
你可能会问:“我们既然知道抱怨会引发不和谐,会将我们困于消极的互动当中,会增加彼此间的分歧,让我们的关系产生隔阂,却为什么还要抱怨呢?”
人们之所以会抱怨,原因很简单,就跟小孩子为什么会哭一样,都是因为对某些事情不满,但是却缺乏语言技巧,无法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得已只好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和陈述来传递信息。因为人们总认为自己的“现实”才是唯一、正确的现实,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肯定和自己有关。大多数人都不明白,如果他们能组织自己的语言,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得到满足的几率,会比抱怨要大得多。
正文 区分陈述和抱怨(3)
2010…2…5 10:19:06 本章字数:1075
最近,我去了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住在那儿最好的一家酒店里。这家酒店装修豪华,设施齐全,服务也十分周到,因此深受客人好评。我登记之后,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放下行李就去城里走了一圈。逛了一会儿,我回到房间,换了身衣服,去酒店楼下的健身室里做做运动,让自己恢复活力。之后我又回到了房间,洗了个澡,换衣服去楼下的餐厅吃晚饭。大概晚上8点钟左右,我回来了。这时忽然从墙壁传来一阵阵很有节奏的声音——“呜……吱……呜……吱……”
别多想,这可不是什么灵异事件。我的房间在酒店6楼,而紧挨着这家酒店的是一座5层高的大楼,这幢楼顶上装了一个很大的、锈迹斑斑的电风扇,它一转起来就会发出“呜……呜……”的怪音。而且旋转的扇叶总是会碰到外框上一个生锈的地方,发生刺耳的“吱⋯;⋯;吱⋯;⋯;”声。白天风扇没打开,所以我没听到这声音;可是现在风扇开始工作了,就制造出很大的噪音。
大家都知道,我是个倡导“不抱怨”的人。你们大概很好奇,我是怎么处理这种情况的,其实很简单,我下楼找到前台负责人,跟他说:“您可能不知道,不过隔壁楼的楼顶装了个大电风扇,可能它很长时间没有上润滑油了,一转起来就发出很大的噪音。你看我明天还要去演讲,今晚要好好休息一下。您能给我换个房间吗?”就这样,他们不但帮我换了房间,而且还给我免费升级到了一间漂亮的复式套房。
被安排住进一个吵闹的房间里,这让我很不满意,我想改变眼下的状况,可是我并没有怒气冲冲地跑到前台大吼:“你们怎么敢这样对我?!”我觉得,这家酒店的声誉这么好,肯定不会故意把客人安排到这样的房间自毁形象。一定是管理人员还不知道那个尖叫的老风扇的事。所以,在跟他们说话时,我用“您可能不知道……”开始了自己的陈述。
“您可能不知道……”是个很神奇的句子。当你向他人表达你的需要,陈述不满时,它能让你的评价听起来不针对任何人,有了这句话,就说明你对这件事充分理解,知道别人不是为了让你烦恼才这样做的。
几星期前,我去电影院看电影,坐在我前面的一位女士一直在收发短信,虽然她把手机调成了静音状态,可是每次她收发短信时,屏幕上的亮光都会晃到我眼睛,让人不太舒服。于是,我拍拍她的肩膀,说:“您可能不知道,像您这样拿着手机时,屏幕上的光总会晃到我的眼睛。如果您不介意,在电影放映时可以不发短信吗?”听了我的话,她惊讶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她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打扰到别人,随后她向我道了歉,并且关掉了手机。
正文 区分陈述和抱怨(4)
2010…2…5 10:19:08 本章字数:572
就像婴儿啼哭是因为他缺乏语言技巧,无法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一样,我本可以找到丹佛那家酒店的管理人员,跟他们说:“这个鬼地方到底是怎么了,我还以为你们是丹佛市最好的酒店呢!”(哇⋯;⋯;婴儿开始哭了)我原也可以对那个电影院里的女士说:嘿!你能不能不把你那个白痴手机拿出来?它晃到我眼睛了!”(哇……婴儿又开始哭了!)要是这样的话,他们百分百会拒绝我的要求。
如果你对别人说:“您可能不知道⋯;⋯;”然后接着向他解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多数人都会认真倾听,并且按照你的建议做出回应。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就要确定你的陈述里不包含任何消极的能量,不能责备,更不能挑衅。你绝不能这样说:“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你家那条癞皮狗把我的花床刨烂了!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别怪我对它不客气!”这种说话方式只会激起别人的抵抗,他们绝不会妥协,更不会按你的要求做出回应。你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言语中不应带有任何埋怨和仇恨。
在你的世界里出现某种问题、你有某种不满的时候,别人却无法进入你的世界,更无从知晓你还有何种需要未得到满足。如果你正试图消除与他人之间的隔阂,那么一定要十分注重言语的作用和影响。你的言语要像鸽子落到树枝上一般轻柔,而不能像砖头砸碎玻璃般粗暴。
正文 询问的惊人力量
2010…2…5 10:19:10 本章字数:891
“如果他爱我,就会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是一位女士在向我描述她丈夫时所说的话。
我告诉她:“爱情并不能赋予人超能力。而且,让你的需要得到满足是你自己的责任,不是你丈夫的义务,你应该负起责任,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爱你的事实,不应该成为你逃避责任的借口。”
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能让对方知道你在要求什么,追寻什么,对方会给你帮助,让你的需要得以满足。大多数人都是友好、亲切、爽快、甘愿付出并乐于让对方高兴的。在你说了“您可能不知道”也无法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将其诉诸于另一种行为,它是人类能够实施的最强大的一种行为,为实现自己的愿景铺平道路,它就是——询问。
因为我询问了,丹佛那家酒店的人才会帮我换房间,也正因为我询问了,电影院里的那位女士才肯关掉手机。只有你肯去询问,别人才会乐意帮忙。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在犹豫什么呢?为什么不去问问呢?
因为我们害怕被拒绝,向一个不相干的人抱怨,把自己描绘成事件的受害者,要比向人提出要求却可能遭拒容易得多。有句谚语告诉我们:“张口发问可能会让你表现出五分钟的无知,可是不发问的人永远无知。”想要在关系中搭建桥梁,我们就需要去询问,而且是直接向可以解决问题的人询问,一定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追求什么结果。并且我再说一次,不要让自己的询问中包含任何消极的能量。
“如果您不介意,可以在电影放映时不发短信吗?”这是在询问,而“你能把你那该死的手机关掉吗?”则变成了一种抱怨。这是一种直指对方的消极能量,听了这话,对方很难按照你的要求做出回应。你用言语侵犯了别人的世界,而对方很可能会“反侵略”,至少不会向你妥协。
当我们追寻自己的目标,想让需求得到满足时,最重要的就是坚守自己的意愿,直到它得以实现为止。三心二意地尝试一下,然后抛出一句:“看!我就说这样做没用嘛。”让自己更加坚信“我就是个牺牲品”,然后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