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小时候读过的两本书-了凡四训-因是子 >

第1节

小时候读过的两本书-了凡四训-因是子-第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读的一本书,这本书其实在写作之初并不打算出版,而是一本训子书,就像朱子治家格言之类,书中大意,主要介绍了明代袁了凡一生不昧因果的故事。不过更关键的内容,实在是在介绍他的四种具体的修炼方法,具体言之:忏悔、改过、行善、谦和,袁先生设计了一本专供自己使用的功过簿,凡是行了善事,就在其中记下一行,并记数善功一次,如果做了坏事,则具体记载,并相抵减去善功一次,认为这样的努力,就可以扶正怯邪,日臻圣道,让业力因果无法成熟现前。而其中所谓善事坏事的依据,就在初发心,凡是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是为己,如果因此而伤害任何众生,那就是为恶;反之,如果做一件事情的动机是为人,那麽还要看事情结果的影响,如果确实得到善果,那麽就是为善。这法子挺好,因为可以日省吾身,不至於浑浑噩噩过日。这几天想着,自己也弄本这样的本子来记记自己每天的行为,让自己清清醒醒过完下半生。

另一本曾经对我发挥过作用的书是《因是子静坐法》,有人把这篇文章收编在禅定指南这本书里。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让我真正产生好奇,终於一路掉进佛道修炼的原因之一。这本书的作者自幼多病,因为读了《医方集解》中的《勿药元诠》篇,依照书中的方法自行修炼,终於摆脱病魔,还因此入道,证悟了色空不二的道理。不过建议想要修炼静坐的朋友,在修炼之先,还必须读读《楞严经》,以免对生理幻境产生不必要的执着。今天上网好好搜寻了一番,颇费一番功夫,终於找到《医方集解》中的《勿药元诠》篇,那是当初阅读《因是子静坐法》时找不到的东东,特别在此张贴出来,以飨网友。


因是子静坐法,第七章,我的经验,第一节,少年时代
只节录第一节作为引言,有兴趣的网友自行寻找全文阅读,很容易找到的。如果真找不到,可以来信分享。

我自幼多病,身体消瘦骨立。梦遗、头晕、腰酸、目眩、耳鸣、夜间盗汗,种种征象,不一而足。偶然出门,走不到半里路,就脚软乏力,不能举步。

到十五六岁时候病象更多,怔忡、心悸、潮热往来。

记得十七岁的春天,每天午后身体发热,到明天早晨热退,绵延到十八岁的夏天方愈。当疾病厉害时,也常常请医生诊治服药,然一点效验也没有。家中有一部中医书叫《医方集解》的,它的末了一卷,说及痨病不是方药所能治,必须自己静养,可慢慢的转弱为强。书中引用有道家的“小周天”方法,教人下手修养,我乃照样学习,果然有效。然疾病发作时,学习就比较认真,一到病好,又复抛弃,没有恒心去作。

到十九岁后,诸病虽然没有离身,比较以前已略显转弱为强的功效。

年二十二岁娶妻以后,自以为身体较健,把静坐功夫完全抛却。又不曾实行节欲,于是旧病复发,加以饮食不节,渐成胃扩张病。食管发炎,胃中嘈杂,常常想吃。食物到口,又吃不进去。

到二十七岁的春天,仲兄因患肺疾而死,我也被传染。

二十八岁时,得了咳嗽的病,不久就吐血,经过三个月,病势日日增加。于是下最大决心,屏除一切药物,隔绝妻孥,独自一人,别居静室,谢绝世事,继续行持静坐功夫。规定每天子、午、卯、酉四次,每次一小时至二小时。如是将近三个月,每入坐后,小腹渐渐发热,热力一次一次的增加,在小腹中动荡有似沸汤。至五月二十九之夕,小腹中突然震动,这一股热力冲开背脊骨末端的尾闾,沿夹脊交感神经而上(中国医经称为督脉)达于后脑,这样连夕震动六次,慢慢停止。计算从三月初五日继续静坐,到这时候为止,不过八十五天。以后每次入坐,热力依此熟路上达于顶,不再震动。我经过这一次震动,身体好像另换了一个,非但种种毛病一朝全愈,而且步履轻健,一举足能走数十里,也不觉疲乏。

从此以后,静坐功夫不再间断。二十九岁时,为生计问题,受聘去当教读先生,才改为每天早晚二次。是年三月二十八日早晨,小腹热力复震动,沿夹脊上升,冲击后脑,连震三天,后脑骨好像豁然而开,这股热力乃盘旋于头顶,以后每次入坐都如是,遵循熟路,也不复震。至是年十月初五日半夜,小腹复震荡,旋于头顶的热力,却由相反方向直从颜面而下(避开口鼻),分为两路,至喉咙复合为一,沿迷走神经循胸部而下入小腹(医经称为任脉)。此后每次入坐,这股热力就从尾闾循背后夹脊上升至顶,再由颜面下降至胸腹,督任循环不已,循行熟路,也不复震。以后,除偶患外症须医疗外,往往终年可不生病。这是预防治疗的实验。


医方集解 勿药元诠第二十三
清 汪昂

{人之有生,备五官百骸之躯,具圣知中和之德,所系非细也,不加葆摄,恣其戕伤,使中道而夭横,负天地之赋畀,辜父母之生成,不祥孰大焉,故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药之,譬犹渴而穿井,灾而铸兵,不亦晚乎,兹取养生家言,浅近易行者,联录数则,以听信者之修持,又将饮食起居之禁忌,撮其大要,以为纵恣者之防范,使人知谨疾而却病,不犹胜于修药而求医也乎。}

内经上古天真论
曰:上古之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保生之法。}食饮有节,起居有时,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损其真,不知持满,{恐倾之意}不时御神,务快於心,逆於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调息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故迦文垂教,以视鼻端,自数出入息,为止观初门,庄子南华经曰,至人之息以踵,大易随卦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王龙溪曰,古之至人,有息无睡,故曰向晦入宴息,宴息之法,当向晦时,耳无闻,目无见,四体无动,心无思虑,如种火相,似天元神元气,停育相抱,真意绵绵,{老子曰,绵绵若存}开合自然,与虚空同体,故能与虚空同寿也,世人终日营扰,精神困惫,夜间靠此一睡,始彀一日之用,一点灵光,尽为後天浊气所掩,是谓阳陷於阴也。

调息之法
不拘时候,随便而坐,平直其身,纵任其体,不倚不曲,解衣缓带,{腰带不宽,则上下气不流通。}务令调适,口中舌搅数遍,微微呵出浊气,{不得有声}鼻中微微纳之,或三五遍,或一二遍,有津咽下,叩齿数通,舌抵上颚,唇齿相着,两目垂帘,令胧胧然,渐次调息,不喘不粗,或数息出,或数息入,从一至十,从十至百,摄心在数,勿令散乱,如心息相依,杂念不生,则止勿数,任其自然,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须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静中光景,种种奇特,直可明心悟道,不但养身全生而已也,调息有四相,呼吸有声者风也,守风则散,虽无声而鼻中濇滞者喘也,守喘则结,不声不滞而往来有形者气也,守气则劳,不声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神气相依,是息相也,息调则心定,真气往来,自能夺天地之造化,息息归根,命之蒂也。

苏子瞻养生颂
曰:已饥方食,未饱先止,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当腹空时,即便入室,不拘昼夜,坐卧自便,惟在摄身,使如木偶,常自念言,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毫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又用佛语,及老聃语,视鼻端自数出入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数至数百,此心寂然,此身兀然,与虚空等,不烦禁制,自然不动,数至数千,或不能数,则有一法,强名曰随,与息俱出,复与俱入,随之不已,一旦自住,不出不入,忽觉此息,从毛窍中,八万四千,云蒸雨散,无始以来,诸病自除,诸障自灭,自然明悟,{定能生慧}譬如盲人,忽然有眼,此时何用求人指路,是故老人,言尽於此。

小周天
先要止念身心澄定,面东跏坐,{平坐亦可,但前膝不可低,肾子不可着物。}呼吸平和,用三味印,{掐无名指,右掌加左掌上。}按於脐下,叩齿三十六通,以集身神,赤龙搅海,内外三十六遍,{赤龙舌也,内外,齿内外也。}双目随舌转运,舌抵上颚,静心数息,三百六十周天毕,待神水满,漱津数遍,用四字诀,{撮抵闭吸也,撮提谷道,舌抵上颚,目闭上视,鼻吸莫呼。}从任脉撮过谷道,到尾闾以意运送,徐徐上夹脊中关,渐渐速些,闭目上视,鼻吸莫呼,撞过玉枕,{颈後骨}将目往前一忍,直转崑仑,〔头顶〕倒下鹊桥,〔舌也〕分津送下重楼,入离宫,〔心也〕而至气海,〔坎宫丹田〕略定一定,复用前法,连用三次,口中之津,分三次咽下,所谓天河水逆流也,静坐片时,将手左右擦丹田一百八下,连脐抱住,放手时将衣被围住脐轮,勿令风入,{古云,养得丹田暖暖热,此是神仙真妙诀。}次将大指背擦热,拭目十四遍,去心火,擦鼻三十六遍,润肺,擦耳十四遍,补肾,擦面十四遍,健脾,双手掩耳鸣天鼓,徐徐将手往上,即朝天揖,如此者三,徐徐呵出浊气四五口,收清气,双手抱肩,移筋换骨,数遍,擦玉枕关二十四下,擦腰眼一百八下,擦足心各一百八下。

道经六字诀
呵呼呬嘘吹嘻,每日自子至巳为六阳时,面东静坐,不必闭窗,亦不令风入,叩齿三十六通,舌搅口中,候水满时,漱链数遍,分三口嘓嘓咽下,以意送至丹田,微微撮口,念呵字,呵出心中浊气,念时不得有声,反损心气,即闭口鼻吸清气以补心,吸时亦不得闻吸声,但呵出令短,吸入令长,如此六次,再念呼字六遍以治脾,再念呬字六遍以治肺,再念嘘字六遍以治肝,再念嘻字六遍以治三焦客热,再念吹字六遍以治肾,并如前法,谓之三十六小周天也。{诗曰,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气润,冬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食,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一秤金诀
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上颚,候津生时,漱而咽下,嘓嘓有声,{人一身之水皆咸,惟舌下华池之水甘淡,又曰,咽下嘓嘓响,百脉自调匀。}随於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目力同津送至脐下丹田,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将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目力从尾闾提起上夹脊双关,透玉枕,入泥丸,〔脑宫〕谓之一呼,周而复始,久行精神强旺,百病不生。

金丹秘诀
曰:一擦一兜,左右换手,九九之功,真阳不走,戌亥二时,阴盛阳衰之候,一手兜外肾,一手擦脐下,左右换手,各八十一,半月精固,久而弥佳。

李东垣
曰:夜半收心,静坐片时,此生发周身元气之大要也。

精气神
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

十六事宜
发宜多梳,面宜多擦,目宜常运,耳宜常弹,{闭耳弹脑,名鸣天鼓。}舌宜抵颚,齿宜数叩,津宜数咽,浊宜常呵,背宜常暖,胸宜常护,腹宜常摩,谷道宜常撮,肢节宜常摇,足心宜常擦,皮肤宜常乾,沐浴〔即擦摩也〕大小便,宜闭口勿言。

诸伤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喜伤阳,暴怒伤肝,穷思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多恐伤肾,喜惊伤胆,多食伤胃,醉饱入房,伤精竭力,劳作伤中,春伤於风,夏为?泄,夏伤於暑,秋为痎疟,秋伤於湿,冬必欬嗽,冬伤於寒,春必病温,夜寝语言,大损元气,故圣人戒之。

风寒伤
沐浴临风,则病脑风痛风,饮酒向风,则病酒风漏风,劳汗暑汗当风,则病中风暑风,夜露乘风,则病寒热,卧起受风,则病痹厥,衣凉冒冷,则寒外侵,饮冷食寒,则寒内伤。{人惟知有外伤寒,而不知有内伤寒,讹作阴证非也,凡冷物不宜多食,不独房劳为然也,周扬俊曰,房劳未尝不病阳证头痛发热是也,但不可轻用凉药耳,若以曾犯房劳,便用温药,杀人多矣,昂按诸书从未有发明及此者,世医皆罕知之,周子此论,可谓有功於世矣。}早起露首跣足,则病身热头痛,纳凉阴室,则病身热恶寒,多食凉水瓜,则病泄痢腹痛,夏走炎途,贪凉食冷,则病疟痢。

湿伤
坐卧湿地,则病痹厥疠风,冲风冒雨,则病身重身痛,长着汗衣,则病麻木发黄,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